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_第1页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_第2页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_第3页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_第4页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活动指导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完此门课程,主要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培养自己对待客观事物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第二:在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能独立设计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能独立完成幼儿园的科学课程。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一、科学的界定什么是科学?请给“科学”下个定义?或者概念。概念的目的就是明确研究对象,当一门课程不能确定研究对象时,便不足成为一门课程。英国著名科学家J·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认为“科学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梵语中的“科学”一词指“特殊的智慧”拉丁文的“科学”指的是知识的意思。《辞海》中科学的解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如何更加深刻的理解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改造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思维科学:思维科学则是关于人的思维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包括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以及人工智能、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一些列古老的和新兴的学科。因此大部分辞书给科学下定义时都强调“科学是知识体系”。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新三论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询“老三论”“新三论”科学与哲学、神学、艺术的关系?

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艺术的答案,有许多——郝淑学从其他方面解释科学(讨论:对科学如何认识)①科学是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居里夫人发现新化学元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②科学是过程。科学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③科学是一种态度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中国人严重缺失的!

培养一个孩子具有科学的态度比告诉她一个科学的结果重要的多。

科学的精神:地心说→日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言论

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保加利亚学者优尔科夫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毛泽东科学教育的含义现代科学教育特征:1.教育目标上以科学素养为中心2.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3.教育过程上强调实践性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1学前儿童与科学从一个儿童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探索态度:指的是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探索对象:探索对象是指儿童科学探索活动的具体内容。探索过程:探索过程是儿童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探索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儿童获得探索结果的必经之路。探索结果:探索结果并不意味着探索的结束。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幼儿角度)①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好奇、好问②好探索③好活动④自我中心的特点。①在认知方面:儿童会认为船能浮在水上是因为它很勇敢,石头沉下去了,石头不勇敢。②在情感方面:“泛灵论”,认为万世万物有灵。(案例)③在社会方面,由于儿童不能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因此也很难有真正的交流和讨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识来自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童早期不能很好地区分主客体,因此,他们的认识常表现出“泛灵论”的特点——他们一般会把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加到无生命物体上,从而导致“万物有灵”的思想。以下面对华为例:

皮亚杰:“当有云并下雨的时候,太阳做什么?”

儿童:“它会走开,因为天不好”

皮亚杰:“为什么”

儿童:“因为它不想被淋上雨”皮亚杰与8岁的赛斯的一段对话为例:皮亚杰:“月亮是活着呢?”赛斯:“不是,因为它总是待在一个地方。”皮亚杰:“它从来没有动过吗?”赛斯:“有时候会动的”皮亚杰:“什么时候?”赛斯:“当你走路的时候”皮亚杰:“那它是不是活着的?”赛斯:“是活着的”皮亚杰:“为什么?”赛斯:“因为它会走路”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物质世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从广义来说,它应该包括一切知识体系的教育,但与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概念与范围相一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指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宗旨?对全体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范围0-6岁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幼儿园、托儿所,家庭和社会等各种机构。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主要集中在3-6岁这一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角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自己获取科学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确立了学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培养儿童自己的探索活动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充分挖掘学前儿童生活范围中能够理解、值得探究的事物,大大扩展了儿童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探索的内容以及现代科技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明确了教师的指导者地位,强调老师的作用在于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科学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儿童在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索科学。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资料:小时候,经常透过玻璃看星星,那时候对“发光的移动的星星”产生极大兴趣,为什么有的星星会动?有的星星不会动呢?为什么两个星星遇到了一起没有发生爆炸?

遇到这些问题,教师如果没有及时的给予引导…….小故事:爱因斯坦在他的晚年《自述》中提到,他年幼时看到父亲给他的一致罗盘针总是指定一个方向,感到巨大的惊奇……,童年的科学探索经历,使得多少儿童最终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对于儿童来说,一次成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毫不夸张的说‘一次成功等于一百次成功’,儿童成功的学习体验还能迁移到其他的方面,并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幼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资源。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1)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2)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

一、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原始社会:在成人从事捕鱼、狩猎、耕作等日常劳作时,儿童跟随其后观察、模仿,学习获取食物、制作工具、防御猛兽的技能。

就是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成人的示范与口授,儿童获得了一些对自然界的感性了解,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这即是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起源

请思考?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呢?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一,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二,自然科学待遇愚昧的神灵色彩。

由于在原始社会,科学还不发达,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将自然现象神化,这样的“误解”就阻碍了人类对于自然法则的认识。二、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在古代社会里,统治阶级的盛衰会大大影响科学教育的盛衰。

(1)我国古代墨子,讲学时很重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这是世界上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比之与希腊的欧几里得(前330-前274)要早一个世纪。★而且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也是一种首创。★墨子的思想方法和近代实验科学的精神非常接近(2)唐代的科学技术教育

在国子监隶属下,设有与大学并立的学校“算学”(理科专门学校)。唐代官立的科技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计划相当周密。

算学设置两个专业,其中一个专业设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课程,并规定了修业年限。唐朝还在科举制度中相应地设置了“明算科”,以奖励和找那算学的专门人才。(3)古儿蒙学读物宋代方逢辰编写的蒙学读本《名物蒙求》中,就专门介绍了自然和自然界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品、耕种操作等。《三字经》中有介绍数、日、四时、五行、六谷、;六畜的自然知识,如“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shi三声),此六畜,人所饲……”,

如何理解“科学教育在根本上会触动统治者的权利”这句话?

我的观点:★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统治者一般利用宗教或者愚昧的信仰来进行统治。例如西欧中世纪罗马教皇的统治。在中国,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主要思想就是儒家的思想。★科学的发展会逐渐揭开事物的客观的本质,使人们的信仰发生改变。

因此本质上来说,科学所揭示的客观真理与统治者所构造的上层建筑是对立的,矛盾的。近代的儿童科学教育

1、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而进行是在清代同治年间。当时设置了“格致”一科的设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布了“癸卯学制”(也称《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初小和高小都有“格致”一科。“格致”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矿物、理、化、卫生等。这是我国小学设置自然科学课程的开始。190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蒙养院,在《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内,虽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但在“手技”这一条目中写有“……蒙养院附近之庭院内,播草木花卉之种于地,灌溉以水与肥料,使观察其自然发生以至开花、结实等各种形象。诸如此类,要在引导学前儿童手眼,使之习用于之处,为心之意兴开发之资”。2、1924年,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

“孩子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并指出:“我们的主张,幼稚园之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据此,他的暂行课程中设有儿歌、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从此,“自然”就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中。3、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课程——社会和自然课程,并明确下列教育目标和内容。(1)目标引导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民活动的观察和欣赏。增进利用自然、满足生活、组织团体等最初的经验。引导对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养成爱护自然物和卫生、乐群的好习惯。(2)内容身体各部的认识和简易卫生规律的实践。习见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和日、月、雨、雪、晴、风、云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月、日、星期和阴、晴、雨、雪等逐日气象的填记。附近或本园的动植物的观察采集,并饲养或培植。关于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卫生方法,以及家庭、邻里、商铺、邮局、救火组织、公园、交通机关等社会组织的观察研究。4、1935年有雷振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5、1936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将“社会和自然”课程更名为常识。6、1937年,《幼稚园常识160课》出版发行。这本书是根据当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编辑的,是一本专供幼稚园参考的常识教材教法书籍。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60年初,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做法。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在“教养活动”项目中有“认识自然环境”一项,并有相应的大纲和教学任务。解放初直至文革前,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基本上是全面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制定的。比较重视系统的,由浅入深的知识教育,并以季节变化为主线来进行认识自然的教育。在方法上,则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伴有儿童的观察、种植和饲养活动。198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草案)

其中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条目小班8、9条,中班10—12条,大班9—12条。1982年,根据上述刚要的内容,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常识》(教师用书)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引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89年6月《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后,学前儿童教育的一些旧观念、方法受到了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其目标、内容和方法均与以往的自然常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以后,各地幼儿园相继开设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进行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的研究。2001年7月,原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将“科学”与“社会”“语言”“健康”“艺术”列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重点以下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2001年颁布。科学科学(一)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关于我国台湾我国台湾的学前教育即结合了本地的特点,又洗去了美国、日本等国的先进经验。台湾“教育部”1987年1月修订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国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一、美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和科学技术的迅猛,严重打击了美国,美国开始在各个方面加强政策。课改、“动手做科学”现代科技博物馆,70年代取得巨大成就。(2)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纽约卡内基公司和梅隆基金会开始实施一项长远的计划——2061计划。(3)1996年之前,美国各州、地方学区当局为幼儿园制定教育大纲,对幼儿园的教育做一些方向性的指导。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退出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具体事实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而是重视交给学前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强调教室应该帮助儿童理解科学,不仅包括认知体系,还包括探索过程和科学活动所持的价值观。(2)如果只教儿童知识,不重视科学探索过程和技能的培养,就会使儿童只会享用知识,不会发现和创造知识。(3)如果忽视对科学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会影响儿童对科学的信仰和热情,以及从事科学活动的道德标准。注重环境的创设和实验用的各种材料的准备,为学前儿童提供观察和接触大自然的充分机会,通常至少应创设下列几方面的条件:(1)应该有较丰富的标本陈列(2)应该有一批随时可用的参考书(3)活动室应设有科学桌或科学角,以便进行科学项目的实验和演示(4)设置一个专用桌和专用架,以存放孩子们从家里从家里或院子里带来的各种宝贝。(5)应该有足够的可供试验用的材料,如各种容器:碗、瓶子、杯子及勺子、镊子、滴管等。(6)用来测量长度和质量的非标准化工具,如计数器等。(7)书写、记录用的材料。非正式教育机构(即社会教育机构),如儿童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儿童科学发现中心、水族馆、牧场、电视、广播、图书馆等,也为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提供了条件因而形成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儿童科学教育网络。日本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战后的日本,十分重视教育。1964年,日本颁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中,将“自然”列为幼儿园的重要课程,并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自然教育”的任务:(1)爱护周围的动植物,热爱自然(2)对周围的自然现象有兴趣并愿意进行观察和研究(3)掌握必要的简单的技能,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4)对数量和图像感兴趣“自然”的内容包括自然现象、数、理、化以及日常生活知识几个方面,目的是让学前儿童适应生活。1990年,日本颁布《幼稚园教育要领》(即《幼儿园教育纲要》)

它将原来的“自然”改为“环境”,这样就扩大了原来的“自然”领域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