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7讲 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7讲 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7讲 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7讲 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人民解放战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到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2.战略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3.战略防御(1)1946年7至10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2)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史论拓展|苏联对华政策影响国共合作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由战时的合作走向战后的分裂。国共两党关系转折是当时世界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其中,苏联对华政策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转折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为了维护远东利益,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奉行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实行以支持国民党为主、以扶助中共为辅的双重对华政策。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共在东北的发展,却极大地助长了国民党打内战的嚣张气焰,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闫兴德《试析抗战胜利前后苏联对华政策对国共两党关系转折的影响》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经济困局原因滥发纸币、巧取豪夺影响滥发纸币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巧取豪夺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民不聊生政治困局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1)时间:1947年夏。(2)内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3)意义: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胜利进程战略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决战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淮海战役(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北平和谈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3.胜利原因及意义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联想——选择性必修1·P17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1)设置行政区①内容: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②意义: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①内容: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②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基础性概念】1.国统区第二条战线:即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抗议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爱国民主运动,后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了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描绘了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高度的团结统一。【关键处提问】1.从内外因角度,概括分析国共两党为何谈判破裂,走向战争。[提示]国共两党的根本分歧(共产党主张联合民主,国民党力图一党专制);美苏因冷战调整对华政策,以争夺中间地带。2.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据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提示]全面内战爆发初期,国民党在军队数量方面明显超过共产党,占据绝对优势。3.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提示]土地改革运动,基本上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题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及全面内战的爆发【维度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典例1](重庆谈判|2022·北京等级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解析:据材料“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说明人们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而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拥护”说法错误,排除A项;悼念活动包括国民党要员,未体现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排除B项;国民党要员不会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重点理解】历史解释——抗战胜利后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决择(1)三种建国方案①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②以一些主张“第三条道路”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③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2)两种命运: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起支配作用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国际国内诸多条件的不允许,在两大对立阶级的激烈搏斗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很快归于破灭,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就构成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维度2】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中国共产党的应对措施[典例2](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024·江苏南通如皋调研)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这一指示的贯彻()A.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准备 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C.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支援了解放区的自卫战争解析:选择D项:根据材料信息“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可知,材料所述指示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相关,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材料所述时期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排除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典例3](不同时期中共土地政策|2024·广西南宁摸底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指示明确指出:“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集体经济薄弱,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的一般地区,现行的生产责任制使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摘编自宇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1976—198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共同因素,选取其中一个因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从减租减息到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第二小问注意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如对农民的影响、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等。第(2)问,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共同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等。在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进行说明时,可结合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三个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具体可参考下表:示例一示例二因素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出发点对因素进行说明时可参考的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党要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等抗日战争时期要争取更广泛的抗日力量、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农民要获得土地、改革开放前农民渴望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等答案:(1)转变:从减租减息到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的真诚拥护,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因素: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示例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改革,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抗日。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抗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消灭封建剥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此时,在解放区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示例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有利于团结更广泛的抗日力量,以早日赢得抗战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符合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力低下,广大农民渴望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广大农民实现了勤劳致富。【重点理解】历史解释——内战爆发的必然性(1)主要矛盾: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3)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4)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维度】从历史借鉴角度认识国民党统治的败亡[典例4](2024·江苏常州检测)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的刘航琛说:“法币是一出折子戏,金圆券像一幕电影,银圆券简直是扯一个‘活闪’。论寿命,倒是一个比一个短;论毒害,却不见得一个比一个轻。”此种现象()A.主要是抗战期间日军侵略所致 B.反映出官僚资产阶级统治腐朽C.推动了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D.导致重新使用银元为法定货币解析:据材料“论寿命,倒是一个比一个短”“论毒害,却不见得一个比一个轻”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体现了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腐朽,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金圆券和银圆券分别发行于1948年和1949年,此时处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法币、金圆券和银圆券的发行是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结果,排除C项;此种现象并未导致重新使用银元为法定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人民币,排除D项。[典例5](2024·陕西宝鸡模拟)下图为刘元创作的漫画《袁世凯阴魂不散》(局部),刊登于民国37年6月26日的《南京晚报》。该漫画旨在讽刺当时政府()A.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 B.移风易俗改革流于形式C.政策引发经济秩序混乱 D.出卖利权以获美国支持解析:据“民国37年”可知为1948年,据“袁世凯阴魂不散”“袁氏还魂,吓坏法币”反映出当时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法币贬值,人们对法币失去信任,在民间交易中大量使用银元,这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据此可知,该漫画讽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引发经济秩序混乱,故选C项;“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属于政治方面的表现,材料讲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实行移风易俗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出卖利权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重点理解】1.历史解释——国民党政权统治覆灭的原因(1)军事上:蒋介石指挥上的失误、国民党内军队派系林立。(2)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积极反共反人民,假和平,真内战。(3)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使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4)外交上: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美国在华攫取更多的特权。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使蒋介石政权在中国22年的政权走向崩溃。2.链接拓展——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主题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维度】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典例6](2023·广东选考,17)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材料二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材料三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3)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解析:第(1)问,可从思想层面和组织层面两个角度作答。从思想角度来看,一批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过程中起到了领导作用,他们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指导接下来革命的新的理论武器;从组织层面看,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和阶级基础,成为接下来革命新的领导力量。第(2)问,解题思路如下表所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原因材料二“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别无方法与途径”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的关键在于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动员全民族抗战,从而实现民族独立,说明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社会一切政治斗争都应该服从于全民族抗战材料三“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的关键在于推翻一切反动势力,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综上所述所处革命阶段主要矛盾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的原因不同第(3)问,解题思路如下所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史实依据“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创造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开始征程: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征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赋予生机: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等一系列努力,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答案:(1)①思想层面: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理论武器。②组织层面:中国共产党成立,新的领导力量。(2)所处革命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同。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3)①创造前提: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开始征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赋予生机: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点理解】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建党一百多年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2022·广东选考,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解析:依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以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恢复国内和平,A项正确;1938年毛泽东致电新四军,发出了“向敌后发展”的指示,排除B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就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排除C项;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排除D项。答案:A2.(2022·湖南选考,9)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解析:由题干“1949年3月”可知,题干信息发生在北京和平解放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私营工厂的工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是说,他们在共产党政权下可以当家作主;而“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说明还存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市允许民族资本家开设的私营工厂存在。这是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表现,故选B项。当时北京已经解放,民族资本家是在共产党政权下的合法存在,这是巩固统一战线的举措,而不是对其“妥协退让”,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政策,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北京市并未准备接管私营企业,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答案:B3.(2021·广东选考,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解析: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是在三大决战之后,材料中毛泽东这一重庆之行事件应该是重庆谈判,时间是1945年8月底至10月,此时,人民解放战争还没开始,因此A项错误;民主党派侧重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一致,因此B项错误;结合所学,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国人向往和平,渴望重建家园,民主人士、重庆《大公报》积极热烈的态度,正是这一情感的体现,此时,国内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因此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4.(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解析:“男尊女卑观念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和史实不符,排除A项;随着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开展,女性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项正确;“按劳分配得到实施”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B1.(2024·北京西城区模拟)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这与题干中“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相符,这些调整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故选D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中共中央的政治、军事调整,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条战线指的是国统区人民与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这与题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