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XX县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名单及信息记录表 2一、XX县重点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名单 2二、踏查记录表 9三、样地信息登记表 10第二节常用样地取样方法 11一、五点取样法 11二、对角线取样法 12三、平行线取样法 12四、棋盘式取样法 12五、“Z”字形取样法 13第三节昆虫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 13一、调查技术规范 13二、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 16三、标准株/株丛法调查统计表 21四、深土层陷阱收集法调查统计表 22五、样方法调查统计表 24六、样线法调查统计表 25七、诱虫灯(引诱剂)调查记录表 26八、黄板(黄盘)诱集记录表 27九、飞行阻隔器收集记录表 28十、高空吸虫塔采集记录表 30第四节植物病原微生物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 31一、调查技术规范 31二、标本采集制作规范 32三、样方法调查统计表 34四、样线法调查统计表 35第五节植物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 36一、植物调查技术规范 36二、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 38三、陆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 40四、水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 41第六节野生动物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 42一、调查技术规范 42二、标本制作规范 45三、外来脊椎动物调查样线信息表 56四、外来陆栖脊椎动物市场调查表 57五、标本信息登记表 57第七节普查流程 58一、昆虫普查流程 59二、植物病原微生物普查流程 62三、植物普查流程 63四、动物普查流程 64第一节XX县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名单及信息记录表一、XX县重点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名单(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序号中文名称学名物种类别主要分布区域主要分布生境1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昆虫红河(河口、金平)、西双版纳(勐腊、景洪)、德宏(芒市)森林2锈色棕榈象Rhynchophorusferrugineus昆虫全省范围森林3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invasa昆虫楚雄、红河(个旧、蒙自、弥勒、建水、石屏)、昆明(东川)、丽江(华坪)、文山、临沧、普洱、玉溪(澄江、通海)森林4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昆虫全省范围森林、草原湿地5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solenopsis昆虫保山、楚雄、德宏、红河、丽江、怒江、西双版纳(勐腊)、文山森林6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aequalis昆虫德宏(瑞丽)、红河(金平)、普洱(景东)森林7小圆胸小蠹Euwallaceafornicates昆虫昆明、保山森林8毒麦Loliumtemulentum植物保山(腾冲)、德宏(芒市)、西双版纳(勐海)、红河草原9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植物怒江、德宏、瑞丽、普洱、西双版纳、昭通、曲靖、红河(屏边)森林、草原10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植物全省范围湿地11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植物全省范围森林、草原湿地12石茅(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植物西双版纳(勐海)、红河草原、湿地13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植物德宏(盈江)森林14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植物德宏(芒市、瑞丽、陇川、盈江、梁河)、保山(隆阳、施甸、腾冲、龙陵、昌宁)、普洱(澜沧、孟连、西盟、思茅、宁洱、墨江、景东、镇沅、江城、景东林业局、墨江林业局、卫国林业局)、西双森林、草原湿地版纳(景洪、勐腊)、临沧(镇康、耿马、沧源)、红河(金平、河口)、怒江(泸水)15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植物全省范围湿地16刺苋Amaranthusspinosus植物怒江(泸水)、大理(云龙、南涧)、保山(龙陵、施甸)、德宏(瑞丽、芒市)、临沧(镇康、耿马、沧源、永德)、楚雄、普洱(景东)、西双版纳(景洪、勐海、勐腊)、玉溪(华宁)、红河(元阳、金平)、文山(马关、富宁)森林、草原17大薸Pistiastratiotes植物XX省中部及南部湿地18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植物昆明(晋宁)、楚雄(双柏、南华、禄丰)、文山(丘北)、普洱(景东)、德宏(芒市)森林、草原湿地19落葵薯Anrederacordifolia植物怒江(贡山)、大理、保山、临沧(耿马、永德)、楚雄、普洱(孟连)、西双版纳(景洪、勐海、勐腊)、昆明、玉溪(江川)、红河(绿春、蒙自、河口)、文山森林、草原20马缨丹Lantanacamara植物全省范围森林、草原湿地21土荆芥Dysphaniaambrosioides植物全省范围森林、草原22银胶菊Partheniumhysterophorus植物红河、文山森林、草原23垂序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植物全省范围森林、草原湿地24刺果瓜Sicyosangulatus植物楚雄、昆明森林25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aquaticum植物昆明湿地26水盾草Cabombacaroliniana植物洱源湿地27伊乐藻Elodeanuttallii植物全省范围湿地28埃格草Egeriadensa植物全省范围湿地29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植物病原微生物全省范围森林30桉树青枯病(茄拉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植物病原微生物全省范围森林31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植物病原微生物全省范围森林32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ribicola植物病原微生物昆明(东川、禄劝)、昭通(巧家)、怒江(兰坪)森林33板栗疫病Cryptonectriaparasitica植物病原微生物昆明(富民、宜良、寻甸、禄劝)森林34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无脊椎动物滇西、滇南、滇中湿地35非洲大蜗牛Achatinafulica无脊椎动物全省范围湿地36美洲牛蛙Lithobatescatesbeianus脊椎动物昆明、楚雄、大理、丽江、保山、玉溪、曲靖湿地37温室蟾Eleutherodactylusplanirostris脊椎动物全省范围湿地38非洲爪蟾Xenopuslaevis脊椎动物全省范围湿地39红耳龟Trachemysscriptaelegans脊椎动物全省范围湿地40鳄龟Macroclemystemmincki脊椎动物全省范围湿地41绿鬣蜥Iguanaiguana脊椎动物全省范围森林、湿地42钳嘴鹳AnastomusOscitans脊椎动物昆明(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呈贡)、丽江(宁蒗)、玉溪(红塔、澄江)、德宏(盈江)、大理、临沧、普洱森林、湿地43麝鼠Ondatrazibethicus脊椎动物昆明森林、草原二、踏查记录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踏查路线编号:调查人员:踏查时间:踏查点位置坐标入侵物种名称寄主植物生态类型危害部位是否需要设置样地入侵物种及现场工作照片样地编号标本编号备注经度纬度海拔填表说明:1.每一踏查点填写一张表。2.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踏查路线编号、踏查时间等均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标准;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标准。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获取。4.“入侵物种名称”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不能确定的种类,待鉴定后再补充上报),若未发现入侵物种,选“无”;“寄主植物”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寄主植物多时,可多选;“生态类型”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危害部位”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需要设置样地调查的,在数据采集APP中记录,并填写样地编号。人工填写调查人员。5.入侵物种及现场工作照片。可以通过数据采集APP拍摄,也可用相机拍摄,通过APP或后台上报。三、样地信息登记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面积样地类型生态类型植被盖度样地照片地表特征经度纬度海拔填表说明:1.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2.生态类型、土壤性质、地表特征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地表特征包括地形、坡位、坡度和坡向。3.植被盖度和样地照片需人工填写。第二节常用样地取样方法一、五点取样法从样地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样地正中央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交驻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二、对角线取样法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样地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样地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双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样地的两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此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方形或长方形地块。三、平行线取样法在样地内每隔若干行取一行或数行进行调查。此方法适用于分布均匀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四、棋盘式取样法在样地内纵横每隔相等距离取样,取样点呈棋盘式分布。五、“Z”字形取样法在样地相对的两边各取一平行的直线,然后以一条斜线将一条平行线的右端与相对的另一条平行线的左端相连,各样点连线的形状如同英文字母“Z”。此方法适用于样地边缘发生多、在样地内呈点片不均匀分布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第三节昆虫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一、调查技术规范(一)基本要求昆虫调查所选择的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地入侵昆虫发生的普遍情况。以乡镇行政区为单位,设置昆虫调查样地。样地须满足如下条件:昆虫分布较为均匀;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开展日常监测工作。(二)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一般为每年3—11月。(三)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样地内生态系统类型、地形地貌、主要植物种类、主要入侵昆虫种类、昆虫种群密度、发生面积等内容。(四)调查方法1.森林区域样地面积600m2或1000m2,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应不少于100株。食叶、枝梢、蛀干害虫在每块样地内按五点取样法抽查不少于20株,统计每株树上害虫数量,或目测叶部害虫危害树冠、枝梢、枝干的严重程度。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类平均种群密度和发生面积,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种实害虫调查主要在种子园、母树林和其他采种林分进行,按五点取样法抽查不少于5株,每样株在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采种实10~100个,解剖调查被害率,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地下昆虫一般采用深土层陷阱收集法,每块样地布设深土层陷阱收集器不少于3个。首次布设后静置6个月,之后每年的3月中旬、6月中旬和9月中旬各收集一次。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类平均种群密度和发生面积,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2.草原和湿地区域样地面积一般为2500m2,样地内设立样方或样线。地面昆虫一般采用样方法,样地内设立样方数量不少于10个,灌丛样方面积25m2,草本层样方面积1m2。调查每个样方内所有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寄主植物,采集昆虫现场影像照片,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类平均种群密度和发生面积,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低空飞行昆虫一般采用样线法,样地内设置不少于5条样线,每条样线长度在50m左右为宜。采用扫网法进行调查,左右挥动180°为一复网,每10复网为一组,每个样线取5—10组数据(50—100复网)。统计每组复网内所有虫害种类、种群密度(头/十复网)、寄主植物、草地类,采集昆虫现场影像照片,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地下昆虫一般采用深土层陷阱收集法,每块样地布设深土层陷阱收集器不少于3个。首次布设后静置6个月,之后每年的3月中旬、6月中旬和9月中旬各收集一次。详细记录昆虫种类、种群数量、寄主植物,采集昆虫现场影像照片,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叶甲类、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一般采用标准株/株丛法,每块样地内选择不少于10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随机选择至少10株或10株丛,统计每株或每株丛上的所有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头/株、头/株丛)、寄主植物,采集昆虫现场影像照片,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3.辅助调查诱虫灯调查。诱虫灯的布设、开灯时间以及诱捕时段和昆虫收集等具体方法可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记录诱捕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地点等信息,采集现场影像照片,诱捕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引诱剂调查。根据引诱剂有效距离合理挂放诱捕器(诱捕剂),并在引诱剂的有效期内进行诱捕昆虫数量调查。具体使用方法可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记录诱捕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地点等信息,采集现场影像照片,诱捕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黄板(黄盘)诱集法。根据黄板(黄盘)诱集器使用说明书要求,合理布设并统计诱集结果,记录诱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地点等信息,采集现场影像照片,诱集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飞行阻隔器。飞行阻隔器具体布设及使用方法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记录收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地点等信息,采集现场影像照片,收集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高空吸虫塔。具体使用及操作方法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记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地点等信息,采集现场影像照片,采集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二、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调查期间,统一使用以下规范开展入侵昆虫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工作。采集标本的时候,每种昆虫标本都要采集一定的数量,原则上越多越好。每个种的昆虫标本数量不少于3号,对于现场不能确定的种类,应尽量多采集标本。采集工具主要包括采集网、振布、马氏网、吸虫塔、飞行阻隔器、深土层陷阱收集器、吸虫管、专业筛虫网、烘虫漏斗、诱虫灯、巴氏诱罐、黄盘、其他小型工具。(一)野外标本和样品的处理和保存野外采集标本和样品需要采集当天及时处理,按照不同的实验目的,分别进行保存,保存方法主要有乙醇浸泡、三角袋包装等。无论是哪种保存方法,都要及时填写详细的采集信息标签,并标好采集编号,同时与采集信息本上登记的采集信息一一做好编号的对应。(二)标本采集过程1.采集标本。采集昆虫标本,注意采集标本数量尽量超过任务量,将标本装入冻存管或三角袋。2.制作采集信息标签。在采集标签上记录采集信息、给出采集编号,采集标签放入标本保存容器,保证一管/袋一个采集信息标签,同时在记录表或记录本上记录相应的采集信息及采集编号。3.拍照。拍摄昆虫前,先拍摄记录本上的标本编号,再拍摄该编号的昆虫生态照片、寄主植物被害状照片、生境照片等。4.确定寄主植物。如果不能确定寄主植物种类,需先采集寄主植物标本,之后统一请专家鉴定。操作步骤总结:采集昆虫标本→制作采集信息标签(保证每管一个标签)→拍照→确定寄主植物。在采集标本时,应尽量采集全虫态标本,重点是成虫标本。如果仅有幼虫且不能确定种类,如鳞翅目幼虫等,也可同时采集寄主植物的枝条,带回实验室饲养,羽化出成虫后鉴定种类。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存样品的完好性。(三)标本的制作75%乙醇浸泡的标本可以直接取出,待虫体稍微干燥一些后即可制作针插标本。三角袋保存的标本需要先回软后再进行标本的制作。标本制作的时候需要在虫体未僵硬前进行整姿,一般为前足向前,中、后足向后,触角在头前略呈倒“八”字形。对于需要展翅的标本,在进行展翅后让虫体充分干燥,然后取下给标本添加采集信息签。1.针插标本制作针插标本时,根据虫体的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昆虫针,针插的位置根据昆虫类群有所不同。鞘翅目昆虫:一般插针于右侧鞘翅基部约1/4处,使昆虫针恰好从中、后足基节之间穿出,具体的针插位置也会因不同类群而略微有些调整。直翅目、䗛目、蜚蠊目昆虫:一般插在向后延伸的前胸背板的中间偏右的地方,对于䗛目昆虫的无翅类群,可以针插在后胸背板的中间偏右的地方,以保持昆虫的重心。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脉翅目、蜻蜓目等类群的昆虫:一般插针于中胸背板中央偏右侧。半翅目昆虫:蝽类昆虫一般插针于小盾片(两翅之间的三角区域)的中间偏右处,注意避开中足基节窝。蝉类昆虫从中胸后侧偏右插针,使昆虫针从中后足之间穿出。2.粘贴标本一些个体比较小的标本,为了不破坏标本的完整性,也可以选择粘贴在三角签上或者长方形纸签上,然后再将纸签插于昆虫针上。制作时也要注意所有粘贴标本的纸签在昆虫针上的高度保持一致。粘贴标本一般使用水溶性的胶水,如木工白胶、阿拉伯糖胶等,方便日后需要时取下标本。3.液浸标本对于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蜉蝣目等类群的标本以及一些类群的幼期或蛹期标本,需要制作成液浸标本长期保存。通常可以把标本直接放入75%的乙醇中浸泡。如果为DNA条形码研究的样品,则使用无水乙醇浸泡。但是由于乙醇易挥发,因此浸泡标本需要经常检查,适时的填补液体。4.玻片标本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类群昆虫个体较小、易腐烂,不易针插、浸液或装盒保存,为便于其特征观察,可选择制作玻片标本。玻片标本制作需根据昆虫个体大小差异、器官骨化程度及色素沉积情况,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制作。需经过杀死与固定、净化处理、染色、脱水透明、封片、贴标签等步骤,制成永久或临时玻片标本。(四)标本保存1.针插标本保存绝大部分类群的昆虫标本将采用针插标本的方式进行长期保存。对每一号入库标本要加一个计算机打印的标本号签,经过专家鉴定并给出鉴定信息后,按照不同类群统一存放,同时录入采集信息、记录存放位置,所有标本将使用统一购买的标本盒存放于轨道式铁制密集柜中保存。标本盒上将按照昆虫目级、科级等分类阶元分别编号,统一打印标识标签,集中存放于标本馆内。入馆前按照程序对所有标本进行防虫、防霉、防潮等处理,入馆后定期检查有无虫蛀、霉变等情况,确保长期保存。2.浸泡标本保存对于半翅目蚜虫类等类群、昆虫幼期、蛹期等虫态的标本,将采用乙醇浸泡的方式长期保存。使用统一型号的冻存管、标本瓶,采用75%的乙醇保存标本。为防止乙醇的挥发导致标本变质,将装有标本的冻存管放入大的标本瓶,再装满乙醇,封口保存。每一个冻存管都需装有相应的标本采集信息标签,对于能够鉴定到种、属等不同分类阶元的要相应的鉴定标签。定期(每半年)对标本瓶内的乙醇进行检查、更换。液浸标本若每管有多个个体,应保证每管只包含一个物种,且所有个体应属同一采集时间和地点,并具准确的个体数。3.玻片标本保存微小昆虫标本,除了乙醇浸泡标本之外,还需制成玻片标本永久保存,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如前。玻片标本按照不同类群进行分玻片盒集中存放,玻片盒外贴好标识以便查找。玻片标本若每片有多个个体,应保证每片只包含一个物种,且所有个体应属同一采集时间和地点,并具准确的个体数。定期对玻片进行检查维护,如出现回潮吸水、胶液软化等情况,可经40℃恒温烘烤1—2天后,用加拿大胶涂抹盖玻片四周进行密封。4.样品保存样品采用无水乙醇保存,使用统一的冻存管,保证每管为同一个物种的个体,加好相应的采集信息标签及鉴定标签。为避免反复冻融,使得DNA降解和断裂,尽量分小管保存,按照不同的类群分别放入冻存管盒,做好外部标记,以便于样品的查找取放,然后放入-80℃冰箱长期保存。定期检查无水乙醇,添加保存液。(五)标本鉴定标本鉴定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手段。对无法确定的有害昆虫种类,应及时送至省级机构或专家鉴定。省级林草主管部门不能鉴定的入侵物种种类或者寄主植物种类,可按相关技术要求送至国家林草局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三、标准株/株丛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取样点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头/株(株丛)危害部位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标准株/株丛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平均种群密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昆虫种类、危害部位、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种群密度、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四、深土层陷阱收集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头/株(株丛)危害部位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深土层陷阱收集法调查统计表。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昆虫种类、危害部位、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种群密度、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五、样方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方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头/m2)危害部位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样方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种群密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昆虫种类、危害部位、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种群密度、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六、样线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线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头/复网)危害部位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样线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线平均种群密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昆虫种类、危害部位、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种群密度、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七、诱虫灯(引诱剂)调查记录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生态系统类型:布设时间:负责人:诱虫灯(引诱剂)布设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种类诱虫数量(头)影像照片记录人记录时间合计雌虫头数雄虫头数填表说明:1.此表为诱虫灯(引诱剂)诱捕所发现的昆虫统计表。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诱虫灯(引诱剂)布设位置信息、布设时间及负责人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昆虫种类、生态系统类型、地表特征和记录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诱虫数量、影像照片和记录人等由人工填写。八、黄板(黄盘)诱集记录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生态系统类型:布设时间:负责人:黄板(黄盘)布设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种类诱虫数量(头)影像照片记录人记录时间合计雌虫头数雄虫头数填表说明:1.此表为黄板(黄盘)诱集所发现的昆虫统计表。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黄板(黄盘)布设位置信息、布设时间及负责人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昆虫种类、气象数据、生态系统类型、地表特征和记录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诱虫数量、影像照片和记录人等由人工填写。九、飞行阻隔器收集记录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生态系统类型:布设时间:负责人:飞行阻隔器布设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种类收集昆虫数量(头)影像照片记录人记录时间合计雌虫头数雄虫头数填表说明:1.此表为飞行阻隔器收集所发现的昆虫统计表。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飞行阻隔器布设位置信息、布设时间及负责人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昆虫种类、气象数据、生态系统类型、地表特征和记录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收集昆虫、影像照片和记录人等由人工填写。十、高空吸虫塔采集记录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生态系统类型:布设时间:负责人:高空吸虫塔布设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昆虫种类采集昆虫数量(头)影像照片记录人记录时间合计雌虫头数雄虫头数填表说明:1.此表为高空吸虫塔采集所发现的昆虫统计表。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高空吸虫塔布设位置信息、布设时间及负责人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昆虫种类、气象数据、生态系统类型、地表特征和记录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采集昆虫数量、影像照片和记录人等由人工填写。第四节植物病原微生物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一、调查技术规范(一)基本要求入侵植物病原微生物调查所选择的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地病害发生的普遍情况;保证所收集病害发生情况的完整性;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法和记录标准,具有可比性;一般调查地点需要多个样点,具有重复性。(二)调查时间一般为每年6—9月。(三)调查内容调查入侵植物病原微生物(病害)种类、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地形地貌、感病位置、发病率、发生面积,采集影像照片。(四)调查方法1.标准样方法(1)森林区域每块样地面积600m2或1000m2,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应不少于100株,随机调查不少于20株。(2)草原及湿地区域适用于调查数种病害混合发生的植株密度较大的草原或湿地。每块样地面积100m2,其中,灌丛样方面积25m2,数量不少于4个,草本层样方面积1m2,数量不少于10个。2.标准样线法对于根腐病、寄主植物高大且分布不均匀的样地。样地面积100m2,样线长度10m,每个样地设置数量不少于3条。将测绳置于草丛上部,用钢卷尺量出测量感染病株丛的植冠在样线上所跨长度,根据感病株丛植冠所跨长度之和除以样线总长度,计算发病率。发病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或一定寄主单位上出现的数量。指发病区域、植株和器官等发病的普遍程度。发病率=感病株丛植冠所跨长度之和/样线总长度×100%(五)结果记录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二、标本采集制作规范(一)标本采集在采集标本时,应仔细剪取发病部位,如叶片、茎秆、穗部、种子等,或挖取植株根部。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存样品的完好性,尤其不能破坏病害症状相应的位置。边采集,边填写相应表格和小标签,然后放在标本纸上,压制在标本夹中。对于无法压制在标本夹中的植物根部,可包裹标本纸后,放在标本箱中。每个样地中的每种病害标本应不少于3份。(二)标本制作1.干燥制作很多标本容易失水后褪色、变形,给后续标本制作和病原物鉴定带来困难。因此应边采集边压制。首先将标本展开、摊平,整理好(茎秆可适当弯折)放在标本纸上,再用标本夹压制、捆好。最大限度保持标本原貌。用于分离病原物的标本,严禁烘干,将田间压制的标本保存在标本夹中,前3天每天换标本纸2次,以后每天换1次直到完全干燥。换纸时应注意保持记录标签的一致性。不准备用于病原物分离的标本,可以压在标本纸中,每个标本上下放置瓦楞纸便于受热均匀,50℃烘箱烘干,快速干燥有助于保持植物原有的形态和颜色。2.浸渍标本制作流脂流胶、汁液较多、种实病害以及部分肉质的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子实体可采用浸渍法保存。首先,根据不同部位,利用醋酸铜、亚硫酸、硝酸亚钴、福尔马林等药品,配置不同颜色的保色浸渍液对标本进行保色处理,再放入福尔马林或酒精中进行防腐保存。同时,此类标本保色时间较短,应及时进行扫描或摄影进行保存。3.标本病害鉴定对于无法分离培养,并且非常容易鉴定的病害,如白粉病、黑粉病、锈病、霜霉病等,可在田间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并将标本带回实验室,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鉴定。三、样方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方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病害种类病株数(病叶数或病枝数)调查总株数(总叶数或总枝条数)发病率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感病部位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标准样方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发病率,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病害种类、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感病部位、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发病率、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四、样线法调查统计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线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病害种类病株数(病叶数或病枝数)调查总株数(总叶数或总枝条数)发病率寄主植物生态系统类型感病部位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标准样线法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发病率,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及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病害种类、生态系统类型、寄主植物、感病部位、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发病率、影像照片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第五节植物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一、植物调查技术规范(一)基本要求植物调查所选择的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地入侵植物分布的典型情况。样地须满足如下条件:入侵植物分布较为均匀;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开展日常监测工作。(二)调查时间陆生植物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期选择在4—10月开展调查。水生植物调查时间为植物春季萌发期(早春生长期)(2—4月),夏季生长期(5—7月)、花果期(8—10月)和越冬期(11—1月)。(三)调查内容陆生植物主要调查入侵植物种类、种群密度(盖度)、生态系统类型、发生面积等内容。水生植物调查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总盖度、生物量、物候期等。(四)调查方法1.陆生植物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森林区域样地面积600m2或1000m2,样方面积100m2,数量不少于5个。草原和湿地区域样地面积100m2,灌丛样方面积25m2,数量不少于4个,草本层样方面积1m2,数量不少于10个。应避免在样地边际取样。调查样方中的入侵植物种类、种群密度(盖度)、草地类,采集影像照片,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类平均种群密度(盖度)和发生面积,利用数据采集APP填报调查信息。2.水生植物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不同类型的水体中外来种植物群落样方的设置方法不同。在小河、溪流和沟渠中,随机布设2×2m的样方,每个群落设置6个以上的样方;在2m宽以上、15m宽以下的河流中,在河流两岸设置垂直截面,在截面的两端和中间设置3个2×2m样方,每个群落3条以上的截面;在宽度15m以上河流,在河流两岸设置垂直截面,在截面上等距(5m,10m)设置若干2×2m样方(每个截面的样方数大于3个),每个生境设置3条以上的截面。记录生境信息:本地植物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种名、总盖度、生物量、物候期等。如有技术条件,记录环境因子,包括水深、水温、pH、电导、盐度、溶氧、浊度等,对于河流调查,还需记录水流、流速、流量等因子。(五)数据记录将调查结果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二、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调查期间,规范开展植物标本和样品的采集。(一)标本数量采集标本的时候,每种植物标本都要采集一定的数量,原则上越多越好。每个植物样本数量不小于3份,对于不确定的疑似入侵种类,应尽量多采集样本。(二)采样过程1.种类的确定。2.编号与制作标签。在记录本上根据标本编号规则给观察到的植物标本编写一个序号。3.记录。记录描述这种植物的特点和发生危害特点等。4.拍照。拍摄前,先拍摄记录本上的标本编号,再拍摄这种植物的所有信息。5.采集标本。每种植物的标本数不少于3份(花、叶片、茎秆、根,整株完整。最好有果实,但一般果实不易采到),制作为蜡叶标本。操作步骤总结:发现1种入侵植物→编号→拍照→调查与记录(随植物编号)→标本采集(随标本放置标签)。在采集标本时,应保存叶片、茎秆、花和果实等,或挖取植株根部。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存样品的完好性。(三)标本现场压制现场采样进行标本压制:边采集边压制,很多标本容易失水后褪色、变形,给后续标本制作和植物鉴定带来困难。将标本展开、摊平,整理好(可适当弯折)放在标本纸中,用标本夹压制、捆好。(四)标本干燥处理采集到的标本可以压在标本纸中,每个标本上下放置瓦楞纸便于受热均匀,有条件的可放置50℃烘箱烘干,快速干燥有助于保持植物原有的形态和颜色。需要用标本纸压制在标本夹中(可用干燥、平整的报纸代替),前3天每天换标本纸2次,以后每天换1次直到完全干燥。换纸时应注意保持记录标签的一致性。不确定的植物,需要再采植物的叶片,用于分子鉴定。叶片装入有变色硅胶的密封塑料袋中,每天更换硅胶,直至送到相关实验室。对野外采集制作好的标本要入库保存,定期检查,控制温湿度,注意避光防尘、防虫、防霉和防鼠等。当地无法长期保存的,由省级部门统一保存。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制作展示标本。三、陆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方编号:样地面积:生态系统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地表特征(地形:坡位:坡向:坡度:)入侵植物种类种群密度(盖度)物候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样地样方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种群密度(盖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及代码、乡镇名及代码、样地编号、样方(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及设立时间、气象数据、负责人和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入侵植物种类、生态系统类型、地表特征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种群密度、影像照片、调查人和调查时间等由人工填写。四、水生入侵植物样方调查结果记录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样地编号:样方编号:样地面积:水体类型:样地设立时间:负责人:样地位置(经度:纬度:海拔:)种名盖度生物量物候期影像照片调查人调查时间填表说明:1.此表为每一样地样方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计算每块样地内所有样方平均盖度,并填报发生面积。2.县名及代码、乡镇名及代码、样地编号、样方(样地)编号、样地位置信息及设立时间、气象数据、负责人和样地面积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入侵植物种名、水体类型和调查时间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盖度、生物量、物候期、影像照片、调查人和调查时间等由人工填写。第六节野生动物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一、调查技术规范(一)两栖爬行类1.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区域地形地貌、植被特征以及两栖爬行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分布特点等,采取样线调查为主,同时畏以访问调查等方法,布设样线不少于5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每条样线长1-5km,宽10m。调查人员在样线上行进,步行宜为每小时1-2km,在调查过程中记录动物名称、数量、距离样线中线的垂直距离、地理位置等信息。以查阅相关文献和对调查点久居的老者、有多年经验的护林员进行访谈调查,以补充调查遗漏的相关信息。2.分类和鉴定依据各类动物图鉴,如《中国两栖动物图鉴》、《中国爬行动物图鉴》以及《常见蛙蛇类识别手册》等,进行分类鉴定。必要的时候运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相关过程,返回后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种类。对于数量少、遇见频率少的种类,在上述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野外采集标本,带回专家鉴别。(二)鸟类1.时间和频度一年中在鸟类活动高峰期内选择数月进行观测,在每个观察月份中,确定数天进行观察,观察时段在鸟类活动高峰期(早晨6:00-9:00,傍晚16:00-19:00)2.调查方法路线统计法、样点统计法、样方法。观测工具包括标记木桩或PVC管、带玲绳子、计步器、望远镜和记录表等。3.鸟类鉴别方法对于数量多、比较熟悉的鸟类、通常根据鸟鸣省判断其种类,根据鸣声丰度推断其数量;或通过望远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判断其种类和数量。必要的时候运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相关过程,返回后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种类。对于数量少、遇见频率少的鸟类,在上述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野外采集标本,带回专家鉴别。(三)大型野生动物1.调查地点大型兽、中型兽的调查均采用样线调查法,在所围样方的对角线上进行。2.调查工具路线图、GPS、望远镜、木板夹、计步器、油性记号笔等。3.调查内容与方法(1)大型兽种类调查。根据不同兽类的活动习性,分别在黄昏、中午、傍晚沿样地线以一定速度前进,控制在每小时2-3km,统计和记录所遇到的动物、尸体、毛发及粪便,记录其距离样线的距离及数量,整理分析后得到种类名录、数量及其他生态特征等,并记录于附表中。(2)小型兽种类调查每日傍晚沿样线布放置木板夹50个,间隔为5米,于次日检查捕获情况。对捕获动物解剖登记,同一样线连捕2-3d。整理分析得到种类名录、数量及其他生态特征等,并记录于附表中。调查完毕后应将在样方及其对角线延伸线上的所有夹板全部取回,以免发生意外;并避免重复计数。4.结果描述种群组成可直接记录样方中出现的所有野生动物中文名和拉丁名,而数量则可用一定面积上的动物个数来表示。最后,将结果汇入附表中。5.其他野生动物其他野生动物野外采样与调查方法参考上述两栖爬行类、鸟类、兽类野生动物野外采样与调查方法设计与实施。二、标本制作规范(一)软体动物标本的制作1.整体标本(实体标本)将采集到的螺类或贝类,先用清水洗干净,再用10%福尔马林或90%酒精杀死固定,10h后移入5%福尔马林或70%酒精中保存。对于贝壳较厚无光泽的种类可用福尔马林保存,贝壳较薄有光泽的应用70%酒精保存。2.介壳标本以螺类或贝类的空壳作标本时。先用热水将动物杀死,除去肉体部分,再用肥皂水洗干净晒干即可。但应注意,对于有厣类,应在洗干净后,壳内填棉花,将厣粘于壳口。对于贝类,可将其放在空气中使其自然开壳,然后取出肉体,洗净,趁壳未干时,将2壳合在一起,用线缠好,阴干后去掉线保存,保存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3.解剖标本对于大型螺类,一般用温水将其闷死;大型贝类,要在其壳张开后,缓缓加入薄荷脑和MgSO麻醉2~3h,再用10%福尔马林杀死,并在2壳间夹一板。动物死亡后,向其内脏注入固定液(90%酒精50份、蒸馏水40份,醋酸5O份、10%福尔马林5份),并保存在85%酒精或7%福尔马林溶液内。4.生态标本将采集到的螺类或贝类分别装入玻璃瓶中,加满水,不留空隙,再盖上瓶盖,经过3~24h(根据室温高低,掌握时间长短)以后,则腹足类的头部和足部伸出壳口外面。瓣鳃类则双壳张开,足部微伸出,触之无反应,即均窒息死亡。或者待其在水中充分伸展后,用薄荷脑和MgSO麻醉。随后及时将动物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固定。大型标本还应向体内注入固定液,以防内脏腐烂。经过24h后将动物移入7%福尔马林溶液保存。采用此法处理标本时,应注意掌握好窒息动物时间长短和动物体的伸展状态,以保证标本质量。(二)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1.两栖类、爬行类的整体浸制标本制作(1)整理姿态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需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待其致死后,再进行整形,按他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2)防腐固定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硬化后取出。(3)装瓶保存根据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截一玻璃片,将标本头朝上固定于玻璃板上。用橡胶塞或软木塞剔好小槽做成4个玻片固定脚,分别嵌在玻片两侧,将带有标本的玻片缓缓装入标本瓶内。最后,将10%福尔马林倒入瓶内至满,密封瓶盖。(4)贴标签将注有科名、学名、中文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在瓶口下方。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2.解剖标本的浸制制作按解剖的一般方法除去体壁,露出内脏。如要展示某一器官系统时,须小心地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展示部分的各器官要保持其自然位置,然后将其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如要标明各器官名称,可用胶水将打印好(或用铅笔书写)的名词签贴在各器官上,待粘牢晾干后,浸入保存液中即可。3.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1)常用防腐剂和化学物品1)常用防腐剂防腐剂具有防止动物皮毛腐烂和受虫害侵袭的作用。其配方有多种,其中含砷防腐剂由于防腐效果好,标本保存时间长,在剥制标本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鉴于砷是剧毒物质,在购买、配制、使用和保管上通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①三氧化二砷防腐膏配方:三氧化二砷50g,普通肥皂40g,棒脑10g,水100mL,甘油少许。配制方法:取肥皂切成薄片,然后注入水,水浴加热使之溶化,加入三氧化二砷及研磨成粉末状的棒脑,搅拌溶解后加入甘油,冷却后呈糊状。使用时若觉太稠,可加适量温水调稀。适用范围:主要用于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②无砷防腐膏配方:冰片(茨二醇-2)11g,95%酒精20mL,苯酚1mL,聚乙烯酸4g,新洁尔灭3g,水70mL。配制方法:将聚乙烯酸用20mL水发透,水浴加热,使之透明。取冰片溶于95%酒精中,加入苯酚、新洁尔灭和50mL热水,最后缓缓加入聚乙烯酸液,搅拌均匀后即成透明稀糊状。③三氧化二砷防腐粉配方:三氧化二砷20g,明矾(硫酸钾铝)70g,樟脑10g。配制方法:将明矾、樟脑研磨成粉末后,与三氧化二砷混匀。适用范围: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剥制标本的制作。④无砷防腐粉配方:硼酸50g,明矾30g,樟脑20g。配制方法:将明矾、樟脑研磨成粉末后,与硼酸混匀。适用范围: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剥制标本的制作,尤其适用于哺乳动物皮毛的临时防腐处理。2)其他常用化学物品酚醛、清漆、松香水、乙醚、白胶(聚醋酸乙烯)、各色油漆及颜料、石膏粉等。(2)常用材料和器具1)铁丝用于制作动物标本支架,使标本保持生活时的形态。2)义眼义眼通常用黑色玻璃和无色透明玻璃烧制而成。黑色部分为瞳孔,无色部分为虹膜。后者可根据动物虹膜本身的颜色用油漆着色。安装时将与义眼黑色部分相连的铁丝脚嵌入标本眼眶内即成。另一种义眼为粒椒,又称黑珠义眼,是一种小的圆形黑色玻璃,同样具有铁丝脚,不需上色,嵌入标本眼眶内可代替眼球。3)充填物棉花、竹丝、棕丝、稻草、锯末。4)解剖器械解剖刀、剪刀、镊子、骨剪、解剖盘。5)其他器具钢丝钳、钢(木)锯、电钻(或手摇钻)、天平、针、线、毛笔、漆刷、标本台板等。(3)动物剥制前的处理1)选材要求制作脊椎动物剥制标本,在选材上要求做到:①动物体要新鲜。宜选用活体或死后不久的动物,否则由于皮肤腐烂而难以制成理想的外形标本。②体形要完整。包括动物体的皮肤应完整无损,四肢及其他外部结构(如喙、耳等)要齐全。爬行类要求体表鳞片完整;鸟类和哺乳类体表无大面积脱羽、脱毛现象。2)活体处死方法两栖类、蛇类可用乙醚麻醉致死。毒蛇在麻醉处死之后,用镊子在口腔近上颌骨处折断毒牙。将毒牙冲洗后保存备用。处死鸟类的方法有多种,常用手紧捏其胸部两侧,压迫胸腔使之无法呼吸而窒息,或将解剖剪从口腔伸入,剪断其食管两侧颈动脉,由口腔放血而处死。后一种方法尤其适合初学者。哺乳类如免除用乙醚麻醉处死外,还可采用耳缘静脉注射空气法处死。动物被处死后,最好放置1~2h,待血管内血液凝固后再进行剥皮,可减少血迹对毛皮的污染。3)测量和记录剥制前需对动物各部位长度作测量,并记录动物的性别、体形、体重、姿势、体色(包括虹膜、脚、喙等部位的颜色,需作详细记录)、采集地、采集日期等。在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如下:①两栖类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体长:自吻端至体后端的距离。头长:自吻端至上下颌关节后缘的距离。头宽:左右颌关节之间的距离。吻长:自吻端至眼前角的距离。后肢全长:身体后部正中部分至第四趾末端的距离。前臂长:自肘关节至第三趾末端的距离。胫长:胫部两端间的长度。②鸟类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体长:自嘴端至尾羽端的距离。嘴峰长:自嘴基生羽处至上嘴先端的直线距离。翼长:自翼角(即腕关节)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之先端的直线距离。除以上列举的项目外,尚有翼展长、嘴裂、趾、爪等长度,视需要加以测定。③哺乳类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体长:兽体仰卧伸直时,自吻端至肛门的距离。尾长:自肛门至尾端的距离(不包括尾先端的毛)。耳长:自耳基部至耳尖的距离(不包括耳尖的簇毛)。肩高:自背脊水平线至足底水平线的距离。臀高:自腰脊水平线至足底水平线的距离。颈长:自耳后至肩峰的距离。颈围:头部后面和胸部前面颈的周长。胸围:前肢后端胸廓的最大周长。前股周长:前肢最大部位的周长。后肢周长:后肢最大部位的周长。(4)动物剥制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和要求虽然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大小、皮肤的厚薄等差异也很大,动物剥制标本制作者的手法又有差异,但是一些基本步骤和方法是大同小异的。概述如下:1)剥皮剥皮是剥制标本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剥取动物皮毛前,应先了解被剥制动物的体形、皮肤、骨骼结构以及表皮衍生物着生的特点。②根据动物形态的特点以及标本造型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剖口线,其中以胸部剖口的“胸剥法”最常用。剖口时,入刀要浅,在不影响皮肤剥离的情况下,力求减少和缩小剖口。③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剥制中应避免动物体的排泄(遗)物、血液等污染皮毛。剥制前可通过轻轻挤压动物的腹部,使尿液、粪便排出,同时在口腔及肛门(或泄殖腔孔)内塞入棉球。剥皮中遇出血,可用棉花或纱布止住,并在皮肤内侧与肌肉间撒上具吸湿作用的石膏粉,以尽量减少血液和脂肪等污染皮毛表面。④动物的皮肤大多通过疏松结缔组织与其下方的肌肉组织相连。剥皮一般采用手指或借助解剖刀的刀柄分离皮肤与肌肉。对一些皮肤较薄处或皮肤与骨骼几乎直接相接处,应用手指甲或解剖刀紧贴骨表面慢慢地分离皮肤,以避免动物皮毛受损。⑤剥制标本取用的虽然是动物的皮毛,但皮肤内仍允许留有少量的骨骼。陆生种类一般除保留头骨、四肢掌骨、指(趾)骨外,还需保留某些肢骨,以协同支架支撑标本。⑥动物头部两个部位的剥离必须谨慎细致:一是耳道,二是眼窝。剥至耳道时,应用解剖刀紧贴耳道基部或头骨,割断耳道:剥至眼窝时,要求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⑦在剥至动物尾部时,应注意保持肛门或泄殖腔孔的完整性,此处皮肤的切割应靠近孔的内侧,使孔口仍处于闭合状态,以避免填充物外露。⑧为使制成的标本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需对剥取下来的动物皮毛作进一步处理。处理方法:清理皮肤内表面残留肌肉、脂肪;清理骨骼表面残留肌肉;清理脑髓。用剪刀扩大枕骨大孔,然后用镊子夹取棉球伸入脑颅腔内掏尽脑髓。2)防腐动物皮毛能够长期保存,主要是防腐剂的作用。要使标本达到长期防腐保存之目的,一是要选择防腐剂,二是在皮肤内表面涂好防腐剂。涂防腐剂时要求做到:①及时。剥取下来的皮毛应及时涂上防腐剂,尤其是夏季,耽搁时间一久,就有腐败、脱毛、脱鳞片的可能。②皮肤内表面、保留骨的表面以及脑颅腔内均应涂抹防腐剂。3)制作支架和充填制作支架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动物的皮肤,其作用类似于体内的骨骼。制架材料通常选用铁丝,不同动物由于体形不同,支撑的重量不同,所用的规格也不同,应以剥制前动物实体测量的结果为参考标准。充填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假体法。根据动物实体测量的大小,先在铁丝支架上用填充物扎成形似动物实体的假体,然后再将此假体安装入动物皮张内,最后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填充物。另一种是充填法,即先将铁丝支架安装于皮张内,然后根据动物实体的大小,按部位逐步将填充物填塞到皮张内,直到形似实体。由于填充物本身的弹性程度不一,因此对于富有弹性的填充物,充填量可适当大些,然后通过缝合收紧以及整形使充填度接近实体;对于一些弹性程度较小的填充物、充填量必须接近实体。4)缝合缝合剖口时,要尽量利用皮张体表衍生物来隐蔽缝线。鸟类和哺乳类则将剖口处的羽毛或毛发拨向两侧,缝合后使缝线隐蔽于羽毛或毛发中间而不留痕迹。剖口处的缝合要求做到:①剖口两侧的皮张要对齐。②缝针穿入剖口两侧的皮肤应稍阔些,以免收紧缝线时扯破皮肤。③针距不宜太密,但也不能太疏,以防皮张干燥后填充物外露。④收线时,应用左手捏紧躯体两侧,尽量使剖口合拢,右手均匀用力将线收紧,然后结扎缝线。5)整形①清理用毛刷刷去体表残留的填充物。若沾有血迹,可用纱布蘸水去血渍,再用滑石粉吸去表面水分。②整姿先检查标本整体充填是否均匀、对称,若有凸起、凹陷或不合适之处,可用手指略微揿、捏加以矫正,然后依据动物活着时的姿态,按照制作者的需要整姿造型。整姿造型总的要求是:科学性,即再现的姿态是其生活时的某一种姿态,切忌过分地艺术夸张而导致失去真实性;生动性,即再现的姿态力求生动活泼。③镶装义眼镶装义眼前根据被剥制动物虹膜部分的色彩,用同样颜色的油画颜料在玻璃眼球黑色部分外圈涂色,晾干备用。镶装义眼时,用解剖针拨开眼睑,将义眼的铁丝脚插入事先已填塞棉花的眼眶间使之固定,然后用解剖针挑拨眼睑,使其遮住义眼的边缘。④固定制成的标本大多固定在木质板或树枝等物体上。⑤上色一些体表裸露的动物剥制标本以及鸟类和哺乳类的裸毛区域,根据需要可上色。上色应依据剥制前对动物体体色的记录或参照有关的彩色图谱。上色后的标本一般要阴干1~2d,最后用毛笔在体表上色部位涂上薄薄一层清漆。应注意色彩尽量接近动物的原有体色,注意漆不能涂得太厚,以免标本失真而被误视为模型。三、外来脊椎动物调查样线信息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调查日期:调查人:样线编号起点终点样线长生境类型外来物种种类物种数量主要植被种类干扰类型干扰强度经纬度海拔经纬度海拔填表说明:1.此表为样线调查统计表。以种类为单位,统计每条样线上物种数量。2.县名及代码、乡镇名及代码,样线编号,经纬度、海拔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外来物种种类、生境类型、主要植被种类、干扰类型、干扰强度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调查日期、调查人、样线长度、物种数量等由人工填写。四、外来陆栖脊椎动物市场调查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调查日期:调查人:市场名称经度纬度外来物种种类售卖数量消费者数量周围是否有湿地栖息地备注填表说明:1.此表为外来陆栖脊椎动物市场调查表,调查人通过走访调查,获取外来陆栖脊椎动物市场售卖信息。2.县名及代码、乡镇名及代码,经纬度等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成。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3.市场名称、外来物种种类、售卖数量、消费者数量、是否有湿地栖息地等通过数据采集APP选择。4.调查日期和调查人等由人工填写。五、标本信息登记表县名称:县代码: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标本编号标本类型标本名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寄主植物经度纬度海拔生态系统类型影像照片采集人姓名备注填表说明:1.县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通过数据采集APP自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T柄六角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数字货币交易与安全监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在线教育平台教师保密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化暖气片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门面房买卖合同附带商业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玻璃深加工设备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市场车位租赁与市场运营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合同索赔风险管理合同3篇
- 个人不动产抵押贷款合同(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对接服务合同
- 2024山西广播电视台招聘专业技术岗位编制人员20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材料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新材料行业研究框架
- 人教版小学英语各册单词表(带英标)
-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乡村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解析
- 智能护理:人工智能助力的医疗创新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专题讲座
- 5G+教育5G技术在智慧校园教育专网系统的应用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
-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探究 论文
-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新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