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对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的评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江西2018]A、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体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B、对理论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阐发与实证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研读文本。C、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结合不同文体特征进行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解读。D、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查借助语感和必需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以史为鉴的意识,用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来指导对现实的理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查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故本题选D。2、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项是()。[福建2019]A、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B、以核心知识为本,促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C、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D、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故本题选B。3、下列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江西2020]A、教育部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坚持科学论证”“坚持继承发展”为基本原则,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B、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C、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D、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是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内容,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表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故本题选D。4、下列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江西2019]A、“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高中语文关于课程标准的表述是一致的,要做好衔接工作。B、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C、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D、教学评价可以创新形式,强调甄别和选拔,便于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发展需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故本题选D。5、下面关于“阅读评价”,表述错误的一项是()。[江苏2020]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B、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内容、姿势、体会和感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C、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D、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故本题选B。6、下列关于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江西2020]A、必修课的评价要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层次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B、教师可搜集学生的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小组研讨成果、个人反思日志等了解学生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态度,应用信息技术,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科学地衡量学生的发展。C、选择性必修的评价应该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点”的广度,选修的评价应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面”的深度。D、“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四个学习任务群贯穿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评价要注意区分重点和层次,考查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同表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选择性必修的评价应该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面”的广度;选修的评价应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点”的深度。故本题选C。7、学生心理、生理及语言能力发展具有()特征,不同教学内容也有各自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江西2018]A、条件性B、阶段性C、均衡性D、特殊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故本题选B。8、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江苏2020]A、综合性、实践性B、工具性、人文性C、开放性、探究性D、整体性、阶段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故本题选A。9、下列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的一项是()。[江西2020]A、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B、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运用规律。C、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D、精读的评价是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选项没有说到“文本”,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江西2020]A、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主观意识,表达思想情感,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B、作文教学应该打破旧框架,将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C、作文教学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原料,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把见闻和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D、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解放,善于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不仅仅只有作文一种,选项“作文是……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课文课程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安徽2018]A、口语交际B、课外阅读C、综合性学习D、社会实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题干的表述,要加强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最符合相应条件。故本题选C。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山东2020]1A、诵读B、朗读C、默读D、浏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故本题选D。13、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山东2020]A、训练语感B、语文实践C、合作探究D、学法指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故本题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要求有:14、有自己的情感体验,__________,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标准答案: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__________;标准答案: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__________。[山东2020]标准答案: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坚持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__________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加强__________,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意__________,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安徽2020]标准答案: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实践性时代性知识点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1)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4)注意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18、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能力,提升学生的__________,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山西2020]标准答案: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素养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19、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__________,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江西2018]标准答案:写作习惯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的评价建议指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20、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江西2018]标准答案:工具性人文性知识点解析: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课程性质的表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教学实践(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1、请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要求为《登快阁》这首诗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简案。[江西2020]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了却②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③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②痴儿:作者自许。了却:完成。③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标准答案:课题:登快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注释把握全诗大意,了解诗人生平及相关背景知识,初步把握黄庭坚创作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把握诗歌节奏及基调,品味诗歌的韵味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诗中意象构成的画面美,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歌内容;想象画面、替换对比,体会诗人炼字之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的心情,理解诗人有志难展的孤独寂寞之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画面美。教学难点:品味诗人蕴含在美景中的情感,体会诗人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黄庭坚书法的相关图片,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黄庭坚的诗作也像他的书法一样,刚劲有力又不失潇洒飘逸,也正是他“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创作理论的有力验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作品,品味黄庭坚的创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解决字词,划分节奏1.学生自读,并借助课下注释或与同桌交流,明确读音及节奏。2.指名学生朗读全诗,教师纠正学生的停顿。3.学生再次朗读,并互评,纠正后全班齐读全诗。(二)了解内容提问:这首诗围绕“登快阁”,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明确:从叙事写起,描写了诗人登快阁的所见、所思、所愿。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一)分析“登快阁”之由、之见1.赏析首联(1)提问:诗人登快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确:了却公家事。(2)提问:为何自称“痴儿”?明确:因为诗人一心在“公家事”。诗人反用其意,有一种自嘲之意。(3)提问:如果你是主人公,在“了却”一切公事之后,会有怎样的感觉?要求:带入情境,体会情感。明确:惬意、释然、放松等。(4)提问:首联中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要求:同桌互相讨论,体会诗人炼字之妙。明确:“倚”用得好,写出了诗人随性倚靠阁中一角的姿态,与诗人的心情相合,静中有动,与晚霞相互映衬,极具画面美。(5)朗读指导:学生代表朗读首联,语气舒缓、惬意。2.赏析颔联(1)提问:诗人目之所及,看到了什么?明确:“落木”“千山”“天”“澄江”“月”。(2)提问: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美景。要求:小组合作交流,概括诗文内容,获得审美体验。明确:远望无数秋山,万木萧条,浩渺的天空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江如一条白练,向远处淙淙地流着;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使江水更加空明澄澈。(3)提问:如果你在这样的画面中,会有怎样的感觉?要求:学生根据感受畅所欲言,教师引导总结。(4)朗读指导:学生齐读颔联,读出辽阔与空明之感。(二)感悟“登快阁”所思、所愿1.赏析颈联(1)提问:美景引发了诗人对哪些典故的思考?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小组代表分享伯牙、子期的故事以及阮籍“青白眼”的故事,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总结。(2)提问:诗人为何要写这两个典故?明确:借典故抒发自己知音难遇、无人赏识的落寞与悲哀心情。(3)提问:如果你是诗人的朋友,你会如何安慰他?要求:学生带入情境自由表达,培养乐观主义精神。(4)朗读指导:学生模拟诗人角色,朗读颈联,读出落寞的语气。2.赏析尾联(1)提问:尾联有什么妙处?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体会,加深认知。明确:诗歌前面所见、所思皆有苦闷、落寞之情,尾联诗人笔锋一转,有一种释然和洒脱的情绪,表达了诗人想要以山水为乐、就此归隐的志向。(2)提问:你觉得诗人会和大自然说些什么?要求:发挥想象,带入身份,体会诗人的洒脱。明确:这山、这水、这白鸥啊!我真想和你们一起逍遥!(3)朗读要求:①师生齐声诵读尾联,读出释然、豪放的语气。②跟随音乐,师生配乐诵读全诗。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和诗人的秉性和追求相似的人物?说说他们的故事。要求:学生结合积累畅所欲言,小组代表分享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事例,教师总结,引导了解和黄庭坚一样虽身处不公时代,仍能豁达乐观、保持高洁品性的人物,升华学生认知。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学生分享收获,教师总结:这乐观是黄庭坚的“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是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更是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古诗词的魅力等待着大家去慢慢探索,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更待大家来细细品味!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将本诗改编为一篇散文。2.阅读黄庭坚的其他作品,与同桌分享阅读体会。板书设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阅读下文,设计一篇完整的教学简案,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湖南2019]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12日)毛泽东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标准答案:课题:纪念白求恩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读写并掌握文中的“派遣、狭隘、以身殉职”等生字词。(2)了解文章结构,理清“叙”和“议”的相关内容以及辩证关系,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3)理解对比手法的恰当运用,体会精准恰当、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理解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初步感知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诠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境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教学重点:体会对比论证的作用:学会运用对比论证的写法。背诵、理解名句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情感多媒体播放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展示有关白求恩的图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终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解决字词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例如:派遣、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鄙薄,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通过PPT正音、析字形,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二)了解内容提问:白求恩为什么值得赞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要求:朗读时要读准字音。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明确: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归纳: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归纳: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归纳: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归纳: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一)分析共产主义精神1.提问:第一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文字,边读边标出来做批注,同桌交流。明确: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2.提问: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要求: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3.提问: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要求:用文中的原话回答。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二)分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1.提问: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了几层来讲述?要求:标出来做批注,同桌交流。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三层(最后一句),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2.提问: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明确: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毫不利己;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专门利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担子挑轻的,光替自己打算,喜欢自吹;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进行比较)。3.提问:这样一比较,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三)分析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1.提问: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的第三个方面是什么?明确: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2.提问: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要求:找到对应的句子,标出来做批注。明确:正反对比论证法。先从正面论述,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接着从反面论述,列举了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这样就形成了对比,论证了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四)体会情感,读中感悟提问:本文中运用的对比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要求:自由讨论。明确:本文运用对比的写法,也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本文不仅为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的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要求:由学生讨论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明确: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是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文中的叙,简洁概括,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详细生动。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为议服务,因而要叙得简明、概括。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教师补充:本文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请以“白求恩是一个……人”为题,写一篇150字的小练笔。2.阅读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了解伟人品格,体悟伟人精神,下周班会交流感受。板书设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请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要求: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安徽2020]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标准答案:课题: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讨论的形式,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领会其象征意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爱国”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比如我们之前学习的《最后一课》等作品。而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我们的土地饱受侵略,这样的过程中同样也演绎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感受他的赤子之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学生自由朗读诗作,指名三四名学生朗读,生生互评。3.播放录音范读,教师指导,第一遍听准词句的读音,第二次要求听准停顿。学生齐读。(正音、断句)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提问:哪种物象可以代表诗作中的作者?要求:学生默读,同桌讨论,指名回答。明确: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引导提问: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意味呢?要求: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相关资料回答,教师总结。明确:“土地”“河流”“风”“黎明”。(1)“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2)“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3)“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2.提问:作者为何选取上述意象?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明确: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因此,选用“土地”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河流”“风”“黎明”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大地的画卷,已有动荡之势,当作者再配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3.提问: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明确:诗人在诗中选用了“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慨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4.提问: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明确: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5.提问:全诗的主旨句是哪句?明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6.引导提问:这句话历来为人称道,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要求:指名学生朗读,四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明确: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也抒发了那个艰苦年代里,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7.全班齐声朗读诗作。四、拓展延伸,提升认知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今时今日的中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改写。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教师补充。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板书设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4、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吉林2017]标准答案:(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根据对方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观点及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表达内容及方式;(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云南2018]标准答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①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能力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②“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起来的。培育思维能力,首先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引发思考的情境”。唯有当思维活动产生之际,学习者才能拥有一种思维体验;唯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③在名著阅读、生活体验和表达交流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语文活动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④多管齐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应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觉,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注意什么呢?[江西2018]标准答案: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钻研教材,深入各学科,了解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动手做,又能想办法把它做好。最后,语文实践活动要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知识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安徒生经典作品《皇帝的新装》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读课文,有甲乙两位老师在开设公开课时都对“复述内容”设置了教学环节,请仔细阅读下面两个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甲老师:同学们,昨晚我刷朋友圈的时候,刷到了这样一条求助状态:焦急的老父亲:万能的朋友圈,儿子一定让我讲《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给他听,十万火急地求助!教师示范:作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小伙伴,我特意重新看了一遍《丑小鸭》的故事,首先我提取了一些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归纳整理,《丑小鸭》讲述了一只小鸭子因为“与众不同的丑陋”而在家中受歧视,经历了雁群中死里逃生,农舍里遭遇奚落,在冬日里尝遍艰辛,终于在春日里收获美丽,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那么《皇帝的新装》就交给同样乐于助人的你们吧!学生训练:请快速阅读全文,提炼关键词,归纳整理后,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教师点评。乙老师:1.导入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2.检查预习,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说一遍?注:学生讲述,老师就把学生提到的人物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说完整,请另一个同学补充。(引导:他有没有把这个故事说完整?还漏了谁?)3.我们看黑板,故事中出现了……这些人物,这个童话是作者安徒生用第三人称来写的,老师想让这些人物离得更近一些,请同学们任选童话中的一个角色,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复述小贴士:1.你可以使用这样的开头:“我选择了文中的……这一角色,我记得那一天……”2.关注这个人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了什么。3.加入适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小组内展示:一组人包括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孩子,先自己复述,再向小组成员展示,然后推选代表在班级范围内展示)教师点评每一个代表的复述并进行课堂小结。问题:27、请从教法的角度,分别指出两位老师在设计上的亮点,并简述理由。标准答案:甲老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启发法。在讲授新课《皇帝的新装》前设置了情境:通过告诉学生自己如何讲《丑小鸭》,间接告诉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如何概括大意,归纳要点,复述故事,能够很好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学生通过仿照老师的操作来学习复述《皇帝的新装》。而且该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尝试意识,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乙老师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检查了预习的情况,又对故事的情节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在对故事中人物的认知中,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用第一人称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这样既能很好地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从教读课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哪位老师的设计更符合要求,请简述理由。标准答案:从教读法的角度看,乙老师的设计更符合要求。“教读课”的目标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阅读。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通过质疑问难,达成适当的深度教学,而且还制定了合理的学生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抛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行了“深度阅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哦,香雪》教学设计,完成以下问题。[安徽2020][教学设想]这篇小说收在人教版统编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七篇现当代中外作品(五首诗歌,两篇小说)围绕“青春”这一话题组元,“都是对青春的吟喝”。学习本单元的小说,要“思考作品的意蕴”“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描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字里行间渗透着别样的青春情怀。教学时引导学生尽可能深入地品读文字,培养审美敏感性。拟从情节梳理入手,由表及里,逐步走近人物,品咂语文味。激发学生阅读、思考,提供探讨交流的“场”,设置驱动性学习任务。[教学目标]1.共情以共鸣,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2.披文入情,学习探究小说主题及其现实意义的方法。[教学重点]1.研习关于人物描写的文字,揣摩香雪这一人物形象。2.聚焦人物心理、自然环境等描写,探究作品表现的主题。[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教学时间]1课时一、题解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标题就很有意思。根据阅读印象,你认为去掉“哦”会怎么样呢?预设:注意叹词背后多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