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教材《遗传与进化》重点总结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1页
【生物】必修二教材《遗传与进化》重点总结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2页
【生物】必修二教材《遗传与进化》重点总结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3页
【生物】必修二教材《遗传与进化》重点总结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4页
【生物】必修二教材《遗传与进化》重点总结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传与进化》重点总结知识点第一部分教材表格类知识点已知亲代基因型推后代分离比(正推法)杂交、自交、测交的比较两对等位基因子二代的有关比例用乘法原理解决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的问题常见9:3:3:1的变形25.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过程特点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两阶段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相关数量变化人体生殖细胞数目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的辨析遗传疾病的判定性别决定方式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与RNA比较DNA复制、转录、翻译内容区别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比较可遗传的变异比较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缺失、重复比较染色体易位和互换比较育种方式的比较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比较特创论和进化论的比较生物进化证据的比较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比较同源器官、同功器官区别

第二部分教材科学史一、遗传基本规律的发现史(必修二第2-33页)1、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假说—演绎法)(★)。1866年他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但未引起任何反响。2、1900年,三位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的工作,人们开始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3、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1909年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4、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5、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1903年他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类比推理法)(★)6、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假说—演绎法)(★),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摩尔根被称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他还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律,人们称之为遗传第三定律。7、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二、遗传物质的发现史(☆)(必修二第42页)1、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小鼠为实验材料,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再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所以说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三、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发现史(必修二第47页)1、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为沃森和克里克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物图谱。2、查哥夫,发现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为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3、1953年,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模型构建法)。(★)之后不久,又发表了另一篇论文,提出了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假说。4、1958年,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5、1957年克里克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提出中心法则。6、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四、育种相关袁隆平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五、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史(必修二第110页)1、拉马克,法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英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在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书中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他创立的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3、美国人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来说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常用试剂及作用吉姆萨试剂:(1)实验:证明真核DNA半保留实验(拓展)。(2)作用:BrdU(5-溴尿嘧啶)可以用代替碱基T与碱基A进行互补配对。若DNA中含有T,则染色(单)体经吉姆萨染色为深色;若DNA中只含有BrdU,则染色(单)体经吉姆萨染色为浅色。卡诺氏液:(1)实验:《探究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2)作用:固定细胞形态。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甲紫染液:(1)实验:《探究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2)作用:使染色体着色。质量分数15%的盐酸溶液:(1)实验:《探究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2)作用:与体积分数95%的酒精1:1混合,制成解离液,解离根尖,使细胞分离开。蒸馏水:(1)实验:《探究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2)作用:浸泡解离后的根尖(约10min),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体积分数95%的酒精(1)实验:《探究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2)作用:①可用于洗去附着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②与质量分数15%的盐酸溶液混合,制成解离液,解离根尖,使细胞分离开。秋水仙素:(1)实验:《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实验。(2)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第四部分计算公式总结4.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1)DNA贮存遗传信息种类:4n种(n为DNA的n对碱基对)。(2)细胞分裂①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②1/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体数(2N)=减Ⅰ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减Ⅱ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③精子或卵细胞或极核染色体数(N)=1/2体细胞染色体数(2N)=1/2受精卵(2N)=1/2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数目;④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⑤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⑥配子(精子或卵细胞)DNA数为M,则体细胞中DNA数=2M;性原细胞DNA数=2M(DNA复制前)或4M(DNA复制后);初级性母细胞DNA数=4M;次级性母细胞DNA数2M。⑦1个染色体=1个DNA分子=0个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⑧1个染色体=2个DNA分子=2个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⑨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联会和减Ⅰ中期),四分体数=0(减Ⅰ后期及以后)。(3)被子植物个体发育:①胚细胞染色体数(2N)=1/3受精极核(3N)=1/3胚乳细胞染色体数(3N)(同种杂交);②胚细胞染色体数=受精卵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远缘杂交);③胚乳细胞染色体数=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极核染色体数;④1个胚珠(双受精)=1个卵细胞+2个极核+2个精子=1粒种子;1个子房=1个果实。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1)结论1:双链DNA中,不互补碱基之和相等,比值为1A(腺嘌呤)+C(胞嘧啶(2)结论2:双链DNA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链中和整个DNA中相等(补则等)A1+T1C1+G1=(3)结论3:不互补碱基之和的和的比值在两条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中为1)(不补则倒)A1+G1T1+C1·A2+G2DNA分子复制的有关计算;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含有一个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则:(1)子代DNA数为2n个,其中:①含15N的DNA分子数:2个;②只含15N的DNA分子数:0个;③含14N的DNA分子数:2n个;④只含14N的DNA分子数:2n-2个。(2)DNA单链数为2n+1条,其中:①含15N的DNA单链数为:2条;②含14N的DNA单链数为:2n+1-2条;(3)亲代DNA中含某碱基(脱氧核苷酸)m个,则:①复制n次,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②第n次复制,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解题四步曲:a.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b.写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c.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①性状突破法;②性别突破法;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d.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解法: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再分解: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研究。再相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aa和XbXb+XbY概率,再求出全部A_,XBX_+XBY概率。注意辨别(两组概念):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Aa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1―(1/2)n。每对均为杂合的F1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n;4n;F2基因型和表现型:3n;2n;F2纯合子和杂合子:(1/2)n1—(1/2)n。(4)基因频率计算: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或a)%=某种(A或a)基因总数/种群等位基因(A和a)总数=(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人数×2。(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1/2×雌性个体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个体显性个体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个体数×2+雄性个体个体数)。注:伴性遗传不算Y,Y上没有等位基因。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公式:A%=AA%+1/2Aa%;a%=aa%+1/2Aa%;③哈代-温伯格定律A%=p,a%=q;p+q=1;(p+q)2=p2+2pq+q2=1;AA%=p2,Aa%=2pq,aa%=q2。(复等位基因)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