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一、选择题1.许倬云指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早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到渐渐懂得栽种、畜牧和群居,发展出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关键原因是()A.早期国家形成 B.城市邦国的建立C.农耕畜牧的产生 D.阶级分化的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旧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早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到渐渐懂得栽种、畜牧和群居,发展出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及所学可知,农耕畜牧的产生促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从而促进了早期城市的建立,这也为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排除A项;“城市邦国的建立”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明显,产品出现剩余,进而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2.西周时期以血緣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结合所学可知,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是宗法制,它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D项正确;禅让制、世袭制属于王位继承制度,排除AB项;分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与夏朝青铜器相比,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A.形制趋于小巧精致 B.出现大量青铜铭文C.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与夏朝青铜器相比,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礼仪性的作用更加明显,青铜器上雕刻铭文用以记载史实,这也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典型的特征,B项正确;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以器型较大为特征,排除A项;平雕和浮雕技术出现于商朝,排除C项;西周青铜器以礼器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4.《商君书·垦令》中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由此可以看出商鞅意图()A.加大赋税征收以增加国家收入 B.分化社会阶层以稳定统治秩序C.抑制工商业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D.增强农商竞争以推动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中国)。根据材料“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可知,商鞅认为,加重商业交易的赋税,农民会讨厌从商,商人也会疑虑懈怠。农民讨厌从商,商人疑虑懈怠,那么土地一定会得到开垦,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重农抑商,而非增加国家收入,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分化社会阶层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重农抑商,而非增强农商竞争,排除D项。故选C项。5.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这一做法反映出()A.周王室地位的提升 B.周边少数民族威胁增强C.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D.诸侯对分封秩序的维护〖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些诸侯国组织同盟合力对抗“夷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表明当时出现华夏与蛮夷的区别观念,华夏认同观念发展,C项正确;此时周王室衰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反映出华夏认同观念发展,不能说明周边少数民族威胁增强,排除B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破坏了分封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6.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是()A.秦孝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结合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B项正确;秦孝公时期秦朝尚未统一六国,比如辽东地区属于燕国领土,排除A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得领土向北、向西都有所扩展,疆域北逾阴山,西至中亚,排除C项;唐太宗时期国家疆域比秦朝更为广阔,向北越过了阴山,漠北地区各部相继归附,排除D项。故选B项。7.《秦律十八种·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夹(狭)亦必等。”此举有助于()A.规范器物的制作 B.保护农业劳动力C.开创大一统局面 D.工匠精神的培育〖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夹(狭)亦必等”,可以看出秦朝时期,通过制定法律规范了器物的制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并不是农业,排除B项;此时秦国已经完成了统一,不能用“开创”,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器物制作的规范,并未提及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排除D项。故选A项。8.曹魏名臣邓艾上陈称:“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羌胡与汉族的相互包容 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加剧C.朝廷正视民族交融问题 D.南北方文化差距的缩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的中国。“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意思是羌胡与汉民杂居的,应该逐渐把他们迁离,使汉民明白他们与羌胡身份有别,防止边民染上羌胡的野蛮、奸邪作风。可知材料讲述的是民族交融问题,大臣对此事的关注和建言,从侧面体现出当时朝廷对民族交融问题的正视,C项正确;邓艾主张对羌胡民众采取“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的措施,这反映不出羌胡与汉族的相互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乱及民族矛盾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文化之间的差距,排除D项。故选C项。9.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长达数百年分裂割据局面的是()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代周自立,国号隋,北朝时期结束,589年隋灭陈,实现国家统一,C项正确;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局面,A项错误;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排除B项;元朝结束了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杜甫《忆昔》描绘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情景,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C项正确;材料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与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宋朝无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1.魏晋至隋唐时期,在我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这些石窟艺术的大量出现说明这一时期()A.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 B.儒家思想主流统治地位丧失C.道教思想在民间盛行 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教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据所学可知,石窟艺术是在佛教盛行的背景下出现的,魏晋至隋唐时期出现大量石窟艺术,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佛教盛行,佛教盛行必然对儒学正统地位构成挑战,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佛教开始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此时儒学只是面临佛教冲击,但是依然处在主流位置,排除B项;材料中信息不能反映道教在中国的盛行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2.我国古代最早设置台湾府于()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所学可知,清朝时中国设置台湾府,D项正确;ABC均不符史实,排除三项。故选D项。13.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完全腐朽,“必须以一个新的政府代替旧的政府”。为此,他领导了()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孙中山主张运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此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项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1915年,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反封建、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4.电影《长津湖》讲述了在长津湖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军实施分割围歼,多次打退美军进攻的英勇事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剿匪镇反 B.越南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民志愿军”“打退美军”,可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C项正确;剿匪镇反运动主要是肃清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越南战争是指发生在1955年至1975年间冷战中的重要局部战争,其本质是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由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场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结果中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A.法制建设 B.教育发展 C.改革开放 D.“双百”方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努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项正确;法制建设与教育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和B项;“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在文化和艺术界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C项。16.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A.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B.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C.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D.大陆文明比海洋文明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孕育出不同特色的文明,说明人类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A项正确;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并不是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排除B项;早期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较少,排除C项;不同的文明同属于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无优劣高低之分,排除D项。故选A项。17.《一千零一夜》全书有300多个故事,包括古代埃及、波斯、伊拉克的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国为背景。它反映了阿拉伯()A.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帝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C.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 D.地区成为唐文化圈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包括古代埃及、波斯、伊拉克的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国为背景”,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其他地区优秀文化的吸收,融合,体现出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商人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帝国的政治经济等信息,排除B项;阿拉伯并不是唐文化圈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故选C项。18.“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古罗马城市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与中国古代封建城市不同”。其“不同”表现在,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A.是商业中心但并非政治中心 B.享有一定自治权C.布局严整且基础设施较完备 D.具有较大的规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欧。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是经济生活的中心,而中国古代城市则是政治中心,A项正确;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没有自治权,排除B项;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大多是不规则的,排除C项;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规模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9.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不仅遭到了波兰教会的迫害,而且也引起了罗马教廷的惊慌。这主要是由于哥白尼()A.奠定了近代天文学基础 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C.证实了地圆学说正确性 D.挑战了天主教的世界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43年(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引起了罗马教廷的惊慌,也使得他本人遭到波兰教会的迫害,这是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挑战了天主教的世界观,D项正确;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奠定近代天文学基础,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挑战了天主教的世界观,但未体现他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C项。故选D项。20.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下列文献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英国的《王位继承法》 B.1787年美国宪法C.法国的《人权宣言》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史(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项正确;王位继承法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与三权分立不符,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并不是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B项。21.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美国内战是资产阶级政府领导的,但我们却说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原因是它们都()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废除了奴隶主的特权C.废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旧生产关系D.由资产阶级领导〖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美国内战是资产阶级政府领导的,但我们却说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而美国内战是资产阶级政府领导的,统一了国内市场,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综上可知,它们都废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旧生产关系,C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看都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促进生产力发展”只是扫除障碍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都实现奴隶解放,但没有涉及废除了奴隶主的特权,排除B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而非资产阶级领导,排除D项。故选C项。22.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的是()A.欧洲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B.欧美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C.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D.影响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D项正确;欧洲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思想前提条件,排除A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材料经济体系无关,排除B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是殖民体系形成后,带来的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亚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表现为新式的民族民主运动,而非洲则是旧式的反帝斗争。其主要原因是()A.文明发展的程度不同 B.领导阶级构成不同C.民族和宗教传统不同 D.列强侵略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所谓民族民主运动,就是翻地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如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和辛亥革命,这是两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成长和民主思想传播的结果,说到底是社会文明的进步,A项正确;领导阶级不同也是文明程度决定的,非洲是封建王公、军官领导即旧式反帝斗争,说明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低于亚洲和拉美,也就是文明程度低,排除B项;民族与宗教传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式,不是影响新式和旧式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列强对亚非拉的侵略方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基本相似,排除D项。故选A项。24.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两国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1964年,法国率先与中国建交。1967年,欧共体成立。由此可知,当时()A.美国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B.美苏两极格局遭受冲击C.苏联解体成为历史必然 D.冷战初步向深层次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1963——1967年(美英苏中法)。根据材料“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两国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1964年,法国率先与中国建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3年,中法两国拒绝在《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及法国不顾美国阻挠,于1964年率先与中国建交;1967年,欧共体成立。这些都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项正确;美国霸主地位没有动摇,排除A项;苏联解体的必然性是苏联自身体制造成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冷战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5.“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下列各项中,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宗旨的是()A.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B.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宣言C.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材料“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可知其强调保护环境与发展协调发展,这一思想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D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是一些国家希望在冷战中保持中立,实行不结盟和非集团化的原则,这与环境保护无关,排除A项;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主要目标是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排除B项;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条约,未体现材料中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26.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答案〗正确〖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27.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和施政方针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答案〗错误〖解析〗据所学,西汉初年基本沿袭秦制,史称“汉承秦制”,但施政方针调整为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因此错误。28.佛道“三教合归儒”这一理论主张是唐朝时期的儒学家提出的。()〖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的主张。所以题干说法错误。29.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握一省政务;()〖答案〗正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握一省政务的说法符合史实。故该说法正确。30.明朝郑和下西洋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于后来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答案〗正确〖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郑和下西洋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于后来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表述是正确的。3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答案〗正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因此题干所述为正确。32.全民族抗战特指国共两党合作,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的抗战。〖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故题干说法错误。33.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答案〗正确〖解析〗据所学,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因此正确。3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农奴要服劳役和缴纳租税,而农民则不用服劳役和缴纳租税。()〖答案〗错误〖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也要为领主服劳役和缴纳租税,题干说法错误。35.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答案〗正确〖解析〗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题干正确。36.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确立“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答案〗正确〖解析〗据所学,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确立“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37.二战后,科技的新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答案〗错误〖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技的新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三、非选择题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答案〗(1)新现象: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私田的不断增多,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2)直接原因:诸侯争霸战争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评述:消极性——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积极性——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3)目的: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维护和巩固统治。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4)内在联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新现象: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私田的不断增多,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与东周(中国)。直接原因:根据材料“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争霸战争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评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消极性和积极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消极性方面,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积极性方面,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目的: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的核心是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维护和巩固统治。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等角度进行说明。(4)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内在联系: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革命推翻君主专制?这次革命领导人是谁?(2)根据材料二,回答五四运动是什么革命的开端?哪个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1)辛亥革命;孙中山。(2)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工人阶级)。(3)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一“清朝皇帝溥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点明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孙中山领导。【小问2详析】结合所学知识点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小问3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要答积极的,可以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思考作答。由材料二中的“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可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由材料二中的“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可得,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由材料二中的“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可得,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一、选择题1.许倬云指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早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到渐渐懂得栽种、畜牧和群居,发展出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关键原因是()A.早期国家形成 B.城市邦国的建立C.农耕畜牧的产生 D.阶级分化的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旧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早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到渐渐懂得栽种、畜牧和群居,发展出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及所学可知,农耕畜牧的产生促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从而促进了早期城市的建立,这也为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排除A项;“城市邦国的建立”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明显,产品出现剩余,进而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2.西周时期以血緣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结合所学可知,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是宗法制,它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D项正确;禅让制、世袭制属于王位继承制度,排除AB项;分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与夏朝青铜器相比,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A.形制趋于小巧精致 B.出现大量青铜铭文C.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与夏朝青铜器相比,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礼仪性的作用更加明显,青铜器上雕刻铭文用以记载史实,这也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典型的特征,B项正确;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以器型较大为特征,排除A项;平雕和浮雕技术出现于商朝,排除C项;西周青铜器以礼器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4.《商君书·垦令》中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由此可以看出商鞅意图()A.加大赋税征收以增加国家收入 B.分化社会阶层以稳定统治秩序C.抑制工商业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D.增强农商竞争以推动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中国)。根据材料“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可知,商鞅认为,加重商业交易的赋税,农民会讨厌从商,商人也会疑虑懈怠。农民讨厌从商,商人疑虑懈怠,那么土地一定会得到开垦,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重农抑商,而非增加国家收入,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分化社会阶层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重农抑商,而非增强农商竞争,排除D项。故选C项。5.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这一做法反映出()A.周王室地位的提升 B.周边少数民族威胁增强C.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D.诸侯对分封秩序的维护〖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些诸侯国组织同盟合力对抗“夷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表明当时出现华夏与蛮夷的区别观念,华夏认同观念发展,C项正确;此时周王室衰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反映出华夏认同观念发展,不能说明周边少数民族威胁增强,排除B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破坏了分封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6.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是()A.秦孝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结合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B项正确;秦孝公时期秦朝尚未统一六国,比如辽东地区属于燕国领土,排除A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得领土向北、向西都有所扩展,疆域北逾阴山,西至中亚,排除C项;唐太宗时期国家疆域比秦朝更为广阔,向北越过了阴山,漠北地区各部相继归附,排除D项。故选B项。7.《秦律十八种·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夹(狭)亦必等。”此举有助于()A.规范器物的制作 B.保护农业劳动力C.开创大一统局面 D.工匠精神的培育〖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夹(狭)亦必等”,可以看出秦朝时期,通过制定法律规范了器物的制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并不是农业,排除B项;此时秦国已经完成了统一,不能用“开创”,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器物制作的规范,并未提及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排除D项。故选A项。8.曹魏名臣邓艾上陈称:“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羌胡与汉族的相互包容 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加剧C.朝廷正视民族交融问题 D.南北方文化差距的缩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的中国。“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意思是羌胡与汉民杂居的,应该逐渐把他们迁离,使汉民明白他们与羌胡身份有别,防止边民染上羌胡的野蛮、奸邪作风。可知材料讲述的是民族交融问题,大臣对此事的关注和建言,从侧面体现出当时朝廷对民族交融问题的正视,C项正确;邓艾主张对羌胡民众采取“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的措施,这反映不出羌胡与汉族的相互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乱及民族矛盾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文化之间的差距,排除D项。故选C项。9.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长达数百年分裂割据局面的是()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代周自立,国号隋,北朝时期结束,589年隋灭陈,实现国家统一,C项正确;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局面,A项错误;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排除B项;元朝结束了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杜甫《忆昔》描绘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情景,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C项正确;材料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与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宋朝无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1.魏晋至隋唐时期,在我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这些石窟艺术的大量出现说明这一时期()A.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 B.儒家思想主流统治地位丧失C.道教思想在民间盛行 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教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据所学可知,石窟艺术是在佛教盛行的背景下出现的,魏晋至隋唐时期出现大量石窟艺术,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佛教盛行,佛教盛行必然对儒学正统地位构成挑战,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佛教开始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此时儒学只是面临佛教冲击,但是依然处在主流位置,排除B项;材料中信息不能反映道教在中国的盛行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2.我国古代最早设置台湾府于()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所学可知,清朝时中国设置台湾府,D项正确;ABC均不符史实,排除三项。故选D项。13.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完全腐朽,“必须以一个新的政府代替旧的政府”。为此,他领导了()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孙中山主张运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此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项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1915年,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反封建、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4.电影《长津湖》讲述了在长津湖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军实施分割围歼,多次打退美军进攻的英勇事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剿匪镇反 B.越南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民志愿军”“打退美军”,可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C项正确;剿匪镇反运动主要是肃清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越南战争是指发生在1955年至1975年间冷战中的重要局部战争,其本质是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由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场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结果中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A.法制建设 B.教育发展 C.改革开放 D.“双百”方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努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项正确;法制建设与教育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和B项;“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在文化和艺术界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C项。16.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A.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B.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C.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D.大陆文明比海洋文明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孕育出不同特色的文明,说明人类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A项正确;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并不是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排除B项;早期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较少,排除C项;不同的文明同属于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无优劣高低之分,排除D项。故选A项。17.《一千零一夜》全书有300多个故事,包括古代埃及、波斯、伊拉克的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国为背景。它反映了阿拉伯()A.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帝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C.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 D.地区成为唐文化圈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包括古代埃及、波斯、伊拉克的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国为背景”,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其他地区优秀文化的吸收,融合,体现出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商人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帝国的政治经济等信息,排除B项;阿拉伯并不是唐文化圈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故选C项。18.“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古罗马城市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与中国古代封建城市不同”。其“不同”表现在,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A.是商业中心但并非政治中心 B.享有一定自治权C.布局严整且基础设施较完备 D.具有较大的规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欧。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是经济生活的中心,而中国古代城市则是政治中心,A项正确;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没有自治权,排除B项;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大多是不规则的,排除C项;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规模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9.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不仅遭到了波兰教会的迫害,而且也引起了罗马教廷的惊慌。这主要是由于哥白尼()A.奠定了近代天文学基础 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C.证实了地圆学说正确性 D.挑战了天主教的世界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43年(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引起了罗马教廷的惊慌,也使得他本人遭到波兰教会的迫害,这是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挑战了天主教的世界观,D项正确;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奠定近代天文学基础,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挑战了天主教的世界观,但未体现他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C项。故选D项。20.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下列文献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英国的《王位继承法》 B.1787年美国宪法C.法国的《人权宣言》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史(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项正确;王位继承法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与三权分立不符,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并不是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B项。21.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美国内战是资产阶级政府领导的,但我们却说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原因是它们都()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废除了奴隶主的特权C.废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旧生产关系D.由资产阶级领导〖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美国内战是资产阶级政府领导的,但我们却说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而美国内战是资产阶级政府领导的,统一了国内市场,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综上可知,它们都废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旧生产关系,C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看都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促进生产力发展”只是扫除障碍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都实现奴隶解放,但没有涉及废除了奴隶主的特权,排除B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而非资产阶级领导,排除D项。故选C项。22.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的是()A.欧洲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B.欧美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C.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D.影响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D项正确;欧洲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思想前提条件,排除A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材料经济体系无关,排除B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是殖民体系形成后,带来的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亚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表现为新式的民族民主运动,而非洲则是旧式的反帝斗争。其主要原因是()A.文明发展的程度不同 B.领导阶级构成不同C.民族和宗教传统不同 D.列强侵略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所谓民族民主运动,就是翻地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如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和辛亥革命,这是两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成长和民主思想传播的结果,说到底是社会文明的进步,A项正确;领导阶级不同也是文明程度决定的,非洲是封建王公、军官领导即旧式反帝斗争,说明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低于亚洲和拉美,也就是文明程度低,排除B项;民族与宗教传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式,不是影响新式和旧式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列强对亚非拉的侵略方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基本相似,排除D项。故选A项。24.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两国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1964年,法国率先与中国建交。1967年,欧共体成立。由此可知,当时()A.美国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B.美苏两极格局遭受冲击C.苏联解体成为历史必然 D.冷战初步向深层次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1963——1967年(美英苏中法)。根据材料“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两国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1964年,法国率先与中国建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3年,中法两国拒绝在《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及法国不顾美国阻挠,于1964年率先与中国建交;1967年,欧共体成立。这些都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项正确;美国霸主地位没有动摇,排除A项;苏联解体的必然性是苏联自身体制造成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冷战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5.“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下列各项中,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宗旨的是()A.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B.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宣言C.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材料“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可知其强调保护环境与发展协调发展,这一思想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D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是一些国家希望在冷战中保持中立,实行不结盟和非集团化的原则,这与环境保护无关,排除A项;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主要目标是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排除B项;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条约,未体现材料中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26.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答案〗正确〖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27.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和施政方针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答案〗错误〖解析〗据所学,西汉初年基本沿袭秦制,史称“汉承秦制”,但施政方针调整为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因此错误。28.佛道“三教合归儒”这一理论主张是唐朝时期的儒学家提出的。()〖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的主张。所以题干说法错误。29.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握一省政务;()〖答案〗正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握一省政务的说法符合史实。故该说法正确。30.明朝郑和下西洋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于后来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答案〗正确〖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郑和下西洋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于后来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表述是正确的。3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答案〗正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因此题干所述为正确。32.全民族抗战特指国共两党合作,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的抗战。〖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故题干说法错误。33.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答案〗正确〖解析〗据所学,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因此正确。3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农奴要服劳役和缴纳租税,而农民则不用服劳役和缴纳租税。()〖答案〗错误〖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也要为领主服劳役和缴纳租税,题干说法错误。35.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答案〗正确〖解析〗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题干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