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课件_第1页
中考历史课件_第2页
中考历史课件_第3页
中考历史课件_第4页
中考历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课件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二、考点分布、分值比例三、试题特点四、中考命题的趋势五、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分为五大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三年试题总量稳定。表一2010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102028.69912.8368.5722231.411318.6表二2011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102028.6668.5761217.122028.611217.1表三2012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102028.6668.5761217.122028.611217.1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1、在题型设计上,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平稳沿袭去年及前年风格,但是又略作调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选择题新增柱状图、和折线图来考查历史知识;增加了判断改错这一题型,使得考试题型更加丰富、全面,同时体现出更加注重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的识记情况。2、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在题型仍是五部分,但分值和比例上做了适当的调整,组合列举题的分值进一步减少:2009年的15分减到2010年的9分,2011年减至6分,增加了辨析改错题种类(情景辨析题),分值由2010年的6分上升到2011年的12分。3、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试卷在题型上没有大的调整,分值比例也没有变化。体现了中考试题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二、考点分布、分值比例2010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中国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安徽地方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912.93042.934.2822.862637.1

类别年份中国史世界史安徽史综合知识合计古代近代现代小计古代近代现代小计2009年121283221682621070201091393121317323470增减-3+1+1-10-3+9+6+1-60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2010年:1、知识点分布合理;2、重点突出近现代史,考察的过程中注意了知识点、线、面的结合,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体现历史考察“厚今薄古”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1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中国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安徽地方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1014.32231.434.2857.13042.9类别年份中国史世界史安徽史综合知识合计古代近代现代小计古代近代现代小计2010年913931213173234702011年101117384912253470增减+1-2+8+7+2-4-5-7000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2011年:(1)重点突出近现代史。试题涉及初中各学期所学内容,古代史内容较少,近现代史内容比重较大(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共计52分,约占总分值的75.5%),中国现代史增加了8分,世界近现代史共减少了9分,变动还是比较大的。

(2)通过对试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部分考点分布过于集中。较大分值集中于某一知识点,如中国古代史总共10分,而唐朝历史就占了6分。14.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2012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中国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安徽地方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812.32738.534.281014.31927.14类别年份中国史世界史安徽史综合知识合计古代近代现代小计古代近代现代小计2011年1011173849122534702012年81710355714263670增减-2+6-7-3+1-2+2+10+20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三、试题特点

符合部颁《课程标准》和省颁《考试纲要》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知识点分布合理,题型简约,题量适中,覆盖面广,阅读量逐年减少,难度略有上升,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能发挥良好的教育教学导向。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注重通过整合学科知识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的能力,注重通过试题的立意来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试题体现了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近三年中考试题的重点

中考仍然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尤其是一些对历史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体现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原则,符合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主干知识:1)从地位看:主干知识是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的知识;2)从作用看:主干知识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支撑作用的知识;3)从教材内容看:主干知识是教材重点阐述、详细分析的知识;4)从《课程标准》看:主干知识应是《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知识;5)从中考看:主干知识应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属于当年考试范围内的知识。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2010年:三国、对边疆的管理、七七事变、美国内战、新经济政策、文艺复兴、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美建交等。201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开元盛世、五四运动、中国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斯大林模式、改革开放、农业发展情况、民主法制的确立和发展情况、科技革命和能源等。2012年:文字、闭关锁国、南京条约、一五计划、斯大林模式、科技进步、近现代教育、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近代化探索、雅典民主政治、新中国和平外交。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2、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1)、注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信息和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的综合探究能力,注重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表现在图片、曲线图、表格等试题,(重点分析2011年)年份图片地图表格20107320117122012641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2)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比以往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

2010年:15题以“时间”为话题,综合考查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火车”的出现、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等,时空跨度大。16题以“握手”为话题,涉及到中美关系、中东问题、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注重历史知识点、线、面结合。

15.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是解读历史的标尺。材料一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人在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

——摘编自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⑴佛罗伦萨人安装机械钟的行为是受到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什么思潮的影响?(2分)材料二过去以天位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⑵从材料二看,“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应开始于()(2分)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材料三1949年10月,有位诗人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喜悦心情。1978年12月,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时间又开始了”……⑶这位诗人“喜悦的心情”是因什么重大事件产生的?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怎样的转移促使“时间又开始了”?(4分)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2分)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第15题第(4)问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第16题第(4)问围绕两大主题,谈谈你对"五大国首脑握手"的看法.以及第17题第(5)问认真阅读板报内容,请你为这期板报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这些试题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考查学生综合归纳能力。.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1年:15题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为主线,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坚持党的领导等,16题以歌曲“我和你“为话题,综合考查经济全球化、世贸、中国如何应对等问题,17题以“福岛核泄漏”为话题,考查“科技革命与日本”,需要学生较高的分析、概况能力。

2012年:15题考查中国近代化,16题考查“希腊文明”,17题通过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主席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开展了一段对话(“蒙哥马利之问”),涉及到中国史、世界史多个知识点。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充分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需要,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功能和借鉴作用。

2010年:如第1题通过考查对我国古代的文物认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3题考查有关我国新疆地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历史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试题的设计立意较高,技巧成熟,润物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2011年:第3题通过排列4部爱国主义影片的顺序,了解历史背景,增强爱国情感。14题通过创设情境,感受唐帝国的繁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5题命制体现了对党伟大历史作用的认识。

2012年:第3题通过考查《南京条约》,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复兴中国的民族情感,第五题通过比如第5题考查安徽近代的抗日英雄,通过一组四个高度概括性、统一性的词语,让学生感悟革命志士的英勇斗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第17题实际通过目前国际上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的观点,用史实说明中国是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友好国家,从而明白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并且使学生明白发展国力与维护和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增强学生历史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4、中考侧重对学生的历史观考察,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考查。

2012年:15题: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通过对比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使学生明白每一种文明都是本民族历史的缩影,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看待文明、分析问题的角度必须客观理性。16题,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以希腊文明为切口,考察了古代希腊文明、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反映出的历史规律。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树立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5、命题角度新颖、高度综合。

近三年中考,我们发现,试题命制角度很新,综合性强,在情境设置方面匠心独具,设问角度新颖。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能够给他们答题提供指导方向。组合列举题以话题或主题形式统领;辨析改错题同样如此,给出范围。材料题和探究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或以话题统领展开,以一条线贯穿。

2010年:11题安徽科学文化,12题社会变迁彰显时代的进步,13题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14题以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为话题展开,15题以“时间”为主题考查历史,是这几年中考题比较特殊的切入点。16题以“握手”主题立意材料题中新增改错题型,形式上更为丰富。第17题试卷通过历史小板报的形式让我们走进上海的历史、探究新知。把上海的变迁通过历史的纵向知识网络做了一个全面的展示,创新使用“历史小板报”形式,并精心设计版面,创设情景。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1年:如选择题的第5小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代“就业制度变化”的流行语,11题“水稻”、12题“绘画”、13题“法律”,考查知识点跨度大,角度多变,中外史联系密切。有的则是用隐性介入的方法来折射热点,出现考生熟悉的陌生题,如第15题,在材料行文、设问方向、主题阐释方面,巧妙地回避显性热点,通过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两段话将辛亥革命100年和中共成立90年这两个热点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材料解析题的第16小题,以歌曲为切口考查重大的历史事件。这种命题思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第17题则从“科技革命与日本”这一角度命题。既不回避热点,又灵活新颖,既让学生有点可写,又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1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材料一现代中国人,出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⑴材料一种“孙先生”指的是谁?(2分)他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⑵“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分)材料二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如果从新中国成立起,用一百年时间把中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我们要埋头苦干,要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邓小平⑶材料二中哪句话体现“担子重,责任大”?(2分)⑷完成这一重任的根本保证是什么(2分)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2年:第4题为一道漫画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20世纪前期”、“青岛”、“太阳旗”这些时间、地点、标志的提示,使学生看出五四运动前日本对青岛的觊觎之心。第9题通过不同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学生了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第11题通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考查中国近代的学校、近代安徽教育和中国现代的教育法律,明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17题非常巧妙通过毛泽东与蒙哥马利的对话来组织材料。17.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主席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开展了一段对话。对话中的“蒙哥马利之问”饶有兴趣、发人沉思。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历史之感】

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毛: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⑴“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2分)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为例说明。(2分)【释疑解惑】毛:要向外侵略,就会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以上材料摘编自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⑵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2分))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6、与时事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

学史明智、鉴古察今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只有真正的融入历史,才能真切地感知历史,乃至于超越历史,才能真正体现历史的学科价值。中考试题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0年:第2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第3题新疆问题考查西汉政府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2070周年;,17题就此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70周年,第4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第16题中美关系,巴以冲突,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第17题上海世博会等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2.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11年:选择题第10题以2011年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引子,考查1991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材料解析题第15题考查了辛亥革命与中共党史,第16题以学生熟知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入题,通过“琳达的早晨生活”和“美国公布对话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税令”涉及中国加入世贸10周年,考察经济全球化问题。这几题均对周年纪念的大事予以关注。第17题从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这一热点出发,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核能问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感【论从史出】⑵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6分)“耻辱与振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疯狂与罪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痛与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史明智】⑶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同学们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继续发展,另一种认为应停止发展。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4分)2012年:选择题的第3小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史实(170周年);第6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0周年,第10小题以地图考查“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并考查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组合列举第12小题考察了《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辨析改错第14小题考查英国崛起的相关史实;材料解析题16小题涉及到伦敦奥运会圣火的点燃;活动与探究第17小题涉及到神八飞天。5、关注安徽历史,培养乡土感情

中考安徽地方史总计3—4分,约占总分的5%左右,考查内容注重安徽古代科技文化和现代经济的发展,置安徽地方史于中国历史大环境之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安徽自身发展,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乡土情感。四、历史中考命题的趋势紧扣新课标、体现新理念、探求新思路(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采用新理念遵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考指导用书》的规定实施命题。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为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3)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考试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4)采用历史研究的新理念,新成果,并注重对社会文明史、发展史的考查。五、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错别字较多。

2010年:例如,将吴敬梓写成吴敬锌、“浦东”写成“普东”等。

2011年:“河姆渡”写成“河姆度”;“文艺复兴”成了“文艺复新”;“孙中山”误写成“孙中人”、“孙中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和”误写成“合”。“蒸汽机”写成“蒸气机”。还有不少考生欧盟的“盟”字不会写,乱造字。2、基础知识不牢固:

了解和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线索;历史基本技能力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间、地点、文献的正确表述,对重要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正确阐述或说明、简要评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由于许多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训练而丢分。

2010年:“第5题.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的回答中,很多学生答成土地改革运动等;对““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中,有学生答沈阳等。另外,有些同学的历史基本素养不到位,基本概念和术语回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不认真,造成无谓失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记忆。5.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1年比如有学生把第15题中的孙先生答成“邓小平”;第16题中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答成“经济全国化”;第17题飞机答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等。特别是单项选择题,因为不是直问直答,很多学生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张冠李戴,丢分严重。

3、审题不清,深度不够。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的错误。

2010年:第四大题题目要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有的不判断正误就去改正;有的不找出错误的地方就改正;有的不按照要求直接在错误之处划线改正等等。1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材料一现代中国人,出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⑴材料一种“孙先生”指的是谁?(2分)他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⑵“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分)材料二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如果从新中国成立起,用一百年时间把中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我们要埋头苦干,要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邓小平⑶材料二中哪句话体现“担子重,责任大”?(2分)⑷完成这一重任的根本保证是什么(2分)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6.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唱出了世界人民的美好心声。【文明共享的时代】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

⑴成立于1993年的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什么?琳达的生活与工作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自1986年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历经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其正式成员。⑵既然谈判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组织?(4分)

【对话与合作的时代】

2010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铜版纸反倾销反贴案税令,美海关将从税令公布之日起开始对华输美铜版纸产品征反倾销反补贴税。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请写出你的建议。(2分)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在其框架内寻求解决;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双赢。部分学生从外交角度去提建议。

[2012]15、⑴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⑵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4分)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2分)

对西方文明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明绝对否定的偏向

图7:中国富强神八飞天图8: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⑶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

(4)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逻辑混乱。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逻辑性不强,甚至在作答时自相矛盾。

【2001】第17题第3问“你认为应继续发展核能产业还是应停止核能产业,并说明理由”,部分学生答题思维混乱,观点与理由相互矛盾。这些都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5)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答题规范化意识不强。答题规范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可有的同学答卷时不知道分段、分层,不懂首行空两格,仍然是一段到底,没有层次,卷面混乱。另外,一些考生不注意卷面文字,或书写潦草,或字体过小。、、方法指导针对训练制定计划紧扣考纲、夯实基础关注热点针对训练方法指导2013中考复习策略一、制定计划、确定内容

根据各方面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班教学计划。计划应包括:新课完成计划一轮复习计划二轮长效与热点专题复习最后冲刺复习二、紧扣考纲、明确目标

考纲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制定的。规定了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并附有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是教师、学生进行中考历史复习的纲领性文件和唯一的参考依据。1、摸清考点,明确考试的内容与目标要求。

这也是老师们最关注的部分,要严格按照考纲规定的考点范围梳理,组织复习,把准考点.凡是考纲没有罗列到的知识点坚决不讲,罗列出来的要一个不漏.讲准确、讲到位。2、明确考试的形式要求及变化。

近三年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题型相对稳定。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两大类。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归纳列举题、史实辨析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类型题等。两类题型的分布比例为:选择题:30%±5%,非选择:70%±5%。3、明确考试命题原则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以及地方课程《安徽历史》学习板块均属于考查范围。2.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认真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3.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设计各种情境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学业考试的试卷力求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度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4、认真研究题型示例及样题

考纲提供的题型示例给出了中考命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角度及能力层次要求,同时要演练近年本地中考历史真题,给中考复习以明确的标高,具体的方向。

2012年中考选择题,考纲上所列举的例证性试题的出题思路,在试卷上都有反映5、关注板块分值分布

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历史与政治同场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共150分,其中历史占70分。重要版块重点讲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0%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5%安徽历史:约占5%6、了解考纲的变化

安徽省中考每年都有增减,教师要烂熟于胸,有所取舍。2012年增加部分考查了13分。2013年考纲解读在每一个学习板块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标准(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学习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标准(实验稿)》的知识点相比,《标准》减少了56个知识点,增补了25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31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内容的增减.docx(课标的修订)增加知识点的选择标准:1、根据时序性,给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整体概念。(文景之治、东汉、安史之乱;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北洋军阀混战;法兰克王国)2、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初中生应该掌握和理解的新事物。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联合国、世贸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等)3、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使内容更加系统、完整(理解西欧中世纪社会:西欧庄园;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资本主义产生”: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减少知识点的标准:1、课程内容的整合与相关学科的衔接。(《九章算术》、《水经注》、阿基米德2、从学段角度出发,考虑知识点难度,初中不讲高中讲,初高中衔接。(宪章运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3、减轻学生负担,删去不影响学生理解历史发展主线的知识点。(元谋人、禅让制、世袭制、严复、侯德榜、计算机网络、就业制度、南方古猿、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的特点等)4、学生可以自我获得的知识。(《荷马史诗》、巴黎圣母院、爵士乐、好莱坞等)(3)把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标准》中。除了具体的内容之外,最明显的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三、夯实基础、培养能力1、夯实基础必要性

从考试性质看: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历史学科学业考试首先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历史学科毕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重视评价学生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情况(基础性)从考试目标看:

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时突出主干知识,注意历史知识的点拨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

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包括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和制作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用科学的历史观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收集和运用历史信息,撰写历史习作等。从考试难度要求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适中题和稍难题。估计难度(通过率)系数在0.8以上为容易题,难度在0.5~0.8之间的为适中题,难度系数为0.5以下的为稍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为7﹕2﹕1.2、如何夯实(1)考点解读、夯实基础

考纲依据《课标》对历史知识与学习能力的不同要求,按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考查.对此,要准确解读:识记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建议教师先依据去年考纲自己动手编写考点分析,等新考纲下来后在增减。(2)回归课本,梳理整合。

将课本读“薄”、读“通”、读“活”。研读教材,要抓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历史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整合主题知识,突出重点,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适当打破单元、课之间的界限,做到将基础知识“联线串珠”,纵横联系,整理专题(18个)。要注重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外联系、古今联系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温故而知新.专题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专题二中外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专题四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中

国“三农”问题专题五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专题六维护祖国统一专题七中外友好交往与中国近现代外交专题八从血肉长城到钢铁长城专题九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十一世界民主法制建设专题十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

化专题十三战争与和平专题十四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专题十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专题十六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专题十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专题十八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整合专题(1)不能贪大求全,要实不能空;(2)可以借鉴高考涉及的专题,有所取舍,有所侧重;(3)强调中外关联原则;(4)宜小不宜大,宜粗不宜过细;(5)重视史论结合,多注意“宽度”,少强调“深度”……

(3)改进方法,落实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和制作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用科学的历史观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收集和运用历史信息,撰写历史习作等。因此,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精心备课,落实辅导措施和改进复习方法,如平时教学注重史料运用、知识点的探究结合以往中考试题来巩固等。(4)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树立“大历史观”

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应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去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学“活”历史,提高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答历史问题才能轻松自如。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体史观,立体史观,有三个基本维度,中国与世界、过去与现在和未来、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注意传授一些相关的正确认识和观念,让学生获得一些文明史、全球史和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知识。在中考复习中:首先带领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用新史观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其次,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联系时政热点进行重点分析阐述。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加强中外联系,把中国发展放到世界大背景下.

注重同一时间内中外历史事件的归类,寻找同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真正达到中外联系,融会贯通。专题1中外近现代的政治民主专题2中外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专题3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专题4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专题5中外现代化的模式专题6世界发展与中国19世纪40---6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与中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经济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思想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外交西欧各国推行殖民扩张,英国夺取世界霸权.商品市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2.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魏源西学思潮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探索史侵华史抗争史世界发展与中国中外专题复习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4.冷战下的世界与中国世界重大事件对中国的影响还有: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5.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与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6.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15.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⑴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 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⑵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4分)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2分)17.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主席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开展了一段对话。对话中的“蒙哥马利之问”饶有兴趣、发人沉思。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历史之感】

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毛: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⑴“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2分)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为例说明。(2分)【释疑解惑】

毛:要向外侵略,就会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

——以上材料摘编自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⑵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2分)图7:中国富强神八飞天图8: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⑶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论从史出】⑷日益富强的中国为什么不会出现“蒙哥马利之问”所反映的“历史逻辑”?(4分)

四、了解时事、关注热点

安徽中考历史命题特别关注重大“热点”问题。往往以重大“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出对中外历史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的考查,既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考生灵活地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对考生有效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知古通今”“以史为鉴”的史学功能,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一)热点问题的呈现1、多数题型都出现过“热点”问题:单项选择、组合列举、材料解析、分析探究等题型。(辨析改错题型)2.“热点”问题呈现有三个特点(1)近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2012、4-2013、3】,包括当年的国内外重大问题,也包括一段时期以来持续存在的、舆论持续关切的国内外重大问题,例如,(朝核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2)周年大事,包括上一年、当年和下一年的周年大事特别是当年的周年大事,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作深入挖掘。(3)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中发生的特别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在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考点”

(二)热点问题解决

1、搜集热点问题

搜集的热点信息应该出自权威机构和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密切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二、分析热点问题

1、热点背景分析(为什么“热”)2、找准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考什么)

先梳理与该热点相关的中考范围内的历史知识,有机整合,寻找结合点、交叉点和渗透点。应多思考、多联系,将一个热点与多个历史问题建立联系。

3、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怎么考)由一点牵出一条线,乃至形成一个面,从而体现“切入点小,纵深联系广”的历史学科特点。三、进行考点梳理

1、知识点的梳理2、预设开放性问题四、精编试题强化训练

备考中教师就要精选精编一些历史与热点问题融合的较好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有质、有量、有序、有度的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应考能力。五、加强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训练2013年中考热点梳理热点一:喜迎十八大,迈向新征程;热点二:聚焦多国局势,构建和谐世界热点三:“天神相拥”与科技创新热点四: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热点五:科技强军走向海洋热点六:聚焦中央一号文件热点七::“展望未来,共享繁荣”—金砖国家峰会热点八:奥巴马连任与中美关系热点九:“展望未来,共享繁荣”—金砖国家峰会热点十:圆梦中国热点十一:周年热点五、针对训练、强化巩固1、分层训练:按考纲进行考点解析时跟踪练习;专题复习时安排专题训练;热点讲座安排模拟练习。2、增加考点的专题训练。3、集中模拟。注意事项:(1)有的放矢,重点突出;要针对薄弱环节和主干知识、当前热点、重点、难点以及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每次训练都要有的放矢,做到精选、精练、精评。分析不足,查找原因,认清自身缺陷,明确努力方向.(2)注重方法,培养解题能力。比如针对审题失误训练审题方法,针对答题弊病,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等。(3)处理好复习与考试的关系:度:一是考试不能过频、过滥。因此要控制考试的频率度,不要天天考,要有科学安排。最忌多而烂。一般一个专题一套训练题,这根据教学速度进行,同时每两周进行一次综合测试,教师要自我设计、制作训练题;二是不落实的考试必须摒弃,所谓不落实的考试是指考试完后不改卷或不评讲,有的是来不及改或评,这样的考试是无用的,考过之后要及时评讲,考而不评不如不考;三是考试要切合自己的学生,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际,不能把外地的试卷不加分析,不加裁剪就拿来考试,这样就害了学生,复习时尽量不要用现成的套题,可将几套题拼凑成一套题再用比较好。精:①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②适应性:与中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命题形式和试题难度基本一致,通过模拟训练逐步适应中考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③适量性:试题难度要尽量接近中考的难度,题量不宜过多,坚决避免题海战术。(4)要创新训练的方式。

限时训练法;选择、组合列举、辨析闭卷训练等。就开卷与闭卷而言:它们考查目的是一致的、统一的。不同之处是考查的形式的区别。开卷的要求比闭卷的要求层次更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灵活程度更强。开卷考试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果对课本不熟悉、没有熟记重要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有的试题都要查阅教材,根本来不及完成试卷作答。基础知识提倡闭卷。5、教师要下“题海”1、选资料:(1)精心挑选一本好书,其标准:是否贴近课标与考纲是否合理联系时效热点是否将基本知识点撰写规范合理是否符合您学生的能力实际是否真正便于学生考场使用(2).考场用书不等于只在考场上使用。教师完全可以将考场用书作为初三总复习讲义使用。借此让学生充分熟悉此书体例和内容。(3).要对考场用书进行备课

考场用书毕竟是一个短时间内完成的教辅资料,必然存在不足,教师要认真研读,去伪存真,进行必要的补充。减少随意性,杜绝盲目性,提倡选择性,增强实效性。

2、教学要求:容量大一点,思维强一点,效率

高一点。3、自己试水:精选、精编、精讲、精练;发必

收,收必改,改必评,评必补。4、

研究高考试卷,提取有价值的历史考查信息。了解高中教材体系及高考命题趋势,与高中教学和高考方向接轨。2012年中考历史和安徽高考模考相吻合1、安徽史图片题,如选择第1小题。2、漫画题,如选择第4小题。3、表格题,如选择第6小题。4、历史地图题,如选择第10小题。近年中考命题出现向高中教学靠拢,与高考接轨的趋势,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有必要了解教材体系、高考方向。例如,高中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样的体系,更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类似的事件学会归纳、对比。另外,近年高考命题材料题中的材料来源越来越丰富,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和中考复习阶段,应根据课程标准灵活地补充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中考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研究题型、方法指导(一)对中考试题要有深度的研究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近三年来中考考点按专题进行梳理,把握历史中考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也是有效进行中考备考的捷径。回顾2006---2012年中考历史大题考题,能否得到启示?2006年考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中美关系活动与探究(12分)2007年就英法美的近代崛起历程探究崛起原因、对近代中国带来的伤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你如何做(12分)以汉语热考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10分、访问非洲八国考非洲知识点及中非关系的相关内容材料解析10分2008年以《金婚》热播考新中国的社会变迁(12分)、科技与战争(12分)、中日知识点及中日关系探究13分2009年朝核问题材料解析10分、奥巴马当选总统考相关知识点及中美关系12分、两岸关系探究13分2010年以握手改变国家和人类命运考相关知识12分;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探究与上海相关问题13分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材料解析10分;2011、3、11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考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如何发展核能产业活动探究12分2012年,指出《大国崛起》中有关英国解说词的错误6分。以热点伦敦奥运会考希腊文明相关内容10分。大国崛起及其同中国的关系、中外交往、热点问题等几乎年年考大题目。(二)题型分析与方法指导1、单项选择【命题原则及特点】

选择题是历史学科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题干以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