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消化和吸收-【爱上生物课】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_第1页
2.2 消化和吸收-【爱上生物课】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_第2页
2.2 消化和吸收-【爱上生物课】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_第3页
2.2 消化和吸收-【爱上生物课】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_第4页
2.2 消化和吸收-【爱上生物课】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和吸收Digestionandabsorption第二节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师:陈凯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示:1.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有的既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探究唾液的作用。2.注意唾液的收集方法。3.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4.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是有甜味的。5.淀粉遇碘变蓝,但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慢慢咀嚼馒头,为什么会感觉到有点甜呢?制定计划1.用什么来模拟牙齿和舌的作用?2.纯净的唾液如何获得?3.实验所需温度为多少?检验的试剂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此温度和试剂?4.三个试管两两相比变量是什么?对比的目的又是什么?①②③馒头块状+唾液(不搅拌)馒头碎屑+清水(搅拌)馒头碎屑+唾液(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5~10分后,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实施计划①②③馒头块状+唾液(不搅拌)馒头碎屑+清水(搅拌)馒头碎屑+唾液(搅拌)观察现象①内颜色最浅②内颜色最深③内颜色比①管深,比②管浅。得出结论①管内颜色最浅②管内颜色最深③管内颜色比①管深,比②管浅。通过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通过搅拌、加清水(无酶)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未切碎、无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现象分析淀粉口腔唾液淀粉酶麦芽糖分析思考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口腔中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充分转变成麦芽糖馒头为什么变甜了?分析思考牙齿对馒头进行咀嚼使馒头变碎,舌头进行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进行充分的混合,唾液就使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为了麦芽糖,所以我们吃到馒头感到甜。消化和吸收Digestionandabsorption第二节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师:陈凯华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说出消化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并说出各个器官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作用。2、通过观看视频以及教师讲解,描述出食物的消化是如何消化并且被吸收的。3、说出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有哪些?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想一想,议一议每天我们都会吃进各种食物以保证我们获取充足的营养。食物的种类各不相同:米饭、馒头、各种蔬菜、水果、肉、蛋、奶等。有些人吃的很多却不胖,而还有些人吃的并不比别人多却很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胃小肠大肠肛门食道二、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胃小肠大肠肛门食道二、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胃小肠大肠肛门食道胃位于人体的腹腔,偏左,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一个具有弹性的肌肉囊状器官,呈"J"弧形。二、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胃小肠大肠肛门食道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增加消化酶与食物分子的接触面积。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消化腺初步消化淀粉(麦芽糖)口腔01小资料

人体中有很多种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人体细胞中如果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多样性酶有什么特点?是否所有的酶在任何条件下都会起作用?可能受温度、pH等的影响02唾液腺胃腺分泌胃液(盐酸、蛋白酶)消化腺初步消化蛋白质胃胃腺分泌胃蛋白酶分泌胃酸(盐酸)分泌黏液肝脏唾液腺胃腺分泌胆汁(乳化脂肪)消化腺乳化脂肪小肠脂肪乳化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了呢?试管中的花生油变成乳状。胆汁能够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肝脏胰腺唾液腺胃腺分泌胰液、(多种酶)消化腺淀粉、蛋白质、脂肪小肠肝脏胰腺唾液腺胃腺肠腺分泌肠液(多种酶)消化腺绒毛之间有肠腺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肠腺分泌的肠液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小肠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消化腺消化道二、营养物质的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大分子纤维素消化后被吸收直接被吸收不能被吸收小分子消化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口腔(唾液腺)(胰腺)胃(胃腺)(肝脏)(胆囊)咽食道小肠(肠腺)大肠消化系统葡萄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粪便食物麦芽糖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口腔(唾液腺)(胰腺)胃(胃腺)(肝脏)(胆囊)咽食道小肠(肠腺)大肠消化系统氨基酸淀粉大分子蛋白质脂肪粪便食物胃液蛋白酶小分子蛋白质口腔(唾液腺)(胰腺)胃(胃腺)(肝脏)(胆囊)咽食道小肠(肠腺)大肠消化系统

脂肪酸甘油淀粉蛋白质脂肪粪便食物胆汁

脂肪酶二、营养物质的消化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肠腺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唾液胰液胆汁胃液肠液(淀粉酶)(多种酶)(没有消化酶)(蛋白酶)(多种酶)消化系统的组成三、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大分子纤维素消化后被吸收直接被吸收不能被吸收小分子消化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消化的营养物质如何被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示意图胃小肠大肠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少量水和酒精无机盐.维生素.水葡萄糖.氨基酸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甘油脂肪酸哪一部分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多?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观看视频结合书本P30“资料分析”,总结出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哪些?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很长,约5-6米长。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增加了内表面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4.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哪些结构有利于消化?哪些结构有利于吸收?消化消化消化吸收吸收吸收消化系统:消化道和消化腺中各个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连接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小结1.食物的消化:蛋白质氨基酸胃液(胃)肠液、胰液(小肠)脂肪胆汁(小肠)脂肪小颗粒胰液、肠液(小肠)甘油+脂肪酸糖类葡萄糖唾液(口腔)肠液、胰液(小肠)2、食物的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技能训练下图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未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口腔大肠食道小肠胃淀粉脂肪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消化的过程?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3、D中含有哪些消化酶?做题关键点: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从胃开始消化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1.消化系统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

A、口腔、胃、小肠B、食道、胃、小肠

C、胃、小肠、大肠D、口腔、小肠、大肠2.下列结构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内壁上的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3.糖类、蛋白质、脂肪起始消化的器官是()A.胃、小肠、大肠B.口腔、胃、小肠C.口腔、胃、肝脏D.口腔、小肠、大肠复习巩固

C、有大量的小肠绒毛且壁薄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ABB复习巩固4.下列消化液中哪项消化食物起的是物理变化()A.胰液B.胃液C.胆汁D.肠液5.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

A.肠液

B.胰液

C.胃液

D.唾液6.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37℃的温水中。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胰液、肠液、唾液CCB资料分析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