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次
1总则
.............................................................................................................................
1
2术语和符号
........................................................................................................................
2
2.1术语
................................................................................................................................
2
2.2符号
................................................................................................................................
3
3基本规定
...........................................................................................................................
4
4仪器设备
...........................................................................................................................
5
4.1一般规定
.............................................................................................................................
5
4.2贯入系统
.............................................................................................................................
5
4.3探测系统
.............................................................................................................................
5
5测试技术要求
....................................................................................................................
8
5.1一般规定
.............................................................................................................................
8
5.2设备安装
.............................................................................................................................
8
5.3测试
.....................................................................................................................................
8
5.4安全操作规定
.....................................................................................................................
9
6勘探技术要求
..................................................................................................................
10
6.1一般规定
...........................................................................................................................
10
6.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
10
6.3公路工程
...........................................................................................................................
11
6.4电力工程
...........................................................................................................................
12
7资料整理
.........................................................................................................................
14
7.1一般规定
...........................................................................................................................
14
7.2原始数据修正
.....................................................................................................................
14
7.3土层界面划分
.....................................................................................................................
14
7.4指标统计方法
.....................................................................................................................
15
7.5试验成果图表
.....................................................................................................................
15
8成果应用
.........................................................................................................................
16
8.1一般规定
...........................................................................................................................
16
8.2土层定名
...........................................................................................................................
16
8.3估算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
16
8.4估算天然地基承载力
.......................................................................................................
19
8.5估算单桩承载力
...............................................................................................................
20
8.6场地液化判别
...................................................................................................................
21
附录A安徽省地貌分区图
.................................................................................................
23
附录B探头标定方法
.........................................................................................................
24
附录C试验指标的统计方法
.............................................................................................
26
附录D单桥静力触探曲线形态判别土类特征图表
...........................................................
28
附录E双桥静力触探曲线形态判别土类特征图表
...........................................................
29
本规程用词说明
....................................................................................................................
30
引用标准名录
.......................................................................................................................
31
条文说明
...............................................................................................................................
32
1总则
1.0.1为规范静力触探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
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静力触探在安徽省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1.0.3静力触探的应用应做到操作规范、数据可靠、参数合理、评价正确。
1.0.4静力触探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静力触探试验conepenetrationtest(CPT)
将一定规格的锥形探头按规定的速率匀速贯入土中,同时按一定深度间距测读探头所
受阻力(比贯入阻力或端阻、侧阻)或其他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2.1.2探头probe
静力触探探测系统中能测量土层阻力,或兼具孔隙水压力、偏斜角度、地下水PH值、
土层温度、电阻率和波速等一种或多种参数测量功能的锥形部件,分单桥、双桥、孔压和
其他多功能探头。
2.1.3单桥探头one-bridgeprobe
仅可用于测量比贯入阻力的探头。
2.1.4双桥探头two-bridgeprobe
可同时测得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的探头。
2.1.5孔压探头piezoconeprobe
可同时测得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的探头。
2.1.6多功能探头multifunctionalprobe
可测得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并可同时测得孔隙水压力、探头偏斜角度、地下水PH
值、电阻率和波速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的探头。
2.1.7零漂zerodrift
零位受温度影响,以及由于电缆线在静力触探试验过程中随探杆贯入地下或地下水中
因电阻、电容与标定时发生变化引起的漂移。
2.1.8温漂temperaturedrift
零位在温度影响下的漂移。
2.1.9非线性误差nonlineardrift
电阻应变式探头受制作材质、加工精度、应变片的阻值、粘贴工艺、标定设备等影响,
在标定时其满量程应力~应变并不完全符合虎克定律,呈现曲线关系,该曲线与直线之间
的最大差值相对满量程的百分率。
2.1.10重复性误差repeatabilityerror
探头标定时,重复加荷(或卸荷)至某级荷载时,从仪表上读取的一组输入值的极差
相对满量程的百分率。
2.1.11滞后误差hysteresiserror
2
探头标定时,重复加荷和卸荷至某级荷载时仪表输出值的极差相对满量程的百分率。
2.1.12归零误差zeroerror
当探头标定卸荷归零时,仪表显示一组不归零值的绝对最大值相对满量程的百分率。
2.1.13起始感量startingsense
是表征静力触探试验量测系统灵敏度的一个指标,其值为探头标定系数与仪表最小分
度值的乘积。
2.1.1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ubgrade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
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2符号
c——土的黏聚力;
e——土的孔隙比;
土的压缩模量;
Es——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
FS——额定荷载下探头的满量程输出值;
IL——土的液性指数;
ps——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
qc——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f——双桥探头的摩阻比;
w——土的含水量;
——土的压缩系数;
——土的内摩擦角;
——土的重度。
3
3基本规定
3.0.1静力触探适用于平原地貌区域(见附录A)的素填土、冲填土、软土、黏性土、粉
土及标贯击数N不大于35的砂土,对标贯击数N大于35的砂土、含少量碎石的土宜通过
现场试验确定适用性。
3.0.2静力触探试验应根据工程要求、地质条件等选择单桥、双桥或多功能探头,且宜优
先选用双桥或多功能探头;探头必须定期标定,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必须稳定可靠。
3.0.3静力触探孔位附近已有其他勘探孔时,应将孔位布置在距原勘探孔30倍探头直径
以外的范围;进行对比试验时,间距不宜大于2m,并应先进行静力触探然后进行其他勘
探、试验。
3.0.4在重要工程场地或缺乏静力触探使用经验的地区,静力触探应与钻探取样试验或其
他勘探手段联合使用。
3.0.5静力触探试验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探杆的垂直度,试验深度应满足工程勘察、设计要
求。
3.0.6静力触探试验可用于下列目的:
1查明土性变化,划分土层界线;
2进行土层定名;
3估算土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
4估算地基承载力;
5估算单桩承载力;
6判别场地地基液化。
3.0.7采用孔压静力触探时,宜参照现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孔压静力触探测试技术
规程》T/CCES1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其他多功能静力触探时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4仪器设备
4.1一般规定
4.1.1静力触探的仪器设备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贯入系统:主机、探杆及反力装置;
2探测系统:探头、电缆、量测仪器及探头标定设备。
4.1.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仪器触探仪》GB/T12745的有关要求;
2使用前应进行试用,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2贯入系统
4.2.1贯入系统应能稳定的提供均匀的贯入速率。
4.2.2静力触探主机应能满足试验所需的贯入力,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额定贯入力应大于试验最大总贯入力;
2额定起拔力不应小于额定贯入力的1.2倍。
3贯入和起拔时,力的作用线应垂直于水平面。
4.2.3反力装置可利用地锚、配重堆载或车载静力触探车辆自重,也可组合使用,提供的
反力应大于静力触探主机的额定贯入力。
4.2.4探杆应采用高强度无缝钢管制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壁厚不应小于5mm,屈服强度不宜小于600MPa,且截面积应与额定贯入力相匹配;
2接头处外径应与探杆外径一致,自锥底面起算的紧接探头后1m长度范围内探杆外
径应略小于探头直径;
3同一套探杆的长度、规格应一致,其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
4探杆弯曲度应小于0.2%,前5m探杆的弯曲度不宜大于0.1%;
5探杆不得有损伤或裂纹;
6探杆两端螺纹的同轴度公差应小于1mm,采用锥形螺纹连接的探杆,连接后不得
有晃动现象;采用圆柱形螺纹连接的探杆,拧紧后丝扣的根、肩应密贴。
4.3探测系统
4.3.1单桥探头的规格和使用公差应符合表4.3.1-1的规定,双桥探头的规格和使用公差应
符合表4.3.1-2的规定。
5
表4.3.1-1单桥探头的规格和使用公差
探头直径探头截面积有效侧壁长度锥角
探头型号
(mm)(cm2)(mm)(°)
I-135.7±0.181057±0.2860±1
I-243.7±0.221570±0.3560±1
表4.3.1-2双桥探头的规格和使用公差
探头直径探头截面积摩擦筒表面积锥角
探头型号(mm)(cm2)(cm2)(°)
II-135.7±0.1810150,20060±1
II-243.7±0.221530060±1
4.3.2当探头的尺寸及外形符合下列表格中的更换标准时,应及时更换:
1单桥探头
表4.3.2-1单桥探头的更换标准
更换标准
探头断面积A
2锥头直径D锥高H
(cm)外形
(mm)(mm)
10<34.8<25(1)锥面及套筒变形明显,
出现刻痕;
15<42.6<31
(2)锥尖压损;
20<49.2<37(3)套筒活动不便。
2双桥探头
表4.3.2-2双桥探头的更换标准
更换标准
探头断面积A
2锥头直径D1摩擦筒直径D2锥高H
(cm)外形
(mm)(mm)(mm)
10<34.8<34.8<25(1)锥面套筒出现明显
变形或多处刻痕;
15<42.6<42.6<31(2)摩擦筒活动不便;
(3)D2<D1时;
20<49.2<49.2<37(4)锥尖压损。
4.3.3单桥、双桥探头的性能应符合以下规定:
6
1应具有高强度、耐磨损的性质;
2锥面不应有明显的刻痕或凹面,双桥探头的侧壁摩擦筒直径不得小于锥头直径;
3应能在-10℃~+45℃的环境温度中正常工作;
4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滞后误差、归零误差均应小于1.0%FS,零位温漂值应
小于0.05%FS/℃;
5用于软土地基的探头,比贯入阻力或锥尖阻力起始感量应小于10kPa,侧壁摩阻力
起始感量应小于0.1kPa;
6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MΩ,且在500kPa恒水压下2h后绝缘电阻仍不小于
500MΩ;
7允许过载能力应不小于额定荷载的1.2倍。
4.3.4探头的粗糙度、表面硬度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套筒和摩擦筒表面纵向粗糙度应小于3.2mm;
2探头表面硬度HR宜为45~50;
3锥头、摩擦筒与探头管之间的滑动间隙不宜大于150mm;
4锥头、摩擦筒与探头管的同轴度公差为∅0.2mm。
4.3.5探头标定工作应符合附录B的有关规定。
4.3.6探头应放置于防震箱内,并应存放于干燥、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和冰冻。
4.3.7与探头配套使用的电缆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防水性和防冻性,各芯之间应相互屏
蔽。
4.3.8数据采集仪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具有采集、存储及传输数据的功能,并可显示贯入深度和曲线;
2应能在-10℃~+45℃的环境温度中正常工作;
3应全密封设计,具有防尘﹑抗湿﹑抗震等性能。
4.3.9探头力传感器的标定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探头标定设备主要包括测力计、标定支架及其他辅助设备;
2测力计的额定量程宜为探头额定量程的1.5~2.0倍,其精度不得低于三等标准,
并应每年标定不少于1次;
3标定支架的压力作用线应与探头的中心线同轴;
4在最大加载的情况下标定支架应能保持稳定;
5标定过程中,力的传递误差不大于0.5%。
7
5测试技术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试验前应平整试验场地,孔位应避开地下管线等地下设施或障碍物。
5.1.2选用的仪器设备应能满足试验任务要求,测量仪器的精度和量程应满足工程需要。
5.1.3每贯入2m~4m应校核记录深度和实际贯入深度,其误差不应大于0.1m。
5.2设备安装
5.2.1主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机应与地锚牢固连接,安装应稳定;
2应保持基座水平,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核;
3应正确连接电路并确保升降操纵装置灵活。
5.2.2地锚应对称布置,且应避开地下障碍物并进入坚实土层不少于0.5m;采用堆载提供
反力时,配重应堆放均匀、对称。
5.2.3在水域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时,应设立试验平台,平台应确保稳定并能提供足够的反
力。
5.2.4试验前应逐根检查探杆,探杆应平直,丝扣应完好无裂纹;对有缆静力触探应将探
杆顺序放置,并将电缆依次穿入探杆;探杆的总长度应大于预计试验深度不少于2m。
5.2.5当贯入深度较大时,宜于距探头1m以上位置设置减摩阻器。
5.3测试
5.3.1试验前应对仪器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探头系统的现场归零误差不应大于3%FS。
5.3.2探头初始贯入土中0.5m~1.0m后应提升5cm~10cm,待无明显零漂后将仪表调零
方可继续贯入;试验深度不大于6m时,每隔2m应提升一次探头,记录归零读数;超过
6m后,视零漂大小可放宽归零检查的深度间隔;终孔时应再次记录归零读数。
5.3.3试验时贯入速率应为0.9m/min~1.2m/min,且在同一试验场地宜保持同一速率。
5.3.4应按0.1m间距采集静力触探试验数据,记录深度误差不应大于试验深度的1%。
5.3.5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仪器设备和操作过程的异常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3.6特殊情况下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贯入深度超过30m,或穿过厚层软土再进入硬土层时,应使用导向护管或测斜
探头,防止断杆或孔斜;
2
进行水上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稳定措施确保孔位不发生偏移,并应设置护管等
8
设施防止探杆弯曲;
3
当贯入1m~3m,发现探杆有明显的偏斜时,应及时停止试验,重新选取试验点;
4
贯入过程中出现地锚松动时,应停止贯入,及时紧固螺栓;
5
当探头穿越密实粉土、砂土并超过额定量程使用时,应事后及时对探头重新标定
检验。
5.3.7初始贯入时,探头及探杆的倾斜角不应大于0.2°,当采用测斜探头时,探头倾斜角
及探头水平偏移距离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贯入深度为10m时,探头倾斜角不应大于1.5°;
2贯入深度为20m时,探头倾斜角不应大于2.5°;
3贯入深度大于30m时,探头的计算水平偏移距离不应大于贯入深度的10%。
5.3.8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终止试验:
1反力装置失效,无法继续提供反力;
2探杆出现明显弯曲,有断杆危险;
3主机或探头的负荷超过其额定荷载的1.2倍;
4绝缘失效导致探头、记录仪不能正常工作;
5试验数据出现明显异常。
5.3.9终止试验后应保存试验数据,并应立刻上拔探杆,拔出后应及时擦洗探头和顶柱,
不得使其暴晒和受冻,不得使用电缆线直接提拉探头。
5.4安全操作规定
5.4.1试验前应进行安全操作交底工作。
5.4.2试验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在车流、人流较多区域操作时,应有标识和防护措施;
2在有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区域,试验前应实施坑探或小螺纹钻查明探孔处和地锚
处的具体情况;
3在有高压电线的区域,试验时应保持安全距离;
4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地锚的紧固情况和堆载的平稳情况,有异常时应及时调整或终
止试验;
5试验过程中的用电安全,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9
6勘探技术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地层结构适宜且场地无强磁场干扰时,静力触探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以及
电力等工程的勘探。
6.1.2静力触探测试方案及工作量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地质条件、工程特性
及设计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6.1.3当以静力触探作为主要原位测试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静力触探孔,孔深
应能满足工程要求;地质条件较复杂时,宜采用静力触探加密勘探点。
6.1.4重要工程场地或缺乏静力触探使用经验的地区应进行静力触探和钻探对比试验,对
比试验孔数量应与地质条件、工程特性等相适应。
6.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6.2.1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勘察,静力触探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静力触探应与钻探配合使用;
2静力触探孔作为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宜大于全部控制性勘探孔数量的1/3,且当
一栋建筑物仅布置一个控制性勘探孔时,不宜采用静力触探孔。
6.2.2在初步勘察阶段,静力触探孔应与钻孔交叉布置,每个地貌单元均宜布置一定数量
的静力触探孔,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宜适当加密静力触探孔。
6.2.3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详细勘察阶段,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孔深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宜与其他勘探点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
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
2根据地基复杂程度,静力触探等勘探点的间距可取10m~30m;
3静力触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自基础
底面算起,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
1.5倍,且不应小于5m;
4对高层建筑和需要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静力触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
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静力触探孔应达到基底以下0.5~1.0倍基础宽度,并深入
稳定分布的地层;
5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
桩或锚杆时,静力触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10
6桩基工程的勘察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下3~5倍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于大直
径桩,不得小于5m,控制性静力触探孔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
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6.2.4基坑工程和边坡工程的详细勘察阶段,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孔深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基坑工程勘察的范围和深度应根据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静力触探孔深度宜
为开挖深度的2~3倍,静力触探孔的平面范围宜超出开挖边界外开挖深度的2~3倍,在
深厚软土区,勘察深度和范围尚应适当扩大;
2边坡工程中静力触探孔应结合其他勘探点沿垂直边坡走向布置,静力触探孔应穿
过潜在滑动面并进入稳定土层2m~5m。
6.3公路工程
6.3.1对公路工程勘察,静力触探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探头应选用双桥探头或多功能探头。
2一般路基及小型构筑物工程、支挡工程、软土地基宜采用静力触探与其他手段相结
合,必要时可布置一定数量的钻孔;
3桥梁工程、桩板式结构工程、隧道工程(土质)、高路堤工程、深路堑工程应采用
钻探等手段与静力触探相结合。
6.3.2桥梁工程的初步勘察阶段,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静力触探孔的布置应结合桥梁墩台的位置和地貌单元,与其他勘探测试点沿桥梁的
轴线或在其两侧交错布置,数量和深度应能控制地层等重要地质界限、基本查明桥位工程
地质条件,并满足基础工程的设计要求。
2对中桥、大桥、特大桥,静力触探孔数量占勘探孔总数量的比例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6.3.2桥梁工程初步勘察中静力触探孔比例
勘探孔总数量
桥梁类型静力触探孔比例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或复杂
中桥2~32~41/3~1/2
大桥3~65~81/4~1/2
特大桥≥6≥81/4~1/2
注:1大桥的勘探点数量尚应根据桥梁规模确定,规模大者取大值,规模小者取小值;
2当静力触探孔与钻孔交替布置时,特大桥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300m;
3每座中、大、特大桥梁应布置不少于1个控制性钻孔。
11
3对小桥、人行天桥、通道,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桥位可单独采用静力触探,工程地
质条件较复杂的桥位应结合钻探;
4车行天桥、枢纽互通桥梁的静力触探孔比例宜为1/3~1/2,匝道桥梁的静力触探孔比
例宜为1/2~2/3;
5静力触探孔深度应达到基础底面或桩端以下不小于3m。
6.3.3桥梁工程的详细勘察阶段,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静力触探孔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时宜与钻孔隔墩交替布置,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时
宜与钻孔逐墩交替布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一步增加钻孔数量;
2采用天然地基或浅基础时,静力触探孔的深度应达到基础底面以下不小于3m;
3采用桩基础时,静力触探孔的深度应达到桩端以下不小于5m。
6.3.4桩板式结构工程的初步勘察阶段,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静力触探孔和钻孔可沿轴线交替布置,勘探点间距宜为100m~200m,地质条件简单
时可取大值,地质条件较复杂或复杂时可取小值;
2静力触探孔深度应达到桩端以下不小于3m。
6.3.5桩板式结构工程的详细勘察阶段,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静力触探孔宜与钻孔沿轴线交替布置,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当工程地质条件
简单时可取大值,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时可取小值,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宜加密勘探点,
间距宜取15m~25m;
2当采用打入法或静压法沉桩时,勘探点间距可取较小值,当采用植入法成桩时可取
较大值;
3静力触探孔的数量宜取勘探点总数量的1/2~2/3;
4静力触探孔的深度应达到桩端以下不小于5m。
6.3.6软土地基上的路堤、桩板式结构等工程,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和深度应符合现
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6.4电力工程
6.4.1对电力工程勘察,静力触探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饱和软黏土地区宜采用孔压探头;
2静力触探宜与物探、钻探、其他原位测试及原型试验等手段相结合;
3静力触探孔宜与其他类型的勘探点交错布置;
4波状丘陵、冲积平原和河漫滩地区宜采用静力触探作为主要勘察手段,山区应慎重
12
采用静力触探,或作为辅助的勘察手段。
6.4.2对发电厂、变电站及线路大跨越工程,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孔深等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初步勘察阶段可采用静力触探作为主要勘察手段,静力触探孔数量宜为勘探孔总数
的1/2~2/3;详细勘察阶段的静力触探孔数量宜为勘探孔总数的1/3~1/2;
2静力触探孔应进入持力层2m~5m,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初步勘察阶段的孔深应能
控制场地可能的持力层,并应略深于详细勘察阶段的静力触探孔。
6.4.3对输电线路工程,静力触探孔的布置、数量、孔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初步勘察阶段静力触探孔宜布置于线路的终端塔、转角塔、跨越塔及地质条件复杂
的区域,详细勘察阶段应布置于线路杆塔位或附近5m范围内;
2直线塔每基杆塔宜布置1个静力触探孔,同一地貌单元且地质条件变化较小时可间
隔2~3基布置1个静力触探孔;
3终端塔、转角塔、跨越塔、特高压线路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可对角布置或逐腿布置静
力触探孔;
4静力触探孔应进入持力层1m~3m,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13
7资料整理
7.1一般规定
7.1.1静力触探试验外业结束后应对原始资料和数据及时汇总、检查,经检查无误后方可
进行资料整理,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绘制单孔静力触探曲线,并划分土层界面;
2统计单孔和场地各土层的静力触探参数。
7.1.2有经验的地区,可以静力触探成果为主进行土层界面划分;缺乏经验的地区,应结
合钻探、室内试验和其他原位测试等成果综合考虑。
7.1.3资料整理时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剔除异常数
据。
7.1.4静力触探成果资料的整理应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7.2原始数据修正
7.2.1静力触探参数实测值应按照零漂检查的深度间隔采用线性内插法按下式进行平差修
正:
'
xhxhxh(7.2.1)
'
式中:xh—深度h处静力触探测试修正值(MPa);
xh—深度h处静力触探测试实测值(MPa);
xh—深度h处静力触探零漂平差值(MPa)。
7.2.2记录深度与贯入深度有误时,应在出现误差的深度范围内采用等距法进行修正,该
深度范围内多余的读数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剔除。
7.2.3采用测斜探头时,尚应对贯入深度进行修正,可按下式计算:
n
()
h0.10cosi7.2.3
i1
式中:h—修正后的实际贯入深度(m);
θi—第i次实测偏斜角(°),即每贯入0.10m测量的探头偏斜角。
7.3土层界面划分
7.3.1根据静力触探曲线划分土层界面时,划分的详细程度应以满足工程要求为准,对主
要持力层应详细划分,对工程有影响的软弱下卧层应单独划分。
7.3.2进行单孔力学分层时,每层中最大贯入阻力和最小贯入阻力之比宜符合表7.3.2的规
14
定。
表7.3.2按贯入阻力变化幅度的力学分层标准
ps或qc(MPa)最大贯入阻力和最小贯入阻力之比
≤1.01.0~1.5
1.0~3.01.5~2.0
>3.02.0~2.5
7.3.3根据静力触探试验曲线划分土层界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可将超前、滞后总深度段中点或中点偏向低端阻值(qc或ps)层10cm
处定为土层界面;
2上下土层的端阻相差1倍以上,且其中软层的平均端阻小于2MPa时,可将软层的
最后1个(或第1个)qc(或ps)小值偏向硬层10cm处定为土层界面;
3上下土层端阻值差别不明显时,则应结合Rf、fs值确定土层界面。
7.4指标统计方法
7.4.1试验后应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提供单孔和场地各土层的静力触探试验
数据的数值范围和平均值,并宜根据土层和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特征以及统计指标的用途
等选择统计计算算术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最小平均值或最大平均值。
7.4.2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统计方法应符合附录C的有关规定。
7.5试验成果图表
7.5.1静力触探试验应提供相应的单孔静力触探曲线柱状图。
7.5.2单孔静力触探曲线柱状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深度h(m)为纵轴,静力触探参数为横轴:单桥静力触探的比贯入阻力p(sMPa)、
双桥静力触探的锥尖阻力qc(MPa)、侧壁摩阻力fs(kPa)和摩阻比Rf,分别绘制ps~h曲
线、qc~h曲线、fs~h曲线和Rf~h曲线。
2双桥静力触探的qc~h曲线、fs~h曲线和Rf~h曲线应以不同的线型绘制在同一坐标
图中,并有相应的静力触探指标标尺。
3按本规程7.3节进行分层,并应附各土层的层底深度、层底高程和分层厚度,以及
各土层的静力触探参数平均值和地基参数值。
15
8成果应用
8.1一般规定
8.1.1根据静力触探资料,结合地区经验,可进行土层定名,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土层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等。
8.1.2当进行土层定名,或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天然地基承载力或单桩承载力时,
尚应结合钻探、室内试验、其他原位测试或单桩载荷试验等成果综合考虑。
8.1.3在不同的工程地质区域和场地,应根据地层特性和试验数据离散性选取其静力触探试验
参数统计值:
1性质均匀、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离散性小的土层,可选用算术平均值或厚度加权平均值;
2性质不均、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离散性大的土层,宜选用最小平均值。
8.2土层定名
8.2.1采用单桥静力触探时,可根据比贯入阻力-深度关系曲线形态参照附录D判别土类。
8.2.2采用双桥静力触探时,宜按下列方法判别土类:
1根据锥尖阻力及摩阻比的数值按下图划分:
图8.2.2双桥静力触探参数判别土类
2以锥尖阻力与深度关系曲线形态为主,辅以侧壁摩阻力和摩阻比与深度关系曲线形态,
参照附录E进行判别。
8.3估算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8.3.1淮北平原区黏性土和粉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宜按下列方法进行估算:
1当缺乏钻探取样试验指标时,淮北平原区黏性土和粉土的下列物理性质指标可采用静力
触探试验成果按表8.3.1-1和8.3.1-2进行估算。
16
表8.3.1-1静力触探试验估算淮北平原区黏性土的部分物理性质指标
探头
单桥Ps范围
指标
31~6MPa
重度(kN/m)20.261.55P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自驾租车服务合同4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用彩瓦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市场推广及合作合同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具体内容与标的说明
- 学校班级是我家课件-人民版
- 2024年度创新产品研发对赌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形象设计与品牌推广合同
- 2024年度汽车租赁合同自驾版2篇
- 2024年度甲乙双方煤炭仓储运输合同
- 2024年度宠物用品采购销售合同3篇
- 妇产科副高答辩—实践部分(共31页)
- 煤矿采煤工作面收尾回撤安全风险评估及安全技术措施
- 全面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PPT课件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反思
- _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 支气管镜下冷冻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
- 乳腺癌相关解剖和手术技巧体会-PPT课件
- ket分类词汇表
- 220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表
- 五年级期中家长会课件PPT
-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