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1页
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2页
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3页
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4页
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心理学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本章目标: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2、熟悉心理学的概念,熟悉护理心理学的任务。3、了解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 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了解护理心理学的意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了解心理的实质,了解学习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心理学与护理学一、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19世纪后期确定---裂脑人研究(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行为有双重属性—狼孩的故事[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心理学与护理学二、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心理现象人格-----人格倾向、心理特征自我意识—自我认识、体验、调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心理学与护理学二、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科学。护理心理学(nursingpsychology)是护理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研究护士心理、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如何让病人得到最佳护理的科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心理学与护理学三、护理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1、心理学理论是现代护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马斯洛(比较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家)要层次论2、心理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了护理实践3、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主要对象4、心理学知识改善和提高了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理解患者特殊行为、有效交往与沟通[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心理学与护理学四、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1、医学心理学对护理心理学有深刻的影响支撑和主导护理心理学部分理论体系的形成。医学心理学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2、护理心理学有别于医学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护理心理学有别于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区别: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引起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各种原因造成心理变异的分析和心理诊断人格特征在患各种疾病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心理治疗的合理安排和疗效评定各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推广和探讨心理护理方法和心理咨询的实施医学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协调[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护理心理学有别于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主要研究:护理工作全过程中、各项护理措施中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的品质和修养护理对象的一般心理状态和特殊心理表现护理心理学需要运用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但又要研究护士心理及护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对同一研究对象(人)研究有各自的侧重点:医学心理学深入的开展神经症、人格障碍等一类患者的心理治疗,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同精神医学专业治疗精神障碍的患者。护理心理学研究根据患者个体的心理特征,研制出一系列临床普遍适用的可操作的心理护理模式。[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人任务: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与特征的影响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方法有效地交往和心理评估的技术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和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护士心理、护理人员的品质与修养[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护理心理学的意义1、护理心理学正推动着护理制度的改革护理工作由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2、护理心理学正推动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心理学的发展,逐步使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融为一体,使护理学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3、护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二节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临床观察法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就诊者或病人仪表、行为、言谈、举止的观察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二、实验法护理人员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用仪器和计算工具进行研究的方法。三、心理测验法包括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四、调查法护理人员通过调查或问卷了解一些人对事件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简单易行,但客观性取决于被调查者诚实合作的态度。五、个案研究法是对一特殊病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回顾、前瞻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构造派心理学(structuralpsychology)19世纪,起源于德国,创始人为冯特(W.Wundt),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研究各种元素的构造及其规律,所以亦被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贡献在于: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首创系统实验法,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被心理学界公认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格式塔派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1912年起源于德国,反对冯特对心理结构的元素分析,而强调整体的作用。其主要论点是“部分相加不等于全部”。所以又叫完形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psychology)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创始人詹姆斯(W.James),把各种心理现象看作是机体有效地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的活动过程。它的基本观点是“存在就是有用”被称为实用主义心理学。它促进了对动物行为、儿童、智力落后、精神错乱者的研究。[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ticpsychology)

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创始人华生(J.BWatson),反对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只应研究看到的、可以看到的人和动物的活动与行为,把心理学作为纯自然科学来研究,主张不用“意识、心理、心理状态、意志、思维”等捉摸不透的词汇,而用“刺激、反应、习惯的形成“等来客观地描述。在心理学研究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精神分析派心理学(psychoanalyticpsychology)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和发展于奥地利。创始人为弗洛伊德(FreudS),它探讨潜意识动机的力量、这些力量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其影响范围涉及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化艺术领域等。至今,心理分析疗法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20世纪起源于美国,其代表为马斯洛。其观点主要是强调人的自主作用,认为人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人永远没有满足。主张心理学应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人的自身发展的潜能,,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主张改善环境利于人性的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又被称为自我心理学。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是在行为主义衰弱、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兴起的学派。基本观点是: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的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信息加工,这个加工过程就是认知过程,即在感觉登记的基础上,进行编码、译码、存储和提取,也就是知觉、记忆、思维、推理、概念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过程。它以信息加工论为基础,所以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现代中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人性主义心理学(humaniticpsychology)20世纪50年代李心天教授等经过40余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心理治疗和学派,即人性主义心理学。它把人性作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人性分为生物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它们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该理论代表的心理治疗方法则称为悟践疗法(comprehensivepracticetherapy).[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四节学习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一、心理和生理统一的观点二、人体内外环境系统论的观点三、主观认知评价在疾病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四、情绪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有重要作用五、自我调节在疾病进程中有主导作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本章目标: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的概念,掌握人格、性格、需要的概念,掌握情绪状态、情感分类。掌握能力的概念与加德纳的智力架构。2、熟悉感知障碍的概念与类型,熟悉记忆过程,熟悉衡量记忆力的指标,记忆成功的条件,思维的概念,衡量思维能力的指标,熟悉注意的概念,衡量注意力的标准,熟悉情绪、情感的概念,熟悉病理优势情感,熟悉气质的概念与四种气质类型,熟悉健康人格。3、了解感受性、知觉分类,了解记忆的分类,了解记忆系统,了解记忆障碍,了解思维的种类,想象的分类,思维障碍,了解注意的分类、注意障碍,了解情绪结构,了解情感反应性异常, 性格结构特征的类型与表现,自我与自我意识,了解人格障碍,解需要的分类,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节认知认知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一、感觉和知觉(一)感觉1、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起点。作用:提供机体内外环境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统一。感觉剥夺实验2、感受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一)感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用感觉阈限的大小度量。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称为感觉阈限。3、感觉适应因刺激物长时间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的变化,为感觉适应。温度觉、皮肤觉适应。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一)感觉4、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5、感觉的相互作用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感受性发生改变。“音乐疗法”6、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感受性在个体的实践中获得提高和发展。7、联觉: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心理活动发生的现象。“颜色疗法”[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一)感觉8、感觉后像:外界刺激作用消失后,感觉在短暂时间内不会消失。9、感觉分类(1)外部感觉: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表面,感受来自外部的刺激与作用。(2)内部感觉:感受器位于身体内部器官和组织内,感受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的不同状态。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一)感觉4、感觉分类(3)痛觉:是机体受到某种伤害刺激时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如:刺痛、灼痛、绞痛。痛觉刺激常伴有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以及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知觉1、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2、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A:形状、大小知觉B:距离知觉C:深度知觉: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D: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自身机体占有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知觉2、知觉的分类

(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对物体或自身机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是多种器官的协同作用的结果。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两个静止的物体很快的先后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移动的知觉。C:诱动知觉静止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好象运动的知觉。D:自主运动人在暗室中注意一个光点,过一段时间便灰觉得它在不停的游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人们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各个孤立的不同的部分,而是感知为一个整体,称知为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用过去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读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加工和处理。(3)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能迅速从背景中被选择出来的规律和特性,它依赖于客观物体的物理特性,而且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发生了改变,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不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1、概念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2、观察力的培养(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有良好的心理条件。(4)掌握观察的方法。[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感知障碍(一)概念感觉和知觉发生异常变化或明显失常时称为感知障碍(二)原因生理、心理状态客观刺激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三)分类1、错觉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2、幻觉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3、感知综合障碍指对客观事物能认识,但对其部分属性,如大小比例、形状结构或时间空间的动静关系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记忆(一)概念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作过的动作在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脑中再现出来,这个过程称为记忆。(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记忆系统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映象仍持续极短时间才消失的记忆。(1)信息保持时间很短。(2)记忆容量由感受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3)具有鲜明的形象性(4)如未受到特别注意,很快消失,如受到特别注意,转入短时记忆阶段。[护理学]护理心理学

(三)记忆系统2、短时记忆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能保持一分钟左右的记忆。电话号码。其特点为:(1)记忆容量有限7+2(2)信息可保持较长时间,但若不复述,则只能保持20秒到1分钟。(3)短时记忆可通过复述的方式控制遗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

(三)记忆系统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它是对短时记忆复述加工的结果。它的特点是:(1)记忆容量非常大。(2)需进行更复杂的编码。如根据事物和材料的一定意义进行分类。(3)其遗忘一般认为是干扰和抑制造成的。刺激输入→瞬时记忆→注意→短时记忆→编目归类→长时记忆[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记忆过程1、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1)有意识记有目的、有计划并经过意志努力的识记。机械识记:依造材料的外部联系、采用重复的方法的识记。人名地名意义识记:依造材料所具有的内部联系、通过理解而进行的识记。(2)无意识记事前没有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识记。人们的许多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护理学]护理心理学

(三)记忆过程2、保持与遗忘(1)保持是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心环节。材料在保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2)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和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①分类;Ⅰ:暂时性遗忘指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在一定条件下,记忆还可能再恢复。Ⅱ:永久性遗忘不经过学习,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遗忘有缺点,也有优点。②遗忘规律[护理学]护理心理学③遗忘学说Ⅰ:整并学说认为遗忘的原因是记忆痕迹未被整并之前已部分消失,遗忘是记忆材料储存不当所致。Ⅱ:腐蚀学说认为保持在大脑的痕迹,由于时间的关系,逐渐被腐蚀消失,记忆痕迹的消失,可能是新陈代谢的结果。Ⅲ:干扰学说认为人们无法回忆某些材料,是因为记忆中的其他材料干扰所致。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Ⅳ:压抑说指因某种动机而引起遗忘的现象,又称动机性遗忘。认为一般人常潜意识的压抑自己痛苦的回忆,通过特殊的方式,如催眠,能恢复被压抑的回忆。[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记忆过程(3)回忆和再认①回忆感知过的事物未在眼前,仍能使该事物重现出来。Ⅰ:有意回忆根据预定的目的进行的回忆。直接回忆、间接回忆。Ⅱ:无意回忆无预定目的、在某些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回忆。回忆的干扰:占优势的活动阻碍新内容的忆起。情绪状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记忆过程(3)回忆和再认

②再认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能正确的识别和辨认。[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衡量记忆力的指标1、记忆的敏捷性速度快慢2、记忆保持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备用性即能否及时提取[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记忆的作用1、将外界的信息编码成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2、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能力,凭借记忆积累知识和经验。3、认识周围世界、解决复杂问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记忆障碍1、遗忘

(1)遗忘类型心因性遗忘对某一特殊时期的经历和发生事件的遗忘。多与情绪有关。器质性遗忘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2)影响因素:记忆材料性质(意义材料、形象材料遗忘慢)、学习程度(过度学习150%)、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时间因素2、记忆错误(1)错构(2)虚构[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学习1、概念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2、特点(1)它是个体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2)交际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经验的必要条件(3)自觉的、有目的的学习是人学习的重要特征,是人学习的最主要形式。(4)学习的媒介是语言、文字。[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学习3、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方法(1)科学的识记①有明确的识记任务②注意力集中③意义识记效果好④识记时,读和背结合。读2次、背2次比一口气读好。⑤识记次数要恰当[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方法⑥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Ⅰ:识记两种材料有5—10分钟间隙。Ⅱ:类似的材料不要放在一起识记。Ⅲ:两种材料难易程度要合理。(2)合理地组织复习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②复习时间分散③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④编写提纲进行复习[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方法(3)采用记忆术①减少记忆的组块7+2②谐音法③算术法④串联记忆法[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思维与想象(一)思维1、概念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思维的分类(1)根据思维凭借的对象分类①动作思维②形象思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思维的分类③抽象思维Ⅰ:直觉思维Ⅱ: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目的分类①上升性思维经验总结、概括理论②求解性思维寻求问题解决③决策性思维规划未来、预测结果[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思维的分类(3)根据思维求得的答案分类①集中性思维②发散性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成分分类①习惯性思维②创造性思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将头脑中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将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认识。(2)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找出事物不同或相同的思维过程。[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思维的基本过程(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是把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一类事物的思维过程。(4)具体化把概括获得的概念运用于实际、用于具体对象上。[护理学]护理心理学4、思维活动的特点(1)目标指向性(2)包含一系列心理阶段(3)应有各种认知成分[护理学]护理心理学5、 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阶段性分析(1)发现问题①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②依赖于人的求知欲③依赖于人的认识和智力水平(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护理学]护理心理学6、衡量思维能力的标准(1)思维的广阔性(2)思维的深刻性(3)思维的敏捷性(4)思维的灵活性(5)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6)思维的逻辑性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想象1、概念(1)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2)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①表象具有形象性②表象具有概括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想象的类型(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的想象(2)有意想象依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①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再造出相应新形象的过程。②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Ⅰ:实践的要求和个人创造想象的需要。

Ⅱ:丰富的知识经验

Ⅲ:思维的积极活动Ⅳ:灵感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想象的类型(2)有意想象③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Ⅰ:理想符合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Ⅱ:空想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且毫无实现的可能。[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创造(1)概念是提供新的、独特的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2)特点首创性、有社会意义(3)创造者的人格特征高度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坚定力喜欢抽象思考有求知与赞美的愿望愿冒险与从事复杂的劳动有好奇心、不怕压力[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影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1、思维定势2、功能固着3、迁移:正迁移、负迁移[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注意(一)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指向某个对象而忽视其他对象。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集中到所选择的某个对象身上。(二)注意指向的种类1、外部注意2、内部注意(三)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1)概念有目的、经过意志努力而保持的注意。[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有意注意(2)保持条件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对事物直接、间接的兴趣积极、主动的组织活动Ⅰ:用各种形式提醒自己。Ⅱ:组织多种感受器参加活动良好的品德、作风和能力。排除环境中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3、有意后注意:无需意志努力而保持的注意。[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举目凝视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轻微而缓慢[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衡量注意力的标准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转移的快慢取决于(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和稳定程度(2)刺激对象有重要意义、有趣味、有吸引力。(3)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特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二节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一)概念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反映。它强调:1、情绪是人及动物所具有的一种心理反映形式,是有机体的一种复合状态。2、情绪反映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外部表现形式、独特的生理基础。3、与有机体的需要相联系。情感人类具有的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是机体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体验,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的体验。情绪是低级的,情感是高级的。2、情绪带有情境性,情感具有稳定性。3、情绪比情感强烈。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情绪和情感的基本特征1、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2、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1)肯定与否定(2)强与弱(3)增力与减力(4)紧张与轻松3、情绪判断中的一致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情绪状态(一)心境强度较小、紧张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二)激情在强烈刺激下暴发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三)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基本的情绪形式(一)快乐(二)痛苦与悲哀分离、失败、不公正。(三)愤怒(四)恐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情感的分类(一)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自豪感、荣誉感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二)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惊奇感、怀疑感。(三)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产生的情感体验。具有现实性、社会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情绪的辨别(一)自我报告(二)外显行为的观察:面部表情、身段、言语。(三)从行为动机中观察(四)借助生理指标检测,判断情绪性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七、情绪的意义(一)情绪与工作效率1、适中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效率2、情绪比较稳定、不易过分焦虑的人学习、工作效率比较高。(二)情绪与健康良好的情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极的情绪,抑制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八、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的方法(一)意识调节(二)语言调节条幅“忍”(三)转移注意力数数(四)行动转移学习、工作(五)释放法谈心、打拳(六)自我控制[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九、情绪障碍(一)病理优势情感1、焦虑(1)原因:面临会造成危险和威胁的重大事件,或在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中进行适应时。(2)症状:①害怕、不安、痛苦,提心吊胆,恐怖。②精神性运动不安作立不安,来回走动。③自主性神经功能障碍出汗、心悸、尿频、尿急。[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抑郁(1)原因神经症和精神并患者、继发性躯体疾病。(2)症状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②对前途悲观失望。③精神疲惫、缺乏动力、不能振作。④无助感⑤自我评价降低⑥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有自杀念头或自杀行动。⑦睡眠障碍、食欲差、体重下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情感反应性异常1、易激惹性冲动、躁狂2、情感爆发哭笑无常3、情感脆弱因小事而悲伤、不能自主4、病理性激情。[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情感统一性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人格一、概念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的稳定而独特的身心结构与组织。具有:(一)差异性(二)整合性(三)适应性(四)层次性1、生物层次,反映人格的自然属性2、人格的内在心理活动层次自我3、人格的外部表达层次——社会适应性(五)稳定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二)环境因素(三)实践活动(四)自我教育[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人格结构所涉及的几个概念(一)气质1、概念是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心理活动动力特征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具有天赋性、稳定性、可变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1)感受性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2)耐受性人经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3)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系统灵活性的表现。指:说话、记忆的速度,思考的敏捷度、注意转移的灵活程度、动作的灵活性。(4)可塑性(5)情绪兴奋性(6)外倾性和内倾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气质的生理基础(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而不平衡型;强、平衡、灵活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弱型(2)激素说甲状腺素说、肾上腺素说等。[护理学]护理心理学4、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2)多血质聪明、灵活(3)拈液质安静稳重(4)抑郁质消极、反应速度慢[护理学]护理心理学5、气质的作用(1)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智力水平(2)气质的社会适应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6、气质的鉴定(1)观察法(2)条件反射法实验室用仪器(3)量表测量法[护理学]护理心理学7、气质与健康胆汁质——神经衰弱、躁郁性精神病、心身疾病抑郁质—癔症、强迫症[护理学]护理心理学8、病人气质与护理多血质—面部表情丰富、健谈、乐观、易沟通胆汁质—无所谓,注意勿急躁、“以柔刻刚”黏液质—固执己见、情感不外露,注意耐心诱导抑郁质—怯懦、多疑、孤僻,注意言语谨慎[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性格1、概念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2、性格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①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特征②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特征③对自己的态度特征自信、自尊、自爱[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①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的性格特征②对行为目标控制水平的性格特征③紧急或困难状况下的性格特征④在贯彻执行决定方面的性格特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性格的情绪特征①情绪的强度②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③主导心境。[护理学]护理心理学(4)性格的理智特征①感知②记忆③想象④思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性格类型(1)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外向型和内向型(3)独立型和顺从型(4)A型、B型和C型[护理学]护理心理学4、性格的表现(1)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儿童游戏扮领袖(2)性格在语言中的表现(3)性格在表情、姿态、服饰中的表现[护理学]护理心理学5、性格与态度和行为方式

气质无好坏、性格有好坏6、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1)遗传(2)家庭(3)教育(4)社会文化[护理学]护理心理学7、性格与气质和能力(1)性格与气质有区别有联系气质先天、性格更多的受生活环境的制约气质对性格有影响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2)性格与能力有能力容易形成自信的性格,无能力易形成自卑的性格。性格对能力的形成有发展有更多的制约作用。(3)性格的社会制约性儿童起间接的学习成人为人处事的方式[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能力1、概念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人们完成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现有能力、成就2、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①一般能力指各种活动都需要的共同能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等。②特殊能力指各种活动所需要的专门能力。(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①认识能力即智力,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②操作能力技术操作、生产劳动等能力。[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能力③社交能力: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3、能力的个体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护理学]护理心理学4、能力与知识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如:证明数学题,定理、公式是知识,灵活性是能力。能力是人去获取知识的可能性,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发展较知识的获得要慢。5、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3)教育与实践(4)主观努力[护理学]护理心理学6、智力(1)概念智力就是认识能力,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2)加德纳的新智力观①逻辑性和数理性的智力②语言智力③身体—动觉智力运动员、舞蹈家④空间智力画家、建筑师⑤音乐智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智力推销员、政治家⑦自我内省智力善于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加以表达[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智力成才与个性成才①智力与成就有关系但不完全相关②个性中的非智力因素与成就关系密切进取、自信、不屈不挠[护理学]护理心理学(4)智力的鉴定智力测验是智力测验还是知识测验[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自我与自我意识1、自我我是什么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意象、自我意识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在思想、情感、行为及人际关系方面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对自身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控制和调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健康人格1、自我扩展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具有现实性知觉具有自我客体化体现定向统一的人生观[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人格障碍1、概念指不伴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其行为形式是自己、社会不允许的。2、原因人格发展过程的不成熟或畸变,致个体适应不良,对事物做出极度的情感反应,产生社会心理功能异变。3、分类(1)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点、外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人格障碍3、分类(3)反社会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4)冲动型人格障碍以行为情绪带有明显冲动为主要特点(5)表演型人格障碍以一种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6)强迫型人格障碍以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7)其他人格障碍依赖型)、被动攻击型(自认为需要别人、又不重视别人)自恋型(8)未特定的人格障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四节需要、动机和人生观一、需要(一)概念(二)需要的性质和类别(三)需要层次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一、概念生理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需要的性质和类别按起源分类1、生理性需要: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需要2、社会性需要:高级需要按对象分类1、物质需要2、精神需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动机(一)概念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以需要为基础,但其产生需有外部的刺激。如:报考研究生。招收与报考。(二)功能1、始发功能2、指引功能指引人朝着特定的方向、目标行动。3、激励功能[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动机的分类1、生理性动机2、社会性动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动机的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人生观(一)概念人在生活实践中对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理想进行系统概括而形成的较稳固的观点。(二)人生观包含的心理成分1、对社会问题的认识2、价值观3、理想4、情感5、意志6、信念:坚信某种认识的正确性,并身体力行[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兴趣与信念(一)兴趣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个体探索某些事物,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2、作用:促进人的行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兴趣与需要、动机的关系需要改变、动机改变需要不一定表现为兴趣动机与兴趣起源于需要,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兴趣的分类1、直接兴趣2、间接兴趣[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兴趣的品质1、兴趣的广度2、兴趣的指向性3、兴趣的效能4、兴趣的稳定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五节意志和行为一、意志(一)概念是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是自觉的确定目的的行动2、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随意动作是由意识指引的活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意志对行动的调节1、发动2、制止[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意志的作用1、对人的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坚强的意志-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消极的意志-组阻碍个人能力的发展2、有利于情绪、情感的培养3、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意志的基本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韧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意志的培养1、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是培养意志的决定条件2、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做起3、在克服困难中锻炼和培养意志4、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行为(一)概念任何可能被观察到的机体的动作或反应。(二)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1、外在因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2、内在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行为的种类1、从众行为2、服从行为3、利他行为4、侵犯行为5、健康行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行为的改变1、知识的改变2、态度的改变3、个体行为的改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行为改变的方式1、参与性改变2、强迫性改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六节自我意识一、概念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是人格的核心,是人格成熟与否的标志。[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自我意识的分类(一)依据活动形式分为1、自我认识:感觉、观察、分析、评价2、自我体验:情绪状态的体验(自尊、自豪等)3、自我调节:意志部分(监控、激励)(二)依据活动的内容分为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一)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1、概述:自我概念:个体关于自己的总体认识。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自我评价:对自我所作的评价。2、自我概念的作用保持内在一致性和行为一贯性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自我评价的途径他人的认识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他人比较自己活动的表现与成果[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自尊感个体对自己价值感、重要感的一种体验。包含:自尊心、尊重感自尊=成就/追求[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自我控制与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与心理行为的一种操纵。“克制”自我教育:个体对自己进行教育。“发展”[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自我意识的作用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促进人的意志发展[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本章目标:1、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挫折的概念与常见行为表现,掌握常见的护理工作应激原和影响护士工作应激的主要因素,掌握心身障碍的概念。2、熟悉社会心理因素包含的内容,熟悉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熟悉应激、应激原的概念,熟悉应激反应的表现, 熟悉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法,熟悉危机干预的方法,熟悉护理工作应激处理要点。[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本章目标:3、了解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了解心理挫折的原因、影响心理挫折程度的因素,了解心理防御机制,了解应激的生理模式、应激的心理模式,了解应对方式的概念、应对方式的种类,应对方式影响健康的途径,了解心身障碍分得范围,几种常见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特征,了解心身障碍的治疗原则。[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一)健康与疾病的一般观念1、疾病躯体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的客观症状和体征。2、病感心理上有主观的不适感觉。3、病患生病后难以履行自己应负的许多社会责任,如:不能工作、学习。4、健康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道德都保持完好状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心理健康的概念1、乐于工作,并能在工作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2、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多于负面的态度3、对自己有恰当的了解。4、和现实环境接触良好,能有效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心理社会因素概述(一)心理因素1、认知能力2、情绪(1)情绪对健康的积极作用(2)情绪与疾病3、人格(1)生活方式指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的个人生活的行为模式接特征。(2)应对方式个体对付各种外在环境和内在刺激作用的一种手段。4、动机与需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社会因素1、社会环境本身的动荡与变迁。2、个人生活中的遭遇与变故(生活事件)3、社会文化因素(1)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2)社会中不同的观念如:守旧与创新、落后与先进、代沟现象(3)语言环境的改变(4)异地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5)不同的宗教信仰[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社会因素4、社会支持指个体处于危机时, 来自不同群体者的帮助和关心,如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1)情感支持(2)能力支持(3)网络支持注意:(1)物质支持要恰当(2)注意社会认可性(3)勿损伤自尊心[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1、心身统一2、人与环境的统一3、失衡与适应的统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二节心理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一、心理挫折的概念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遇到挫折时人们会:1、加倍努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最终达到目标。2、改变行为,绕过障碍,到达目标。3、障碍不可逾越,改变目标,避免产生挫折。4、如果非要跨越障碍,又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标,此时方产生挫折感。[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心理挫折的原因与影响程度的因素(一)原因1、客观外界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2、主观内在因素(1)心理条件(2)生理条件[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影响心理挫折程度的因素1、抱负水平2、挫折容忍力(1)挫折容忍力(2)过去受挫折的经验3、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心理挫折的常见行为表现(一)攻击(二)倒退(三)强迫(四)焦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心理防御机制(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指人们面对紧张情境时的一种应对方式。(二)心理防御机制的特征1、可减弱、回避或克服消极的情绪状态。2、它涉及对现实的歪曲。。3、个体使用时自己并未意识。[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1、建设性防御机制(1)升华把社会不能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2)合理化指潜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动机或行为辩护。合理化有两种表现: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3)补偿个人存在真实或想象的缺陷,通过代偿而得到有效懂得纠正。[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1、建设性防御机制(4)抵消以某种象征性活动或事情潜意识地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5)替代个人所设定的目标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时,或受到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达到时,会设法制定另一目标,取代原来的目标。(6)认同把别人具有而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7)鼓励指发现目标难以达到时,鼓起勇气,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动机,达到目标。(8)幽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破坏性防御机制(1)压抑把一些欲望、冲动等在其尚未觉察时压抑在潜意识层。(2)否认(3)反向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4)幻想个人无力克服前进道路上障碍时,企图以一种非现实的想象的情境来逃避挫折,以得到自我满足。[护理学]护理心理学2、破坏性防御机制(5)投射把自己所具有的、但又为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

(6)推诿把自己的过失或失败归因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推卸责任的方式来减轻内疚。心理防御既是个人心理挫折的行为表现,又是个人应对挫折的措施。[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应激一、应激的概念应激(stress)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的过程。(一)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二)以内感激是一种反应(三)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的互动作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应激原(一)概念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均为应激原。(二)分类1、内部应激原产生于体内的各种刺激与需求。(1)生理方面。(2)心理方面挫折、心理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式)[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应激原(二)分类2、外部应激原(1)家庭经济状况(2)工作职业(3)身心健康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4)时间分配(5)生活环境(6)文化方面[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应激反应(一)概念个体受应激刺激后,产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为应激反应。(二)类型1、应激的生理反应2、应激的心理反应(1)积极的:有助于个体应付各种刺激,如: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2)消极的①不良情绪反应②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评价丧失,行为自控力下降或丧失[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1、应激原强度与持续时间、数量。2、认知因素3、生理因素[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应激结果(一)生理方面(二)心理方面(三)社会文化方面[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应对方式(一)概念是个体减轻或消除应激状态及伴随的情绪痛苦的恒定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二)种类1、根据应对的指向性分类问题取向和情绪取向2、根据应对努力的方式认知和行为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应激的处理方法(一)一般方法1、常规运动锻炼2、饮食与营养3、休息4、时间管理技术5、心理与社会支持(二)危机干预1、保持与危机者密切接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应激的处理方法(二)危机干预2、及时给危机者心理支持3、调动一切社会资源4、帮助危机者正确认识所发生的事件。5、帮助危机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6、鼓励危机者在现实工作或生活中解决问题。7、选择最佳干预方法[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四节护士心理一、护士的形象(一)护士的历史形象1、母亲形象2、宗教形象3、仆人形象(二)现代形象[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现代形象1、南丁格尔塑造的早期形象(1)是品格高尚的人(2)是满足患者需求的人(3)是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4)属于专门学科的人才(5)人类健康的使者2、继承南丁格尔形象技艺形象和医生的助手[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近50年代形象1、适应发展的专家型人才2、结构合理的知识型人才3、开拓创新的研究型人才4、社会保健的管理型人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未来形象1、专家、学者型人才2、科普教育工作者3、应用型心理学家4、健康环境的设计师5、人际关系的艺术家6、高层次的技术能手7、默契合作的医疗伙伴8、崇尚奉献的优秀女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护士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一)心身健康、自尊自爱(二)、忠于职守、富有爱心(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四)、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和文明礼貌的表达方式(五)、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与自控能力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力5、耐心6、容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护士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六)、擅长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主导性(七)、浓厚的工作兴趣(八)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九)较适宜的气质与性格特征(十)自尊自爱(十一)、坚定的护理信念[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护士工作压力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一)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压力1、 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压力2、 与工作负荷有关的压力3、 与工作中人际关系有关的压力4、 与对护士期望有关的压力5、 与工作家庭矛盾有关的压力[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护士工作应激反应特点1、生理方面头痛、乏力、胃肠不适、全身酸痛2、心理方面焦虑、沮丧、厌倦、心理疲惫3、行为方面消极应对4、过度疲劳综合征(1)情绪耗竭(2)工作能力下降(3)人格解体[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影响护士工作应激的主要因素1、护理工作环境2、护士个人工作经历3、人格4、社会支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护士工作压力处理的方法1、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2、提高护士的适应耐力增加学习、提高专业知识3、人性化管理,帮助护士改善人际关系。4、帮助护士正确处理家庭、工作的矛盾[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一)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1、师资形成共识2、形式多样灵活3、倡导三个结合4、师生共创良好氛围(二)特色教育(三)年龄特点与培养目标的分层教育[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四)模拟教育1、职业仪容2、言行举止3、自我情绪调控4、社会模拟情境训练(五)现实形象与理想模式的符合教育[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护士职业心理的主要管理对策(一)建立健全护士人才的心理档案1、有助于管理者全面、动态地掌握实情2、有益于实施因人而异的管理对策3、有助于实施人才的优化助合(二)实施护士人才管理的先进模式1、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为主、经验为辅”的结合型转变2、由“先入为主”印象型模式向公正、客观的鉴别型模式转变3、由偏重技术的单一型模式想全方位优选的整合型模式转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护士职业心理的主要管理对策(三)注重护士人才的“人—岗匹配”1、参考护士的性格向性2、依据护士个体的人际能力3、评定护士个体的应激水平4、开发护士个体的适应潜力(四)强化护士人才的岗前培训1、新护士上岗前的强化训练2、老护士转岗前的变通能力考察及培养[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七、护士常见的不良心理及需要(一)、对夜班厌倦心理—需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1、

合理安排日、夜班工作量2、

护士个体认识夜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3、

制定适合夜班的生活制度4、

作好对各种应急的心理准备(二)、紧张、焦虑心理——关心、支持的需要1、

正确对待工作压力2、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3、

学会心理沟通技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七、护士常见的不良心理及需要(三)、自卑心理—尊重的需要1、

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取得的成绩2、

学会正确的比较(四)、依赖心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1、

自觉承担责任2、

培养独立思考的主动性3、

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七、护士常见的不良心理及需要(五)、不平衡心理——理解的需要1、

提高护士的待遇2、

培养护士无私奉现的精神(六)、健康的威胁——人身安全的需要(七)、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缺乏——知识更新的需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五节心身疾病一、概念心身反应: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短暂的生理反应。心身障碍:当心理应激持久而、强烈,机体适应困难,已出现一系列植、物N功能、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及非系统性临床症状,但无相应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正常,是一种暂时性可逆性功能性变化。心身疾病:是一类由于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导致机体功能持续性偏移、组织损坏和结构改变的器质性躯体疾病。[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致病因素(一)社会因素1、社会环境本身的动荡与变迁个体自身的小社会发生的变故2、个体乐于接受的积极主动的社会因素3、个体难以忍受但又无法回避的消极被动的社会因素(二)文化因素1、异地的生活方式2、愚昧落后与先进[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致病因素(三)心理因素1、挫折2、心理冲突3、双趋式冲突4、双避式冲突5、趋避式冲突[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致病因素(四)躯体因素1、生物性2、物理性3、化学性4、生理性5、生活习惯方面6、病理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一)性别因素(二)年龄因素(三)地域和从事劳动性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致病条件(一)、紧张刺激的质与量(二)、个体对刺激的易感性、抵抗力和承受力(三)、个体对紧张刺激的认知评价[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致病途径(一)语言(二)情绪(三)个性[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范围各系统均有: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哮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七、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诊断1、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过程及临床躯体症状,阳性体征,实验室的特异性发现。2、患者病程中有下列部分或全部特点3、患者具有一定的遗传素质、性格特点或心理缺陷4、存在心理社会紧张与起病有密切的时间联系5、病程的发展与转归和刺激因素有平行关系6、或许存在儿童早年特殊的创伤性心理体验7、N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精神病均不属于心身疾病的确范畴8、用单纯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收效甚微[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七、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诊断8、用单纯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收效甚微(二)心身疾病的治疗1、选择适当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2、帮助病人学习和掌握自我训练自我放松、自我调节的方法3、必要时给予少量升降调节情绪的药物[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四章临床心理评估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临床心理评估包含:观察、访谈、和心理测验[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一节行为观察一、观察的设计(一)观察目标行为1、行为需是与评估目的密切联系的行为特征2、对观察的目标行为给予明确的可操作性定义(二)观察情境1、自然环境2、实验室情境(三)确定观察期、观察次数、间隔时间和观察持续时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一、观察的设计(四)观察资料记录方法1、叙述性记录2、评定性记录3、间隔性记录4、时间记录(五)注意特殊事件的发生[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行为观察方法的注意事项(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二)明确界定可能影响目标行为的各种因素(三)确定并记录一天观察的次数、时间和地点(四)记录被观察者周围的环境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的(五)任何时间发生后尽快记录下来(六)他人的言语和非语言因素是如何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的[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行为观察方法的注意事项(七)应尽可能详细记录被观察者叙述重要内容时的表达方式以及说话时周围的情况(八)记录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九)观察和记录尽可能客观、完整和准确(十)观察和记录使用日常语言、少用术语(十一)采用描述性方式,避免结实的方式(十二)注意其他人读被观察者的言行(十三)观察者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特别是自己的感受和反应[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行为观察方法的注意事项(十四)观察者要意识到自己对被观察者的整体印象(十五)观察者要善于控制自己(十六)要从观察者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十七)对观察到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行为观察观察法的特点(一)能够在比较自然的情况下提供被观察者在生活或特殊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二)能提供被观察者个人行为特征的信息(三)能为心理评估和干预计划提供系统的行为观察记录(四)能对他人所提供的观察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状态进行验证(五)能在自然状况下,验证和评价被观察者从心理测验中获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六)对语言表达有困难的人群,行为观察法有独到的作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二节访谈技术一、访谈的概念是通过交谈等方式,收集来访者的资料。二、目的(一)收集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二)与被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三)双方对被访者的问题逐渐达成一致的理解和看法(四)帮助被访者认识他们有问题的行为,指导和支持他们解决问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访谈内容(一)问题情况(二)家庭背景(三)个人史(四)其他[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访谈技术和策略(一)倾听(二)观察被访者的讲话速度及音调(三)观察非语言行为(四)建立良好的关系(五)利用被访者自然流露的问题(六)使用适当的词(七)系统的建立合适的访谈问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访谈技术和策略(八)使用结构性陈述(九)恰当的鼓励性表示(十)做出适当的反应和反馈(十一)改变话题(十二)有分寸的自我泄露(十三)控制自己的情绪[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访谈方法的局限性(一)易产生偏好效应(二)信度和效度难以确定(三)被访者可能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四)易产生偏差(五)不易进行大面积调查[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心理测验概述一、概念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们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客观的标准化测量。二、心理测验应注意的问题(一)主试者需有较好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对被试者要有所了解且与之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二)被试者要认真、合作。(三)环境要安静(四)测验工具要选择恰当并注意信度和效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四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一、心理咨询的概念(一)、定义: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与采访者,通过语言、非语言等接触、交流、了解,使用当的心理学原则、技巧和方法,协助来访者解救各种心理上的疑难问题,使来访者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二)、目的1、使来访者了解、认识、肯定自己,增强自信。2、促使来访者自我发展。3、解决来访者的具体的独特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护理学]护理心理学3、形式现场咨询。报刊专栏咨询和信件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心理治疗(一)概念指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巧,影响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痛苦与症状。(二)目的和作用1、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2、认识和改变不适应的认知和行为3、调节和疏导心境和情绪4、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方式[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1、建立良好的关系2、明确问题与治疗目标3、实施治疗计划4、巩固和结束治疗[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支持疗法1、概念向患者提供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即理解、关心患者,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所需信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患者情绪。2、技术或方法(1)倾听作用①让患者产生满足、被信任、被接受、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觉②被压抑的情感得以表达和疏导③使治疗者能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问题和需要④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四)支持疗法2、技术或方法(2)关心与同情(3)安慰与开导(4)解释、建议和指导(5)积极语言的应用安慰、鼓励、暗示、劝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五)暗示和催眠疗法

步骤:1、检查病人暗示性的高低2、让病人放松,安静,消除杂念。3、让病人注视某物或听某一单调而有节奏的声音。4、病人已进入催眠状态,即进行治疗[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六)精神分析疗法1、自由联想2、梦的分析。3、移情4、阐释5、阻抗[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七)行为疗法:是以行为学习为理论指导,通过治疗控制不良的行为模式,进而重新建立和恢复良好的行为模式,消除或纠正人们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1、强化技术2、示范法3、自我管理或自我控制技术4、放松训练技术5、生物反馈技术6、系统脱敏技术[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八)以人为中心的治疗1、概念以患者为中心,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促使患者了解自己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发挥自己的潜能。2、技术方法(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坦诚(3)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沟通3、结果(1)评价现象的能力(2)防御和经验方式(3)自我概念(4)对别人的看法和相处方式(5)人格的成熟和健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三节心理测验概述

一、心理测验的概念

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们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一)行为样本

(二)标准化

(三)结果描述

(四)工具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常用心理测验分类

(一)人格测验

(二)智力测验

(三)能力测验

(四)诊断测验

(五)神经心理测验

(六)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七)临床评定量表

(八)职业咨询测验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心理测验的条件

(一)心理测验的要求

1、对主试者的要求

(1)要有较好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2)对被试者要有所了解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2、对被试者的要求了解测验目的、认真、合作。

3、对环境的要求安静、自然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二)测验工具的选择

选择原则:

1、测验目的

2、测验使用范围

3、测验标准化

1、效度

2、信度

3、鉴别力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