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现代文阅读1
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思维的外化形式,也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原来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但在信息时代,它更与信息工具融为一体,形成了人机对话,在社会发展中无所不在,而且直接被感受到、观察到,这时它便无可否认地具有了影响全民和全局的战略意义。
当计算机中的海量信息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时候,人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必然会滋长数据和技术万能论。但是,理解、交流、分辨、思考,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首先应当从人的语言和思维素养问题着手吗?只要想到了这一点,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交集便跃然纸上。
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实施的交集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互联网的普及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悄然而至,但我们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推进,相对滞后了二十几年。
这二十几年,信息技术打破了经验性的知识传递,而信息时代需要的不是死的知识点,而是懂得解决问题的时候如何寻求有用的知识,并能够从网络上的海量知识中分辨出哪些是真学问,哪些是伪科学。
这二十几年,当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首要问题。会“想”,对发展语言能力来说是最重要的。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也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而人如果不能积累和丰富自己母语的词汇,也就必然带来思想的贫乏;如果不能有逻辑地运用母语去表达,也就证明思维的混乱。但是当今语文课训练的不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是应对考题、制造高分的熟练程度。
这二十几年,在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中国的信息走向了全球。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国际化,自然语言却没有全球标准——语言文字有着强烈的民族性.汉语属于以音节为单位的词根语,汉字相应地成为“表意-音节”文字,在运用取之域外的信息技术时,汉语、汉字的特点绝不能被忽略。但是,语文课的语言知识体系主要是附会印欧语言的语法,以结构主义为主,排斥语义,而负载信息的是含有思想情感、富有文化、凝聚美感的话语。在语法因为难以解决应用问题被“淡化"后,语文课程找不到适合汉语的知识体系,又变成强调“感悟”,排斥理性,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的提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推动语文教育发展,当前的关键之点,是理解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课程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开的,它综合地体现在学生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等多个方面。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人们必须具备的生活能力,它涉及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之道,所以,语文课不是“器”,而是“道"和“器”的结合。一个国家的民众,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过以养成和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课程后,站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时,就会带着对自己母语的正确认识和使用自己母语的合格能力,保证和推动社会语言生活健康,成为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者和维护者。
人们喜欢用“改革"来称谓教育教学的推进,其实,要想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效果、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真正要做的并非改革,而是建设。
首先,要重视思想建设。这就要求对推进教育教学的一些关键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而养成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式。第一,把以知识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变为以发展素养为宗旨。第二,把以教师灌输为主,变为教师导引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第三,把与生活剥离开来的符号化的学习活动,变为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的综合活动。这里所说的建设,是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反思的调整更新,添砖加瓦,而不是用颠覆性的口号来建造“新模式”,用一种教学定势代替另一种教学定势。
其次,要重视课程建设。语文课程建设,不只是思想建设之后的课程建设,还要有相应的理论建设做支撑。迄今为止,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缺乏学术共识,这里我只从自身学科专业上谈一个必须提到日程上来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建设问题。我们反对排布知识点的教条主义教学,反对以知识为中心、把知识当成终极目标的语文课程,但并不是否定知识的作用,更不是说,提高能力和素养不需要知识。语言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其特质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但以母语运用为特质的汉语言语文课程,几乎没有关注到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语言文字教学的知识体系必须适应汉字汉语,要承认语言和文字都是一种符号系统,汉语词汇系统和汉字系统是有数理符号特性的,但它们本质上是人文符号,是负载思想意义并同时含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人文符号。没有适合汉语的语文知识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宁《从语言战略角度看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信息时代,人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必然会滋长数据和技术万能论,但要解决围绕信息的诸多问题,还应先从提高人的语文素养着手。
B.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些特质决定了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实施存有交集。
C.语法因为难以解决应用问题而被“淡化”,让语文课程失去了适合汉语的知识体系并变成强调“感悟”,排斥理性,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D.要想在语文教育教学推进过程中提升学生素养,就必须调整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课堂学习活动与生活剥离的教学方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交流、分辨、思考,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则不需要这样。
B.当今语文课上,学生热衷于提升应试的熟练程度,这丝毫无益于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
C.语文教学思想建设,是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反思的调整更新,故需避免与传统教学思想的割裂。
D.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缺乏学术共识,因此理论不明晰则无法推进课程建设。
3.下列选项中的知识教学行为,与文中画线句子的教学主张最适切的一项是()
A.讲解《春江花月夜》,结合水、月意象,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人特有的时空观念与离人之思。
B.教授《过秦论》,从文章的议论思路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观点明确、结构严谨的议论文。
C.对词性分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复句类型等详细讲解、梳理语法,并要求学生加以记忆。
D.讲授《论语》,结合文章中的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引导把握古汉语的语言特点。
4.假如你就读的学校要建设《沂蒙文学》校本课程,请就如何建设提出建议。
5.有人说:“题目,应该是论述文内容的统摄。"本文内容是如何围绕题目逐步展开论述的?请分析。
【答案】1.B
2.C
3.D
4.①建设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以养成和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②课程要重视思想建设,调整现有教学模式。③课程要重视课程建设,有相应的理论建设做支撑。
5.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①首先通过汉字语言,提出汉字语言具有战略意义。②然后分析汉字语言教学,提出其存在具有一定的教学问题,从而提出要推动语文教育建设的中心论点。③然后分别从“核心素养"、思想建设、课程建设等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必须要建设适合汉语的语文知识学习系统,才能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注意对应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先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再组织语言,先回答文本的结构,再具体解释文本的内容。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些特质决定了……”,对“特质"的理解错误,原文“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首先应当从人的语言和思维素养问题着手吗?只要想到了这一点,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交集便跃然纸上”,原文提到的“特质"应该是指语文课程要解决人的语言和思维素养问题。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则不需要这样”于文无据,原文“理解、交流、分辨、思考,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没有提到在互联网产生之前的问题,而且按照一般逻辑,网络时代之前应该也需要这些素养;
B.“学生热衷于提升应试的熟练程度”错,原文“当今语文课训练的不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是应对考题、制造高分的熟练程度”,可见不是“学生热衷于……”,而是当今语文课训练的内容;“丝毫无益于"说法绝对;
D.“因此理论不明晰则无法推进课程建设”错,原文“语文课程建设,不只是思想建设之后的课程建设,还要有相应的理论建设做支撑”,并不是说理论不明晰就无法推进课程建设。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画线句子的教学主张是把语言和文字当作兼有数理符号特性和人文符号特点的符号系统,要构建适合汉语的语文知识系统,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A.只关注了语言文字的“人文符号”;
B.只是就文讲文,没有纳入语文知识系统;
C.只关注了语言文字的数理符号特性;
D.关注了语言文字的符号特性,并注重把它纳入汉语的语文知识体系中,与文中画线句子的教学主张最适切。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根据“推动语文教育发展,当前的关键之点,是理解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课程目标"可提出:建设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以养成和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
②根据“首先,要重视思想建设。这就要求对推进教育教学的一些关键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而养成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式"可提出:课程要重视思想建设,调整现有教学模式。
③根据“其次,要重视课程建设。语文课程建设,不只是思想建设之后的课程建设,还要有相应的理论建设做支撑”可提出:课程要重视课程建设,有相应的理论建设做支撑。
故答案为:①建设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以养成和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②课程要重视思想建设,调整现有教学模式。③课程要重视课程建设,有相应的理论建设做支撑。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
①第一段谈的是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具有了影响全民和全局的战略意义,第二段提出,要重视人的语言和思维素养问题,这影响着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交集。可见文章首先通过汉字语言,提出汉字语言具有战略意义。
②然后分析我们的汉字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推进,相对滞后了二十几年”“当今语文课训练的不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是应对考题、制造高分的熟练程度"在语法因为难以解决应用问题被‘淡化’后,语文课程找不到适合汉语的知识体系,又变成强调‘感悟’,排斥理性,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的提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是提出汉字语言教学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从而提出“要想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效果、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真正要做的并非改革,而是建设”,即提出要推动语文教育建设的中心论点。
③然后解决问题,“首先,要重视思想建设。这就要求对推进教育教学的一些关键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而养成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式”“其次,要重视课程建设”,分别从“核心素养”、思想建设、课程建设等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没有适合汉语的语文知识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必须要建设适合汉语的语文知识学习系统,才能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故答案为: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①首先通过汉字语言,提出汉字语言具有战略意义。②然后分析汉字语言教学,提出其存在具有一定的教学问题,从而提出要推动语文教育建设的中心论点。③然后分别从“核心素养”、思想建设、课程建设等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必须要建设适合汉语的语文知识学习系统,才能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大双心河(节选)
[注]海明威
尼克卸下包裹,在树荫中躺下。他朝天躺着,抬眼望着松树的高处。他伸展在地上,脖子、背脊和腰部都觉得舒坦。背部贴在地上,感到很惬意。他抬眼穿过枝丫,望望天空,然后闭上眼睛。他张开眼睛,又抬眼望着。在高处的枝丫间刮着风。他又闭上眼睛,就此入睡了。
尼克醒过来,觉得身子僵硬、麻痹。太阳差不多下山了。他的包裹很沉,背在背上,带子勒得很痛。他背着包裹弯下身子,拎起皮钓竿袋,从松林出发,跨过香蕨木洼地,朝河走去。他知道路程不会超过一英里。
他走下一道布满树桩的山坡,走上一片草场。草场边流着那条河。尼克很高兴走到了河边。他穿过草场朝上游走去。他走着走着,裤腿被露水弄得湿透了。炎热的白天一过,露水就很快凝成,很浓很浓。河流没有一丝声响。它流得又急又平稳。尼克走完草场,还没登上他打算在上面宿营的高地,就朝下游望去,看鳟鱼跃出水面。它们是跳起来捕食日落后河道对面沼地上飞来的虫子的。鳟鱼跳出水面捕捉它们。尼克穿过河边这一小段草场时,①鳟鱼就在高高地跃出水面了。他此刻朝下游望去时,虫子大概都栖息在水面上了,因为一路朝下游都有鳟鱼在一个劲地捕食。他一直望到这一长截河道的尽头,只见鳟鱼都在跳跃,在水面上弄出不少圆形水纹,好像在开始下雨了。
地势越来越高了,上有树木,下有沙地,直到高得可以俯瞰草场、那截河道和沼地。尼克放下包裹和钓竿袋,寻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他饿得慌,但是要先搭了帐篷才做饭。在两棵短叶松之间,土地很平坦。他从包裹里拿出斧子,砍掉两个撅出的根条。这一来弄平了一块大得可供睡觉的地方。②他伸手摩平沙地,把所有的香蕨木连根拔掉。他的双手被香蕨木弄得很好闻。他摩平拔掉了香蕨木的泥土。他不希望铺上毯子后底下有什么隆起的东西。等他摩平了泥土,他打开三条毯子。他把一条对折起来,铺在地上。另外两条摊在上面。
他用斧子从一个树桩上劈下一爿闪亮的松木,把它劈成些用来固定帐篷的木钉。他要做得又长又坚实,可以牢牢地敲进地面。帐篷从包裹里取出了,摊在地上,使这靠在一棵短叶松上的包裹看来小得多了。尼克把那根用作帐篷横梁的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棵松树的树身上,握着另一端把帐篷从地上拉起来,系在另一棵松树上。帐篷从这绳子上挂下来,像晒衣绳上晾着的大帆布匹儿。尼克把他砍下的一根树干撑起这块帆布的后部,然后把四边用木钉固定在地上,搭成一座帐篷。他用木钉把四边绷得紧紧的,用斧子平坦的一面把它们深深地敲进地面,直到绳圈被埋进泥里,帆布帐篷绷得像铜鼓一般紧。
在帐篷的开口处,尼克安上一块薄纱来挡蚊子。他拿了包裹中的一些东西,从这挡蚊布下爬进帐篷,把东西放在帆布帐篷斜面下的床头。在帐篷里,天光通过棕色帆布渗透进来。有一股好闻的帆布气味。已经带有一些神秘而像家的气氛了。尼克爬进帐篷时,心里很快活。这一整天,他也并不是始终不快的。然而这下子情况不同了。现在事情办好了。这是要办的事。现在办好了。这次旅行很辛苦。他十分疲乏。这事情办好了。他搭好了野营。他安顿了下来。什么东西都不会来侵犯他。这是个扎营的好地方。他就在这儿,在这个好地方。他正在自己搭起的家里。眼下他饿了。
他从纱布下爬出来。外面相当黑了。帐篷里倒亮些。
尼克走到包裹前,用手指从包裹底部一纸包钉子中掏出一枚长钉。他紧紧捏住了,用斧子平坦的一面把它轻轻地敲进一棵松树。他把包裹挂在这钉子上。他带的用品全在这包裹里。它们现在离开了地面,受到保护了。
尼克觉得饿。他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这样饿过。他开了一听黄豆猪肉和一听意大利式实心面条,倒在平底煎锅内。
③“既然我愿意把这牢什子带来,我就有权利来吃它。"尼克说。他的声音在这越来越黑的林子里听上去很怪。他不再说话了。
他用斧子从一个树桩上砍下几大片松木,生了一堆火。在火上,他安上一个铁丝烤架,用皮靴跟把它的四条腿敲进地面。尼克把煎锅搁在烤架上,就在火焰的上面。他更饿了。豆子和面条热了。尼克把它们搅和在一起。它们开始沸腾了,使一些小气泡困难地冒到面上来。有一股好闻的味儿。尼克拿出一瓶番茄酱,切了四片面包。这会儿小气泡冒得快些了。尼克在火边坐下来,从火上端起煎锅。他把锅中大约一半的食物倒在白铁盘子里。食物在盘子里慢慢地扩散。尼克知道还太烫。他倒了些番茄酱在上面。他知道豆子和面条还是太烫。他望望火,然后望望帐篷,他可不想烫坏了舌头,把这番享受全破坏掉。④多少年来,他从没好好享受过煎香蕉,因为始终等不及让它冷却了才吃。他的舌头非常敏感。他饿得慌。他看见河对面的沼地在几乎断黑的夜色中升起一片薄雾。他再望了一眼帐篷。一切都好。他从盘子里吃了满满一匙。
(吴劳译,有删节)
[注]写干1925年,故事主要写了主人公尼克孑然一身从战场回到空无一人的森奈镇——他儿时的故地。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尼克由闭上眼睛到张开眼睛再到闭上眼睛,以细节刻画尼克入睡的过程,读者的感受也随之被带入到其中。
B.小说详细叙述了尼克在荒野中搭帐篷、做晚饭的过程,既凸显了他百无聊赖的心境,也突出了其挑战自然的艰辛。
C.同《老人与海》一样,小说多用朴素的语句直接呈现场景与形象,但尼克与《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有所不同。
D.小说情节简单,并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对环境描写着墨较多,对人物的描写细腻生动,呈现出了散文化的特点。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鳟鱼跃出了水面,映照出尼克的愉悦心情,预示他带着钓竿可能会有所收获。
B.句子②中尼克“把所有的香蕨木连根拔掉”,如此彻底是为了能嗅到香蕨木好闻的味道。
C.句子③是尼克在特定环境下的自言自语,直观表现了小说主人公独断专行的形象特点。
D.句子④暗示尼克曾有过一段非正常的生活状态,如今他正在与之告别,步入新的生活。
8.小说画波浪线处多用短句,且内容有反复,请分析其在人物塑造上的表达效果。
9.小说叙事时主要采用全知视角,又适当切入了中心人物视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B
7.A
8.①运用短句,增加句子的节奏感,侧面表现出尼克此时明快的心情。②运用反复,多次重复要办的事情,表现出尼克的心思缜密,善于思考,有一些强迫多虑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他的精神世界。
9.①运用全知视角能让故事在尼克经历的不同事件中自由切换,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真像,整体叙述更加客观具体全面。②适当切入中心人物,有利于增强读者的代入感,更好的描写中心人物的形象特点。③二者相互结合有利于让故事更加的形象具体,情节更加的饱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更好的彰显主旨。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以及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点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台、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叙述技巧包括叙述人称、叙述顺序、情节叙述手法等几种。叙述人称包含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情节叙述手法包括抑扬、对比、衬托、铺垫、照应、线索等。叙述技巧的作用要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百无聊赖"错误,根据“不过这样才美啊”可知,本文并不是要突出人物的百无聊赖,而是要突出人物的乐观、坚强。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为了能嗅到香蕨木好闻的味道"错误,结合“他不希望铺上毯子后底下有什么隆起的东西”分析可知,并非为了好闻的味道,而是为了平整地面,躺上面不硌得慌、舒服。
C.“独断专行"错误,结合“他的声音在这越来越黑的林子里听上去很怪。他不再说话了”分析可知,自言自语是一种逗趣行为,为了自我宽慰,用拥有者的自豪感排遣孤寂。
D.“如今他正在与之告别,步入新的生活"错误,过度解读,无中生有,只是说明他了解自己,舌头非常敏感,饿得慌时容易等不及,他在努力克制自己。
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以及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运用短句,“尼克爬进帐篷时,心里很快活”“现在事情办好了。这是要办的事。现在办好了。这次旅行很辛苦。他十分疲乏。这事情办好了"他就在这儿,在这个好地方”,增加句子的节奏感,读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侧面表现出尼克此时已经搭好了帐篷,并安上一块薄纱来挡蚊子,安然地坐在帐篷里,感觉到了家的氛围,心情愉悦、畅快。
②运用反复,“现在事情办好了"现在办好了”“这事情办好了"这是要办的事”“这事情办好了”,多次重复要办的事情,表现出尼克的心思细腻,做事缜密,善于动脑,执行力强,不拖拉延宕,有一些强迫症状和多虑,刻画了乐观积极、灵巧能干、经验丰富、智慧聪明的人物形象,细腻感人,让人身临其境,感染力强。
故答案为:①运用短句,增加句子的节奏感,侧面表现出尼克此时明快的心情。②运用反复,多次重复要办的事情,表现出尼克的心思缜密,善于思考,有一些强迫多虑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他的精神世界。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
故事叙事视角上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叙事者的和故事中人物的。前者指无名叙事者,后者指尼克。叙事者用全知视角(第三人称“他”),“他朝天躺着"他伸展在地上”“他抬眼穿过枝丫……他张开眼睛,又抬眼望着。在高处的枝丫间刮着风。他又闭上眼睛"他从纱布下爬出来”,运用全知视角能让故事在尼克经历的不同事件中自由切换,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真相,整体叙述更加客观具体全面。
又适当切入了中心人物的第一人称“我"这个视角,“既然我愿意把这劳什子带来,我就有权利来吃它”,使得叙述者和主人公尼克的话语之间过渡得自然流畅。有利于增强读者的代入感,更好的描写中心人物的形象特点。具有坚韧、不言弃的精神,经历过去伤痛,以回归自然的方式排遣心灵创伤。面对旅途艰苦,一直负重前行、坚韧顽强。主动挑战,接受考验。尽可能步行到河的更上游扎营;忍着饿,先搭好帐篷然后做饭。乐观面对生活。沿途欣赏风光,感悟美好。
而且在两个视角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照。故事中的叙事者的叙事描绘准确、观察仔细。有时他的概括性的话语会突然出现在描述尼克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中,同样,在描述尼克的徒步旅行过程中,观察的镜头有时从尼克那里收回,而让叙事者对眼前景物作一番细致全面的描述,就这样,叙事者的声音时常出现在故事里,对自然环境进行准确细致的描述。随着故事的进展,读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有一个无名的叙事者在尽量直接准确地描述大自然。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有利于让故事更加的形象具体,情节更加的饱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更好的彰显主旨。
故答案为:①运用全知视角能让故事在尼克经历的不同事件中自由切换,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真像,整体叙述更加客观具体全面。②适当切入中心人物,有利于增强读者的代入感,更好的描写中心人物的形象特点。③二者相互结合有利于让故事更加的形象具体,情节更加的饱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更好的彰显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乌孙王昆弥皆遣使,因惠进言:
“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于是汉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蟲庭,获单于兵将三万九千余,得马、牛、羊无数,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发龟兹西国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节选自《汉书·常惠传》)
文本二: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甸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昆弥愿发国半因A精兵B自给C人马D五万骑E尽力击匈奴F唯天子G出兵以救公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意为于是,与《苏武传》中“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意义不同。
B.币,意为财物,与《苏武传》中“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的“币”意义相同。
C.风,通“讽”,意为委婉含蓄地规劝,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意义相同。
D.典属国,古代官职,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等事务,常惠和苏武均担任过该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惠随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后才回到汉朝,汉朝廷为了嘉奖他,授予他光禄大夫之职。
B.匈奴连派重兵攻击乌孙国,并要挟乌孙,要求交出乌孙公主,乌孙王和公主向汉朝求救。
C.常惠被乌孙人偷走了绶印符节,自认为失职应当被诛杀,但因出使有功仍被封为长罗侯。
D.匈奴欺骗汉朝苏武已死,因汉天子收到了苏武的鸿雁传书,不得不将苏武等人交还汉朝。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
②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14.文本一评价常惠“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常惠的外交功绩。
【答案】10.BEF
11.A
12.D
13.(1)匈奴派骑兵以行围打猎为名前往车师国,车师国与匈奴串通一气,共同侵犯乌孙国,希望汉天子可以救我们!
(2)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14.(1)跟随苏武出使多年,完成出使任务;(2)出使乌孙国,解决了匈奴和车师对乌孙的攻击;(3)出使途中,解决了龟兹国杀害汉朝使者的问题。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官职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常惠是太原人。年少时家里贫穷,自告奋勇去当兵,响应招募跟随栘中监苏武出使匈奴,并一起被拘禁扣留了十几年。汉昭帝时才回归汉朝,汉朝廷为了嘉奖他的辛勤劳苦,授官为光禄大夫。当时,乌孙公主(解忧)上书汉朝说:“匈奴派骑兵以行围打猎为名前往车师国,车师国与匈奴串通一气,共同侵犯乌孙国,希望汉天子可以救我们!”汉朝征兵养马,商议要攻击匈奴。恰逢昭帝驾崩,宣帝刚刚即位,本始二年,派遣常惠出使乌孙。乌孙公主和乌孙王(昆弥)都派遣了使者,通过常惠上书说:“匈奴接连派重兵攻击乌孙国,派使者要挟乌孙王要求娶乌孙公主,想让乌孙与汉朝隔绝。乌孙王愿意发一半的国内精兵,自己补给五万的人马士兵,尽力反击匈奴。现在希望天子出兵来救公主和乌孙王了!"于是汉朝派出十五万骑兵,五个将军分道出击。任命常惠为校尉,持使节统率乌孙的士兵。昆弥自行带领五万多骑兵,从西方攻入右谷蟲庭,斩获单于以下兵将三万九千人,获得牛、马、羊等无数,这些都被乌孙王自己取走虏获。常惠带领十几名官吏跟随昆弥回乌孙,还没有到乌孙,乌孙人便偷走了常惠的绶印使节。常惠回到京城后,自认为应当被诛杀。当时汉朝五位将军都没有功劳,天子认为常惠奉天子之命出使并有所功劳,于是封常惠为长罗侯。又派遣常惠带着黄铜等礼物回到乌孙赏赐给乌孙有功的大臣们。常惠乘机上奏说:“龟兹国曾经杀掉校尉赖丹,但是并未受惩罚,所以我想顺便攻击龟兹国。”宣帝没有批准。大将军霍光委婉地告诉常惠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定,于是常惠与五百将士一起去乌孙,派西国兵二万人到龟兹,并且派遣副使往龟兹东国发兵两万人,还有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击龟兹国。兵将未到,先派人拿以前杀汉朝使节的罪状谴责龟兹国王。龟兹国王谢罪说:这是先王时被大臣姑翼贻误而造成,我并没有罪过。"常惠说:“既然如此,抓住姑翼,我放了你。”龟兹国王抓住姑翼前来见常惠,常惠斩了姑翼之后回国。后来常惠代替苏武担任典属国,专门管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事务,常惠对外交事务很清楚娴熟,勤奋劳苦有很多功劳。甘露年间,后将军赵充国死了,天子便任命常惠为右将军,典属国的职位不变。宣帝死后,常惠侍奉元帝,三年后死了。谥号壮武侯,传封地到曾孙一代,到建武年间才断绝了。
文本二: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乌孙王愿意发一半的国内精兵,自己补给五万的人马士兵,尽力反击匈奴。现在希望天子出兵来救公主和乌孙王了!
“国半精兵"是“发”的宾语,B处断开;
“五万骑"是“人马”的数量,整个作“自给"的宾语,E处断开;
“尽力击匈奴”也是动宾结构,F处断开。
故答案为:BEF。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两个都是“经由、通过"。句意:通过常惠上书说。/您通过我来投降,我和您结成兄弟。
B.正确。句意:又派遣常惠带着黄铜等礼物回到乌孙赏赐给乌孙有功的大臣们。/到了匈奴之后,就把准备好的一份丰厚的礼物送给单于。
C.正确。句意:大将军霍光委婉地告诉常惠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定。/邹忌委婉地劝说齐王纳谏。
D.正确。
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因汉天子收到了苏武的鸿雁传书”错,原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可见这种说法只是常惠教使者的说辞,并非汉天子真的收到了苏武的鸿雁传书。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田”,通“畋”,打猎;“为一”,串通一气;“唯”,表希望。
(2)“如”,按照;“让”,责备;“谢”,谢罪、道歉;“实在”,确实还活着。
故答案为:(1)匈奴派骑兵以行围打猎为名前往车师国,车师国与匈奴串通一气,共同侵犯乌孙国,希望汉天子可以救我们!(2)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由“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可知,跟随苏武出使多年,完成出使任务;
(2)由“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获单于兵将三万九千余,得马、牛、羊无数,乌孙皆自取卤获”可知,出使乌孙国,解决了匈奴和车师对乌孙的攻击;
(3)由“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可知,出使途中,解决了龟兹国杀害汉朝使者的问题。
故答案为:(1)跟随苏武出使多年,完成出使任务;(2)出使乌孙国,解决了匈奴和车师对乌孙的攻击;(3)出使途中,解决了龟兹国杀害汉朝使者的问题。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古代诗歌阅读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语言平实,字里行间暗含着无限的悲凄之感。
B.第三句写诗人为了度过贫穷光景,万般无奈下将妻子穿过的衣裳全部卖掉。
C.第四句可看出诗人想封存对往事的记忆,而这更凸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切。
D.尾联直抒胸臆,可与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艺术效果媲美。
16.有论者认为这首诗“贵在真实"。这一特点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
16.①内容上真实,作者写自己对死去妻子的衣物、针线、奴婢、梦境,描写具体朴实而自然。②表现手法上真实,多用平铺直叙,以自身所感,语言平淡质朴,意境感人自然。③抒情上真实,运用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真实自然。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读此题,首先指出是什么表达技巧,再结合内容、主题、艺术效果来分析其作用。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全部卖掉”错误,第三句的意思是:把你遗留的衣裳赠送他人,眼看就要送完了。
故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①内容上真实,作者写自己死去妻子的衣物“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针线犹存未忍开”、奴婢“尚想旧情怜婢仆"、梦境“也曾因梦送钱财”,中间两联大意是: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描写具体朴实而自然,语言平实,字里行间暗含着无限的悲凄之感。
②表现手法上真实,多用平铺直叙,“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写自身所感“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语言平淡质朴,“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意境感人自然。
③抒情上真实,运用直接抒情,“尚想旧情"未忍”等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真实自然,第四句可看出诗人想封存对往事的记忆,而这更凸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切,结尾两句抒发感慨,“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直抒胸臆,可与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艺术效果媲美,情感深挚真诚。
故答案为:①内容上真实,作者写自己对死去妻子的衣物、针线、奴婢、梦境,描写具体朴实而自然。②表现手法上真实,多用平铺直叙,以自身所感,语言平淡质朴,意境感人自然。③抒情上真实,运用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真实自然。
17.(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将进酒》中“___,___"两句,化用曹植宴饮的典故,展现了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武侯故里为诸葛亮纪念馆壁画征集题画诗,李明同学认为可以直接借用古人诗句,比如陆游《书愤》中的“
___,___”
(3)小刚同学在探究《离骚》主旨时,自然联想到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其“言近旨远"的名句“___,___”。
【答案】(1)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恣、谑、载、指、迩。
故答案为:(1)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语言文字运用I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它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每年都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喜庆祥和,代表着春的温暖和祝福.不仅传承着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而且也承载着追求美好未来、人与自然共生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戴兵大使指出,中国()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充分()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将有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积极体现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
联合国规定,①除东道国的重要法定假日外,②还可以由联大通过决议,③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④并尽量在当天避免安排会议活动。⑤联合国秘书长以往每年都会在春节发表贺辞,⑥向中国及其他庆祝春节的各国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18.文中画横线处填入的语句,衔接最贴切、连贯的一项是()
A.春节不仅属于世界,更属于中国
B.它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C.春节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
D.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19.下列依次填入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促进践行推动体现
B.推动促进展现体现
C.推动践行展现促进
D.促进体现推动展现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答案】18.D
19.C
20.③把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④并在当天尽量避免安排会议活动;⑤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会在春节发表贺辞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句子的衔接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词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依据合乎语境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18.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前文指出“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见前文主要针对中国论述春节,画线句后文则指出“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它作为法定节假日”,可见其后则讲述春节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故应是先“中国”,再“世界”,排除AC;
但总的来说,春节主要还是以中国为重心,所以不存在“更是世界的"这一侧重点,排除B。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促进:促使前进;加快。推动:1.向前用力使物体前进或摇动。2.使工作展开。3.摇撼;动摇。语境指出“中国……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其中并无“加快"之意,而是指使这一决议成为事实,可选“推动”。
第二空,践行:实践;履行。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语境中指出“是……的务实行动”,“行动”应用“践行"搭配。
第三空,展现:指显现;展示。语境中,“传播力影响力”不能用“推动"来形容,应选“展现”。
第四空,语境“将有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可以帮助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可选“促进”。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③成分残缺,“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是“确定”这一动词的宾语对象,应用“把"字句呈现,不能直接作为主语,故可改为“把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④语序不当,“尽量"应搭配修饰“避免”,故可改为“并在当天尽量避免安排会议活动"。
⑤不合逻辑,“都会”与“以往"矛盾,故可改为“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会在春节发表贺辞”。
故答案为:③把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④并在当天尽量避免安排会议活动;⑤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会在春节发表贺辞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语言文字运用Ⅱ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罗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旧版教材上是“让她揩点油吧”,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好?请简要分析。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三个加点的“也"字使用效果有所不同,请赏析。
【答案】21.①修改后更好;②修改后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工厂剥削工人比做成用油绳汲取,更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工厂的剥削和工人的凄惨。
22.①语言文字运用Ⅰ的“也”,作为连词,表示并列,说明了春节承载的两种意义。②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第一个“也”,作为助词,表示肯定、加强语气。表示我也肯定这种想法。③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第二个“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表现出他瘦程度之高。
【知识点】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鉴赏;句子艺术手法辨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先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如句式特点、修辞运用等,再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词语的表达效果,应先分析词语的词性、词义等,然后分析词语蕴含的情感,再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选择,比如“我认为旧版教材上的‘让她揩点油吧’"更好,或者“我认为文段中的修改更好”。
认为旧版更好时可以结合下文中“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相关句子分析,这个比喻中的喻体“油”与身体有关系,更妥帖自然,另外揩油也具有比喻义: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更通俗易懂。
也可以认为文段中的修改句“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更好。也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工厂剥削工人,喻体为用一两根油绳汲取油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深入浅出,变陌生为熟悉。尤其是数量词“一两根”对比鲜明,突出特点,写出了工厂对工人的剥削压榨,以及付出辛劳的工人所得甚微的凄惨生活。
故答案为:①修改后更好;②修改后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工厂剥削工人比做成用油绳汲取,更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工厂的剥削和工人的凄惨。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不仅传承着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而且也承载着追求美好未来、人与自然共生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也”,作为连词,表示递进,说明了春节承载的两种意义“传承着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承载着追求美好未来、人与自然共生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强调后者,二者顺序不可颠倒。
“我也这样联想"的“也”与“这样"连用,作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加强语气,突出“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表示“我"(作者)也肯定上文“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这种想法。
“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中的“也”,属于连词,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用在后句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表现出芦柴棒瘦弱的程度之高,连检查身体的人都不愿摸她,嫌弃她。
故答案为:①语言文字运用Ⅰ的“也”,作为连词,表示并列,说明了春节承载的两种意义。②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第一个“也”,作为助词,表示肯定、加强语气。表示我也肯定这种想法。③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第二个“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表现出他瘦程度之高。
四、写作(60分)
23.(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老子·四章》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新时代下,这句话对我们的成长有启示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题干分析】
借助选修必修课上册《老子》第四章第二单元中的一段经典语录,材料让我们思考把握“知人与知己”的关系对我们成长成才的意义。《老子》中的话的意思是,能够理解和认识他人被称为智慧,能够认识和了解自己被认为是聪明的。其中,“自知"是指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优缺点等。“自知”的含义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谦逊,这是自我完善的前提。“知人"是指了解他人、他人的性格特点、长处和短处。“知人”的含义是回顾自知之明,更加全面和明智,将自己和他人置于更合理的位置。“自知"与“知人”的关系可以互为因果、互为前提或相辅相成。
在写作构思上,首先可以解读“知人"和“自知”的内涵,引出新时代与人交往是“知人"还是“自知”的问题;然后先分析“知人”,如“知人、知其道、能乘虚而入、知人善用;”反之,不知人者,只能壮士断腕,身败名裂”,列举事例,再分析“自知”,如“自知者,知其性,能闲乐,独善其身;另一方面,那些不认识人的人只能失败和死亡。“将两者结合起来后,表明当今时代正在快速变化,我们必须既了解自己又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提高自己。
【立意提取】
1.学会知人与自知,让智慧浸润我们的心灵。
2.人贵自知,自知而后知人。
3.知己方能知人,知人才能善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现代文阅读1
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思维的外化形式,也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原来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但在信息时代,它更与信息工具融为一体,形成了人机对话,在社会发展中无所不在,而且直接被感受到、观察到,这时它便无可否认地具有了影响全民和全局的战略意义。
当计算机中的海量信息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时候,人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必然会滋长数据和技术万能论。但是,理解、交流、分辨、思考,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首先应当从人的语言和思维素养问题着手吗?只要想到了这一点,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交集便跃然纸上。
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实施的交集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互联网的普及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悄然而至,但我们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推进,相对滞后了二十几年。
这二十几年,信息技术打破了经验性的知识传递,而信息时代需要的不是死的知识点,而是懂得解决问题的时候如何寻求有用的知识,并能够从网络上的海量知识中分辨出哪些是真学问,哪些是伪科学。
这二十几年,当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首要问题。会“想”,对发展语言能力来说是最重要的。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也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而人如果不能积累和丰富自己母语的词汇,也就必然带来思想的贫乏;如果不能有逻辑地运用母语去表达,也就证明思维的混乱。但是当今语文课训练的不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是应对考题、制造高分的熟练程度。
这二十几年,在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中国的信息走向了全球。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国际化,自然语言却没有全球标准——语言文字有着强烈的民族性.汉语属于以音节为单位的词根语,汉字相应地成为“表意-音节”文字,在运用取之域外的信息技术时,汉语、汉字的特点绝不能被忽略。但是,语文课的语言知识体系主要是附会印欧语言的语法,以结构主义为主,排斥语义,而负载信息的是含有思想情感、富有文化、凝聚美感的话语。在语法因为难以解决应用问题被“淡化"后,语文课程找不到适合汉语的知识体系,又变成强调“感悟”,排斥理性,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的提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推动语文教育发展,当前的关键之点,是理解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课程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开的,它综合地体现在学生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等多个方面。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人们必须具备的生活能力,它涉及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之道,所以,语文课不是“器”,而是“道"和“器”的结合。一个国家的民众,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过以养成和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课程后,站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时,就会带着对自己母语的正确认识和使用自己母语的合格能力,保证和推动社会语言生活健康,成为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者和维护者。
人们喜欢用“改革"来称谓教育教学的推进,其实,要想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效果、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真正要做的并非改革,而是建设。
首先,要重视思想建设。这就要求对推进教育教学的一些关键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而养成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式。第一,把以知识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变为以发展素养为宗旨。第二,把以教师灌输为主,变为教师导引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第三,把与生活剥离开来的符号化的学习活动,变为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的综合活动。这里所说的建设,是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反思的调整更新,添砖加瓦,而不是用颠覆性的口号来建造“新模式”,用一种教学定势代替另一种教学定势。
其次,要重视课程建设。语文课程建设,不只是思想建设之后的课程建设,还要有相应的理论建设做支撑。迄今为止,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缺乏学术共识,这里我只从自身学科专业上谈一个必须提到日程上来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建设问题。我们反对排布知识点的教条主义教学,反对以知识为中心、把知识当成终极目标的语文课程,但并不是否定知识的作用,更不是说,提高能力和素养不需要知识。语言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其特质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但以母语运用为特质的汉语言语文课程,几乎没有关注到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语言文字教学的知识体系必须适应汉字汉语,要承认语言和文字都是一种符号系统,汉语词汇系统和汉字系统是有数理符号特性的,但它们本质上是人文符号,是负载思想意义并同时含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人文符号。没有适合汉语的语文知识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宁《从语言战略角度看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信息时代,人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必然会滋长数据和技术万能论,但要解决围绕信息的诸多问题,还应先从提高人的语文素养着手。
B.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些特质决定了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实施存有交集。
C.语法因为难以解决应用问题而被“淡化”,让语文课程失去了适合汉语的知识体系并变成强调“感悟”,排斥理性,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D.要想在语文教育教学推进过程中提升学生素养,就必须调整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课堂学习活动与生活剥离的教学方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交流、分辨、思考,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则不需要这样。
B.当今语文课上,学生热衷于提升应试的熟练程度,这丝毫无益于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
C.语文教学思想建设,是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反思的调整更新,故需避免与传统教学思想的割裂。
D.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缺乏学术共识,因此理论不明晰则无法推进课程建设。
3.下列选项中的知识教学行为,与文中画线句子的教学主张最适切的一项是()
A.讲解《春江花月夜》,结合水、月意象,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人特有的时空观念与离人之思。
B.教授《过秦论》,从文章的议论思路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观点明确、结构严谨的议论文。
C.对词性分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复句类型等详细讲解、梳理语法,并要求学生加以记忆。
D.讲授《论语》,结合文章中的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引导把握古汉语的语言特点。
4.假如你就读的学校要建设《沂蒙文学》校本课程,请就如何建设提出建议。
5.有人说:“题目,应该是论述文内容的统摄。"本文内容是如何围绕题目逐步展开论述的?请分析。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大双心河(节选)
[注]海明威
尼克卸下包裹,在树荫中躺下。他朝天躺着,抬眼望着松树的高处。他伸展在地上,脖子、背脊和腰部都觉得舒坦。背部贴在地上,感到很惬意。他抬眼穿过枝丫,望望天空,然后闭上眼睛。他张开眼睛,又抬眼望着。在高处的枝丫间刮着风。他又闭上眼睛,就此入睡了。
尼克醒过来,觉得身子僵硬、麻痹。太阳差不多下山了。他的包裹很沉,背在背上,带子勒得很痛。他背着包裹弯下身子,拎起皮钓竿袋,从松林出发,跨过香蕨木洼地,朝河走去。他知道路程不会超过一英里。
他走下一道布满树桩的山坡,走上一片草场。草场边流着那条河。尼克很高兴走到了河边。他穿过草场朝上游走去。他走着走着,裤腿被露水弄得湿透了。炎热的白天一过,露水就很快凝成,很浓很浓。河流没有一丝声响。它流得又急又平稳。尼克走完草场,还没登上他打算在上面宿营的高地,就朝下游望去,看鳟鱼跃出水面。它们是跳起来捕食日落后河道对面沼地上飞来的虫子的。鳟鱼跳出水面捕捉它们。尼克穿过河边这一小段草场时,①鳟鱼就在高高地跃出水面了。他此刻朝下游望去时,虫子大概都栖息在水面上了,因为一路朝下游都有鳟鱼在一个劲地捕食。他一直望到这一长截河道的尽头,只见鳟鱼都在跳跃,在水面上弄出不少圆形水纹,好像在开始下雨了。
地势越来越高了,上有树木,下有沙地,直到高得可以俯瞰草场、那截河道和沼地。尼克放下包裹和钓竿袋,寻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他饿得慌,但是要先搭了帐篷才做饭。在两棵短叶松之间,土地很平坦。他从包裹里拿出斧子,砍掉两个撅出的根条。这一来弄平了一块大得可供睡觉的地方。②他伸手摩平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联合研发合同(标的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3篇
- 2024年度版权共有合同:某合作创作者之间的合同
- 2024《香江帝景营销合同》
- 2024年度网络推广合同推广内容与推广效果评估
- 2024装修补偿的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标的研发目标3篇
- 2024年度合作协议:网络内容提供商
- 2024年度卫星通信设施建设与施工合同
- 2024租赁合同格式
- 网吧电脑整机选购合同
- 云南省消防条例(2021版)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课件
- 阴式子宫全切术-手术室护理查房
- 封箱胶带的基本技术指标
- 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
- 泛函分析考试题集与答案
- 校园反恐防暴应急预案
- 房屋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一企一档模板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