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试题_第1页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试题_第2页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试题_第3页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试题_第4页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1.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详解】A、将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中解离时,细胞已死亡,所以不可能继续分裂,A错误;B、如果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可能是光线太暗、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不合适等原因造成,这时换用高倍镜仍然看不到细胞,B错误;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C正确;D、如果视野太暗,可换用大的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增加视野的亮度,D错误。故选C。【点睛】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8对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内DNA分子数依次为A.8、8、8 B.16、0、16 C.32、32、32 D.32、0、32【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其它时期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恢复到体细胞数目(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根尖分生区细胞有8对1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32条,染色单体消失为0条,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共32个。故选D。3.2007年11月下旬,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宣布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可分化为肌肉等多种组织的干细胞——“iPS细胞”。以下有关“iPS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iPS细胞”分化为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iPS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肌细胞没有细胞周期C.“iPS细胞”既可分化成神经细胞,也可用于形成心肌细胞,说明“iPS细胞”在分裂时容易发生突变D.“iPS细胞”只能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原因是它不具有人体的全套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iPS细胞”分化为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该过程不能表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iPS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肌细胞已经不能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正确;CD、“iPS细胞”具有人体的全套基因,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CD错误。故选B。4.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的是①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过程中尾部消失③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④胎儿手形成过程中部分细胞的死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是细胞坏死导致的;蝌蚪发育成为青蛙过程中尾部消失、胎儿手形成过程中部分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选B。【点睛】判断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方法(1)从方式看(2)从结果看5.豌豆是研究遗传规律理想材料的原因不包括A.单性花进行杂交时无需去雄B.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实C.是严格闭花、自花受粉植物D.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豌豆花为两性花,A符合题意;B、豌豆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实,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后代,B不符合题意;C、豌豆是严格闭花、自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适于进行杂交实验,C不符合题意;D、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有利于杂交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6.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A.将花粉涂在雄蕊柱头上 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答案】B【解析】【分析】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受粉,故野生豌豆都是纯种。进行杂交实验时,去掉未成熟的雄蕊阻止其自花传粉,保证试验的准确性。【详解】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A错误;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保证实验的准确性,B正确;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C错误;D、套上纸袋,不能阻止自花传粉,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D错误。故选B。7.两只黑毛豚鼠,生了一只白毛豚鼠,若再生两只豚鼠,它们都是白色毛的几率是A.1/16 B.1/8 C.1/4 D.1/2【答案】A【解析】【详解】两只黑毛豚鼠,生了一只白毛豚鼠,可判断白色为隐性性状,且双亲均为杂合子,再生两只豚鼠,它们都是白色毛的几率是(1/4)×(1/4)=1/16,选A。8.下列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B.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有所不同C.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D.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A正确;

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B正确;

C、基因型相同,如果环境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C错误;

D、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正确。

故选C9.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株紫色豌豆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测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自交、杂交、自交、测交【答案】D【解析】【详解】纯合子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鉴定一株紫色豌豆是否是纯种最好用自交方法;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应用杂交方法,子代表现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纯合子比例逐渐升高,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可用连续自交的方法;检测杂种F1的基因型应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选D。10.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答案】B【解析】【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假说内容:(1)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类型,且数目相等;(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详解】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这是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发现的问题,A错误;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这是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假说,B正确;C、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数目并不相等,C错误;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属于演绎推理内容,D错误。故选B。11.根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 B. C. D.【答案】BC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据图可知,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据图可知,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据图可知,C/c和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据图可知,C/c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BCD。12.A、B、C、D四个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A.0 B.1/16 C.1/8 D.1/4【答案】C【解析】【分析】纯合子是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由题意可知,aa×Aa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2,Bb×Bb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2,CC×CC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Dd×dd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2。所以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2×1/2×1×1/2=1/8。故选C。【点睛】13.已知一株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该玉米植株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杂交组合,可以根据杂交组合中的遗传图解进行解答,或者根据产生的配子进行判断,再根据选项进行合理的推测得出正确的答案。【详解】由于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b,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中肯定会出现a和b的基因,后代不会有AABB的个体。

故选A。14.鹦鹉羽毛绿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绿色鹦鹉与黄色鹦鹉交配,所得F1中绿色:黄色=1:1。让F1中的绿色鹦鹉彼此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黄色=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中的绿色鹦鹉彼此交配产生的绿色鹦鹉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B.绿色鹦鹉自由交配多代,每一代中总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黄色鹦鹉C.黄色鹦鹉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鹦鹉的黄色羽毛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答案】B【解析】【分析】由绿色鹦鹉彼此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黄色=2:1可知:绿色羽毛为显性性状,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故鹦鹉群体中绿色鹦鹉均为杂合子,黄色鹦鹉均为纯合子。【详解】A.由分析可知:F1中的绿色鹦鹉彼此交配产生的绿色鹦鹉中只有杂合子,A错误;B.由于绿色鹦鹉为杂合子,故自由交配多代,每一代中总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黄色鹦鹉,B正确;C.黄色羽毛为隐性性状,故黄色鹦鹉都是纯合子,C错误;D.鹦鹉的黄色羽毛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属于隐形性状,D错误。故选B。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时期是A.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时期 B.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细胞的时期C.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期 D.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第一极体的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期,或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极体的时期,A、B、C错误,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6.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的时期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分裂间期【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半,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C正确;D、分裂间期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17.人体细胞中共46条染色体,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A.23对、23个、92条 B.23条、46个、92条C.46条、46个、46条 D.46条、23个、46条【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结

期四分体

个数同源染色

体对数染色体

数染色单

体数减

裂间期0n2n0→4n减

Ⅰ前、中期nn2n4n后期0n2n4n末期002n→n4n→2n减Ⅱ前、中期00n2n后期00n→2n2n→0末期002n→n0【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单体,A正确,故选A。18.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答案】D【解析】【详解】A.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保证染色体的稳定,和基因突变的概率无关,故A错误;B.通过有性生殖继承了双亲中一半的遗传物质,故B错误;C.受精时精子细胞核进入了卵细胞中,细胞核DNA是各占一半,但细胞质DNA基本上是卵细胞提供的,故C错误;D.在有性生殖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故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9.下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表示有丝分裂,②④表示减数分裂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③C.图③表示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现象D.上述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A.图①中细胞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中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项正确;B.①②③均具有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C.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现象,C项错误;D.图①中无染色单体,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三看法”判断二倍体细胞分裂方式20.若精子中核DNA含量为a,则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含量分别是A.2a和a B.4a和2aC.2a和2a D.2a和4a【答案】B【解析】【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子中核DNA含量为a,则次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含量为2a,初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含量为4a,选B。21.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的现象是A.纺锤体形成 B.DNA复制C.同源染色体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答案】C【解析】【详解】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均会发生纺锤体形成、DNA复制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选C。2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各有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答案】A【解析】【分析】假设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者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会导致产生含有(n+1)、(n-1)条染色体的配子,如下图所示:【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之一较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另一个较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少了一条染色体;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四个精子均异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各有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所形成的两个精子中,其中之一较正常的精子多了一条染色体,另一个较正常的精子少了一条染色体,即由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4个精子均异常。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23.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磷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答案】D【解析】【详解】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不含磷元素,A项错误;T2噬菌体只寄生于大肠杆菌中,B项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T2噬菌体利用自身的遗传物质和寄主体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大量增殖,D项正确。24.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一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将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只生长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失去了遗传效应二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三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四大肠杆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选项一 B.选项二 C.选项三 D.选项四【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详解】A、由于DNA水解酶能将S型菌的DNA水解,使其携带的遗传信息失去,所以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因此实验结果只有R型菌落,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A正确;B、35S标记的噬菌体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并且短时间保温可能导致噬菌体的DNA并没有导入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表示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B错误;C、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感染烟草,实验结果是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C正确;D、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共形成8个DNA分子,含15N的DNA有2个,占DNA总数的1/4,D正确。故选B。25.a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了双链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破裂释放出b个子噬菌体,其中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的比例为()A.a/b B.a/(2b) C.2a/b D.2/b【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着细菌外)→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其DNA注入细菌内,利用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进行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a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了双链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破裂释放出b个子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为2a个,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子噬菌体的比例为2a/b,ABD错误,C正确。故选C。26.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的过程,其中翻译过程需要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能量和t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进行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详解】A、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故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tRNA种类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A错误;B、蛋白质是以mRNA为直接模板翻译形成的,所以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的原因是mRNA碱基序列不同,B正确;C、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成分相同,C错误;D、相同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相同,D错误。故选B。27.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的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或RNA片段C.基因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答案】A【解析】【详解】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A项错误;B、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B项、D项正确;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易判断B项错误,错因在于对基因概念理解不全面,RNA病毒同样具有基因,其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28.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1由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加工而成B.2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C.3相对于1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D.图中过程将合成6条氨基酸序列不同的肽链【答案】D【解析】【详解】A.1为mRNA,由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加工而成,A项正确;B.2为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项正确;C.最右边的核糖体上肽链最长,是最先开始合成的,说明3相对于1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C项正确;D.图中过程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6条肽链氨基酸序列相同,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29.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子代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然后将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接种到普通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则第二代大肠杆菌中,含有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以及含有15N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单链的比例分别是A.100%与50% B.50%与50%C.50%与25% D.25%与25%【答案】C【解析】【详解】设1个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接种到普通培养基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第二代大肠杆菌中,共有4个DNA,含有15N的DNA分子为2个,占全部DNA分子的50%,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共有两条,共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单链的比例为2/8=25%,选C。30.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色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A.一种诱变因素 B.引起染色体畸变C.影响基因表达 D.改变了色素基因【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了生物性状表达的有关知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前者可遗传,后者不可遗传。31.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A.性状改变 B.遗传信息的改变C.遗传规律的改变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基因突变指的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所以遗传信息一定发生了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遗传规律发生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后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变,D错误。32.农作物育种常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互换C.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详解】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选A。33.某男性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a)XY和(b)YY的精子,可能的原因是A.a和b均为减Ⅰ分裂异常B.a和b均为减Ⅱ分裂异常C.a减Ⅰ分裂异常,b减Ⅱ分裂异常D.a减Ⅱ分裂异常,b减Ⅰ分裂异常【答案】C【解析】【详解】X和Y为同源染色体,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两条Y染色体未正常分离,选C。34.下列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黄圆、黄皱、绿圆和绿皱四种表现型B.青霉菌经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后,产青霉素的能力提高C.西瓜果实生长过程中,置于方型容器中,西瓜长成方型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培育出四倍体西瓜【答案】C【解析】【详解】A.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黄圆、黄皱、绿圆和绿皱四种表现型是由于基因重组,A错误;B.青霉菌经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后产青霉素的能力提高是由于基因突变,B错误;C.西瓜果实生长过程中长成方型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会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四倍体西瓜,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35.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1、a表示多了一条染色体,b表示重复;c表示三倍体;d表示缺失。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倒位或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者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者减少。【详解】图a所示细胞中,只有一组同源染色体为三条,其余皆为两条,可知为三体;图b所示细胞的染色体上链增加了一部分(片段4),为染色体片段增加。图c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故为三倍体。d图细胞的染色体下链缺失了片段3和4,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故选C。36.正常情况下,将成熟的花粉粒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幼苗时,细胞内不可能出现的是()A.染色单体形成 B.染色体联会 C.DNA复制 D.染色体复制【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花粉粒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幼苗时,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主要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定存在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的行为,且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A、C、D项都可能出现;生长发育成幼苗的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不会发生染色体联会,故B项不可能出现。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7.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中A.红眼雄果蝇占1/6B.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2C.红眼雌果蝇占1/2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答案】C【解析】【详解】A.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双亲基因型可记作AXBY×AXBXb,A代表Ⅳ号染色体,子代红眼雄果蝇占1/4,A项错误;B.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3/4)=1/4,B项错误;C.红眼雌果蝇占1/2,C项正确;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1/4)=1/6,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看作杂合子,则眼色基因和Ⅳ号染色体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对眼色基因和Ⅳ号染色体的遗传分别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乘法原理进行综合。38.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判断是不是同一物种,关键是它们之间是否有生殖隔离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D.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彼此的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项错误;B.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判断是不是同一物种,关键是它们之间是否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会使某些基因减少,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C项正确;D.不同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彼此的基因交流,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39.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是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占种群全部基因的比率B.自然条件下,亲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子代的基因型频率C.不随机交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改变基因型频率D.种群内显性基因的频率不一定高于隐性基因的频率【答案】D【解析】【详解】种群基因频率是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A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并不一定具备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亲代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决定子代的基因型频率,B项错误;不随机交配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适应环境,种群内显性基因的频率不一定高于隐性基因的频率,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不理解遗传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才符合。条件如下:(1)种群非常大;(2)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3)没有迁入和迁出;(4)没有自然选择;(5)没有基因突变。40.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变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答案】B【解析】【详解】A、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但不是只有突变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A错误;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时间可长可短,不论变化的大小如何,引起性状改变与否,只要基因频率改变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范畴,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产生的性状并不是都适应环境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变异中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C错误;D、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种群,D错误。故选B。41.番茄是自花受粉植物,已知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正常果形(F)对多棱果(f)为显性。以上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红色多棱果品种、黄色正常果形品种和黄色多棱果品种(三个品种均为纯合体),育种家期望获得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为此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1)应选用______和______为杂交亲本。(2)上述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的基因型为______,表现型为______。(3)F1代自交,在F2代中表现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4)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______;相对于杂交亲代,新出现的性状是______和______,二者占F2代所有个体的比例为______。【答案】①.红色多棱果品种②.黄色正常果形品种③.RrFf④.红色正常果形⑤.9/16⑥.1/16⑦.1/4⑧.红色正常果形⑨.黄色多棱果形⑩.5/8【解析】【详解】(1)培育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RRFF,应选用分别具有红色和正常形的红色多棱果RRff和黄色正常果形rrFF进行杂交育种。(2)RRff和rrFF杂交产生的F1代的基因型为RrFf,表现型为红色正常果形。(3)F1自交,F2中红色正常果形植株RF出现的比例为9/16,F2中能稳定遗传的红色正常果形植株RRFF出现的比例为1/16。(4)F2中RRFF、RRff、rrFF、rrff均能稳定遗传,它们各占1/16,共占1/4;相对于亲代,新出现的性状是红色正常果形和黄色多棱果形,二者占F2代所有个体的比例为(9/16)+(1/16)=10/16=5/8。42.下图表示生物的育种过程,A和b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F2获得的优良品种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_____。(2)经过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势是______。⑤和⑥过程需要的试剂是______,培育出的新品种⑦为______倍体,是否可育______(填“是”或“否”)。(3)经过过程⑧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多害性和______性,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4)过程⑨可将加工后的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并在菌体内表达,生产出的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这一技术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生物______。【答案】①.杂交育种②.1/3③.单倍体育种④.缩短育种年限、较快获得纯合体⑤.秋水仙素⑥.4⑦.是⑧.基因突变⑨.不定向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①④⑤表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⑥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⑧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⑨表示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详解】(1)根据图分析已知,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F2获得的优良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其中能够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占1/3。(2)根据图形分析已知,①④⑤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优点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能较快获得纯合子;图中⑤和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⑦的基因型为AAAAbbbb,为四倍体(或多倍体),由于其含有同源染色体,可以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因此是可育的。(3)图中⑧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4)⑨表示基因工程育种,将加工后的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生产出了人的胰岛素,说明不同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也能表达。【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育种的几种方法,能够分析图示过程,判断不同的过程的育种方法的名称以及遵循的育种原理。43.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量关系的直方图不可能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关系,要求考生能熟悉细胞分裂过程中两者的含量变化关系,同时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识图能力。【详解】细胞中的染色体上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含有两个DNA分子,即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1或者1:2,而图D中染色体是DNA的两倍,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数量关系,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数量变化规律,明确染色体数量可以是DNA的一半,但是不可能是两倍。44.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叶玉米杂交的F1代全部为高茎常态叶,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形叶81,高茎皱形叶19,矮茎常态叶1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C.常态叶与皱形叶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D.F1减数分裂可产生数目相同四种类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详解】A.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表现为两多两少,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误;BC.分别分析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常态叶与皱形叶的比例均约为1∶1,分别符合分离定律,B项正确,C项错误;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代表了F1减数分裂产生的4种配子及其比例,4种配子的数目不相同,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4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染色体组成WW的胚胎不能存活)。理论上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雌雄比例是A.雌:雄=2:1 B.雌:雄=1:2 C.雌:雄=4:1 D.雌:雄=5: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性♀ZW,雄性♂ZZ),卵细胞和极体是在减数分裂中形成的。【详解】雌火鸡(ZW)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胞)、Z(极体)、W(极体)、W(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性别及比例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W(极体)、Z(极体)、Z(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类型及比例是:WW(不能存活):ZW(雌性)=0:2.两种情况概率相等,得雌:雄=(2+2):(1+0)=4:1。故选C。46.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与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A.全是雄株,其中1/2宽叶、1/2狭叶B.全是雌株,其中1/2宽叶、1/2狭叶C.雌雄各半,全为宽叶D.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详解】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XB、Xb两种数量相等的卵细胞;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其中Xb花粉致死,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故后代1/2为宽叶(XBY),1/2为狭叶(XbY),A正确,BCD错误。故选A。47.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10对同源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后期20B.中期10、后期20C.中期20、后期40D.中期10、后期10【答案】A【解析】【详解】将32P标记DNA分子双链的玉米体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一DNA分子的双链均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不含有32P,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每一染色体中均是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有32P,一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条,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总数为40条,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条,选A。【点睛】根据示意图分析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相结合的问题:48.用3H标记的胸苷和尿苷(它们均为合成核酸的原料)分别处理洋葱根尖(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均有活细胞)。过一段时间后检测根尖细胞的细胞核中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A.部分细胞的细胞核检测到前者,所有活细胞的细胞核都能检测到后者B.部分细胞的细胞核检测到前者,只有局部区域的细胞核检测到后者C.两者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都能检测到D.两者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都不能检测到【答案】A【解析】【分析】根尖细胞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胸苷和尿苷分别是合成DNA和RNA的原料,洋葱根尖中,部分细胞能够进行DNA复制,所有的细胞均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只有部分细胞能检测到前者的放射性,而所有的活细胞都能检测到后者的放射性。【详解】胸苷用于合成DNA,尿苷用于合成RNA;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能合成DNA,而其它细胞不能分裂,不能进行DNA复制;用3H标记的胸苷处理洋葱根尖,只有分生区能检测到放射性;而根尖所有的细胞均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合成RNA和蛋白质,所以用3H标记的尿苷处理洋葱根尖后,所有活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49.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转录,甲图两条单链均为模板,乙以一条链为模板,产物是一条链,所以甲图是DNA复制,乙图是转录,甲是半保留复制,乙不是;A错误

DNA复制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进行,转录也是,B错误

甲需要解旋酶,乙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即DNA复制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转录可起始多次,所以D正确。50.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原核生物的tRNA合成无需基因指导B.真核生物tRNA呈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所以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通常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即在转录未完成之前翻译便开始进行,选D。51.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具有H基因和IB基因。B.血型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一对血型为O型血的夫妇,不可能生出血型为A型血的孩子D.一对基因型为HhIAi的夫妇,生出血型为O型血的孩子的几率是7/16【答案】C【解析】【详解】A、据图可知具有H基因和基因前体物质才能转变为凝集原B,A正确;B、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一对血型为O型血的夫妇,若基因型为hhIA和Hii,可能生出基因型为HhIAi、血型为A型血的孩子,C错误;D、一对基因型为的夫妇,生出孩子的血型为A型或O型,血型为A型血的孩子的几率是(3/4)×(3/4)=9/16,则血型为O型血的孩子的几率是1—9/16=7/16,D正确。故选C。52.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及发生变异的细胞是A.aXb,Y,Y初级精母细胞 B.Xb,aY,Y次级精母细胞C.AXb,aY,Y次级精母细胞 D.AaXb,Y,Y初级精母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两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由此可见,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Y,Y,发生变异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故选D。53.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幼苗丙是杂种植株,其体内含有10+8=18条染色体,秋水仙素处理后的丁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36条),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B正确。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错误。

戊是人工诱导形成的多倍体,与丁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该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D错误。54.某二倍体植物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红花(D)对白花(d)为显性。基因A、a与基因D、d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B、b在4号染色体上。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自交性状不分离的植株占1/4B.对基因型为AaBbDd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8种不同表现型的单倍体植株C.某植株体细胞多了一条4号染色体,其减数分裂仍可产生正常的配子D.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答案】B【解析】【详解】基因A、a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1/4的纯合子,纯合子自交性状不分离,A项正确;基因A、a与基因D、d在2号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基因型为AaBbDd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4种单倍体植株,B项错误;多了一条4号染色体的植株,减数分裂时,一条4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的正常配子和异常配子各占1/2,C项正确;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细胞中,若A和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可能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红花和宽叶红花3种表现型,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细胞中,基因位置有两种情况:一是A和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二是A和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55.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蝇和黑身蝇杂交,F1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A.1:1 B.3:1 C.5:1 D.8:1【答案】D【解析】【详解】F2中的灰身果蝇中,1/3为纯合子BB,2/3为杂合子Bb,其产生的配子中,2/3为B,1/3为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1/3)×(1/3)=1/9,则灰身果蝇比例为11/9=8/9,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选D。【点睛】随机交配问题的处理方法:可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计算出配子种类及比例,然后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计算出后代基因型比例和表现型比例。5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详解】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已经存在抗药的变异,A错误;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正确;D、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A。57.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