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特定穴_第1页
针灸学-特定穴_第2页
针灸学-特定穴_第3页
针灸学-特定穴_第4页
针灸学-特定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特定穴

1.既是原穴又是八会穴的腌穴是

A.太渊

B.合谷

C后溪

D.内关

E.阳池

2.曲池在五腌穴中,属

A.井穴

B.荥穴

C.合穴

D.经穴

E输穴

3.既能治疗肠腑病,又能治疗妇科病的腌穴是

A.归来

B.梁门

C.丰隆

D.天枢

E.内庭

4.足阳明胃经的郡穴是

A.地机

B.养老

C.外丘

D.郊门

E.梁丘

5.足太阴脾经的脆穴是

A血海

B.少海

C.小海

D.照海

E.气海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原穴,同时也是八

会穴之脉会(A对)。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B

错)。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C错)。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D错)。阳池为

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E错)。

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五输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胸

穴,手阳明大肠经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穴分别为商

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C对ABDE错)。

3、[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天枢穴既能治疗肠腑病,又能治疗妇科病(D

对)。归来主治①小腹痛,疝气;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等妇科疾患(A错)。梁门"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B错)o丰隆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

等痰饮病症;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C错)。内庭主

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蜘等五官热性病症;②热病;③吐

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症;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

痛(E错)0

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各经脉的郡穴。地机穴为足太阴脾经

的郡穴(A错)。养老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郡穴(B错)。外

丘为足少阳胆经的郡穴(C错)。郡门为手厥阴心包经的郡

穴(D错)。梁丘为足阳明胃经的郡穴(E对)。

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各经脉的胸穴。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的

腌穴(A对)。少海为手少阴心经合穴(B错)。小海为手

太阳小肠经合穴(C错)。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的胸穴(D

错)。气海属任脉穴(E对)。

原穴、络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胸穴,是脏腑原气经过

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原"指本

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络穴是指络脉从本经别出的部位。"络",是联络的意思。

1.分布特点与组成

原穴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的十二经上。阴经五脏之原穴,

与五输穴中的输穴为同一穴,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难

经•六十二难》指出:三焦行诸阳,故置一输名曰原。"认

为三焦散布原气运行于外部,阳经的脉气较阴经盛长,所以

在输穴之外又有一原穴。即阴经的输穴与原穴为同一穴,阳

经则除输穴外,还有专门的一个原穴。

十二经的络穴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

腹,督脉之络穴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

共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见下表。

2.临床应用

原穴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原

穴是脏腑原气留止之处,因此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反映到

相应的原穴上。

《难经・六十六难》记载:"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

行原气,历经于五脏六腑。五脏六府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

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

之有疾者也。〃原穴有调治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针

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畅,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

的作用。

十二络脉具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络穴能沟通表里二

经,故有"一络通二经"之说。因此,十二经的络穴除可治

疗本经脉的病证、本络脉的虚实病证外,还能治疗其相表里

之经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

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来治疗。又如手太阴经的络穴列

缺,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也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

头项痛等疾患;肝经络穴蠡沟,既可治疗肝经病证,又可治

疗胆经病证;同样胆经络穴光明,既可治疗胆经病证,又可

治疗肝经病证。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常

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相配合,称为

"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的

典型实例。如肺经先病,先取其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再取

该经络穴偏历。反之,大肠先病,先取其原穴合谷,肺经后

病,后取该经络穴列缺。

背俞穴、募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腌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结

聚于胸腹部的腌穴。

1.分布特点和组成

背俞穴分布于背腰部的膀胱经第1侧线上,大体依脏腑所处

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六脏【含心包】六腑各有一相应的

背俞穴,共12个,依据脏腑的名称来命名。

募穴分布在胸腹部相关经脉上,又称为“腹募穴"。多位于

脏腑附近的部位。六脏六腑各有一相应的募穴,共12个。

募穴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为双穴者,有为单穴

者。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

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

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其余募穴

都分布于任脉,包括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皖、三

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

背俞穴与募穴见下表。

2.临昧应用

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

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主

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如:肺热咳嗽,可泻肺之背俞

穴肺俞;寒邪犯胃出现的胃痛,可灸胃之募穴中皖。另外,

背俞穴和募穴还可用于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

官疾患,如:肝开窍于目,主筋,故目疾、筋病可选肝俞;

肾开窍于耳,故耳疾可选肾俞。

《难经•六十七难》中有"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

阴,俞在阳”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从阴

引阳,从阳引阴”等论述,认为脏病【阴病】多与背俞穴

【阳部】相关,腑病【阳病】多与募穴【阴部】联系。所以

临床上腑病多选其募穴治疗,脏病多选其背俞穴治疗。这是

从阴阳理论角度来运用俞、募穴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绝对

的。

由于俞、募穴密切联系脏腑之气,所以临床上常用俞募配穴

法,即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发挥其协同作用,

是前后配穴法典型的实例。《素问•奇病论》载:“口苦

者….以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

以胆募、俞。"分是最早记载的俞募配穴法。

背俞穴和募穴也用于疾病的诊断,因为脏腑发生病变时,常

在背俞穴、募穴上出现阳性反应,如压痛、敏感等。因此,

诊察按压背俞穴、募穴,可结合其他辨证资料诊断脏腑的疾

患。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

八个胸穴,原称"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和"八脉八穴"

1.分布特点和组成

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肘膝以下,包括公孙、内关、后溪、申

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

2.临床应用

古人认为这八个腌穴分别与相应的奇经八脉经气相通。《医

学入门•子午八法》中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

十六心。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这里的"八穴"就是指八

脉交会穴。临床应用中,八脉交会穴可以单独应用,治疗各

自相通的奇经病证,如督脉病变出现的腰脊强痛,可选通督

脉的后溪治疗,冲脉病变出现的胸腹气逆,可选通冲脉的公

孙治疗。又常把公孙和内关、后溪和申脉、足临泣和外关、

列缺和照海相配,治疗两脉相合部位的疾病,如公孙配内关

治疗胃、心、胸部病证和疟疾,后溪配申脉治内眼角、耳、

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等表证,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

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往来证,列缺配照海治咽

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古人还以八脉交会穴为基

础,创立按时取穴的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

现将八脉交会穴配伍及主治病证列表如下:

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

聚的胸穴。"会",是聚会的意思。

1.分布特点和组成

八会穴分布

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

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八会穴的组成是:脏

会章门,腑会中院,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

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见下表]。

2.临床应用

八会穴对于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

关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

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如六腑之病,可选腑会中皖,血证

可选血会膈俞等。此外《难经•四十五难》记载:"热病在

内者,取其会之穴也。"提示八会穴还可治疗相关的热病。

郡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郡穴。

1.分布特点和组成

郡穴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郡

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郡穴,合称为十六郡穴

[见下表]。

2.临床应用

郡穴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一般

来说,阴经郡穴多治疗血证,阳经郡穴多治疗急性痛证。

如孔最治咯血,中都治崩漏,颈项痛取外丘,胃院疼痛取梁

丘等。另外,脏腑疾患也可在相应的郡穴上出现疼痛或压

痛,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腌穴,又称六腑

下合穴。

1.分布特点和组成

下合穴共有六个,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的下

合穴依次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委中、委

阳。其中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和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

为同一穴位。大肠、小肠的下合穴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

位于膀胱经。六个穴位都分布在足三阳经膝关节及以下部

位。

2.临床应用

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

出"合治内腑",概括了下合穴的主治特点。如足三里治疗

胃皖痛,上巨虚治疗肠痈、痢疾,下巨虚治疗泄泻等。另

外,下合穴也可协助诊断。

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腌穴。交会穴多分布于头

面、躯干部位。交会穴能治本经的疾病,也能兼治所交会经

脉的疾病。如大椎是督脉的经穴,又与手足三阳相交会,它

既可治督脉之疾,又可治诸阳经的全身性疾患;三阴交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