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生产管理制度 2一、生产人员职责 2二、生产设备管理的原则及目标 7三、生产设备分级管理 8四、生产设备基础技术资料管理 9五、生产设备前期管理 10六、生产设备运行管理 11七、生产设备润滑管理 12第二节设备管理制度 16一、发、变配电站管理 16二、仪器仪表管理 17三、防雷防静电设备管理 18四、停用生产设备管理 19五、生产设备报废管理 19六、备品备件管理 19七、备品备件库存管理 20第三节特种设备管理 20第四节设备安装管理 23一、设备进场前期工作安排 23二、设备安装过程管理 24三、设备的调试和验收 26四、设备安装人员管理 27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办法 28六、设备安装施工费用的控制 29第五节运输管理制度 29一、总则 29二、货物通知、提货和装运 29三、商品运输、卸货与交接 31四、商品运输安排与申报 31五、运单的传递与统计 32六、运输费用收取 32七、奖惩管理规定 32第一节生产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生产设备管理,合理使用、维护设备,减少突发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项目建设部门、设备购置部门、备品备件购置部门、设备及备品备件库存保管部门的生产设备前期管理、使用、维护、保管管理等相关生产设备管理工作。一、生产人员职责(一)生产设备管理人员职责1.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生产设备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2.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3.负责制定公司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4.负责制定公司生产设备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管理目标,分解至各单位,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评等。5.负责推广生产设备管理先进经验和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科学化管理。6.负责对生产设备购置合格供方的统一管理工作,具体制定选择、评定、淘汰等合格供方相关管理办法(标准),通过规范生产设备选型工作,逐步实现生产设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降低生产设备备品备件库存、维修费用等。7.负责制定生产设备年度管理目标、保养工作计划、检(维)修工作计划、备品备件定额等管理工作,并将计划分解落实至各二级单位,对完成情况实施监督、考评等,确保年度目标的实现。8.负责制定生产设备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生产需要设定培训内容,提升全员生产保全能力。9.负责组建生产设备管理专家库(分机械、电气、仪表、特种设备等专业),不定期地组织参加厂外培训、开展内部培训、研究解决生产设备管理中的不足和瓶颈问题等,持续提升专家队伍水平。10.监督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法)、检(维)修规程的执行。11.负责对设备事故组织分析及处理等工作,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责任单位(人)提出处理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等。12.负责本单位生产设备管理状况的提升工作,召开生产设备管理例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持续改善生产设备管理状况。13.负责规范生产设备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等工作,确保账物相符,积累基础数据并开展有效分析,准确指导设备管理状态的改善活动等。14.对生产设备的闲置、启用、报废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督促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避免生产设备的流失(二)设备管理人员职责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上级部门和公司有关生产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制订本单位的设备管理细则。2.负责确定本单位生产设备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提高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确保生产设备安全平稳运行。3.负责定期召开设备管理会议。4.负责组织协调处理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决定设备管理重大事项。5.负责本单位设备事故分析处理,组织抢修恢复生产等工作。(三)各生产单位设备主管科室职责1.在本单位主管设备领导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2.负责规范设备前期管理、使用维护、检维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等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3.负责具体制定本单位生产设备选择、评定、淘汰等合格供方相关管理办法(标准),通过规范生产设备选型工作,逐步实现生产设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降低生产设备备品备件库存、维修费用等。4.负责具体制定本单位生产设备年度、月度管理目标、保养工作计划、检(维)修工作计划、备品备件定额等管理工作,并将计划分解落实至各班组,对完成情况实施监督、考评等,确保年度、月度目标的实现。5.负责制定本单位生产设备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生产需要设定培训内容,组织分厂级生产设备管理培训,提升全员生产保全能力。6.监督本单位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法)、检(维)修规程的执行。7.负责对本单位设备事故组织分析及处理等工作,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责任单位(人)提出处理意见、落实整改措施、事故报告上报等。8.负责本单位生产设备管理状况的提升工作,召开生产设备管理例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持续改善生产设备管理状况。9.负责规范本单位生产设备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等工作,确保账物相符,积累基础数据并开展有效分析,准确指导设备管理状态的改善活动等。10.对生产设备的闲置、启用、报废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执行相应的管理办法,避免生产设备的流失。11.负责完成设备管理部门布置的工作。(四)各生产单位机电员职责1.负责贯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法)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经济使用。2.负责教育本单位员工自觉爱护设备,精心操作设备,对员工操作进行具体专业指导和培训工作。3.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设备操作规程、检(维)修规程并组织评审、审批后执行,报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对关(重)设备的操作规程组织评审、审批后,报请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审批,然后执行。4.负责组织制定各岗位生产设备点检作业标准,并监督设备的自主保全和专业保全工作的落实,及时协调处理各种问题,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5.按要求组织设备的保养及检修计划,当生产与维修发生矛盾时,应根据“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正确处理生产与维修的关系。(五)生产设备维修人员职责1.凭“设备维修单”进行维修,“设备维修单”统一由使用单位填写、经单位领导批准后,统一安排给维修工实施维修。2.要严格执行生产设备维修操作规程。3.在排除故障后,要认真在“设备维修单”上写明维修内容和方法、调换零件名称、型号规格等,并由维修人员和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签字确认。4.对生产设备的维修质量和维修速度负责。5.对生产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点检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提升岗位员工自主点检的能力,按点检标准履行专业保全职责。(六)生产设备操作人员职责1.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法),正确使用与维护设备。2.按点检要求,用五官或简单仪器对设备的规定部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征兆,如噪声、发热、松动、泄漏、异味、腐蚀等。3.按润滑管理要求,进行各种手动润滑作业,如手动干油泵、油枪、油杯、油壶润滑及油池润滑补油换油等。4.按要求做力所能及的设备调整及维修作业,即:螺栓紧固,皮带、制动器、弹簧调整等。5.负责生产设备及其环境的清扫、整理、整顿、清洁等。6.按时对生产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巡检,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上报。7.有权制止他人违章操作和拒绝违章指挥。二、生产设备管理的原则及目标(一)坚持以“运行稳定、操作精心、预防为主、经济规范”为方针,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效率,追求生产设备的寿命周期为目的。(二)坚持以“零故障”为管理目标,通过自主保全、专业保全,全面推行TPM管理,发动全员参与生产设备管理,确保生产设备效率充分发挥。(三)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实现生产设备安全、经济、平稳运行。(四)坚持以“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作为发展动力,推广应用现代生产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生产设备科学、规范、高效管理。(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管理宗旨放在首位。三、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一)关键生产设备的分类,要符合以下条件1.复杂程度高、精密度高,对生产产量、质量有重大作用,决定生产能力的生产主机、动力系统中锅炉、变压器等。2.使用数量少,一旦发生故障难以在短时间恢复生产的设备。(二)重点生产设备的分类,要符合以下条件1.指对生产线连续生产起重要作用的设备。2.在生产中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设备。主要设备的分类,要符合以下条件:在生产从起主要作用的设备。(三)一般生产设备是指除关(重)、主要生产设备之外的生产设备。各生产单位要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生产设备分类管理办法,明确分级管理重点,每年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适时调整生产设备分类。四、生产设备基础技术资料管理(一)各生产单位要建立健全生产设备基础技术资料。生产设备基础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台账管理、标准管理、档案管理、设备报表等。(二)各生产单位设备管理科室要建立健全《生产设备台账明细表》,《生产设备台账明细表》内容包括生产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材质、台数、资产原值等信息。根据生产设备增减情况,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台账,做到账物相符。(三)各生产单位要结合设备运行实际建立《生产设备维护操作规程》、生产设备检维修规程》、《生产设备岗位点检维护标准》和《通用生产设备检(维)修标准》。(四)各生产单位要对每台设备建立档案,设备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前期资料管理、设备运行资料管理、报废等资料。要确保资料及时更新,并在档案中注明资料存放地点,以便于随时调用。(五)设备前期资料管理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设备购置合同、检验合格证、设备安装调试记录、验收移交书等。(六)设备运行资料管理生产设备履历卡、生产设备故障病例档案、生产设备定期检查和检测记录、定期维护和检修记录、设备大修资料管理等。(七)各生产单位要结合实际,定期进行设备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按时报出设备管理报表。(八)各生产单位建立完善《生产设备履历卡》,做到“一台一卡”,履历卡主要体现生产设备运行、检(维)修、故障等情况管控。(九)各生产单位要建立《生产设备故障病例档案》,《生产设备故障病例档案》包括生产设备故障原因、生产设备维修费用、检修周期变化、备件购置等内容,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为生产设备维护维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五、生产设备前期管理(一)各单位(包括项目建设部门、设备购置部门及生产单位;下同)要重视生产设备的前期管理,要从生产设备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制造、安装、试运行等阶段规范管理程序,完善设备选型、购置、验收、安装、试运行、移交等管理制度,建立生产设备前期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确保生产设备前期管理质量。(二)各单位要制定本单位的生产设备发展规划,并纳入各单位总体发展规划。生产设备发展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安全、质量、节能环保等要求来确定。(三)各单位要对自己负责的新建的基建、技措、安措、节能减排等重大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审查,同时对生产设备选型的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提出要求并督促落实。(四)各单位要统一规范生产设备的选型工作。生产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1.生产上适用:选购的设备要与本单位产能规模的需求相适应。2.技术上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其技术寿命。3.经济上合理: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回收期较短。4.生产设备购置要坚持“质量第一、性价比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为原则,要建立合格供方管理制度,适时组织合格供方评价,规范生产设备采购行为。5.各单位要对自己负责的制造、安装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确保前期管理生产设备的质量符合HG20203-2000的相关规定。6.新生产设备试运行前,各单位要组织制定试运行方案和安全措施,方案经过评审,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生产设备操作、维护维修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六、生产设备运行管理(一)各生产单位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设备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二)各生产单位每年要结合实际编制生产设备保养工作计划,明确各级保养工作的具体内容、方法、标准、时间节点等,确保生产经营、设备保养工作有序开展。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实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管理制度。七、生产设备润滑管理(一)为进一步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运转,减少零部件磨损,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施生产设备润滑管理。(二)生产设备润滑管理,必须达到以下“五定”、“三级过滤”的基本要求。1.“五定”(1)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实施定点给油。(2)定质:确定润滑部位所需油脂的品种、牌号及质量要求,所加油质必须经化验合格。(3)定量:确定各润滑部位每次加换油脂的数量,实行耗油定额和定量换油。(4)定期:确定各润滑部位加、换油脂的周期,按规定周期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5)定人:确定操作工、维修工对设备润滑部位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的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完成润滑。2.“三级过滤”(1)领油大桶到固定贮油箱:一般油为60目,齿轮油为40目;(2)贮油箱到油壶:一般油为80目,齿轮油为60目;(3)油壶到润滑点:一般油为100目,齿轮油为80目。(三)各生产单位要按生产设备特点确定润滑所需油品及润滑方式,严格执行“五定”和“三级过滤”要求,建立台帐等原始记录,统计油品种类及数量,对润滑油品计划、采购、入库、领用等进行规范管理。(四)生产设备点检管理第三十三条各生产单位要完善生产设备点检管理相关制度,要按照“三位一体”点检制及五层防护线的要求,明确各级人员的点检职责,确保点检中问题的快速反馈及解决,促进全员生产设备管理水平提升。1.“三位一体”:指岗位操作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者结合起来的点检制度。2.五层防护线:(1)岗位操作员的日常点检;(2)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3)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4)对出现问题进一步通过技术诊断等找出原因及对策;(5)每半年或一年的精密检测。(五)各生产单位要结合工艺要求和生产设备特点,组织制定《生产设备点检维护作业指导书》,确保岗位按照规范、统一的要求,开展设备点检工作。1.各生产单位要逐台编制《生产设备岗位点检维护作业指导书》,规范岗位生产设备点检标准并动态完善。2.编制《生产设备点检维护作业指导书》要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达到以下“五定”基本要求:(1)定部位,要明确指定生产设备的点检部位,按规定部位相应的检查项目和内容;(2)定方法,对生产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应有确定的方法和相应的器具;(3)定标准,对生产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要明确给定状态判定标准;(4)定人员,对生产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应有固定的人员负责;(5)定周期,对生产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查都要有规定的时间周期。(六)生产设备点检发现生产设备异常情况,要严格按照异常处理流程进行及时上报或处理,做到闭环管理。(七)各生产单位要定期对生产设备点检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开展维护维修工作的改善活动,并为生产设备大修、更新改造提供决策依据。(八)各生产单位要逐步实行生产设备点检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管理,做好生产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失效分析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生产设备点检管理水平。第九章生产设备检维修管理(九)各生产单位要编制并完善所有生产设备的检(维)修规程,规程参照SHS01011~036-XXXX检修标准编写。以检(维)修规程为依据,完善《通用生产设备检(维)修作业指导书》,建立预防检(维)修体系,规范专业检(维)修管理,实现“事后维修”向“事前预防”转变。(十)《通用生产设备检(维)修作业指导书》要按照专业管理要求,内容应包括检(维)修的内容、周期、方法、标准等内容。(十一)各生产单位要建立并实施专业维修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与方法,重点评价维修技能与故障分析技能。(十二)各生产单位要按照生产设备专业管理的要求,编制生产设备检(维)修计划。检(维)修计划要以设备精度、点检、故障、维修周期、状态检测等为原则进行编制,经审批后实施。(十三)各生产单位要制定设备突发故障的临时抢修管理办法,对设备抢修方案的制定、评审、实施等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具体要求,确保抢修效率、质量和安全。(十四)各生产单位要对生产设备检(维)修工作进行确认,实行生产设备维修确认单制度,确保检(维)修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十五)各生产单位要制定检(维)修管理总结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完善技术操作规程、制度及标准等,落实各级人员责任,持续改善检(维)修工作质量。第二节设备管理制度电气设备管理,要以安全供、用电为中心,经济运行为重点,建立健全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网络,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不断改善和提高电气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生产和研发部门要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期进行复审。配电系统停、送电维修及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一、发、变配电站管理(一)现场要具备的图纸资料:系统模拟图、高低压系统图、巡检路线图、二次结线图、变电站平立面布置图等。(二)要建立的记录:继电保护动作记录、事故记录、运行记录等。(三)变电站要建立健全电业管理制度,并悬挂在室内醒目位置:(岗位责任制度、倒闸操作制度、工作票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严谨,避免随意性,电气运行及维护人员应按电气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开展设备的巡回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应巡检记录。(四)要配齐各种绝缘工具,现场摆放整齐,试验合格。(五)变配电间内卫生状况良好,门窗齐备,通风设备配备齐全并完好,落实防水、防火、防小动物、防可燃气体窜入等措施。(六)变压器(室)现场管理规范1.变压器室通风良好,照明设施齐全,防小动物措施落实。2.变压器本体清洁,无渗漏油现象,无各种放电和异常声音,油位清晰可见,油色正常。接地良好,铭牌参数齐全、清楚。各单位要加强电气设备区域管理、未经允许,禁止进入高低压配电室。维修人员进入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必须办理工作票,并进行登记。其他人员若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应持工作票,本单位指定人员带领并进行登记,方可进入。二、仪器仪表管理(一)仪器仪表的主管部门为理化仪表中心,归口负责公司的仪器仪表管理工作。对仪器仪表实行“五统一”(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统一购置,统一修理,统一报废),充分发挥仪器仪表作用,不断提高利用率。(二)仪器仪表主要包括电子测量、电工、热工、光学、理化和长度等计量器具,是生产设备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三)仪器仪表计划、选型与购置按照生产设备前期管理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四)理化仪表中心要对仪器仪表各项指标实行定期检查和校准,使其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所有在用仪器仪表必须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周期要以仪器的检定规程和校准方法规定为准。监督、督促各生产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和送检工作。(五)理化仪表中心要加强仪器仪表维护、使用与修理,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分析和排除故障,保证仪器仪表可靠、稳定运行。监督、督促各生产单位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六)理化仪表中心要对仪器仪表的闲置、启用、报废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避免仪器仪表的流失。三、防雷防静电设备管理(一)各生产单位每年要制定防雷防静电设备定期检测计划,按期完成检测,要对防雷防静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防雷防静电设备损坏的,立即排除防雷防静电设备的安全隐患。(二)各单位要对自己负责的项目中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防静电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经过防雷防静电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三)各生产单位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必须采取相应的防静电安全措施;生产、贮存和装卸易燃易爆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坚固可靠,满足技术要求。(四)各生产单位管道之间与设备、机组、阀门之间的连接法兰,其接触电阻应符合相应要求。四、停用生产设备管理(一)停用生产设备通常是指设备使用单位经过设备更新改造淘汰不用的设备,或因其他原因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生产设备。(二)各生产单位要及时上报停用设备清单,由生产设备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确认,出具停用证明,方可停用。(三)为保持停用设备性能完好性,各生产单位要对停用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每年要对停用设备进行筛查、汇总分析,促进停用设备再利用。(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启用或拆卸停用设备配件。五、生产设备报废管理(一)各生产单位要建立设备报废管理办法,制定生产设备报废鉴定标准,规范鉴定程序,确保鉴定工作科学、合理、规范。(二)经鉴定符合报废条件的,由使用单位按要求办理相关报废手续。(三)非正常报废的生产设备,按照《公司资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六、备品备件管理(一)各生产单位要制定备品备件管理办法,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从备品备件计划、申请、验收、保管、使用、报废等方面全过程规范管理。(二)备品备件消耗定额管理1.各生产单位要切实做好备品备件消耗定额管理工作,掌握生产设备故障规律,积累相关数据,不断提高定额管理水平。2.备品备件消耗定额由各生产单位设备主管科室每年结合生产设备运行状况、检(维)修计划、备品备件库存等信息组织编制备品备件定额[按关(重)设备、一般设备编制],报单位主管领导审批。3.公司备品备件定额[按关(重)设备、一般设备编制]分解至各二级单位,定期对备品备件消耗实施考核,提升备品备件管理效率,降低库存成本。七、备品备件库存管理(一)按照备件分类管理、建立编码规则、优化库存模型,完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二)备品备件的库存时间原则上不应超过生产设备修理、检修间隔期。(三)各生产单位要按照备件分类编制备品备件信息册,确保信息共享,做到便捷快速维修。第三节特种设备管理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5.安装、大修、改造特种设备前,使用单位必须持有关资料到所在地区的地市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得到批准后,方可施工。6.特种设备的安装、大修工作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实施。7.新增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经规定的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注册登记并经公司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使用单位。新增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由项目建设部门或设备购置部门的购置经办者负责完成。购置经办者在办完注册登记后,将注册登记证明及完整的出厂资料一并移交档案部门;档案部门依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建档、存档。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要核对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9.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1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要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12.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13.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及时予以报废,并要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办理注销。1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15.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1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第四节设备安装管理为了规范公司现场设备设施安装施工管理工作,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设备设施安装施工成本,保证设备安装的工程质量,特制定公司现场设备设施安装施工管理制度,各相关部门必须遵照执行。一、设备进场前期工作安排(一)各销售网点及经销商的销售人员要与工厂设计部门安装部门协商好对设备安装方案的审核、设备销售的可行性方案,安装合同条款的签订、安装工程调试、验收等工作。确保设备安装符合客户标准要求,保证设备能顺利安装及使用。(二)工厂设计部及设备安装人员根据设备安装现场的格局和设备的具体特点,应向设备使用客户提供合理化建议;(三)某些重要设备安装的方案,设备销售人员、设计部负责人、安装主管应亲自参与制定;并报告给公司总经理审批。二、设备安装过程管理(一)设备进入客户使用现场施工前,设备安装负责人一定要与销售人员及使用单位负责人三方协商沟通好,杜绝设备进场无法施工的情况,沟通内容(设备安装总工期、使用单位需提供的安装辅助设备设施、动力电源情况等等)。(二)设备安装人员按公司设备管理规定办理设备出库手续,1.按照装箱单清点核对设备型号、规格、零件、部件、安装工具、附件、备件以及说明书等技术文件;2.不需要安装的附件、工具、备件等应妥善装箱保管,待设备安装完工后一并移交到工厂各职能部门;3.核对设备基础图和电气线路图与设备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检查地脚螺钉孔等有关尺寸及地脚螺钉、垫铁是否符合要求;核对电气接线口的位置及有关参数是否与说明书相符;4.检查后作出详细检查记录,并填写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单。(三)设备检验合格后,安装部相关人员进行设备安装工作,设备安装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设备安装定位(1)基本原则:设备安装的位置需要满足客户生产工艺的需要及维护,检修、技术安全、工序连接等方面的要求;(2)设备在车间的安装位置、排列、标高以及立体、平面间相互距离等应符合设备平面布置图及安装施工图的规定。期中,设备定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适应产品工艺流程及加工条件的需要②设备的主体与附属装置的外形尺寸及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③要满足设备安装、维修和安全操作的需要;④满足厂房的跨度、起重机设备的高度、门]的宽度与高度的要求;⑤满足动力供应情况和劳动保护的要求;⑥平面布置应排列整齐、美观、符合设计资料有关规定。2.设备的安装找平(1)设备安装时的基准面一般以支撑滑动部件的导向面(如机床导轨)或部件装配面,工卡具支撑面和工作台面等为找平基准面;(2)安装的垫铁应符合说明书和有关设计与设备技术文件对垫铁的规定;(3)地脚螺钉、螺帽和垫圈的规格应符合说明书与设计的要求。3.设备的固定除少数可移动的设备外,绝大部分设备须牢固地固定在设备基础上。尤其对于重型、高速、振动大的生产设备,以免发生事故。4.在设备安装期间,安装人员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对于无法处理的问题,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处理。5.设备安装期间,安装人员发现任何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解决。若出现严重的人员和设备安全事故,负责设备安装的负责人必须报公司相关领导,并按公司相关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瞒报。6.设备安装质量是公司生产能力和要求的重要保证。设备安装人员必须加强质量意识,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对每一一道工序都要认真完成,并按技术要求去做。7.若需要更改技术安装要求,必须事先提出并报工厂设计部和总经理研究批准后方可更改,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安装要求。8.设备安装管理人员应全面监督检查设备安装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安装现场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要设专人管理,严防损坏和丢失。如果出现损坏和丢失现象,将视情节轻重按公司相关规定对责任人和相关部门]领导予以处三、设备的调试和验收(一)设备安装完后,经安装负责人自行检查后,方可通知客户负责人检查验收;(二)设备空载与负荷均要检查调试,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三)设备在客户检查验收中,提出超出图纸设计原理的、工程量比较大的、与设备安装之外的要求,安装负责人要及时与销售人员和公司领导沟通。(四)设备在客户试车过程中确实发现的问题,经整改后,应进行再次空载与负荷试车,直至符合规定的要求,再通知客户负责人检查验收;(五)设备负荷试车合格后,安装负责人应要求客户负责人应填写《设备安装移交验收报告记录》,并培训告知设备安全使用规定及注意事项,设备使用单位认可后,方可竣工。四、设备安装人员管理1.参加设备安装的人员,必须服从上级领导指挥,任何人不得擅自进行安装,若有违反,将按公司相关规定处罚。2.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所有安装人员必须遵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3.因每一次的设备安装人员队伍有变化,所以安装负责人每一次都要对所有设备安装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其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工作纪律、质量要求等,未经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安装现场上岗工作。4.进入安装现场的人员要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按规定要求工作,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5.安装人员要增强自我安全保护能力,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6.设备安装期间,安装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遵守公司相关工作和劳动纪律规定。7.设备安装期间,要保持现场文明生产环境,与客户沟通要有礼貌,不得顶撞客户,客户要求无法处理,要及时与公司领导沟通解决。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办法(一)总则1.为加强对整个设备设施安装过程的质量监督,特制定本办法。2.本办法适用于与设备设施安装质量相关的所有工作。(二)安装前的质量控制1.安装负责人要对设备进行检查、清点、合理存放,对现场的材料进行验收,对材质、型号规格、外形尺寸数量等进行核对。2.设备负责人要仔细研究和分析设备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理解设备原理、使用说明、控制原理、技术要求、校验设备外形尺寸、基础安装尺寸、安装位置、设备的连接尺寸、设备与设备的连接尺寸、设备与管路的连接、设备与电气线路的连接、设备与控制的连接、设备与其他设施的连接、设备的固定、钢结构的制作、安装的顺序和步骤及设备安装精度的检测方法等。(三)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加强设备安装的现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质量问题要及时整改。2.安装过程中,客户若要对安装技术进行变更,则必须经销售人员、工厂设计部负责人签字审批后方可执行,重点设备的安装技术变更还需要经总经理审批。六、设备安装施工费用的控制(一)为了严格控制设备安装施工费用,施工负责人必须要制定设备安装费用预算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设备安装施工工作。(二)设备安装施工过程原则上不许超范围,超预算施工,如出现超范围、超预算情况,设备安装负责人需说明原因报告公司总经理批准。否则公司不结算相关费用。第五节运输管理制度一、总则本着“安全、及时、准确、经济”的原则,按照运输车辆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结合的办法加强物流运输管理,特制定本制度。二、货物通知、提货和装运1.调度员接到货运通知和登记时,要验明各种运输单据,及时安排接货。2.调度员按商品要求、规格、数量填写运输派车单交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业兴家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动合同
- 文具盒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足球选项教学:提高球员运球以及运球转身能力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五、《发布动画》说课稿
- 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1)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光纤适配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乒乓球网架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篮球 第十六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泰山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黄河风情“云”端览》说课稿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创建交互动画制作按钮》说课稿
-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体育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件高中政治统编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牙用漂白凝胶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期中复习知识梳理
-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试参考题及答案
- 锅炉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