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1页
古对今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2页
古对今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3页
古对今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4页
古对今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对今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6.古对今(第2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情分析】

整堂课教学中,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本文的美,早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知汉语的韵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运用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定位联想等方法理解词语。

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对子中两两相对的关系。

审美创造: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诵读对韵歌,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积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感受对韵歌的特点及生活的美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

1.生字对对碰。出示生字卡片,在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以“________对_________"的形式巩固生字词。

圆凉晨细夕杨古李语香严寒酷暑朝霞

2.诵读课文。“你说我对”、“拍手诵读"等有趣的游戏形式诵读课文(屏幕出示课文)。

设计意图:

从游戏的形式入手,你说我对,复现课文字词、对子,巩固旧知,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新课学习热身!

二、新授

探究一:精读感悟,重点理解。

你知道什么是对子吗?师讲解:(课件出示)

对子一般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字数都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

一般有以下词语组成:

同类词:晨——暮雪——霜柳——杨桃——李(板书:同类词)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和风)(细雨)(山清)(水秀)(板书:近义词)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朝霞)(夕阳)(板书:反义词)

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出示)

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是两组反义词。“古今”是一组时间方面的相对反义词,“圆方"是形状方面的相对反义词。)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这也是两组反义词。“严寒”写的是冬天,“酷暑"写的是夏天,“春暖”写的是春天,“秋凉"写的是秋天,两组对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

学习第二小节。(课件出示)

这一小节是一些什么词组成的对子歌?

(其中晨——暮雪——霜是一组同类词,“和风与细雨”是近义词,“朝霞与夕阳"是反义词。)

(2)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从自然现象方面介绍对子,向我们展示了白云、雾气弥漫,雪霜连天的洁白世界。)

学习第三小节.(课件出示)

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桃、李”都是水果,“柳、杨"都是树木,为同类词组成的对子歌。)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则是两个四字词语,这句把两个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拆开相对,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句子,精读感悟,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了解对子的特征:词性相对,意思相同或相反。

探究二:韵歌对读,感受韵律

1.拆分对子。

(1)拆一拆。

师:看来,很多对子里面的词语,意思都是相对或相近的。我们可以试着把双字对中的词语拆分成单字对,赶快动手对一对吧。(寒对暑:春对秋;风对雨;歌对舞……)

(2)合一合。对韵歌中前后两个词语还可以合成一个词语呢,你能组合出哪些现在常用的词语?(古今、方圆、桃李、杨柳、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课后七个词语:和风细雨、夕阳、严寒、鸟语花香、朝霞、古今、酷暑。

2.韵歌对读。

(1)圈出韵脚。圈出二、四、六、八、十、十二行最后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韵母都是“ɑng”。难怪读起来特别有韵味。这就是对韵歌,往往隔行押韵)

(2)自由诵读。自己拍手或者同桌互读等形式诵读。

(3)标注话谱。表示向上,表示向下,表示往上拐,表示往下落。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标注话谱。生跟着标注。

(4)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设计意图:

通过将对韵歌中的对子拆一拆,合一合,帮助学生体会对韵歌数字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称,平仄协调等特点;韵歌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对韵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探究三:拓展练习,感悟外化。

分组自编对子。

交流反馈。

3.拓展阅读。

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对子歌中提到的植物有(),动物有()。

填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田野

设计意图:

从课内向可外延伸。感受对韵歌音韵美,尝试去编写对子,落实对对韵歌特点的掌握。同时也激发生的创作欲望,积累优美的汉语言文字。

三、练习

练习背诵。

1.自己尝试背诵。

2.同桌对背,填空练习。例如:

古对今,圆对(),严寒对酷暑,()对秋凉。

晨对(),雪对霜,()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对李,()对杨,莺歌对燕舞,()对()。

3.上台展示背诵。

设计意图:

背诵是本课的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巩固所学内容,积累语言文字。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韵歌对读等多种形式,感受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对韵歌同元曲宋词、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希望大家课后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学习我们的母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巩固生字词语,背诵《古对今》。

2.拓展作业:继续阅读《笠翁对韵》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了解更多的对韵歌,感受音韵美,在增长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教学反思】

整堂课教师运用了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激发和培育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教授了学生汉字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培养了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通过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