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综合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综合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综合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综合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综合测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西晋实行占田荫客制,按照官吏的品级确定占田与荫亲族为佃客的数量;东晋有送兵制,州郡长官离任,官府以兵送给离职的官吏;北齐时,皇帝也常将大量人口送给官吏作为其劳动人口。这A.承认了私人依附人口的做法 B.消除了威胁皇权的潜在因素C.有利于政府官员队伍的稳定 D.促进了官僚阶层的均衡发展2.“黄金从它的产地,散布到整个世界市场,供给各国流通领域铸币需要,供给奢侈品材料以及凝固为贮藏货币”。主导上述货币体系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3.如表是1921年11月23日顾维钧代表向华盛顿会议递交的一个中国提案的内容。该提案体现了当时中国(

)(一)请于若干时间以后,复还中国税则自由权。此项时间之多寡,应行酌定。(二)请于此项时间以内,准许中国收取至高之价,并有全权区别需要品与奢华品以及其他各品。(三)请自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增收至百分之十二分半。A.积极开展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B.为本国民族工业争取了有利环境C.提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形象 D.滞缓了欧美国家商品倾销的步伐4.1947年7月,英国为稳定国内金融秩序,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后恢复了英镑的自由兑换,结果使黄金和美元储备急剧流失,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就减少了10亿美元。该结果主要取决于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D.大国间经济差距的加大5.1971年,美元停止与黄金兑换后,信用货币迎来了发展的成熟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50余年,除了美元之外,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信用货币也在世界通货体系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信用货币的流行主要取决于(

)A.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B.发行国的经济实力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国经济逐渐衰退6.布雷顿森林体系早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默许和支持下,各成员国皆实施资本管制措施,以降低资本流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1973年后,美国开始取消资本流入的限制,全球资本流动以显著的波动性快速扩张。由此可知(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已瓦解 B.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到开放C.金融自由化在全球迅速展开 D.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已失灵7.上计制度是古代考绩制度之一,始于战国,秦、汉日臻完备。历代上计吏将户口的增减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凡在此方面作出成绩的官吏,均被褒以重奖;反之,如果户口减少,或汇报不实,则受责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封建国家A.征发赋役的依据是户籍 B.需依赖上计吏管理地方C.以此强化官吏忠实守信 D.人口增减决定地方治理8.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集》卷2《重赋》。材料表明(

)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 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来源C.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 D.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9.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10.如表节选自清朝时期政府赋税征收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清廷A.重视人口管理 B.以人丁为赋税征收依据C.丁赋明显减少 D.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1.“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A.战后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形成 B.西欧国家经济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12.1931年9月21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允许英镑汇率自由浮动。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世界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自此,延续百年的金本位制度画上了句号。这表明()A.传统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关税保护政策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13.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第三部分有关通商事务规定,洋货运入内陆,不论华商洋商,均可领取半税单;在各口租界免收洋货厘金;鸦片进口税和厘金一并在海关交纳,同时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通商口岸。这一规定(

)A.体现出英国的重商主义倾向 B.不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C.说明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便利了英国的资本输出14.半两钱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重量半两,即十二铢的足值铜金属货币;秦朝统一后,通行圆形方孔半两钱,大多已经减重至八铢左右;西汉初期,半两钱则减重至四铢左右。这一变化A.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B.改变了货币标重原则C.顺应了经济发展需求 D.奠定了金属铸币形制15.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不无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的货币不再“绕着美元转”了。导致金元帝国大厦崩溃的原因是(

)①美苏争霸;②日本西欧崛起;③中国的振兴;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宋朝时期铜钱因正常贸易或走私向外输出极多,以致国内铜钱流通不足,发生钱荒。史载南宋时有大臣认为“藩舶巨艘……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这表明当时(

)A.海外贸易直接推动纸币的产生 B.外贸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受到关注C.走私活动成为钱荒的主要原因 D.铜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际货币17.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一般等价物,并成为财富的象征。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图左图到右图货币的变化,充分说明了()A.纸币完全取代金属货币 B.货币铸造由官方转移到地方C.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D.国家实现了货币统一18.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出赋中,称“摊丁入亩”。以上资料表明(

)A.存在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B.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C.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收入 D.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19.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始营业,江西工农银行随之取消,其发行的铜元票全部收回;闽西工农银行虽未停止营业,但其货币发行权被停止。7月,国家银行开始发行货币,中央苏区的货币进入统一发行时期。此举(

)A.意在抵制法币渗透 B.冲击了国统区金融秩序C.力求统一国内市场 D.体现了根据地发展态势20.下面是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这一税率的变化(

)货物名称单位1843年以前税率(%)1843年税率(%)棉花担24.195.56棉纱担13.385.56头等洋布匹29.936.95二等洋布匹32.536.59东阳洋布匹20.745.56纹斜布匹14.925.56A.增加了清政府关税收入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反映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隋开国之初,文帝“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新铸钱为五铢钱,钱体外国内方,大小、形状一致,钱而印有“五铢”字样,重如其文,每一千钱重四斤二两。新币发行后,“是时钱既新出,百姓或私有熔铸”。开皇三年(583年),朝廷诏令四而诸关发放新钱百钱为样品,凡从关外入关者,所携钱币一律经过检查,与新钱相同才能过关;凡发现“祥不同者,即坏以为铜,入官”。后又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严加查禁旧钱,“依旧不禁者,县令夺半年禄”。至开皇五年,北方实现了货币统一,新币广为流通。灭陈之后,新币随之迅速推行至南方,全国统一的货币体系确立。——摘编自齐勇锋、牛致功《中国改革通史.隋唐五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及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币制改革的意义。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明之初,朝廷编定民间户口、赋役,各给户由,我仁六公克当四五都一甲(甲首)。值壬年策应公务,计管甲三户:本都大帽刘玉,即今溪头张偷;德化石山吴隆;景山李早,即今柯舜、柯兴隆。顺治戊子年,依明制编户藉,吾族仍一甲之班。嗣是军兴旁午,最苦大当,荷先祖默佑,米产如故,实赖一、二贤子孙支持之力。康熙廿三年甲子以后,上宪严革里役之弊,至庚午,制台兴公又设均苗法,每班酌定五十三石零,吾族丁米不减于前。邑官吏……将户内管甲拨出他班,而本族依旧居四五都一甲十班之首。自古及今,大造编审,米有增减,户头易名,难以详载。康照辛丑年编审,尚有四十余石,配官丁二十丁,户名今称郑泰矣,嗣后又再易郑雄。——摘自福建永春县荣华《郑氏族谱》(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及清代前期基层治理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及清代前期基层治理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族谱的史料价值。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材料二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且投放多回笼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导致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正统元年(1436年)取消白银禁令,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此后中国进入了银本位时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修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分析》材料三

由今天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尔普卡尔,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构成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白银。然而,在进入中国后白银便在这里沉淀下来。17、18世纪全世界的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白银流转数字表明,15-18世界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让16世纪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而交流的主要媒介则是白银。——《中国通史》卜宪群(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种赋役制度?结合所学概括其内容。(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政府因素。(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2.B3.A4.B5.B6.C7.A8.C9.D10.B11.A12.A13.B14.C15.D16.B17.C18.A19.D20.D21.(1)原因:南北朝时期货币混乱;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考量;国家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措施:统一铸造新币;严禁民间私铸货币;禁止旧币流通。(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推动国家的统一;有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22.(1)基本特征:以户口、赋役为主要抓手;朝廷统治与家族管理相结合;以都甲为基本单位。(2)影响:有助于朝廷征发赋役;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一定范围内维护了社会治安;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负担。(3)史料价值:族谱是记载家族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特定的形式记载了家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