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9篇】_第1页
大班科学教案【9篇】_第2页
大班科学教案【9篇】_第3页
大班科学教案【9篇】_第4页
大班科学教案【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班科学教案【9篇】活动过程:篇一1、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1)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你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呢?(幼儿回答)到底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2、播放课件,让幼儿通过观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发问。请幼儿发问:看了刚才播放的画面,你找到正确的答案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老师吗?小结:1)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3、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1)请幼儿猜想:“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同时用动作加以表现;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并进行动作、表情模仿。2)请幼儿跟音乐一起表演: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好亮堂啊。(幼儿表演两遍,第一遍师领)4、让幼儿直观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回忆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1)出示妇女怀孕前后图片进行比照,让幼儿初步了解怀孕妈妈的外形特征。2)孕妇出场,以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再次引导幼儿主动发问(关于怀孕妈妈—准妈妈的感受、生活习惯等),以直观印象更进一步了解准妈妈的艰辛。要求幼儿间所提问题不重复。孕妇根据幼儿提问做适当回答,如:带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弯腰很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稍重一点的东西拎不动;有时候恶心、食欲很差,看见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诫自己必须得吃,因为如果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了,虽然爱美,但不能化装,怕宝宝铅中毒。5、随乐(《感恩的心》)谈话——如何报答妈妈?游戏——《我来做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增加幼儿体贴妈妈的感情。请幼儿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一个小枕头,跟着老师的提示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老师按照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蹲下系鞋带—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等进行语言提示。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探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乒乓球弹性的变化。2、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活动重点: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活动难点:利用材料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准备:一些辅助的材料:棉花、毛巾、报纸、黄沙、塑料纸、纸盒等。过程:1、诱导问题:(1)、教师启发引导:“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关乒乓球弹性的实验,实验中你也许会遇到困难,要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如果暂时不能解决,你也不用着急,记在心里,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2)、幼儿操作实验:玩法:幼儿在铺有不同材料的地上实验乒乓球的弹性。2、讨论释疑:――――“有什么新发现,遇到哪些困难?”(1)、幼儿逐一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2)、讨论:“那谁有好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请个别幼儿演示好方法。)“还有什么好方法也可以这个问题?为什么?(3)、小结:乒乓球弹性有变化。当遇到比较坚硬的材料时会弹性大,跳得高;当遇到较柔软的材料时则弹性小,跳得低;乒乓球弹性的大小还与我们投掷的力量有关。所以说,在不同的条件下,乒乓球的弹性增加或削减。3、实验验证:(1)、这里有许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动脑筋、想办法改变弹性的大小,设计出新的游戏,你可以用刚才介绍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找一找另外的方法,好了,让我们去试一试吧!(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给予一定的协助。4、迁移经验:鼓励幼儿介绍在实验验证中找到的新方法5、延伸活动:乒乓球造型幼儿利用一些辅助材料对乒乓球进行装饰、造型。优质大班科学教案20篇三活动目标: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活动准备:桃子和小动物图片。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1、引出话题。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欢吃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定比一比。(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长颈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不行!"河马使劲地跺着脚说。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教师小结。三、品尝桃子四、拓展活动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大班科学教案篇四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攀爬植物,明白它们的名称和特征。2、学会有序的观察观赏植物和果蔬类爬藤植物,了解爬行植物的攀爬活动准备1.ppt课件:会爬的植物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课题1、教师:此刻教师来说一个谜语,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看看谁能猜出来。椎子尾,橄榄头,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又慢,有谁比他更长寿。(乌龟)2、你们明白乌龟怎样爬吗?请小朋友学一学。3、你还明白有哪些动物会爬吗?(幼儿互相说一说)二、感知各种爬行的植物1、教师:除了动物会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会爬的植物呢!你明白哪些植物会爬吗?2、课件:会爬的植物,感知各种爬行的植物(1)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明白它叫什么名字吗它长在什么地方?(2)这种植物是什么样貌的?它是怎样生长的?(3)你觉得它爬的高吗?如果没有墙,没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吗?(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攀爬植物,说说: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么爬上去的(4)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么猜一猜,看一看这个卷须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小结:小动物是用脚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须就是植物的小吸盘,它们不停生长并紧紧地吸住墙体和支架向上攀爬。三、启发幼儿想一想1、西瓜,冬瓜是爬行植物吗为什么?如果给它一个支架它能爬上去吗?为什么不让它爬上去呢?鼓励幼儿大胆的想一想:这些爬行植物有什么用?2、小结:爬行植物的品种很多,它们都有长长的能够攀岩的藤。在爬行植物中有绿色叶片,红色叶片的爬山虎和能开花的紫藤这些观赏植物;有葡萄的藤,有葫芦藤,丝瓜藤这些蔬菜植物。观赏植物一般种植在墙边和廊檐下,供人们观赏乘凉;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让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长长的藤上结出更多的果实,或者种植在农田里,让长长的瓜藤满地爬行,结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么品尝。四、讨论活动你还明白哪些爬行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用?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五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烹炸过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活动准备:1、用来探索的材料:树木的纸条、铁珠、压缩棉、紫菜、黑木耳。2、用来实验的冷水、而睡、盛水的缸(每组一份)。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笔,张贴表格的黑板。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结果。(一)请幼儿观察比较“海洋宝宝”泡水前后的差别。(二)教师归纳:像放在水里的海洋宝宝一样慢慢变大胀大的现象叫做膨胀。二、区分哪些物品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一)教师呈现多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些放在水里能膨胀,哪些不能?1、出示记录表(1)请幼儿看看有些什么?猜猜哪些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2、请幼儿将猜测的结果填在“我猜”这一栏里,容易的打√,不容易的打×(用两张颜色分别记录)。(二)幼儿操作实验,验证猜想。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究竟哪些材料在水里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并将观察结果填在“我发现”这一栏里。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观察、巡视,给予适当指导。(三)展示幼儿记录表,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其他幼儿一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验证)。(四)教师小结三、观察比较物体膨胀速度的不同。(一)擦侧物体跑呢故障速度的不同。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猜猜“谁”膨胀的快,“谁”慢。2、请幼儿将猜想结果用数字表示,填在记录表(2)“我猜”里。(二)幼儿操作实验呢,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三)教师小结四、冷热水中哪个膨胀快1、出示冷热水,猜测并记录。2、利用木耳展示证明,在热水与冷水中的膨胀速度。五、日常生活中的膨胀教师例举馒头、气球、爆米花等。大班科学教案篇六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吹泡泡的游戏中体验欢乐的情绪。2、鼓励幼儿想出办法吹出更多泡泡。3、明白泡泡到了高处表面水分被蒸发所以泡泡破了。活动准备1、溶解有餐洗净的水2、透明塑料杯,塑料吸管。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餐洗净和水小朋友必须要仔细看呀,看看教师要干什么?现场配兑吹泡泡的泡沫水,引起幼儿的好奇心。2、教师吹泡泡,激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教师:吹泡泡真好玩,你们想玩吗?二、展开1、教师吹出泡泡,让孩子追捉泡泡。2、你抓住泡泡了吗?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小结:泡泡本身是没有颜色的,经过阳光照射就成五颜六色的啦。3、讲解吹泡泡的方法,请幼儿试试。小朋友你们明白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吗?请几个小朋友来试试。4、教师示范:吹泡泡用力不要太大,要慢慢吹。5、幼儿尝试吹泡泡,教师指导。提醒小朋友吹泡泡时注意不要把水吸到嘴里,不吹时把吸管插在小瓶里,不能含在嘴里。(1)你是怎样吹出泡泡的?(2)你能用什么方法让泡泡越飞越高?(3)泡泡飞到高的地方会怎样?(4)谁明白为什么泡泡破了?”小结:泡泡到了高处,表面水分被蒸发所以泡泡破了。三、结束欣赏儿歌《吹泡泡》小朋友此刻我们休息一下,泡泡不仅仅好玩,他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让我们一齐欣赏吹泡泡的儿歌吧。自然结束。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七设计意图:孩子的好奇心重,喜欢探索身边事物的奥秘,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取材于身边常见事物,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科学道理。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践,发现不同物体掉落过程的不同,进而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记录、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合作能力。3、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1、纸条、积木、树叶、沙包、布、鸡毛若干。2、可供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纸、笔若干。3、黑板一块、有关识字卡。活动过程:1、逐一出示六种物品,交代游戏名称及规则。2、请幼儿玩游戏“掉下来了”,教师参与引导,要求幼儿观察物体掉落时的状态。3、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观察到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4、请幼儿再次游戏,要求幼儿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把记录情况讲给同伴、客人们听。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他们的记录情况,小结活动过程,引出活动延伸。活动延伸:1、让幼儿实验相同质量、相同材料在不同形状时掉落情况的不同。2、引导幼儿理解物体掉落时受外力影响造成的结果的不同。大班科学教案篇八活动目标:1.对旋转现象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2.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起来,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4.大胆说出自己对旋转的理解。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活动难点:能让所有的材料都转起来,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转起来。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材料一:各种线形、长条形物品:毛线、布条、树枝等。材料二:各种平面的物品:纸片、毛巾等。材料三:各种立体物品:积木,珠子、盒子、瓶子等。2.记录纸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笔、大风车一个、小风车每位幼儿一个。3.操作区域和集体活动区域分开。活动过程:一、感知发现1.导入教师和小朋友每人手里拿一个风车,和小朋友边唱边走进活动室:“大风车吱呀吱溜溜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的风车转转转节目就要开始了,风车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玩风车。(幼儿玩风车)2.探讨:“你是怎么让风车转起来的?”教师:我们不用这些方法的时候,风车会转吗?教师:对啦,是我们用嘴巴吹,用手拨打,或者利用风吹,风车才会转起来。教师: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动的呢?教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转起来的吗?3.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风车是靠风吹转起来的;而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是用电的,叔叔按的开关就是电的开关;自行车的轮子是骑车的人用脚蹬才会转,原来啊,这些东西转起来都要外界给它力才能转起来。二、尝试探索。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想请你们去找找看,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老师这里有记录纸,你们看。(教师讲解记录纸的用法:记录纸都是用图案符号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种物品用图形表示;“猜”是一个娃娃头像一个问号表示;“尝试”是用小手表示)1.幼儿先猜测每种物品是否能转动,在“猜”的一栏中记录。2.幼儿动手实验,看到底能不能转动,并在尝试一栏中进行记录。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问:你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动的?4.教师小结:立体的物品容易转动起来,线状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转动。三、再次探索师:刚才我们让立体的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想办法,能不能让那些刚才没有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呢?你觉得什么办法能让那些物品转起来呢?把你的想法画在第三栏里。1.幼儿再次尝试,(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进行辅助),并把自己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发现:说说你的办法。师:请小朋友来讲一讲,你是怎么让你的那些物品转起来的,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教教他们吧!(教师根据刚才的指导与观察,请几个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方法。)四、实践归纳1.请小朋友去尝试刚才没有尝试的物品,你可以试试刚才大家介绍的办法,也可以想想其它办法。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使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3.交流归纳。五、拓展体验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会旋转?2.试试你的身体会旋转吗?活动反思: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小百科: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篇九●活动目标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材料准备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活动过程1.感知3种纸的不同(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3)幼儿操作。(4)相互交流。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活动评析《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