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专题_第1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专题_第2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专题_第3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专题_第4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专题西周: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因土地划分为许多方块,且形似"井"字形,故曰井田制。“千耦其耘”《诗经·周颂·载芟》3铁器牛耕使用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小农经济逐步确立生产关系不断变革春秋战国:生产关系不断变革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家庭(农户)耕种集体耕种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自耕农(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发展,到商鞅以变法形式最终确立。这种封建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一直延续到清朝。各朝各代统治者试图通过各种努力(抑制兼并、打击豪强地主)来保护这种经济模式,以稳固国家的统治基础。土地私有制:1、出现:战国时期;2、形式:君主、地主、自耕农私有土地;3、地主扩大土地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4、土地兼并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5、原因: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6、土地兼并影响: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国家赋税减少,导致租佃关系出现;7、政府对策:北魏—唐中期:均田、限田;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汉代地主田庄:

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已经用田庄的形式剥削农民。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均田制(北魏—唐代中期)均田制,即古代帝王将无主土地按人头划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中国古代北魏至唐前期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徙,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北魏从太和九年(485年)颁布实行「均田制」的诏令,先立户口确定人数,按照人数授给田地,分为露田(种谷物之田)和桑田:露田:男十五岁以上给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也可以有露田,死后把田地还给政府。桑田:给男人一人二十亩,作为自己的财产,不用还给政府,也可以买卖。政府向农民分配一定数额的露田,农民年满70岁或身死后须将回归还官府。露田只能种植谷物和桑麻,不许栽种树木,并不许买卖。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原因: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析:宋朝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宋朝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对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率。另一方面,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前代相比,加速了封建社会对于土地所有权竞争与垄断机制的运行速度。因为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农业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地主占有土地数量的增加,使地主获得的地租增加,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消费需求,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2019全国Ⅲ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清代江南的租佃制【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迁,排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排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排除D项。【答案】C2.【2018全国Ⅱ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全国Ⅲ卷26】表1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2016全国Ⅰ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汉代庄园经济)【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5、【2015全国Ⅰ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6.【2013全国Ⅱ卷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4.【20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