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清末的革命志士扬州人熊成基在临刑前说,“今生已矣。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庶几瞑目矣。”他参加的这场革命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C.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D.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2019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230周年。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三级会议的召开B.攻占巴士底狱C.颁布《人权宣言》D.处死查理一世3.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是A.打击倭寇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C.设立驻藏大臣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4.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正在成为国际舞台上最亮的明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发展注人了“强心剂”。独特的中华文化让许多外国朋友迷上了中国;海外学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对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多达65个。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③中国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7.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使欧洲人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东方国家的是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麦哲伦船队的全球航行C.《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D.大西洋沿岸经济的没落8.下图是某同学整理中国历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的提纲,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A.军机处B.文字狱C.锦衣卫D.东厂9.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摧毁了封建统治③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④摧毁了殖民者的统治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0.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最主要是指A.创办近代工业 B.发展铁路交通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政治制度革新11.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最主要原因是A.火的使用 B.能做陶器C.能建造房屋 D.农业生产的发展12.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A.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B.人们附醉于工业革命成就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D.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13.17世纪英国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另一个人”指的是()A.查理一世 B.克伦威尔 C.查理二世 D.詹姆士二世14.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D.充分利用市场调节15.下列有关中国现代史所学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C.中美建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中共十九大的召开——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16.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了艰难而伟大的探索。下图的历史事件()A.使中国革命面貌换然一新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D.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7.10世纪前后的欧洲,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兴起了许多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等,这些城市大多是①政治中心②手工业中心③商业中心④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最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19.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C.结束了封建帝制 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20.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下面使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改革有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③彼得一世改革④1861年改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希特勒上台B.纳粹党在德国跃居为国会第一大党C.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D.国会纵火案22.《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A.开商埠 B.设使馆 C.建教堂 D.加工厂23.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A.蜀、吴、魏B.魏、蜀、吴C.魏、吴、蜀D.吴、魏、蜀24.历史小论文的撰写一般需要先确定一个主题,请根据下列材料:《贞观实录》、《谈武周风云》、《论开元执政得失》,确定一个论文主题是A.浅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试论经济重心的南移C.简论民族交融的发展D.略谈大变革的时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弱国无外交”,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实力决定了国际地位。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______》的签署,使美国在海军实力上取得了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中国在______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慕尼黑会议上,______不得不接受英法德意四国对自己共同宰割的《______》。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名称。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_____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_____为解放长江以北地区奠定了基础﹣﹣_____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垮台﹣﹣_____27.观察《二战中后期的欧洲形势》,请分别将1939年和1941年德国突袭的欧洲国家名称填入答题卡对应的方框内。根据下图指出同盟国进军路线有何特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古代哲人那里吸取智慧。当地区冲突不断上演,战争和暴力打碎人民的梦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笼罩着欠发达国家的妇女和儿童,如果跨国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伤害得千疮百孔,如果每个人能想想“克己复礼为仁”。材料一中“古代哲人”属于我国古代哪个学派?我们从那里可以吸取哪些政治智慧和教育智慧?(各举一例)材料二四川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材料二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材料三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时间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50年122.715.219.619.81870年228.776.750.698.71890年353.3208.497.9402.11900年420.1327.0129.4663.3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的总体变化趋势?导致1870年后美国的排放量迅速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英文《中国日报》2017年6月14日第八版刊登了一幅漫画《辩论》:关于共享汽车到底是出行缓堵的帮手还是马路安全的杀手,各方观点争执不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享汽车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本质变化?你认同辩论中的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29.(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30.(7分)数字记忆法是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数字年份住住对应了重大历史事件,我们用这些数字可以将一件件历史事件像珍珠般串起来。今天我们来到数字“9“结尾的历史王国逛一逛。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330年前文献(1689年)材料二:宣称人们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230年前文献(1789年)材料三:100年前的北平天安门广场照片(1919年)材料四:毛泽东挥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庆典。……——70年前(1949年)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这部文献的名称材料二是哪次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件内容?从材料三照片中事件提炼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材料四的内容描绘的是哪一事件的场景?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熊成基参加的这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所以A说法正确。B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所以B、C均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不属于思想解放运动,所以D说法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必须知道熊成基参加的革命是辛亥革命,然后才可一一排除错误选项。2、B【解析】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故B项符合题意;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颁布《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过程,故A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处死查理一世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B。3、B【解析】

B.康熙时期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故B正确;A.注意题干“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打击倭寇是在明朝时期,故A错误;

C.设立驻藏大臣是在雍正时期,故C错误;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是在乾隆时期,故D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4、A【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商业发展,出现商标、交子等,《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描绘东经汴河沿岸商业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南宋海船等说明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故A正确。材料只反映的是宋朝的情况,故排除BC项。材料没有反映大都的情况,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掌握情况。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纸币。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描绘东经汴河沿岸商业繁华景象。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做出正确的分析。5、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因为,从文化角度来说,这源于中华文化具有的独特魅力,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外交思想来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中国是多极中的一极,致力于推进世界和平事业,故③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6、C【解析】

1949年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符合题意;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在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之前,A排除;“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排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D排除。故选择C。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行纪》中对东方繁荣富强的详细介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8、B【解析】

依据“中国历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结合框表信息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时,为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结合课本所学,清朝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文化上大兴文字狱,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B项符合题意;雍正帝创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A项不合题意;明朝为了监视官民,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强化了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C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9、B【解析】

依据所学,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因此②③符合题意;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①不符合题意;摧毁了殖民者的统治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10、C【解析】

依据题干“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属于“内部事务万分火急”的事件,C符合题意;创办近代工业是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A不符合题意;发展铁路交通是和政治制度革新都不属于19世纪中叶的事件,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原始农业的发展使原始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1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题干的“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说明人们附醉于工业革命成就,忘却了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电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广泛使用,故A不符合题意;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的说法太绝对,故C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的说法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B【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推翻了君主专制独裁者查理一世,而革命之后克伦威尔却不顾议会反对,就任护国主,建立起军事独裁政权,选项B符合题意;查理一世是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选项A不符合题意;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恢复了君主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弟弟—一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个天主教徒,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其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因此罗斯福手段的特点即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选B。15、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故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故B符合题意。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而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是在1971年,故C不符合题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C【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1945年中共七大,使中国革命面貌换然一新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故A不符合题意。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的是1927年八七会议,故B不符合题意。1945年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等,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故C符合题意。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西欧早期城市大多形成于交通要道、路口和教堂城堡附近,不是政治中心,①不符合题意;早期西欧城市聚集了大量手工业者,他们在城市开设作坊,是手工业中心,②符合题意;早期西欧城市主要聚集的是手工业和商人,这些城市大多是商业中心,③符合题意;西欧早期兴起的城市大都建立在教会或者封建主的领土上,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18、B【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运用。根据材料可知,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到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9、B【解析】

根据“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可知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人有王朝的观念而无国家的概念,辛亥革命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因此B正确。A违背史实,CD史实正确,但材料侧重在有了“中国人”的概念,因此CD与材料无关,综上故选B。20、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①符合题意;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②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封建制度,没有改变社会性质,③不符合题意;1861年改革使俄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2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发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他们在德国陷于绝望时,不失时机地开展欺骗宣传活动,以美好的许诺,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最终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解决本题学生要注意识记二战中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内阁上台,标志这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2、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B项符合题意;分析题目,选项A是《南京条约》的内容,C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规定的,D项表述错误,本题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使中国人民看清了清政府罪恶的嘴脸,决心要用武装斗争的方式起来推翻它,《辛丑条约》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另外,《辛丑条约》的影响也是学生掌握的重点。2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后,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故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是魏、蜀、吴。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魏,故AD不符合题意;②处是蜀,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魏蜀吴三国的位置,认识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24、A【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贞观实录》、《谈武周风云》、《论开元执政得失》可知,这些都是反映的唐朝时期的史实,与唐朝历史相符的只有A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交往比较频繁。唐朝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繁荣、开放,故A符合题意;试论经济重心的南移、简论民族交融的发展、略谈大变革的时代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贞观、武周风云、开元执政得失”是解题的关键,此内容反映的是唐代历史,唐代的时代特征是繁荣、开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五国海军条约》巴黎和会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协定》【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为了协调战胜国之间的关系,美国倡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签署了《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在海军实力上取得了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了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史称慕尼黑会议,捷克斯洛伐克不得不接受英法德意四国对自己共同宰割的《慕尼黑协定》。26、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解放了东北全境。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27、(1)右上:苏联左下:波兰(2)东西两路夹击柏林【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和1941年德国突袭的欧洲国家分别是波兰和苏联,苏联的位置在图片中右上的方框,波兰位于左下的方框。(2)仔细观察图片中同盟国的控制区域可以知道,同盟国进攻柏林的进军路线是东西夹击,故特点是东西两路夹击柏林。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儒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2)大量砍伐森林资源,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就行)(3)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原因:美国积极投身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速度超过英国。(学生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或工业化进程加快,均可得分)(4)引领人们进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前一观点:共享汽车缓解人们出行压力,为人们提供更多便捷。后一种观点:“新手”上路,会增加“马路杀手”的可能性。【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此内容是孔子的名言,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哲人”属于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2)开放性题目,大量砍伐森林资源,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呈增长趋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积极投身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速度超过英国。(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共享汽车的使用引领人们进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共享汽车缓解人们出行压力,为人们提供更多便捷;“新手”上路,会增加“马路杀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