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2专题二(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苏教版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2专题二(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苏教版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2专题二(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苏教版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2专题二(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苏教版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2专题二(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歌的首句告诉读者江头生长着几树梅花,之后再没有正面描写梅花。而是通过“前时雪压”的恶劣环境来渲染烘托梅花“昨夜月明依旧开”的品质。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2.(2013·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在形式上很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查:辨识诗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和评价其对表达情感主旨的作用。【注】

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③若个:哪个。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诗》借物抒情,写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南园》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快淋漓。【教你审题】

①题干要求鉴赏两首诗歌所使用的“抒情方式”,为答题指明了方向;②粗读两首诗歌,了解所要表达的主题,从比较的角度看两者在抒情上有何不同。【教你答题】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南园》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鉴赏诗歌表达方式的步骤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依照表达方式,可将诗歌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最为普遍,抒情、议论往往为点睛之笔。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可依下列步骤:1.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和方法。比如上述试题中第一首诗歌可用“借物抒情”来概括,第二首诗歌可用“直抒胸臆”来表述。2.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解答上述题目时,对于第一首诗歌要指出如何“借物”,第二首诗歌要指出“连用两个反问句”,这都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传达的主旨。上述试题中,《马诗》作者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南园》在于表达自己的家国之痛。【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对于前者,要指出李诗以抒情为主,曾诗以议论见长;对于后者,要弄清楚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诗人怎样的思想,两首诗的情感表达并不完全一致。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教你审题】

①题干要求有两点,一是鉴赏描写“西湖春色”的表现手法;二是鉴赏词人的思想情感。②明确要求“词的下阕”,界定鉴赏的范围。【教你答题】

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词人陶醉于自然胜景,流连忘返的喜悦之情。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衬托、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也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等。回答“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概括及表达效果。如上述题目,“琉璃滑”写静景,“微动涟漪”“沙禽掠岸飞”是动景,动静结合,应是本题主要的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上述题目中作者善于选用动态和静态的意象来描绘,来以动衬静,写出西湖春色的美丽。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把握其主旨。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上述试题中,最后可以答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凸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用“上林花似锦”反衬早春之景,看花人与诗家形成对比,前两句的写景与后两句的想象虚实结合。答题时,先指出表现手法,再说表达效果。【注】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教你审题】

①题目要求先点明修辞手法,然后再指出这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②“诗歌的颔联”界定了范围,粗读诗歌,初步了解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教你答题】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可遵循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分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对于修辞方法的鉴赏,就是要准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对比、比喻、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对此要全面了解。2.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点明概念——分析运用——说明效果。在上述题目答案设计中,先要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根据诗句具体分析,然后指出表达效果——“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三、四句是说风浪迅疾,仿佛万马破空而来,瞬息万变,气势猛烈,有压倒三江五湖之气概。这显然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技巧。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四条路径【注】

①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