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2023.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左传》中,楚人引《诗》之例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来源丰富。另据《国语》所载,楚国贵族教育所用之文献包括《春秋》、《诗》以及《世》、《令》、《语》、《训典》等。据此推知,楚国()A.依靠教育和文化争夺霸权 B.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C.尊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 D.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楚人引《诗》”、“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楚国贵族所用文献”可知,楚国对华夏文化思考与接受的史实,说明当时楚人在文化上逐渐与华夏文化接近,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楚国学习华夏文化,材料中无法体现争夺霸权,排除A项;尊重周朝的政治秩序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楚王问鼎”的史实,排除C项;儒学确立为主流意识在汉代,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出处记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 B.豪强地主左右国家财政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 D.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可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述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记述卖田宅、以偿债;《汉书·贡禹传》记述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记述多买田至四百顷。材料表现了在汉代土地买卖频繁,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国家对土地买卖的政策信息,无法判定是否合法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豪强地主左右国家财政的信息,排除B项;土地买卖的频繁,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自耕农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图为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这一演变()A.抑制了藩镇割据的恶化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调整优化了经济结构 D.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均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可知,唐朝后期,两税钱的收入占比在减少,但仍是占一半以上,青苗钱基本保持不变,榷酒钱和榷盐钱占比在逐步的增加,酒税和盐税的收入占比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抑制了藩镇割据的恶化,“抑制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收入占比,无法判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南北经济均衡,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4.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 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 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皇帝意欲打破祖制,放弃皇长子,另立太子,遭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说明封建礼教与祖制对皇帝的权力具有制约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外戚势力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册立太子之争,与中央集权制度是否逐步走向衰弱,排除B项;内阁做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权力,更不会享受决策大权,排除C项。故选D项。5.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步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这主要得益于()A.外商资本输出规模扩大 B.机器运用、市场扩展C.科学成为当时主流思潮 D.政府推动、民众需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可知,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被迫打开,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国印刷出版也得到大的发展,不但印刷古籍,还印刷新学西书,这都是受机器运用及市场扩展所带来的,B项正确;外商资本输出规模扩大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近代的主流思潮依然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儒家思想,而非科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推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6.1888年,开平煤矿第一次准备分发股息时在天津发布了一条新闻,《捷报》对此作了报道,之后每当有类似的举动都大肆宣扬。这一做法()A.表明民用企业开始盈利 B.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业的发展C.意在引导民间投资方向 D.掀起了晚清“实业救国”浪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1888年,开平煤矿第一次准备分发股息时在天津发布了一条新闻,《捷报》对此作了报道,之后每当有类似的举动都大肆宣扬。”可知,开平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其分发股息的消息被大肆宣传,是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为民间投资提供方向指引,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虽然有分发股息的消息,但无法判定是否盈利,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引导民间投资,没有体现近代文化传媒业的发展,排除B项;实业救国到19世纪末才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强调新旧、中西文化水火不相容。五四运动后国人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明显舒缓,不再有人重提“文化危机导致亡国灭种”类似的“危言”。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主要得益于A.民主与科学洗礼 B.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D.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前后,国人从猛烈批判传统文化的紧张、焦虑,到文化自信力得到提升,主要得益于民族主义运动高涨,C项正确;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并非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的原因,A项错误;早在1895年,公车上书就已经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无关,D项错误。8.1956-1962年,西方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仅占外国游客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8.8%。1963年这一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中国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B.旅游事业最先对外开放C.适应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D.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63年到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比重迅速上升,并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经济上为了解决经济困难问题,正在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调整外交政策,因此出现材料现象,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效,排除A项;对外开放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B项;新中国初期就已经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牧业15.522.125.8林业3.65.243渔业1.63.55.4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经济作物9.615.614.4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晚期中国。据材料“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结合表格可知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种植业的比重相对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相对上升,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农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项正确;“全面开放”,表述错误,排除A项;高新技术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按照古希腊传统,马其顿人从不向凡人行叩拜礼,只向神匍匐礼拜。亚历山大入主波斯后,不但要求波斯人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也意图让马其顿人予以效仿。亚历山大此举意在()A.拉拢波斯帝国遗臣 B.传播希腊先进文化C.强化君主统治权威 D.传承东方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亚历山大不但在西亚沿用君主制国家的君臣之礼,甚至希望将其引进深受公民政治影响的马其顿(希腊)地区,其旨在加强君主的权威,C项正确;根据“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可知延续君臣之礼并不能起到拉拢波斯帝国遗臣的作用,甚至会引起波斯人的抵触,排除A项;君臣之礼并非先进文化,排除B项;亚历山大的目的是通过东方君主制国家的君臣之礼来强化其权威,东方政治体制是强化其权威的方式,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中世纪的欧洲,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并被认为生来俱恶,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直至14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这一变化()A.体现出人文主义的色彩 B.得益于启蒙运动的发展C.继承了欧洲传统儿童观 D.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根据材料“中世纪的欧洲,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并被认为生来俱恶,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直至14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可知,中世纪时期,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而到了14世纪以后,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人们开始尊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这一变化体现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色彩,A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传统儿童观认为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要求尊重儿童的权利,而非保障其合法权益,排除D项。故选A项。12.伴随着伊比利亚人的流动,16世纪欧洲学者们眼中的世界已不局限于《创世纪》、先知、托勒密与中世纪的世界,而是世界的“四个部分”一分布在两个半球的欧洲、美洲、非洲、亚洲。这说明欧洲学者()A.已具有明显全球意识 B.欲将欧洲文化推广到世界C.瓜分世界的强烈愿望 D.认为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伴随着伊比利亚人的流动,16世纪欧洲学者们眼中的世界已不局限于《创世纪》、先知、托勒密与中世纪的世界,而是世界的‘四个部分’——分布在两个半球的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受此影响,欧洲学者对世界的认识已具有明显全球意识,A项正确;材料是对世界格局的认识,没有体现欧洲文化推广的消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对世界的瓜分,排除C项;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一战结束后,黄金海岸的英国传教士无可奈何的说,从欧洲回国的非洲士兵对“欧洲人”远不像过去那样尊敬了;法国驻几内亚总督也承认(复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这反映了一战A.使英法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B.打破了非洲大陆封闭隔绝状态C.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D.促进了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发展〖答案〗D〖解析〗一战使参战的非洲士兵见识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凶残,明确了殖民者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促进非洲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故选D;英法两国在二战后失去大部分殖民地,A项史实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非洲的封闭状态,B项史实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14.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这一认识使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消弭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C.依靠政权力量发展国民经济 D.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赶超欧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依靠政权力量,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实现苏联的工业化,C项正确;1925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尚未实行,排除A项;消弭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弭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赶超欧美,与历史史实不符,苏联经济水平始终没有超过美国,排除D项。故选C项。15.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美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C.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D.世界多极化轮廓显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年的美国。根据材料“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可知,1970年,尼克松认为二战后,美国向全世界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全球霸权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多极力量的挑战,D项正确;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欧盟前身,欧洲原子能机构的成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美国全球霸权受到挑战,没有描述美元地位的信息,且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瓦解,排除B项;欧盟在1993年成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岱生平(部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张岱生于显贵的书香门第,少年时具有过人天赋,工书善对,出口成章,被称为“今之江淹”成年后的张岱轻佻狂放,悠游于市井之间,流连于山水之侧,斗鸡走狗,走马观花,期间也写下来大量的诗作崇祯八年(1635年),由于排斥八股,张岱在乡试中落榜,于是撰《跋张子省试牍三则》,讽刺考官,从此绝意仕途,醉心写作明亡后,张岱拒绝清廷邀请,隐居不出,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张岱撰写《自为墓志铭》,以便自己死后使用。其铭文表达出豁达的人生观康熙十九年(1680年)之后,张岱著《三不朽图赞》,从立德、立功、立言的角度对明代绍兴府八县一百余人进行了褒扬。后去世,享年84岁材料二: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为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节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结合以上材料,对张岱的人生历程进行阐释。〖答案〗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奢靡之风盛行;政治上宦官专权,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涌现出反理学、叛礼教、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解放潮流。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张岱,才华横溢,纵情山水,追求自由,拒绝入仕,体现了明末文人拜金逐利,追求个性,渴求自由解放的个性特点。明亡后,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以及满清朝廷的高压统治,在社会生活和文化认同上给明末以来的知识分子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心理创伤。张岱避世隐居,甘于贫困,著书立说,这体现了他严守儒家信仰,遵循道德自律以及对时局的感伤、故国的思念。张岱的人生历程是明清易代时期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其思想及学术贡献影响到后世。〖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首先,对张岱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提炼及描述,根据材料“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张岱生于显贵的书香门第,少年时具有过人天赋,工书善对,出口成章,成年后的张岱轻佻狂放,悠游于市井之间,流连于山水之侧,斗鸡走狗,走马观花,期间也写下来大量的诗作”可知,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奢靡之风盛行;政治上宦官专权,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涌现出反理学、叛礼教、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解放潮流。其次,对张岱的生平事迹进行描述和说明,根据材料“崇祯八年(1635年),由于排斥八股,张岱在乡试中落榜,于是撰《跋张子省试牍三则》,讽刺考官,从此绝意仕途,醉心写作”可知,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张岱,才华横溢,纵情山水,追求自由,拒绝入仕,体现了明末文人拜金逐利,追求个性,渴求自由解放的个性特点;根据材料“明亡后,张岱拒绝清廷邀请,隐居不出,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张岱撰写《自为墓志铭》,以便自己死后使用。其铭文表达出豁达的人生观”可知,明亡后,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以及满清朝廷的高压统治,在社会生活和文化认同上给明末以来的知识分子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心理创伤。张岱避世隐居,甘于贫困,著书立说,这体现了他严守儒家信仰,遵循道德自律以及对时局的感伤、故国的思念。最后,对张岱的人生经历从时代特征以及对历史影响的角度进行说明,如:张岱的人生历程是明清易代时期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其思想及学术贡献影响到后世。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答案〗(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认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可知,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根据材料“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可知,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材料“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可知,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小问2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认识:根据材料“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为抗美援朝战争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7日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美国军事介入台湾海峡1950年7月7日美国纠集15国,组成由美国指挥的所谓“联合国军’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950年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发动五次战役,收复平壤、汉城1951年7月10日敌对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1953年7月19日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停战协议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根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史》整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观点进行论证。〖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孤立、封锁和包围中国。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进行武装干涉,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组成“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为保家卫国,党中央应朝鲜政府要求,决定派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中朝军民的浴血奋战,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签下停战协议,新中国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定基础;志愿军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和功臣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的决心。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和国威,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显示我国坚决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志与决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新中国至今70多年的和平局面,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深远。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为:1950——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首先,结合材料“抗美援朝战争大事年表(部分)”可知,明确观点,即设问给定的观点: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其次,围绕观点“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论证,如: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孤立、封锁和包围中国。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进行武装干涉,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组成“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为保家卫国,党中央应朝鲜政府要求,决定派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中朝军民的浴血奋战,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签下停战协议,新中国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定基础;志愿军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和功臣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的决心。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和国威,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显示我国坚决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志与决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最后,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再次明确观点的准确性,如: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新中国至今70多年的和平局面,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深远。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欧洲民族国家的演进材料一: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普济主义存在于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粉碎了领土割据,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所有居民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1534年英国《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主张“专制之下无祖国”、“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自己”,(政权)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法国革命中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灌输民众对国家的热爱,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仪式和象征。——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阶段特征,并予以说明。〖答案〗中世纪处于不知有国的前民族国家阶段,没有完整主权,没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国家观念淡薄。西欧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封君封臣制度下的分裂割据和超国家势力天主教会的存在使国家主权被层层分割;教权与王权并立的二元政治结构和基督教会对西欧人精神生活的深刻控制导致民族和国家意识淡薄。中世纪晚期到15、16世纪,专制王权国家出现,民族国家具备雏形。随着11世纪以来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和市民社会兴起,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王联合市民阶层及资产阶级,在同教会和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国家主权观念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通过支持王权、提高民族意识来对抗教会神权,强化了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向强调公民主权意识、具有独立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演变。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专制王权逐渐成为阻碍。启蒙运动抨击君主专制、宣传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思想,资产阶级发动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践行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逐步超越了对宗教和国王的忠诚,封建臣民逐渐向国家公民转变。〖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中世纪时……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得出中世纪处于不知有国的前民族国家阶段,没有完整主权,没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国家观念淡薄。从中古西欧的经济特征分析,得出西欧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封君封臣制度下的分裂割据和超国家势力天主教会的存在使国家主权被层层分割;据材料“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得出教权与王权并立的二元政治结构和基督教会对西欧人精神生活的深刻控制导致民族和国家意识淡薄。据材料“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粉碎了领土割据,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所有居民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得出中世纪晚期到15、16世纪,专制王权国家出现,民族国家具备雏形。从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分析,得出随着11世纪以来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和市民社会兴起,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王联合市民阶层及资产阶级,在同教会和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国家主权观念加强。从思想解放分析,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通过支持王权、提高民族意识来对抗教会神权,强化了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据材料“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得出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向强调公民主权意识、具有独立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演变。从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得出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专制王权逐渐成为阻碍。启蒙运动抨击君主专制、宣传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思想,资产阶级发动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践行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逐步超越了对宗教和国王的忠诚,封建臣民逐渐向国家公民转变。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2023.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左传》中,楚人引《诗》之例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来源丰富。另据《国语》所载,楚国贵族教育所用之文献包括《春秋》、《诗》以及《世》、《令》、《语》、《训典》等。据此推知,楚国()A.依靠教育和文化争夺霸权 B.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C.尊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 D.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楚人引《诗》”、“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楚国贵族所用文献”可知,楚国对华夏文化思考与接受的史实,说明当时楚人在文化上逐渐与华夏文化接近,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楚国学习华夏文化,材料中无法体现争夺霸权,排除A项;尊重周朝的政治秩序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楚王问鼎”的史实,排除C项;儒学确立为主流意识在汉代,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出处记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 B.豪强地主左右国家财政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 D.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可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述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记述卖田宅、以偿债;《汉书·贡禹传》记述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记述多买田至四百顷。材料表现了在汉代土地买卖频繁,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国家对土地买卖的政策信息,无法判定是否合法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豪强地主左右国家财政的信息,排除B项;土地买卖的频繁,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自耕农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图为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这一演变()A.抑制了藩镇割据的恶化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调整优化了经济结构 D.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均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可知,唐朝后期,两税钱的收入占比在减少,但仍是占一半以上,青苗钱基本保持不变,榷酒钱和榷盐钱占比在逐步的增加,酒税和盐税的收入占比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抑制了藩镇割据的恶化,“抑制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收入占比,无法判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南北经济均衡,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4.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 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 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皇帝意欲打破祖制,放弃皇长子,另立太子,遭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说明封建礼教与祖制对皇帝的权力具有制约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外戚势力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册立太子之争,与中央集权制度是否逐步走向衰弱,排除B项;内阁做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权力,更不会享受决策大权,排除C项。故选D项。5.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步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这主要得益于()A.外商资本输出规模扩大 B.机器运用、市场扩展C.科学成为当时主流思潮 D.政府推动、民众需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可知,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被迫打开,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国印刷出版也得到大的发展,不但印刷古籍,还印刷新学西书,这都是受机器运用及市场扩展所带来的,B项正确;外商资本输出规模扩大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近代的主流思潮依然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儒家思想,而非科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推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6.1888年,开平煤矿第一次准备分发股息时在天津发布了一条新闻,《捷报》对此作了报道,之后每当有类似的举动都大肆宣扬。这一做法()A.表明民用企业开始盈利 B.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业的发展C.意在引导民间投资方向 D.掀起了晚清“实业救国”浪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1888年,开平煤矿第一次准备分发股息时在天津发布了一条新闻,《捷报》对此作了报道,之后每当有类似的举动都大肆宣扬。”可知,开平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其分发股息的消息被大肆宣传,是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为民间投资提供方向指引,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虽然有分发股息的消息,但无法判定是否盈利,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引导民间投资,没有体现近代文化传媒业的发展,排除B项;实业救国到19世纪末才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强调新旧、中西文化水火不相容。五四运动后国人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明显舒缓,不再有人重提“文化危机导致亡国灭种”类似的“危言”。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主要得益于A.民主与科学洗礼 B.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D.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前后,国人从猛烈批判传统文化的紧张、焦虑,到文化自信力得到提升,主要得益于民族主义运动高涨,C项正确;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并非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的原因,A项错误;早在1895年,公车上书就已经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无关,D项错误。8.1956-1962年,西方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仅占外国游客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8.8%。1963年这一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中国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B.旅游事业最先对外开放C.适应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D.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63年到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比重迅速上升,并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经济上为了解决经济困难问题,正在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调整外交政策,因此出现材料现象,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效,排除A项;对外开放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B项;新中国初期就已经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牧业15.522.125.8林业3.65.243渔业1.63.55.4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经济作物9.615.614.4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晚期中国。据材料“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结合表格可知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种植业的比重相对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相对上升,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农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项正确;“全面开放”,表述错误,排除A项;高新技术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按照古希腊传统,马其顿人从不向凡人行叩拜礼,只向神匍匐礼拜。亚历山大入主波斯后,不但要求波斯人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也意图让马其顿人予以效仿。亚历山大此举意在()A.拉拢波斯帝国遗臣 B.传播希腊先进文化C.强化君主统治权威 D.传承东方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亚历山大不但在西亚沿用君主制国家的君臣之礼,甚至希望将其引进深受公民政治影响的马其顿(希腊)地区,其旨在加强君主的权威,C项正确;根据“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可知延续君臣之礼并不能起到拉拢波斯帝国遗臣的作用,甚至会引起波斯人的抵触,排除A项;君臣之礼并非先进文化,排除B项;亚历山大的目的是通过东方君主制国家的君臣之礼来强化其权威,东方政治体制是强化其权威的方式,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中世纪的欧洲,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并被认为生来俱恶,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直至14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这一变化()A.体现出人文主义的色彩 B.得益于启蒙运动的发展C.继承了欧洲传统儿童观 D.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根据材料“中世纪的欧洲,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并被认为生来俱恶,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直至14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可知,中世纪时期,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而到了14世纪以后,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人们开始尊重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这一变化体现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色彩,A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传统儿童观认为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要求尊重儿童的权利,而非保障其合法权益,排除D项。故选A项。12.伴随着伊比利亚人的流动,16世纪欧洲学者们眼中的世界已不局限于《创世纪》、先知、托勒密与中世纪的世界,而是世界的“四个部分”一分布在两个半球的欧洲、美洲、非洲、亚洲。这说明欧洲学者()A.已具有明显全球意识 B.欲将欧洲文化推广到世界C.瓜分世界的强烈愿望 D.认为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伴随着伊比利亚人的流动,16世纪欧洲学者们眼中的世界已不局限于《创世纪》、先知、托勒密与中世纪的世界,而是世界的‘四个部分’——分布在两个半球的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受此影响,欧洲学者对世界的认识已具有明显全球意识,A项正确;材料是对世界格局的认识,没有体现欧洲文化推广的消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对世界的瓜分,排除C项;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一战结束后,黄金海岸的英国传教士无可奈何的说,从欧洲回国的非洲士兵对“欧洲人”远不像过去那样尊敬了;法国驻几内亚总督也承认(复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这反映了一战A.使英法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B.打破了非洲大陆封闭隔绝状态C.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D.促进了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发展〖答案〗D〖解析〗一战使参战的非洲士兵见识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凶残,明确了殖民者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促进非洲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故选D;英法两国在二战后失去大部分殖民地,A项史实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非洲的封闭状态,B项史实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14.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这一认识使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消弭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C.依靠政权力量发展国民经济 D.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赶超欧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依靠政权力量,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实现苏联的工业化,C项正确;1925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尚未实行,排除A项;消弭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弭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赶超欧美,与历史史实不符,苏联经济水平始终没有超过美国,排除D项。故选C项。15.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美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C.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D.世界多极化轮廓显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年的美国。根据材料“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可知,1970年,尼克松认为二战后,美国向全世界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全球霸权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多极力量的挑战,D项正确;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欧盟前身,欧洲原子能机构的成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美国全球霸权受到挑战,没有描述美元地位的信息,且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瓦解,排除B项;欧盟在1993年成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岱生平(部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张岱生于显贵的书香门第,少年时具有过人天赋,工书善对,出口成章,被称为“今之江淹”成年后的张岱轻佻狂放,悠游于市井之间,流连于山水之侧,斗鸡走狗,走马观花,期间也写下来大量的诗作崇祯八年(1635年),由于排斥八股,张岱在乡试中落榜,于是撰《跋张子省试牍三则》,讽刺考官,从此绝意仕途,醉心写作明亡后,张岱拒绝清廷邀请,隐居不出,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张岱撰写《自为墓志铭》,以便自己死后使用。其铭文表达出豁达的人生观康熙十九年(1680年)之后,张岱著《三不朽图赞》,从立德、立功、立言的角度对明代绍兴府八县一百余人进行了褒扬。后去世,享年84岁材料二: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为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节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结合以上材料,对张岱的人生历程进行阐释。〖答案〗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奢靡之风盛行;政治上宦官专权,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涌现出反理学、叛礼教、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解放潮流。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张岱,才华横溢,纵情山水,追求自由,拒绝入仕,体现了明末文人拜金逐利,追求个性,渴求自由解放的个性特点。明亡后,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以及满清朝廷的高压统治,在社会生活和文化认同上给明末以来的知识分子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心理创伤。张岱避世隐居,甘于贫困,著书立说,这体现了他严守儒家信仰,遵循道德自律以及对时局的感伤、故国的思念。张岱的人生历程是明清易代时期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其思想及学术贡献影响到后世。〖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首先,对张岱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提炼及描述,根据材料“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张岱生于显贵的书香门第,少年时具有过人天赋,工书善对,出口成章,成年后的张岱轻佻狂放,悠游于市井之间,流连于山水之侧,斗鸡走狗,走马观花,期间也写下来大量的诗作”可知,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奢靡之风盛行;政治上宦官专权,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涌现出反理学、叛礼教、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解放潮流。其次,对张岱的生平事迹进行描述和说明,根据材料“崇祯八年(1635年),由于排斥八股,张岱在乡试中落榜,于是撰《跋张子省试牍三则》,讽刺考官,从此绝意仕途,醉心写作”可知,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张岱,才华横溢,纵情山水,追求自由,拒绝入仕,体现了明末文人拜金逐利,追求个性,渴求自由解放的个性特点;根据材料“明亡后,张岱拒绝清廷邀请,隐居不出,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张岱撰写《自为墓志铭》,以便自己死后使用。其铭文表达出豁达的人生观”可知,明亡后,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以及满清朝廷的高压统治,在社会生活和文化认同上给明末以来的知识分子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心理创伤。张岱避世隐居,甘于贫困,著书立说,这体现了他严守儒家信仰,遵循道德自律以及对时局的感伤、故国的思念。最后,对张岱的人生经历从时代特征以及对历史影响的角度进行说明,如:张岱的人生历程是明清易代时期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其思想及学术贡献影响到后世。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答案〗(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认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可知,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根据材料“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可知,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材料“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可知,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小问2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认识:根据材料“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为抗美援朝战争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7日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美国军事介入台湾海峡1950年7月7日美国纠集15国,组成由美国指挥的所谓“联合国军’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950年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发动五次战役,收复平壤、汉城1951年7月10日敌对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1953年7月19日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停战协议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根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史》整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观点进行论证。〖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孤立、封锁和包围中国。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进行武装干涉,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组成“联合国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