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研究_第1页
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研究_第2页
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研究_第3页
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研究_第4页
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研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劳动关系发展的要求,我国从1983年开始探索并着手国际劳工理论与实践中三方机制的引入和建立.1990年11月2日全国人大批准第144号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协商促进实施下的传统的取向趋同和利益一致关系过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层次的三方机制平台国家三方协商委员会已于2001年8月成立,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推进和建立产业三方协调机制,多层次多形式的三方协调机制已开始形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市场发育程度的逐渐深解三方机制的法理演进和实现条件,深入分析一、三方机制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一)三方机制的概念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76年144号《三方协商促进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约》的规定,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工人之间,就制定与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如劳动立法、经定、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障、三方机制的理解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三方机同协商在经济社会政策方面和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所有狭义的三方机制则仅指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三方参与和协商机制.三我国目前的实现形式是2001年南京会议中确立的劳动关系协调三方机制和三方性会议制度,这作为转轨时期的劳动关系调整方式是适是将工会、雇主(组织)和政府作为三方来论述和展开的,至于个体会来代表,这是因为个体劳动者无法也不可能与企业同时劳动者的利益也只有通过工会才能得到有效保护。(二)三方机制的法律特征三方机制作为一种调整劳动关系和引导促进要素合理配置手段的抽三方性也使得相异的公共或团体利益能在通过此机制在不同维度和三方性基本框架下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结构模式。制的关注重点由早期的工资和劳动条件协商转变和发展到现在的各利益,且这种综合性特别反映在其着眼点的社会性。二、三方机制的价值理念和结构模式三方机制是在劳动关系不断市场化和契约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关系的日益明晰也使得三方机制(一)三方机制的价值理念值取向已由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过渡并发展到促进工业民主,即劳知识经济下的工业社会日益变得注重劳资双方的对话与和谐,雇主、经济社会的重要民主形态。微观方面劳动者参与企业的表现形态和保护劳动者的基础模式由早期的结社斗争变革和提升到为劳资双方谈判和政府参与下的各方协调和社会对话。2.确保劳动者合法正当权益。自1802年最早的工厂法英国《学徒健康和道德法》出现以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成为劳动法所近代以来德国民法典才将劳动关系改为雇佣契约,承认了劳动者是劳动之人格主体,后又在“债的关系”加入“人的关系”而演变为劳动契约,此为劳动者保护之噶矢。随后各国劳动立法也将劳动者保护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加以确定。二战以来,随着工人运动的不断开展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和第三方政府调节达成协议并藉以制定劳动法律,(团结权、谈判权、罢工权)之后的又一重要权益3.确认劳动关系社会调节和国家调节协调统一的法制架构。继美国Dunlop氏对劳资政三者关系调节之说(Corporatism)进行初步阐述后,学术界将劳资政调节模式分为社会调节和国家调节两种,社会威权主义以及不民主之历史背景”.而上述两造的变迁实则为市民强政府调控、熨平资方优势、突显劳方权益的统合趋势和协调氛围,和国家统合的协调统一和法制化成为三方机制的又一价值取向和目(二)三方机制的运行结构三方机制的运行结构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上来分析。1.横向层面。三方机制横向层面包括劳、资、政三个方面。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劳资双方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做出平衡和人,雇主则组成雇主协会或企业(家)协会来主张其利益,政府一方新的发展趋势。“各国资产者联合起来”成为一种趋势,而劳动者范围的扩大和力量的联合则使得劳资关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纵向层面。三方机制纵向层面包括企业(微观)、产业和地区(中观)、国家(宏观)三个层级。从主体、规模和协商内容上讲,企业一级三方机制主体有企业工会、企业和政府劳动主管部门。规模一般较小,由三方按对等原则组成。是企业内部劳资两方的集体谈判和协商涉及事项,如企业工资条件、业(家)联合会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规模适中,由三方按对等原则体为全国总工会、全国企业(家)联合会、劳动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劳资两方的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政府一般只是在必要时(如劳资关系调处等)予以介入;规制重点在于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按照法定协商事项的产业和地域限定性,以及此种协商下议定发展(一)工业萌芽时期的单方调节(劳动关系身份化和单极化)——强制与剥削(附属人、秩序)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列强的海外掠夺、圈地运动和贩奴贸生,与此同时充斥着强制与剥削色彩的资本主义劳动关系肇始形成。们和农村失业农民一起在劳动生产领域倍受竞争时代和原始积累下国家政权则使得资产阶级在政治法律领域与劳工相比拥有绝对的领企业的所有人是该企业的唯一管理者,他具有实际上不受挑战的特和决定工作条件的质量和性质。工人的交涉权“却如此贫乏和虚幻,乃至它们实际上毫无意义”,由于政府强权与资方利益的一致性,单方调节机制在工业萌芽时期主要价值向度是促进新兴资产阶级原于正义之上而成为当时劳工制度和立法思想的首要目标和基本考量。(二)近代工业社会的双方调节(劳动关系契约化和市场化)——冲突与妥协(经济人、效益)日益缩小,劳动力资源配置在近代工业社会也变得更为“合理化”,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得雇佣契约普遍进入工业领域以调整全部劳动契约关系”加以代替,自此身份因素转换为债权意识,雇主和劳工之间的普遍存在的摩擦和交锋正是在此种框架下基于双方的妥协和方冲突和妥协的作用方式和调整机制是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大体一致的,制度变迁服从于经济效益,劳(三)现代工业社会的三方调节(劳动关系社会化和民主化)——对话与合作(社会人、公平)罢工和和普遍存在的劳资冲突现状也使得雇主们认识到工业生产有任意地控制人民”,一些平等对话开始产生。同时有组织和纲领的府进入到劳资关系中来,主导劳资关系的良性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样劳动关系调整的三方机制开始形成。“有组织的两种体制一般都是在一种仇视和公开交锋的气氛中开始它们的关系他两种体制之间更高程度的合作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促进性”,政府的加入使得本身不平等的劳资双方有一个平等对话和协商合作协调行动的共同意志”.此时劳资关系中雇佣契约纯粹债权关系也渗入“人的关系”,具有社会化色彩的劳动契约藉以形成。现代工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劳工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连带理论在这这弱势群体代工业社会劳资政三方基于此而形成了以对话和合作为主要互动途(四)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下的三方调节(劳动关系资本化和趋同化)——衡平与整合(理性人、发展)围也从原来的体力劳动者扩大到脑力劳动者成为与狭义资本家相对股计划(ESOP)的实施,劳方和资方的界限和分野也日显模糊,特别得知识经济下的劳资关系更加丰富和复杂,不过可以从中抽象出来的是雇主(包括大企业经营者和小企业的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冲突和理者、技术精英、普通员工等劳动者的身份和地位估测和计量体系幻化成资本回溯考评模式,劳资矛盾依然存在但劳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各国政府均对资方的青睐和扶助超过对劳方的本联合下对抗激化,而同时在政府倡导下的劳资合作也显得适时必要。那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劳工保护“鱼和熊掌兼得”?其途径是:并行“倚重资本和依靠劳动者”.政府毫无疑问应当发展经济,但同时在劳资关系的介入和裁决方面应当衡平和统合劳资双方利益倚”,而是“以追求法律上‘实质的平等’”.政府应当以理性人的立场和思路来处理劳资关系的社会正义法度和时空性,调控和保护现时资本化的和弱势的劳工群体,而维持劳资制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民众福利同时确保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实现,三方调节的价值法理在这(一)三方机制的实现条件念(1)市场经济。难以想象在一个计划经济的时代,由劳资政三方来(2)民主社会。民主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社会中存在不同取向和各一个环节和过程都应渗透民主的思想和理念。(3)法治国家观念。法治国家意味着一切权力的取得和运行应当依和能自治解决的范域内自我完成和实现。而在劳资政关系的运作方量度制约更是将劳资政三方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在法治理念指导和引2.主体构成条件——权力制衡与利益求同的博弈组织(1)独立和强大的民主工会。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体对其生活的经济反面相当的控制权力”,所以工会的独立和民主本体特征在于“独立”及“永续”,工会的独立建立在工会组成和功能的纯粹性上,即确实为工会利益而不得引入“御用代表”,工会的强大是工会足以与资方和雇主进行抗衡和平等对话的基本前提,(2)利益和责任取向下的雇主及其组织。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资关系”.尽管在这两者中间劳资关系的处理是其核心,但劳资关系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所认识和主张,以体现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取向时利益和责任的双重取向又造就劳资双方可以在利益博弈这一关键(3)公平和政策导向下的政府。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已经广泛干预和普遍参加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普尔曾经说通过三个方面来参与劳资关系:通过立法来制定和实施劳工就业政(二)三方机制的法律规制1.国际劳工组织中的三方原则和社会对话原则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国际上经过100多年的实践而形成的处理改善,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个机制起了重要的作用。在2002年6月召开的第90届国际劳工大会上,由40多个国家雇主组织代表提出建议并经大会讨论通过的“关于三方性和社会对话的决展。按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解释,三方性和社会对话原则是指处理涉及劳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要劳资政三方共同参与,伦理和社会正义在劳工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公1990年2月全国人大批准第144号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协商公约已表明了中国对三方机制的承诺,2001年5月国际劳工局和中国劳动保和建设三方机制不仅是一种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政策导向植根于现实需要又与国际接轨的一项新的里程碑的制度构2.三方机制的实体法规制——双方对话和三方协商为主的权利义务配置(1)劳资合作下三方机制的实体法规制进入到企业和产业甚至是国家政策和立法上来。在国家和产业层面,加强劳动者的力量和组织,而通过三方机制立法的诉求。工会和雇主组织基于三方机制享有对政府和社会事务及立法的知情权、咨询权、参与权和共同决策权等,对劳资事项享有产业劳资关系,在这其中享有争议调解权、协商和最终裁决权。地方层面和产业层面的情况和权利配置也大体一样。权,参与方式主要有加入董事会或管理层参与民主管理、职工持股 (涉及劳工薪资和生产条件等层面除外),参与的目的一方面为切实业性和系统性,资方的权利包括经营权、管理权、人事变更权、组织劳资积极对话谅解和藉以制定和实施产业劳工政策和立法。(2)劳资冲突下三方机制的实体法规制以分为权利事项争议和调整事项之争议两种,前者指法律上即涉及与到劳资纠纷解决下的目的一是在于积极介入化解劳资矛盾并承认其协约法律效力,二是在于给予劳资冲突一个普遍的公的救济方式,度也各不相同。在不同国家劳资纠纷解决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具有各自制度设计(1)三方对话的机构设置。现代各国均设立国家劳资委员会或产业参加方而言由工会、雇主、政府或公益方三方组成,代表各自推选各级劳资(产业)委员会,处理本地区和产业的劳资合作和纠纷解决问题,代表产生和人数组成也基本同国家劳资(产业)委员会。国家级和地方(产业)级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层次和拘束力在各自法律制时由国家委员会处理,其余由各级地方(产业)级委员会处理,仅涉于在劳资(产业)委员会之外另设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进行劳资对话各国也有不同实践,如澳大利亚的工作场所关系、就业及小企业部、协调、荷兰的劳工基金会和经济社会理事会对劳动者和雇主提供财经支持和咨询服务等,它们的目的也在于在不同层面给予三方平等(2)集体谈判的开启、进行与结束。集体谈判的开启可由劳资争议规定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合法工会与雇主谈判,合法的工会应当由工人自由选举产生,同时雇主不得设置“黄狗条款”.资格认可后,谈判提出方应当在一定时限内通知对方并提出载有自己主张的书面建议,而另一方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回复并约定磋商时间和地点。此本,最后由双方首席代表签署协议,协议交存政府审查或备案后生双方不得采取罢工和闭厂等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和社会正常运行的行结束和程序闭合,直至下次分歧产生或合同到期时集体谈判的重新启(3)三方对话渠道的畅通要求。劳资合作中双方的沟通一般是畅通的施压行为是适当和必要的,对话和答复的时限应当设定等;三方有效建议和采取相关程序以促成和解,双方和解后及时给出参考协议文本或给予双方一定时段的异议期间。至于有些国家有企业委员(代表)会与工会并存的情况,企业委员会不具有独立于企业的地一般会与企业委员会沟通并征求建议.双方对话中意见不能达成或政府参与时双方意见相差较大而不能折中时政府从而依申请进行仲裁,双方应当提供自己观点和相应依据使政府(4)集体合同效力与劳资秩序的司法保障。集体协议一旦达成并依履行协议时双方出现的不理智和不适当行为,各国立法也均有规制。对于签订协议期间的不当劳动行为一般由相对方提出申诉后政府部以保障公共安全.仲裁机构和劳资委员会处理虽有分工和先后,但两秩序一般是稳定的,出现的纠纷也通常由申诉协商即可得到解决,劳资秩序并寻求解决已经存在的纠纷问题。五、我国三方机制的现实问题和原因分析三方机制是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政府部门努力推进的目标,但是在现实经济社会环境中存在很多现实问(一)我国三方机制面临的现实问题1.表观问题:运行效果与设想差距明显,建制进度缓慢,操作效率低三方机制的目的和重要作用之一即在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劳资氛围和量不高。特别是在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中,黄色工会大量存在;在门纠纷解决机构一个处室上,使得其不堪重负、效果也运行的障碍甚巨、困难较大。很多地方劳动部门在处理劳资问题时,情况使得三方机制在不同地区和所有制建立和运行的效果呈现不均2.实质问题:政府的越位与专权、雇主组织的缺位与嬗变、工会二维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平衡点,行政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更主组织来行使其职能和权利?现在多种所有制下企业利益的代表者织越来越不能适应保护弱势者和人力资源的工业价值取向和立法趋护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大趋势的统一是摆在工会和劳工立法者面前的的运行由谁来推动、三方机制的运行能否得到现实各方的普遍认同、中还需渐进性推广和落实,还需要时间来积累权利资源和对话经验。雇主组织建立起来后在出现种种问题的时候又会凸现其强大的实力和优势,在三方机制中会显其更加强势的地位和不可避免的蛮横姿促进社会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和谐的制度支撑和规则平台。(二)我国三方机制现状的原因分析当前的整体经济社会条件和法制环境决定了三方机制在我国的不完择前者,牺牲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而使得投资者能继续投资于经济建2.国家公权推动和保障上,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过于强调行政主导,过于膨胀和侵入私领域又使得市场的灵活性和配置功能无法得到发不足使得三方机制的运行无法得到程序上的保障和最终效率上的解和发展更加困难。如此,三方机制无法从应然状态走到实然状态。3.工会与雇主(组织)的力量格局和法律意识对比上呈现严重失衡,使得劳资两方难以无法平等对话。国的劳动者和工会的力量格局和权利意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形成与暇顾及权利保护而仅只是在于工作机会的获得.其次,作为劳动者组织和利益代表者的工会的地位受制于现实法律环境而无法用稍强的不仅在力量格局上与劳方形成鲜明反差,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法律意一步扩大化,劳资无法做到实质意义上的平等。由于立法层级高的法律在三方机制的设置与运行方面不甚明确,而相关的国务院法规和部门规章又未对具体落实和运作作出补充性方面,缺乏制度定性和职能界定的相关主体和机构也难以有效运作,主无限期拖延谈判或是集体谈判一直无法达成协议政府部门能否介三方机制出现运行指导和法律规制的真空。六、我国三方机制的发展进路和法律完善三方机制虽然在我国遇到一些问题,但却是劳动法制发展的一个趋势。下面拟从发展进路和法律完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我国三方机制的发展进路劳资关系“首先是一种私的关系,劳资自治应是劳资关系平衡的基础”,但是“必须有国家的介入”,“并通过这种公的关系来进一步规范私的关系”,这是政府介入和协调劳资双方利益的法理基础。劳资纠纷。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一方面是解决机构设立的协调问题,另一方面是明确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角色定位.虽然近些年企业联修改为工会的正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立法上解决了工会组织定性、是匮乏和不足的,作为关系我国数亿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事项应当者的收入和就业水平而保证社会稳定和给予工会更多的劳工政策支整先裁后审模式作为三方机制的一种形态逐渐暴露其不足之处,保进政府介入的方式和手段,这是三方机制的构建的一个重要前提。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变动也必然要征求工会和企业界的意见等,则使得法理公平、利益兼顾和解决效率三者得到满足。4.发展层面:适应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下的劳资特点,建主的、渐进的协调机制和法律体系。劳资关系的调整应当体现统一和同步的特点,剔除所有制立法的观念已经渗透到各经济产业部门,民主的意识成为劳本权益而又同时如何充分利用除外规定和不对等原则发展经济也是续性发展和适时统一化是我国劳动立法和三方机制设计的发展思路。(二)我国三方机制的法律完善定中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维护法制原则,集体合同的主体必须适在集体协商的过程中资方不得利用劳方对自己的经济依赖性来压迫和约束劳方的自由意思表示;三是三方机制原则,集体协商过程中出现争议,由劳动保障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组织共同协调处理.三方机制的立法取向在于考量劳资双方利益平衡和兼顾社会公共利益两集体合同规定已对各所有制和不同形式和形态的企业作出统一的和容仍应当加以完善:要对工会、雇主协会的主体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对集体合同的发动事项作出强制性要求,进一程序清晰列明,在对集体合同的效力作出法律上认可基动者团结权以及劳动争议解决方面予以完善,同时还应当在《企业企业法的跟进和完善,如在《公司法》中对工会参与和民主监确认的基础上加强工会对企业经营方针参与的程度并明确其范围;在《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对外资企业组建工会作出强制性的保护规定、对工会主要负责人员的特殊保护等。另一方面是工会法的细化与分解,在现行工会法对工会组织保障、财产独立确认基定工会参与集体谈判的法定地位、阐释职工合法方机制的运行阶段来看,相应的程序立法应当制定和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