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课件第39讲新中国的科教文艺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课件第39讲新中国的科教文艺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课件第39讲新中国的科教文艺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课件第39讲新中国的科教文艺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课件第39讲新中国的科教文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9讲新中国的科教文艺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最新考纲试题角度备考分析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高频考点:本考点是高考冷点,相对而言,新中国的教育是高频考点,主要考查教育与时代背景的关系。2.备考策略: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学习过程中注意从时代背景入手,归纳科技、“双百”方针、教育现象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2013·海南卷,24:从1958年《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出发,考查“大跃进”时期文学艺术呈现出的时代特征教育事业的发展(1)2017·全国Ⅱ卷,31:从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入手,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2017·全国Ⅲ卷,3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一幅关于扫盲教育的画作入手,考查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格(3)2015·全国Ⅱ卷,3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俄语热”入手,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教育状况与相关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4)2013·全国Ⅱ卷,31:从全国各高校课程设置及文化部的宣传展览内容入手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主干知识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领域成就意义“两弹一星”技术(1)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2)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

能力(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

时代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

”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1)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先进国家行列(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更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原子弹东方红一号国防航天神舟五号三南优2号计算机技术(1)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2)1993年,成功研制出“

”巨型计算机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1)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

(2)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银河—Ⅱ号结晶牛胰岛素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背景(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为调动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参加国内建设,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初期成就(1)戏剧: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2)小说:杨沫的《青春之歌》等。(3)文艺期刊数量增加,质量提高。5.遭受挫折(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和“

”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2)表现:一些优秀作品被错误批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影响。文化大革命6.新时期成就(1)原因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路线。②

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③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成就①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

”“伤痕文学”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③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邓小平反思文学社会主义全日制国民教育高考制度工农兵学员科教兴国义务教育法希望工程重理解1.新中国科技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及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征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4)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1)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2)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国际环境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2.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要点史料探究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时代特征”注意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考虑;“重要影响”侧重于对“当时”的影响,可以从航天科技、政治、外交等角度分析。(2)定时空,找关联: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3)提信息,找关键:①反映出当时国内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②反映出当时国际方面正处于美苏“冷战”对峙时期。【答案】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重要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深化拓展】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4.主观因素(1)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2)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问题】阅读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特点”实际要求回答近现代不同时期教育目标的相同、相通点;“分析”则给出了明确的限制条件——结合时代背景。(2)定时空,找关联:中国近代教育与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相联系,深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新中国初期,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影响,强调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改革开放时期,则突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的培养。

(3)提信息,找关键:②④⑤⑧综合说明中国近现代教育的相同点是“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相通点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①说明晚清教育目标受西方自由、平等理念影响。③说明中华民国教育以培养合格的共和国公民为目标。⑥说明新中国初期,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⑦说明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答案】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高考教材连线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新中国的扫盲教育与现实主义艺术【典例1】(2017·全国Ⅲ卷,31)如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试题分析】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是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的体现,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传统文人画重写意;同期西方画派流行现代主义,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B项错误;D项绘画注重写实而非想象。答案:C角度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典例2】(2017·全国Ⅱ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了1977年后,除了恢复高考制度,各大专院校恢复录取新生外,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出现和发展,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人才,故C项正确;A项本身叙述绝对化,是错误的;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故B项错误;D项高等教育的普及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答案:C【教材补缺】多角度看待高考制度的恢复1.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它对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恢复高考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让一批具备接受大学教育条件的人实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如果不恢复高考、不让大学恢复秩序、没有正常的高等教育,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承就会断裂。3.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恢复高考制度,其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角度三新中国构建国家意识形态的活动【典例3】

(2013·全国Ⅱ卷,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试题分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成功地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教育真正回到人民手中,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材料中强调全国高校遵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文化部举办大型展览会等等,均为国家政府行为,其目的就是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培养社会主义的革命接班人。所以正确选项是A。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C项从属于新中国意识形态的范畴,不是“主要目的”。材料中的做法是中国共产党舆论宣传工作的常见形式,并非“全新”,D项错误。答案:A考点即时演练实战演练·夯实基础1.(2017·齐鲁名校协作体调研)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是在当时美苏争霸,中国国防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故A项正确。“大跃进”是经济领域“左”倾错误的体现,故B项错误;C、D两项据材料不能得出,排除。2.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C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虽然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一定帮助,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故D错误。3.(2017·河北衡水调研)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B.在国际交往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