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工作坊载体下的语文戏剧课堂教学策略_第1页
儿童戏剧工作坊载体下的语文戏剧课堂教学策略_第2页
儿童戏剧工作坊载体下的语文戏剧课堂教学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戏剧工作坊源起于英国,是一种将创造性戏剧与工作坊相结合的创新学习模式,集合了体验、参与以及互动等元素,不仅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还能激活课堂,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儿童戏剧工作坊载体下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也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其中的“戏”字也指代游戏的意思,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为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对各式各样的游戏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将戏剧元素融入课堂实践,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来说,在学习小说等体裁的文本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动作演绎人物的状态,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这样表演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将从被动参与课堂变为主动参与,还可体验表演的趣味。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用彩色笔批注有關少年闰土形象的语句,鼓励学生将语句所展现的场景演绎出来。有的学生表示,原文中有一段关于“我”和闰土的对话非常精彩,此处最能彰显闰土的形象,尤其是其中提到了闰土用智谋抓鸟和刺猹的故事,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勇敢、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鉴于此,教师可鼓励学生放飞想象,想一想闰土刺猹和抓鸟的场景是怎样的,闰土当时的面部表情和状态是怎样的,等等,鼓励学生利用动作演绎该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还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具,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原文中的场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闰土形象的认知,使学生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朝气和活力。本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片段进行动作演绎,为的是通过肢体动作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动作演绎,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文主旨。研究数据显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与戏剧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戏剧本身牵扯大量的台词,而“台词”是重要的戏剧元素,教师不妨将戏剧元素与朗读相结合,通过分角色朗读活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想要弘扬的人物精神及传递的情感内涵。具体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朗读行为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时代入自身情感,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从而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且全面地感知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教师可在课堂中组织分角色朗读活动,引导学生代入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朗读。除此以外,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可向其提问:“西门豹是如何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调查的结果如何?”“面对自己掌握的情况,西门豹没有第一时间揭穿真相,而是选择自己的方式达成目的,那么他是怎样想、怎样做、怎样说的呢?”其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西门豹治邺的视频,加强学生对西门豹形象的理解,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当学生完成分角色朗读以后,教师可用3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西门豹身上具备的个性品质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本案例中,教师并未遵循常规思路组织朗读活动,而是将朗读与戏剧元素相结合,通过分角色朗读活动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学生朗读前,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在学生朗读以后,教师又与学生及时讨论,使学生对西门豹的个性品质形成全方位认知,这样的朗读活动才是有效的。将教育戏剧和语文教学相结合,角色表演是其中的有效路径。众所周知,展现戏剧元素的关键点在于表演,而语文教学中的“表演”是一种建立在课文理解基础上的演绎行为。想要提升学生演绎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文本时,想要更好地融入戏剧元素,教师需要着重强化学生与人物的内心对话,深化学生的学习层次,使学生对文本形成深刻认识,之后融入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实现“跨时空”交流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这是一篇经典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但大部分学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将“感悟人物内心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关键点,让学生深入文本与角色产生对话,以此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小女孩在大年夜晚上穿过马路时的场景,小女孩衣衫褴褛,穿着一双与自己不匹配的鞋子,在过马路时不小心掉了一只鞋。接下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她会有怎样的感受?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小女孩的内心活动。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故事的最后,小女孩划亮了第三根火柴,在火光中看到了奶奶,她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和同桌配合,分别扮演奶奶和小女孩,还原这一幕,让学生深入发掘人物的内心,和人物进行“跨时空”交流。本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经典童话故事时,特意融入了角色扮演活动,利用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人物的思考,使学生深入发掘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精髓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为使教育戏剧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除了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路径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剧本创编,让学生真正参与戏剧创作,理解戏剧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面对现成的课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哪些文本适合创编?哪些文本不适合?第二,如何对文本进行高质量且合理化创编?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合理化展现及创编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不只是学习者,而是参与者。而且,学生的想象思维、创新意识和语用能力都将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戏剧知识,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判断该篇文本能否进行剧本创编。在阅读以后,学生意识到这篇文章属于童话题材,情节引人入胜,具备创编条件。在完成这一步后,教师让学生精读文本,理清文本脉络,梳理文章细节,这是进行剧本创编的重要一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巨人”这个核心人物进行思考:巨人的外形特点如何?扮演该角色时需要采取怎样的手法才能更好地突出其高大的外貌特征?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巨人性格的转变是否合理,因为在故事一开始,巨人是冷漠无情的,不允许任何人擅闯他的花园;而在故事后面,巨人变得温暖无私,愿意孩子们进入花园玩耍,这是一种非常突兀的性格变化。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设计巨人的人生经历,对其性格的转变进行合理化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围绕巨人写下人物小传以及自己的个性化感悟。比如,有的学生增加了一个故事情节,巨人本来善良无私,允许孩子们去花园玩耍,谁知遇到几个调皮的孩子,把他的花园弄得乱七八糟,所以他才变得冷漠不通情理,禁止其他孩子去花园玩耍。这样的剧本创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人物,理解故事核心内容。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判断《巨人的花园》是否具备创编条件,在确定满足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