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全面)_第1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全面)_第2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全面)_第3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全面)_第4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全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全面)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确的一项是()A.应和(hè)粗犷(guǎng)粼粼(lín)人迹罕至(hàn)B.抖擞(sǒu)坍塌(tān)狭隘(yì)翻来覆去(fù)C.尴尬(gà)陋巷(xiàng)曲肱(gōng)拈轻怕重(niān)D.不愠(yùn)倜傥(tǎng)徘徊(huí)咄咄逼人(d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元勋罗卜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B.薪金夹竹桃迵乎不同一反既往C.抹杀揩桌子锋芒必露警报迭起D.涉猎戈壁滩死而后已截然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C.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D.在第54届世乒赛中,马龙卫冕男单冠军,同学们对他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B.我们要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D.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6、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黄海森林公园内的小道上,。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公园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②行道树由多种树木组成③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④树叶已经发黄发灰发红⑤公园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了A.⑤②④③① B.②④⑤③① C.②④③①⑤ D.⑤②①④③7、古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行舟绿水前。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解释下列加点词。(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笑有鸿儒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或曰:“陋,如之何?”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扁担的一生范宇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②。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③。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第③段应填(______)。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2.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臧克家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第①②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头有什么作用?2.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请分点概括。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含义?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2.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研究楚辞,《校补》赫然而出;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进行研究,汇集成为《古典新义》。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们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闻一多先生要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体现出他心怀家国天下的崇高品质。4.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的学者。四、写作题(40分)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我们通过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听到歌曲,愉悦身心;我们听到知识,提升自己;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了我们的感受。请你以“我听到的一个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②适当运用人物描写手法。③语句通顺,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一CDCCBC山岛竦峙百草丰茂闻道龙标过五溪客路青山外潮平两岸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1.(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2.(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2)有人说:“那里非常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