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观察下图,关于美苏这两个公共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B.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C.都是为了增加劳动就业D.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2.“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胡适写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是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3.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A.蒸汽机的改良B.水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4.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发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起推翻。”爱因斯坦的突出贡献是()A.创立相对论 B.建立经典力学体系C.提出生物进化论 D.提出电磁感应说6.“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贫富”“人民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A.废藩制县,取消武士特权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制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A.放弃天朝观念B.学习西方技术C.拥护民主共和D.反抗列强侵略8.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下列主张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民族、民权、民生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10.2019年5月13日,中央新闻联播国际锐评: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结合这段锐评和史实判断以下关于两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美签署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B.中美正式建交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国关闭了谈判大门对美国的贸易战奉陪到底D.中国已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和美国进行贸易战11.下图所示内容是国务院从1992年颁布和实施的部分新政策。由此可见,我国政府致力于《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1992.12《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2《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1993.4《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1994.7A.扩大对外开放B.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构建经济法律体系D.减少对经济的干预12.关于下列表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3041543.2%514852956.8%宋1124078062.9%662429637.1%A.宋朝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北方人口总量在逐年不断减少C.唐朝时经济重心尚未转移D.人口南迁有利于经济格局变化13.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期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14.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5.2018年5月4日,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6.“三角贸易”的实质是A.解放黑人、消除贫穷B.增加拉丁美洲的劳动力C.镇压印第安人D.掠夺更多的财富17.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18.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一生为改造我国耗尽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孙中山的主要贡献是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②建立了中华民国③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19.在民主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下列国家中最早开始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转变的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20.2020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5周年,某团体欲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举行纪念活动,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的地点是A.莱克星顿 B.萨拉托加 C.约克镇 D.华盛顿21.鸦片战争后,反抗清朝统治的农民战争又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色彩,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痛击洋枪队的队伍是A.太平军B.义和团C.东北军D.义勇军22.“维多利亚”号远洋帆船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渡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越过佛得角群岛,于1522年9月6日,返回了西班牙。为此,人们称这次航行的人是第一次“拥抱地球”的人。这里第一次“拥抱地球”的含义是A.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D.实现首次环球航行23.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24.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是()A.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C.北伐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为走救国之路,A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

26.下图的画作名称是()其作者是西班牙画家()。27.被称为“医圣”,他的主要著作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三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9.(6分)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这一主题契合了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重要主张。请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着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观点的含义。材料二: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束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三: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厂转至菲律宾,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晨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根据材料三所盲,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材料四: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注: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瞢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开始与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材料五: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盏,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根据材料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30.(7分)近现代大国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以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为主,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的纺织品则亏损。而对于中国的茶、生丝等商品,英国的需求量又非常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300万两白银以上。——罗杰《清朝原来是这样》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英两国对外贸易情况。针对此种状况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材料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简表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出台并实施新经济政策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1985—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6年,实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56—196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相似之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改革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材料三:40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正式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两个世界大国、10多亿人口之间近30年相互隔绝、敌视乃至冲突对抗的局面,国际大势与历史进程为之一变……40年来,两国历届领导人以高超政治智慧,引领双边关系跨越风雨坎坷、总体保持稳定前行。“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此中真谛。——“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美建交四十年一路风雨总向前》根据材料三,分析中美两国从“敌对一建交一总体保持稳定前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和美国修建公共工程目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兴建了该水电站,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是在美国经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为了解决工人的失业问题,大兴公共工程,该水利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也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因此两者的共同点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本题选D。考点:美苏两国修建公共工程的相同点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是比较题,比较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比较题的基本解法是找出比较项,然后在对比较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提醒同学们学习知识要善于进行分析对比,逐渐培养自己的历史能力。2、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3、C【解析】依据表格标题“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表格数字的变化反映了石油产量不断增长。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科技革命中,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石油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发明了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导致对石油的使用量增多,石油产量增多。C项符合题意;蒸汽机的使用需要大量的煤炭。A项不合题意;水车需要大量的水能源,B项不合题意;电灯使用的是电力这种能源。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4、A【解析】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第一步,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从此真正开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答案选A。5、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故此题选A。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鼓励人民之工业”意在强调明治政府大力发展工商业,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而ABD均与题干主题无关,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日本、俄国的历史转折·日本明治维新7、A【解析】依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意思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结合课本所学,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认识到“中国并不在中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A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期间提出学习西方技术,B项不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拥护民主共和,C项不合题意;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人民反列强侵略,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理解“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中国古代由于交往不变和地理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强国,所以统治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认为我们是世界的中心。而诗歌中的“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旁。“就是劝国人要放弃天朝观念,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境況。8、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史称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①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②说法错误;秦始皇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③说法错误;司马迁是稀罕著名的史学家,他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④符合题意;故选B。9、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自强、求富是18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②民主、科学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③民族、民权、民生是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复1896年提出的,所以按照时间排序应该是①④③②,答案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重点事件的发生时间,只有准确识记,才能正确排序,应该让学生重要识记。10、D【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双方的敌对时代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而不是中国关闭了谈判大门;题干材料表明中国已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和美国进行贸易战,所以关于两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D,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D。1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新政策都是在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B选项符合题意;新政策未涉及对外开放,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这些新政策不是法律,与构建经济法律体系无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的说法不妥,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12、D【解析】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A说法错误;B.根据题干中的表格可以看出,表格数据体现的是人口户数,没有体现北方人口总量在逐年下降,故B说法错误;C.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C说法错误;D.根据题干中的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所以人口南迁有利于经济格局的变化,故D表述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石油、汽车;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计算机、网络、航天等;因此按职业出现的先后期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选项C,故选C。1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克制,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15、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C项符合题意;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A项不合题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项不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角贸易指的是黑奴贸易,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掠夺和奴役,其目的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更多的财富。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17、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8、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五四运动。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19、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国王的权利,法律高于王权。选项A符合题意;法国、日本废除国王专制是在英国之后,排除BD;美国不存在国王专制统治,排除C。故选A。20、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莱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因此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是莱克星顿。选项A符合题意;萨拉托加是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地方,B排除;约克镇是英国军队投降的地方,C排除;华盛顿是现在美国的首都,D排除。故选A。21、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1862年9月,太平军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22、D【解析】

根据材料“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渡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越过佛得角群岛,于1522年9月6日,返回了西班牙。”可知第一次“拥抱地球”指的是麦哲伦率领船队实行了首次环球航行,故D正确。A是环球航行的影响,故排除A项。B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故选D。23、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美国独立战争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而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造成北方劳动力缺乏,工业发展缓慢,只有解放黑人奴隶才能获得自由劳动力;俄国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一半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他们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低,致使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只有解放黑人和农奴才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项符合题意;农奴是俄国农奴制下廉价的劳动力,A项不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B项不合题意;美国南方奴隶贸易繁盛,使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更多的自由劳动力,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材料“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反映了俄国的农奴制、美国南方的奴隶制,限制了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可确定答案。2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中国百年以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取得了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26、《格尔尼卡》毕加索【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这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揭露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创作的作品,该作品就以小镇的名字格尔尼卡命名。27、《伤寒杂病论》【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长安;南海。(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4)张骞;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畏艰险,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郑和;郑和率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不畏艰险,鞠躬尽瘁,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流。【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汉丝绸之路路线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长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南海。(2)根据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可知,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根据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宝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至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4)根据材料三的“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畏艰险,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三的“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率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不畏艰险,鞠躬尽瘁,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流。(本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一个即可)。29、(1)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开始逐步连威一个整体.(2)新航路开辟;西方列聋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三次科技革命(交通、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世贸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的瓦解: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跨国公司的推动等.(3)不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在环境向量引起国内普遍关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将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迁移判发晨中国家,说明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4)近代中园: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卷入赘本主义世界市场,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国际社会:实施科教兴国.(5)克林顿主张腰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卡斯特罗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仍然缺乏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公平的.认识: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全球化有利于各国之间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应该应全球化潮流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应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案.【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所以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雏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世贸组织的成立;跨国公司的推动等等。(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将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迁移至发展中国家,说明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所以这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破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主动实行了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5)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克林顿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都应该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卡斯特罗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仍然缺乏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认为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全球化有利于各国之间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应该应全球化潮流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应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案,在此基础上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