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1页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2页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3页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4页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

pharmacology长治医学院药理教研室郭春花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n):

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如adr与α-R(+)相互反应。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effect):指药物作用的结果。如adr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二、★药理效应的基本类型三、药物作用的方式

1.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2.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1.兴奋2.抑制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四、药物作用的特性特异性(specificity)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药理效应的,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其物质基础是药物的化构。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并非对所有组织发生等同作用,多数药物只对某些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小或无作用,原因①药物与组织亲和力不同②组织生化差异③细胞结构差异。特异性与选择性不一定平行,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R,但选择性不高,对心血管、平滑肌、眼及腺体等都有影响。二重性:⑴治病⑵不良反应(致病)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五、防治作用防治作用(therapeuticeffect治疗作用)即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分为:预防作用(preventiveaction)

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

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治本)如:抗生素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治标)如:镇痛、退热、抗休克用药目的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疫苗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六、不良反应(adversereaction)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难以恢复的严重不良反应称为药源性疾病。如链霉素——耳聋。1.副反应(sidereaction):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较轻。原因药物选择性低,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可预料,有时可与治疗作用互变。2.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长期服用巴比妥类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宿醉现象。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3.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指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分为: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三致反应致畸(teratogenesis)致癌(carcin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4.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如久服可乐定降压,突然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5.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即过敏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甚至休克等。停药后可消失,再用时可再发生,常见于过敏体质的病人。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6.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属于先天性遗传异常所致,如红细胞内缺乏G-6-PD所致的溶血等。7.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治疗矛盾):继发于治疗作用出现的不良后果,如二重感染。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2药物的量效关系一、概念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以效应为纵坐标,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量-效曲线。量反应: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的升降等。质反应: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如生存与死亡等。是测定药物在某一剂量下某种效应发生频数的指标,必须用多个动物或实验标本进行实验。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量反应的量效曲线500100E10.11030pD2C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最小有效量:指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或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效能(efficacy):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逐渐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剂量增加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即达最大效应。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效价强度(potency):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注意:效能与效价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各种利尿药的效价强度及最大效应比较2001501005000.10.31310301003001000每日尿排钠量(mmol)环戊噻嗪

呋噻咪

氢氯噻嗪氯噻嗪剂量(mg)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三、质反应的量效曲线050100571020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频数分布曲线累加量效曲线反应数(%)204060801005070100200剂量(对数尺度)ED50累加量效曲线:频数分布曲线中每个长方形的累加曲线频数分布曲线:100个人的有限剂量分布情况(常态分布)图3-3质反应的频数分布曲线和累加量效曲线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半数有效量(medianeffectivedoseED50)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或实验标本出现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即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数值越小,说明毒性越大。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即LD50/ED50的比值。值越大越安全,但要注意ED和LD两条曲线的首尾重叠问题。化疗指数:即化疗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LD1效应死亡剂量(mg)ED50ED9950100200400800050100LD50反应率(%)ED95LD5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可靠安全系数:即LD1/ED99,LD1/ED99>1,说明药物安全。安全范围: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极量(最大治疗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又不发生中毒的剂量,除特殊需要,一般不用。治疗量: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可产生治疗效果而又不容易引起中毒的剂量。最小中毒量:大于极量,刚刚引起中毒的剂量。致死量:中毒加剧,能引起死亡的剂量。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3药物的作用机制一、基本概念受体(receptor)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可存在于细胞膜、浆和核),能识别并结合周围环境中特异性化学物质,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引起生物效应。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也称第一信使,包括: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及药物。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二、受体的特性:灵敏性(specificity):只需与微量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明显效应。特异性(specificty):能准确识别及结合与其相适应的配体,产生特定的效应。饱和性(saturability):受体的数目是有限的,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现象。可逆性(reversibility):配体与受体可以解离,解离后得到原来的配体而非代谢物。多样性:同一受体可分布到不同细胞而产生不同效应,是受体亚型分类的基础。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Clark于1926年,Gaddum于1937年分别提出占领学说,认为:

K1D+RDR------EK2K1

KD=——=————K2[D][R][DR]———=——=————

EEmax[DR]

[RT][D]

KD+[D]当[D]≥

KD

时——

[DR][RT]=100%当——[DR][RT]=50%时即50%受体与药物结合时,则KD

=[D]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的药物剂量。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亲和力(affinity)即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用KD表示,单位为摩尔,KD越大,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越小,成反比。亲和力指数(pD2)即-lgKD=lg1/KD

与亲和力成正比。内在活性(intrnsicactivity):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通常0≤α≤1当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α强弱,当α相等时,则取决于亲和力大小。

————=α————

EEmax[DR][RT]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agonist):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依其α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α=1如吗啡部分激动药:0<α<1

单独使用时对受体有较弱的激动作用,与激动药合用时,则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如喷他佐辛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拮抗药(antagonist):与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药或内源性配体的效应。又分为:非竞争性拮抗:与激动药不是作用在同一受体或与受体形成共价键,使内在活性和亲和力都降低,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且降低其最大效能。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可逆性地竞争同一受体,降低亲和力但不降低内在活性,故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可用拮抗参数pA2表示。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050100E(%)Lg[D]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050100E(%)Lg[D]B10B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五、受体学说占领学说:1926年Clark提出受体只有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而效应的强度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成正比,当受体被全部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Ariens修正了占领学说,提出药物必须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二态模型学说: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六、受体类型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号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大致分为5类:G蛋白耦联受体:由GTP结合调节蛋白组成的受体超家族,可将配体带来的信号传至效应器。最多,包括生物胺、激素及神经递质等,G蛋白调节的效应器包括酶类如AC、PLC等及某些离子通道。G蛋白有许多类型,常见的有:兴奋型(Gs)、抑制型(Gi)、磷脂酶C型(GP)、转导素(Gt)及G0(在脑内最多,参与Ca2+及K+离子通道的调节)。一个受体可激活多个G蛋白,一个G蛋白可转导多个信号给效应器,调节许多细胞的功能。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①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ligand-gatedchannelreceptors)由配体结合部位和离子通道两部分组成,当L与其结合后,R变构使通道开放或关闭,包括N受体、γ-GABA受体等。②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细胞内受体:如甾体激素等受体是可溶性DNA结合蛋白,其作用是调节某些特殊基因转录。甾体激素受体在胞浆内,甲状腺激素受体在胞核内。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按生理功能分为: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酪氨酸激酶受体由三部分组成,细胞外侧与L结合,接受外部的信息;与之相连的是一段跨膜结构;细胞内侧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区,能促进自身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而增加此酶的活性,又可使细胞内底物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激活胞内蛋白激酶,增加DNA和RNA合成,加速蛋白合成,产生细胞分化等效应。如胰岛素和一些细胞生长因子等。其他酶类受体:如GC也是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受体,有两类,一类为膜结合酶,另一类存在于胞浆中。如心钠肽可兴奋GC,使GTP转变为cGMP而产生效应。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七、细胞内信号转导第一信使: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使物质、药物。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包括:cAMP:β、D1、H2受体等激动药通过Gs作用使AC活化;α、D2、M2受体、阿片受体等激动药通过Gi作用抑制AC,cAMP被磷酸二酯酶水解而灭活。

cGMP:作用与cAMP相反。也受PDE灭活。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肌醇磷脂:α、H1、5-HT2、M1、M3等受体激动药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PLC,使PIP2水解为DAG和IP3。DAG在细胞膜上激活PKC,使许多靶蛋白磷酸化而产生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