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本古诗之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课本古诗之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课本古诗之教学_第3页
浅谈小学课本古诗之教学_第4页
浅谈小学课本古诗之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之教学【内容摘要】小学古代诗歌教学,我们必须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要以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手段,以反复吟诵为方法;创设审美情境,构建吟诵和谐氛围,努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诗歌的鉴赏才能,以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新课标;古诗教学;枯燥;激发;创设;构建;效果。近年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里,新课标下的课目编排,增加了不少的古诗篇目,这些古诗大多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或文学家之创作,它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但对学生而言,古诗在内容上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而且结构韵律大致相同,因此,学生学习古诗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枯燥感,这样一来,在教学效果上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古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文学体裁里一种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教师应是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可见如何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法上必须根据古诗的不同特点,生动灵活地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真正使学生由枯燥的感觉上升为“化干戈为玉帛”的思想境界,促使同学们对诗竟达到所谓的“窗前明月枕边书”的喜欢程度。现在就这方面,我谈谈自己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体验和方法。一、吃透思想内容,抓准教学目标。美国科学家富克林曾经说过,空袋难以直立。从这里,我们不难想象,教师工作者若自己都“空空如也”、“胸无成竹”,又怎能成功扮演“教师”这个角色呢?唐代文学家韩愈也说过:师者,听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要教给学生一些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填实”,课前就必须准备一些能唤起学生喜读古诗的材料,上课时才会成为“有米之炊”,正做到“师者”这个角色。如何教好古诗,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新课标的总体要求,根据古诗的思想内容,抓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从而编写“有的放矢”的教案,再而进行有条不紊的教学,最后又用精心设计的练习加以巩固,以此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个体根源和历史、社会背景,要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必须深入了解作者以及其所生活的历史、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生平事迹等等。教学时,我们可以讲述诗人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增强诗歌教学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读诗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去想象和体会,从而进一步获悉作者写诗的原因以及其创作风格。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能使学生悟到“知人论世”的道理,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会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领悟到诗的主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上交流,讲得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得到个人的文化熏陶,还能更深层次地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对诗歌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鉴赏才能。二、创设美好情境,激发阅读动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确立自己的课堂的吸引力,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当其充的教学任务。每一节课,同学们都会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渴望我们教师给予他们“营养”。因此,我们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把他们看似枯燥的古诗,化为形象生动、有情有味,有声有色的诗文。例如,我在教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时,我会让同学们依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设想一幅大漠落日图,试想:在那茫茫无边的沙漠上,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优美之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的醒目!“孤烟”二字又正好状其韵,“孤烟”之后随一个“直”字,又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亘眼前。通过这样的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就会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王维之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动手,快速勾勒出大漠落日图。所以在学生的画笔下,一幅由黄沙的大漠、橘红的夕阳、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孤烟组成的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图,很快就生动地突显在学生的眼前,通过这个活动,我就很顺利地把抽象无味的诗句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也提升了同学们鉴赏古诗的能力。三、领悟古诗意境,品味文化内涵。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它是对生活的折射,是社会现实变形的影射。有人作了这样的一个比喻:诗是把大来酿成了酒。显然,由“米”变成了“酒”,形态已是大相径庭了,所以说诗是生活的变形。因此学生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有时确实是不容易的。读诗要抓住诗人笔下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审视诗的表现形式,了解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其所指的生活本身,才能真正领悟以及把握诗的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诗的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从诗的语言中,“悟”出语言内在深意,然后再把这些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这样才能使同学们透过诗的语言所描绘的意境,获得语言的“真知”,感受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和社会生活,感悟诗的艺术之魅力及生命之真谛,品味诗词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例如,我在教陈与义的《登岳阳楼》时,我在授课中,及时因势利导地使学生领悟诗人所写的“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的历史背景,简介三国时吴蜀两国均因“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而争得“你死我活”的相关故事,这样,学生就会把看似枯燥无味的诗句变成一个风云突变,硝烟四起的古战场,从而把简单抽象的诗句变成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历史风貌,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读诗的兴趣了。学生再联系诗人历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涯,就会容易地领悟到诗人为何会把眼前景物写得如此的感伤,诗人的联想为何会由己及国,进而领会诗人此时所表达的感情的确是一种无奈,是一种愁上加愁,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南宋王朝的谴责;尾联中的“吊古”和“无限愁”所表观出来的感情为何具有更广泛的思想意义就能迎刃而解了。通过一个简短精彩的历史小故事,就可顺利地把枯燥化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促使同学们达到我们所预定的教学效果。四、结合“三美”特点,陶治学生性情。闻一多先生曾经把诗歌创作概括为“三美”合一,即在诗歌创作中应注意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古代诗歌固然也有这样的特点。我们也可用这“三美”的特点进行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有充满活跃,充满快乐,充满美感的氛围。要使学生活跃,感悟美感,我首先引导在配乐中朗读诗歌,朗读时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脚和节奏,使学生朗读时感悟到诗的抑扬顿挫,品味其和谐的“音乐美”。同学们的性情也得到了美好的陶冶。其次,我引导学生领悟诗的“绘画美”。例如,我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时,我依据诗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几句,引导学生去感悟那充满美感的图画美:诗人在仲秋的八月里的一天,登上岳阳城楼,观赏洞庭湖之美观。我用多媒体视频播放文字: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水快与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气弥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诗人简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通过这段文字,学生不难想象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画面,聆听波涛起伏的声音,此时同学们感受到的是诗句所表现出来的由色彩和声音完美的视听组合,学生自然也会由看似枯燥的文字组合看成是一种艺术的高度组合,由此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对诗的“建筑美”,我引导学生从诗的整体上,挖掘其结构上的外在美。例如,我教杜甫的《春望》时,我用设计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品味诗的“建筑美”。让学生填空,练习如下:“国都破--草木深【】;花溅泪一()()()【感】()()()-家书少【盼】白发稀--不胜簪【】。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很直观地领悟到诗“建筑美”的艺术特征,也感悟到了诗的审美价值,从而增强了同学们欣赏诗歌的欲望。五、构建朗读氛围,激发学生成诵新课标中指出,吟诵古诗词历来都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激发学生成诵。要达到这个目标,如何构建朗读氛围又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可选择与诗歌感情比较一致的名乐曲轻音乐,做学生朗读的配角,以避免其自我认为的千篇一律的诗歌朗读。教师如在选乐曲时会力求达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高度,那同学们就一定会掀起一股诵诗之激情。现在,新课标也同时强调语文综合性训练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会把语文知识在生活上得到综合的运用,要求学生着眼于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为此,在吟诵诗歌方面,我采取了几个阶段吟诵训练。首先,让学生听教师或名师录音对诗的范读;其次,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以及自己在朗读时经常会读错的地方:再次,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来朗读全诗,品味诗的优美意境;最后,又让其抄写全诗,增强记忆,力求当堂成诵;另外还布置课外试写诗歌,写好的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其有一种愉悦和自豪感。在背诵诗歌时,我还采取了背诗比赛,激发其读诗热情,在比赛中决出胜负,碰擦同学们积极投入学习古诗的炽热火花,最终诱发学生创造性灵感的闪现,大大加强了同学们的写诗能力。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同学竟以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自己的座右铭,努力多读、多诵、多写、多用诗歌,以有朝一日会“出人头地”,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就能尽情地沐浴在异彩纷呈的诗坛中了,充分感悟到诗与生活有时竟达到“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完美境界!总之,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明确“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的生活哲理,一定要给学生“一泓活水”,才能摒弃以前的“授人以鱼”的教学旧规,继之发挥“授人以渔”的教学优势,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全面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发掘其更大的学习动力,才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培养他们具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他们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