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1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2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3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4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和扁形动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观察下面动物图片并在图片下方的横线上标出它们的名称。

2.上述图片中所示的动物都属于动物,它们中大多生活在中,少数生活在

____________中。

3.观察下面动物图片并在图片下方的横线上标出它们的名称。

4.上述图片中所示的动物都属于动物,其中前一种动物生活在中,用

捕食水中的小动物,请在图中标示出该结构的名称。后一种动物的生活方式为,除上

述两种动物外,该类群动物还有、和—

・合作学习

一.淡水腔肠动物一水爆

1.水蛇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2.水娘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

3.归纳写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腔肠动物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请举例加以说明。

扁形动物一涡虫

5.观察课本P6页涡虫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身体背腹,身体前端为形,前端的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

色__________O

(2)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吃进身体的食物在内被消化,消化

后的食物残渣由排出。

(3)归纳写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6.观察课本P7页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图,说出怎样在生活中预防血吸虫的感染?

拓展训练

1.水蛆的体壁构成是()

A.内胚层和外胚层B.内胚层,中胶层和外胚层

C.三层细胞D.一层细胞

2.水蛆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A.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C.发达的肌肉D.口的吞噬

3.水蛇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D.由细胞膜排出

4.泯虫的消化器官包括[]

A.口、咽和肠B.口、肠和肛门C-口、咽、食管D.口、小肠

5.猪肉绦虫的体型是[]

A-左右对称、背腹扁平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

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D-不对称,梭形

6.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不同特征

相同特征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学习目标:1、认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认识线形动物

自主学习

1、蛔虫的生活方式为o

2、蛔虫的身体呈圆柱图形,前端有,后端有,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

的,起作用;蛔虫的消化管结构,肠

仅由_____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生殖能力;蛔虫没有专门

的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的蠕动。

3、常见的线形动物有、、、、等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_________形,体表有,有口有。

合作学习

4、为什么儿童容易患蛔虫病?如何预防蛔虫病?

二、认识环节动物

自主学习:

1、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____,由许多相似的环形构成,身体前端1/3的地方有一浅色

的o

2、用手抚摸蚯蚓的身体表面,并非光滑的,有许多突起叫,该结构的功能是辅助_

3、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4、除蚯蚓外和____________也属于环节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组成,靠和辅助运动。

合作学习

5、如何区别某种动物是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

训练与拓展:

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A.丝虫B.涡虫C.蛔虫D.钩虫

2、能说明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能消化土中的有机物,消化系统结构复杂B.身体各节生有刚毛

C.体表湿润,适于生活在潮湿处D.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3、夏天的雨后,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A蚯蚓要呼吸B.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C.蚯蚓要取食D.蚯蚓要散热

4、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一组是()

A.蚯蚓和河虾B.水蛭和沙蚕C.沙蚕和娱蚣D.娱蚣和蝎子

5、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A.感觉光线B.感觉声音C.运动器官D.辅助运动

6、蚯蚓只能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主要原因是()

A.怕光B.始终保持体壁湿润才能呼吸C.便于运动D.天敌少

7、人们利用蚯蚓处理垃圾,与蚯蚓的哪种生理功能相关()

A.运动B.食性C.呼吸D.昼伏夜出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学习目标:

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自主学习

1、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有、、等,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的身体表面

有,大多具有;运动器官是=

2、昆虫的特征:体表覆盖着,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有______对

触角,个单眼和复眼,一个口器;胸部有对足,一般有对翅。足和触角等

是它的«

3、判断下列生物是否属于昆虫(属于昆虫的填“J”,不属于昆虫的填“义”)

擀空倒+中脩

()()()()()()

昆虫的外骨骼可以内部柔软器官,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蜕皮的原因是。

4、在分类学上,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的动物,这一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表有坚韧的

身体和附肢都=除昆虫以外、、、也属于节肢动物。

・合作学习

5、比较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6、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就有120多万种,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

•拓展与训练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

A.河蚌B.蜗牛C.乌贼D.宝贝

2、缢蛭适于水中生活,气呼吸器官是()

A.贝壳B.外套膜C.鳏D.足

3、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相似之处是()

A.体表有外骨骼B.身体分部C.身体分节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4、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是哪一类动物()

A.环节动物B.鸟类C.鱼类D.节肢动物

5、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螃蟹和苍蝇B.牛和羊C.青蛙和金龟子D.田螺和蚯蚓

6、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交换之处B.气体进出的“窗口”C.和听觉有关D.完成气体交换和听觉感受

7、下列与蝗虫适于陆地生活无关的是()

A.体表有外骨骼B.身体分节,有3对足2对翅

C.有3个单眼,仅能感光D.具有气门和气管

8、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用;

药用;

装饰用;

工业用=

有害之处=

9、实验: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头部朝下乙:胸腹部朝下,甲和

乙两个试管中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为什么?

甲乙

第四节鱼

学习目标

1、了解鱼的主要特征。

2、理解鳗是一种适宜于在水中呼吸的器官。

3、掌握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4、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认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1、认识无脊椎动物

2、认识脊椎动物

这几类动物体内都有脊柱所以它们都属于动物。

3、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没有0

二、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体表常被有,用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

部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

•合作学习

一、观察鲫鱼的形态特点:

1、体形:鲫鱼的头部和尾部较(填宽或尖),躯干部较(填的宽或尖),与纺纱用的

梭子的形状接近,所以鲫鱼的体形为梭形,这种体形有可以减少游泳时的。

2、鲫鱼的体表覆盖着较硬的,对身体起作用。

3、用手摸鳞片,鳞片很硬并且____________,因为鳞片上有黏液,这一特点有利于减少游泳时

的。

4、体色:鲫鱼背部呈___________色,腹部呈____________色,这种体色有作用。

小提示:当我们从上往下看水底时,水色较深较暗。当我们从水底往上看时,水色较浅较亮

我的发现:

★上述特点中,能提高鲫鱼游泳速度的特点是:

(1)图中①是,它对鲫鱼的呼吸器官②起到保护作用。

(2)③是,它是每一片鲤中最主要的部分。

2、观察鲤丝

(1)鲤丝的颜色:_______色,由此推测鲤丝中有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鲤丝数量________(填多或少),每一根鲤丝(填粗或细),这些特点有利于增加鲤丝

与水交换气体的。

3、根据下列资料分析,鱼儿不能离开水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结构放在水中放在空气中

鳏每一片鳗分开,每一片鲤粘在一起蛆丝粘在一起

鳏丝分散

•拓展与训练

1、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鳞片B.鳗C.鳍D.肺

2、妈妈到菜市场买鱼,在许多已经死的鱼中,她可根据下列哪项迅速判断鱼是新鲜的:

A.鲤丝颜色鲜红B.体表湿润C.鳞片完整D.体表无伤

3、下列属于鱼的是()

A.鲸鱼B.章鱼C.鲍鱼D.带鱼

4、下列不属于鱼类的是()

A.河豚B.海马C.甲鱼D.泥纵

5、“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要()

A.把水撤干了再捞鱼B.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C.要一网打尽D.渔业发展的重心不是养殖业,而是捕捞业

6、观察鱼的呼吸现象

(1)、鱼在水中生活时口和鳏盖会O

(2)、滴一滴墨水在鱼口前方,墨水会从进入,从排出。

(3)、与流入鳏的水相比,流出鳏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和O

2.青蛙是由发育来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以感知声波,头部前

端有一对,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3.青蛙的呼吸器官是,同时作为辅助呼吸的器官。

4.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___________的脊椎动物,身体结构和与两栖动物差别很大。

是常见的爬行动物之一。

5.蜥蜴的头部后面有,因此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_

蜥蜴四肢,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有角质的,既可以

保护身体又能减少o与青蛙相比较,蜥蜴的呼吸器官只有。

・合作学习

一.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观察青蛙或牛蛙形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体色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用手触摸青蛙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说明青蛙的体表会分泌什么物质?这一特点能帮助青蛙

进行什么生理活动?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差别,分析说出前后肢具体在青蛙的运动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归纳写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请从生殖方面的特点分析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功能适应陆生生活的原因?

•拓展训练

1.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肺B.鳗;肺C.鲤;气管D.蛆;皮肤

2.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

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A.缺氧B.饥饿C.惊吓D.水质有问题

3.在冬季冬眠时,青蛙的呼吸()

A.完全停止B.要正常进行C.完全依赖肺的活动D.完全依靠皮肤

4.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细鳞,这有利于()

A,适应水生生活B.利用皮肤呼吸C.适应陆地生活D.自由活动

5.蜥蜴呼吸的特点是()

A.完全用肺呼吸B.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用体表呼吸D.用蛆呼吸

6.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A.蜥蜴B.扬子鳄C.马门溪龙D.蛇

第六节鸟

学习目标

1、了解鸟的主要特征。

2、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理解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4、了解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生物圈中能飞行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脊椎动物中的,以及哺乳动物

中的«

2、飞行对动物的生存非常有利。因为飞行可以使这些动物的扩大,有利于

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动物;鱼、和类动物,

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动物。

4、鸟的主要特征:体表;前肢变成;有无;有辅助呼吸。

1、鸟类的体形为形,可以减少飞行的。

2、鸟类的前肢变成0

3鸟类的体表覆盖着,用于飞行的羽毛是(填:正羽或绒羽),这种羽毛面积较—

,主要分布在鸟类的和o

4、鸟类的翅膀(填:厚或薄),面积,重量_______,有利于产生较大的飞行动力。

资料一:

胸肌占体重的比例骨骼重量占体重的比例

鸟类1/55%〜6%

人类1/12018%

在观察家鸽的骨骼时,发现它头部的骨片非常薄,胸骨特别发达,有龙骨突,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

又生长在了一起,愈合成一块骨,两翼和腿部的长骨,都是中空的,里面充满空气。

5、鸟类最发达的肌肉是,其功能是牵动完成飞行。

6、鸟类的骨骼重量____0

7、鸟类减轻骨骼重量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二:

雀形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

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一天能吃掉800〜1000克肉,约占其体重的50%〜70%

雀形类的鸟所吃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1.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绿头鸭所吃的食

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就随食物排出。

8、鸟类的食量_____,消化吸收速度,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资料三:鸟类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

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静止时心搏次数/分

(%)

人0.4272

家鸽1.71135〜244

9、鸟类的心脏____________,血液循环速度

资料四:下图为家鸽呼吸系统示意图

10、鸟类的呼吸系统中出现了发达

的,这是鸟类特有的。

11、气囊中没有毛细血管,因此气囊不能进

行o

12、因为有气囊,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会

次经过肺,这样就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身体

得了更多的气,产生出更多的能量。

拓展训练

1、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是:()

A.蝙蝠B.丹顶鹤C.昆虫D.蚯蚓

2、鸟类与其他各类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①体表有羽毛②心脏有四个腔③前肢变为翼④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⑤体温恒定⑥卵生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

3、家鸽最发达的肌肉附着在()

A.两翼B.尾骨C.胸部D后肢骨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每分钟的心搏次数

青蛙0.5722

人类0.4272

家鸽1.71135〜244

A.家鸽的心脏占体重的1.7遥,在三者中占的百分比最高,因此增加了飞行时的负担。

B.人的心脏占体重的0.42%,由此推断,人也可以飞行。

C.青蛙每分钟心搏次数最低,可以减少代谢对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需要,更适合飞行。

D.家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搏快,血液循环迅速,能适应长期的飞行生活。

5、在百鸟园中,通过对一些鸟的观察,小丽同学发现鸟的食量普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B.为繁殖做准备

C.为了更快的飞行D.为了维持体温

6、红嘴鸥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时,动力主要来自:(

A.四肢B.胸骨C.胸肌D.羽毛

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下列哪项不是气囊的作用:()

A.散热B.降低比重C.辅助呼吸D.直接进行气体交换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说明鸟的骨骼特点与飞行生活的适应性:()

A.后肢骨发达B.有的骨很薄C.有龙骨突D.长骨大都中空

9、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0.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这一特点说明绿头鸭的:

()

A.消化道很短B.呼吸频率快

C.消化吸收速度快D.血液循环速度快

10、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肺B.气管C.气囊D.鼻孔

11、昆虫的翅与鸟类的翼结构是不同的,它们适于飞行的共同特点体现在:()

①翅与翼的外形呈扇面形②都具有轻、薄、面积大的特点③翅与翼的运动是靠肌肉的收缩引起

的④翅与翼上都有羽毛覆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翔。由此说明的问题是:()

A.环境造就生物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

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D.生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13、当你在南美洲的树林里观察时,有一个长着三对足、两对翅的小动物从眼前掠过,可以初步判

断这个动物是:()

A.鸟类B.昆虫C.蝙蝠D.蜂鸟

第七节哺乳动物

学习目标:1、认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除少数水生种类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有,可以起作用。

2、哺乳动物可以维持体温_________,是动物。

3、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是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

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雌性用哺育后代,称为哺乳。

这些特点可以提高后代的o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

的=

合作学习

5、根据兔和狼的牙齿图示回答问题:

(1)对照书P38图示填写一下内容

上图中狼的牙齿是图,兔子的牙齿是图

上图中]是2是3是

4是5是

(2)根据牙齿形状和位置分析每种牙齿的功能

门齿的功能是:犬齿的功能是:

臼齿的功能是:

(3)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共同特征?

(4)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5)牙齿的分化对动物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

6、简述哺乳动物有哪些重要用途。

训练与拓展

1、小强同学参观完野生动物园后,准备用以下关键词对华南虎进行描述,下列哪项不谨确()

A.体表被毛B.变温动物C.胎生、哺乳D.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右图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的作用是切断食物B.②是臼齿①一

C.该动物是植食性动物D.该动物是爬行动物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A.猫头鹰和蜥蜴B.青蛙和兔子C.企鹅和蝙蝠D.狼和变色龙

4、下列关于胎生和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

C.胎生和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

D.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5、“鲸”,人们俗称“鲸鱼”,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学习目标:

3、了解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4、认识关节和肌肉怎样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5、了解运动对于物的生存具有什么意义。

•自主学习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2、认识组成四肢主要的骨

(1)概念辨析:骨与骨骼的区别主要是«

(2)骨连接的三种方式、和

3、识关节

(1)写出你身体上有哪些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肌肉的特点:骨骼肌有受到而的特点。

(3)认识上臂的主要肌肉:填出下图中肌肉的名称。

合作学习

5下图能正确示意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骨骼上附着情况的是图,为什么?

6屈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0(填收缩或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填收缩或舒张)

7运动的产生:当骨骼肌受到的刺激时会,就会牵动

绕着活动,于是就会产生运动

8、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如果用房间的门来打比方,它相当于门上的什么结构?

9、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

•拓展与训练

1、我们投掷铅球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舒张、收缩B.收缩、收缩C.收缩、舒张D.舒张、舒张

2.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A.关节囊分泌的滑液B、关节软骨C、韧带D、关节囊

3、据图回答:

1

(1)图中()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2)图中5是,它的作用是减少运动时①和④接触面的0

(3)图中1可以在4内灵活的转动,这是由于收缩和舒张能产生动力的结果。

(4)剧烈运动时()从〔〕中脱出的现象称为脱臼。

4、下图示屈肘动作的产生,请具体分析:

⑴骨骼肌中间较粗部分叫,两端较

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

骨骼肌受刺激时具有的特性。

⑵当骨骼肌接受到传来的

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3]关节活动。

关节依次包括那些具体

构:、、

⑶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例如:屈肘时,[1]肌收缩,[2]

肌舒张。

⑷由图还可看出,每组肌肉的两端都附着在的骨上。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目标:1、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合作学习

一、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地吃饭、睡觉。后来经

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

人面前表演节目呢!

1.小狗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

2.小狗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拉屎、拉尿么?

3.小狗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

4、第1题中的行为与2、3题中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行

为。学习行为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

由和而获得的行为。

2、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

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袋鼠体内的决定的。

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补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

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美国红雀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

天性行为,因为该行为是由美国红雀体内的决定的。

4有人用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放

着其他植物的叶子,结果菜青虫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问:菜青虫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5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

久,那里的其它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该行为属于行为。

6幼小的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为食;当香蕉被挂到高处

够不到时,成年黑猩猩会把几个箱子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幼小黑猩猩和成年黑

猩猩的这两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分别通过和获得的,是学习

行为。

7、先天性限行为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认识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异

1、书P48资料分析一

蚯蚓、小白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

实验动物实验成功所需实验次数

蚯蚓200~250

小白鼠10〜2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与拓展

1、控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神经系统B.遗传物质C.内分泌系统D.运动系统

2、下列各项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蜻蜓点水C.飞蛾扑火D.鹦鹉学舌

3、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鲫鱼B.青蛙C.蜥蜴D.鲸鱼

4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哪一类行为?这对他(她)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第三节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理解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合作学习

一、认识社会行为的特点:

1、常见的营社会生活的动物有、、、、、等。

2、写出蚁群中各成员的职能:

成员蚁后工蚁兵蚁雄蚁

职能

3、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依靠触角?还是两者都有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

5、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力量__________、和

的不同,排成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中优先享有和,优

先选择的场地,其他成员对它做出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并与其他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6、分析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发现,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

员之间有明显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o这是行为的重要特征。

7、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为什么?

A.一群狒狒组成严格的“等级社会”B.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C.蜂群中的蜂王由工蜂喂养D.白蚁会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穴

二、认识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和都可以起传

导信息的作用。

2、常见的动物信息交流方式

信息交流方式举例

狼叫,鸟鸣

蜜蜂的舞蹈

气味

•训练与拓展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按分工合作B.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2、下列各项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A.一群狒狒组成严格的“等级社会”B.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C.蜂群中的蜂王由工蜂喂养D.白蚁会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穴

3、下列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①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②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

③动物筑巢④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志路线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4、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昆虫的()

A.昆虫间的通讯B.取食行为C.学习行为D.迁徙行为

5、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

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请你分析回

答。

(1)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体表有,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

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之间靠传递信息

(3)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有的

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行为的重要特征。

(4)从获得途径来看,工蚁的筑巢行为属于行为,该行为是由工蚁体内的

决定的。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什么作用。

2、认识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具有什么作用。

3、认识动物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有什么影响。

・自主学习

一、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总是维持在的状态,

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合作学习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蚂蚁与绿洲”并回答问题:

1890年,慕尼黑森林仅剩下一小块可怜的“绿洲”,周围树木的针叶全被松毛虫吞噬,当时“绿

洲”中有六窝小蚂蚁却没被注意。70年后,一位德国生物学家解开了“绿洲I”之谜:是六窝小蚂蚁

保卫了“绿洲”。他发现一窝森林小蚂蚁可达300万只,可以守护方圆100平方米的“领地”,每天

最多可消灭害虫十万条。蚁巢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小蚂蚁还能传播植物的花粉和种子,并消灭危害植物幼芽的食根虫,于是禽鸟和小兽就有了乐园。

(1)写出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

(2)若捕杀这六窝蚂蚁,松毛虫数量会,最后,这个“绿洲I”生态系统结果会如

何?o由此可见蚂蚁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3)蚂蚁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了角色,在蚂蚁体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CO?等物质,这

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再利用,由此可见蚂蚁能促进0

(4)蚂蚁在自然界中还能帮助植物o

三、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河北省北部地区,在麦收时节,据统计,每公顷麦田约有750~15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

食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小麦的收成。近

年来,由于有些人大肆捕捉和食用青蛙,该地区青蛙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麦

等农作物减产。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训练与拓展

1、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B代表的生物是,C代表|A|的生物

是__________O

(2)写出这三种生物形成的一条食物链13(用字

母和箭头表示。)C

(2)冬天,草减少了,兔子的数量,狼得数-----------------

量_______________。春天雨量充沛,草增多,此时兔子数量________,狼的数量___________o在一

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3)该生态系统中A和B扮演的角色是(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若A和B数

量急剧减少,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数度会变。

(3)如果人类把该生态系统中的狼彻底消灭,则会受到破坏。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2.学会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自主学习

1.菌落是单个细菌或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而不是有许多真菌和细菌简单聚

合而成的。

2.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

①配制培养基。②«③o④

3.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是:在土壤中、、乃至我们身上,都可以找到它们,

在寒冷的极地,,也有他们的踪迹,它们在生物圈中分布是的。

4.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要有水分、和。有的细菌和真菌还有特定的

生存条件如: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o

・合作学习

认识细菌和真菌菌落。

你想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庐山真面目吗?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观察到菌落,下图是课本中培养好的细

菌和真菌菌落图,请据图标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并填写下列表格。

菌落名称菌落大小菌落形态菌落颜色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1.你选择什么材料来做培养基?

2.培养基为什么要高温灭菌?如果不进行高温灭菌的话,结果会怎样?

3.什么叫做接种?

4.应该把培养基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三.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书中探究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小组做出的假设是:

3.制定探究方案和步骤是:

4.实施探究方案。

5.我们小组的探究结果是。

6.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思考:

通过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有:而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

菌的存在。

•训练与拓展

1.下列内容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A.菌落比较小B.表面光滑、湿润

C.菌落呈绒毛状D.易挑取

2.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接,这一做法在细菌的一

般培养方法中叫()

A.接种B.种植C.培养D.接合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