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_第1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_第2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_第3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_第4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规划背景 12目的和意义 13编制依据 34规划范围和主要范畴 35规划时限 4第二章生态县建设基础 61自然资源条件 61.1地理位置 61.2气候 61.3地形地貌 61.4水资源 71.5土地资源 81.6动植物资源 81.7旅游资源 82社会经济概况 102.1历史沿革 102.2行政区划和人口 102.3社会发展 103经济发展现状 123.1概况 123.2工业经济 133.3农业经济 143.4第三产业 153.5民营经济 153.6建筑业 164城镇建设现状 165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 165.1水环境质量 165.2环境空气质量 175.3声环境质量 185.4固体废弃物 18第三章建设生态县的优劣势分析 191建设生态县的优势条件 191.1生态环境优势 191.2产业结构优势 201.3生态农业和有机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 211.4生态意识较强 222生态县建设的制约因素 222.1自然因素 222.2社会因素 232.3技术因素 242.4经济因素 252.5政策因素 25第四章生态县建设目标 271指导思想 272基本原则 273规划目标 293.1总体目标 293.2阶段目标 294指标体系 305生态县建设差距分析 32第五章生态功能系统区划 351生态功能系统区划的原则 35(1)可持续发展原则 35(2)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 35(3)非均衡发展的原则 35(4)行政区域相对完整性原则 36(5)可操作性与可调整性原则 36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62.1城镇生态区(Ⅰ区) 362.2XXX湖荡生态区(Ⅱ区) 372.3中部平原生态区(Ⅲ区) 382.4东荡滩湿地生态区(Ⅳ区) 393生态建设总体格局 39第六章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431生态农业 431.1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431.3规划目标 441.4实施措施 451.5重点建设项目 472生态工业 502.2规划目标 512.3实施措施及重点建设项目 523生态服务业 563.2规划目标 563.3实施措施与重点建设内容 564生态旅游 584.2规划目标 584.3实施措施 594.4重点建设项目 61第七章生态人居建设规划 643生态城镇建设 64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643.2加强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653.3加强城镇绿地建设 663.4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档次和服务水平 664绿色社区建设 664.1绿色建筑 674.2绿色管理 685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705.1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 705.2加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 715.3推广清洁的绿色能源 716人口与社会体系建设 726.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26.2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72第八章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规划 731水生态环境建设 731.1水环境保护目标 731.2点源污染的生态调控 741.3面源污染的生态调控 741.4内源污染的生态调控 741.5水生态安全保障规划 751.6水景观生态建设规划 761.7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761.8建设国家级“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生态功能保护区 762大气环境生态建设规划 772.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772.2大气污染防治 773固体废弃物控制规划 783.1固体废弃物调控目标 783.2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控 783.3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处理与利用 783.4秸秆的处理与利用 783.5畜禽粪便的处理与利用 784噪声控制规划 794.1环境噪声控制目标 794.2环境噪声源控制 795农田生态保育规划 796水资源保护 806.1水资源保护 806.2湿地保护 806.3水生态安全 807土地资源保护 817.1耕地保护 817.2防止地力衰退 817.3减少土壤污染 818森林资源保护 829生物多样性保护 82第九章生态文化发展规划 841指导思想 842建设目标 852.1总体目标 852.2阶段目标 853实施措施 853.1决策管理与体制文化建设 863.2环境教育和宣传 863.3传统文化保护保持 863.4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873.5景观生态建设培育特色文化 873.6培育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883.7促进绿色消费 88第十章重点工程及效益分析 901重点工程 902效益分析 952.1经济效益分析 952.2环境效益分析 952.3社会效益分析 96第十一章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971组织保障 971.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 972法规政策保障 982.1强化环境管理,加强执法力度 982.2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生态建设 983资金保障 994能力保障 1004.1依靠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 1004.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意识 1014.3树立典型,促进各领域生态建设的发展 1014.4建立生态县建设的信息交流平台 1024.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02

附图:XX县区位图XX县行政区划图XX县水系分布图XX县土地利用现状图XX县重点污染源分布图XX县旅游资源图XX县生态功能区划图XX县生态产业布局规划图XX生态县建设重点项目位置分布图第一章总论1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根据十六大精神,2003年5月XX制定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91号),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六项基本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类共36项指标。生态县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2目的和意义生态县的生态是指人与环境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它既是一种竞争、共生和自生的生存关系、又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持续与和谐的系统功能;既是一种着眼于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目标的高效开拓过程,也是一种整体、调谐、循环、自生的进化适应能力;既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产力、保育生命支持系统的长远战略举措,也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革命,是一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目的: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的要求,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县的具体目的主要是:①可持续发展是其总目标或纲,一以贯之: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其内涵包括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体制的公平合理、社会的和谐共生、传统文化的延续及自然活力的维系。生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②以人为本,天(自然)人和谐:生态县建设不是不惜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仅顾经济发展;也不是不顾经济发展和人的需要,仅顾环境保护、改善景观、绿化美化等,而是“以人为本”,天(自然)人和谐。天人合一本是中国传统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其要点有“天人一体”即人与自然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互动”即人与自然是一相互作用的系统;“天人相参”即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交融的系统;“天人感应”即人与自然之间的能流信息流;“道法自然”,“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等。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双双受益,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二者不可割裂、偏废。只有将这两方面密切结合与协调,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双双受益,当代集体人与后代人利益,才能贯彻“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③从单纯追求一维的环境与自然保护或单纯的经济增长,走向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三维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同步获取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为达上述的目的,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在环境、资源和整个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贯彻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原理与方法,对全县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优化,调整人们的生产、管理以及生活和消费方式,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基本实现区域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向富裕、健康、文明复合繁荣的发展道路。意义:XX县生态县规划是属于战略性、指导性的概念规划和目标规划。旨在区域生态系统层面上,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XX县建设和发展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健康和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区域,提供指导性、控制性的发展战略。3编制依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1998.11.7);《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11.26);《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XXX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XXX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993);《XXX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2000);《XX县生态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1998.10);《XX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XX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XX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04年度);《XX县统计年鉴》(1996-2004);4规划范围和主要范畴规划范围为XX县全境,包括15个建制镇,共235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为1467.48平方公里。生态县建设规划的主要范畴是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的耦合。在当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传统经济建设和村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潜力,耦合生态型产业(经济)、生态环境(自然)、和生态文化(社会)三个方面,协调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生态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图1-1 生态县建设体系5规划时限生态县总体规划期限为15年,2004年为规划基准年,同时兼顾2005年。近期(启动期):2005—2010年;中期(达标期):2011—2015年;远期(提高期):2016—2020年。6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及程序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遵循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平衡、循环、再生、持续、效益等原理或原则,贯彻循环经济的理论,结合先进的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产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在全面而细致地收集XX县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寻找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构建XX县生态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的社会—经济—环境优化的复合生态系统。规划编制程序如图1-2所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社会经济调查评价自然环境与资源调查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确定建设指标及目标确定建设指标及目标生态功能区划及建设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及建设规划提出生态县建设框架、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提出生态县建设框架、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产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规划评审规划评审县人大审批县人大审批图1-2XX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程第二章生态县建设基础1自然资源条件1.1地理位置XXX省XX县位于XXX省中部,XXX北端,地理位置:东经119°07′-119°43′,北纬33°02′-33°25′。北与淮安市紧邻,东与盐城市、建湖县及兴化市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县隔湖相望。县城距省会XXX市直线距离约135km,有沪宁、宁通高速公路直达。1.2气候XX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霜期不长,灾害性天气较多等特征。季风气候明显,风向随季节转换,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南风,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常年风向以偏东风最多,历年平均风速3.7米/秒。常年平均气温14.4℃,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8℃,7月最热,平均气温27.2℃,全县极端最高温度为39.3℃,极端最低气温为-16.9℃,平均无霜期218天,年平均气压1016.5百帕,年度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全年日照数平均为2188.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58.5毫米,降水季月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51.7%,冬季占7.8%。年平均蒸发量为1441.4毫米,夏季蒸发量占全年的37%,冬季占11%,年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常年梅雨期约20天左右,一般在6月19日-7月8日,梅雨期降水量平均200毫米。对XX县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连阴雨、大暴雨、台风、冰雹、寒潮低温、高温热害,以台风、暴雨引起的涝灾影响最大。1.3地形地貌全县辖境东西长52.4公里,南北宽41.5公里,面积为1467.48平方公里,全县境内地形平坦低洼,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将全县分为运东、XXX两部分。运东地面高程3.5米以下,沿运河一线向东渐低,而且南北高、中间低,呈簸箕形,地表为疏松沉积物所覆盖,属浅水湖荡地区,里下河地区蝶型洼地边缘;XXX地面高程4.8-8.8米,为黄河和淮河冲积和湖积形成的湖滨平原,地势较高处已被围垦成农田,圩外仍为湖滩沼泽地。1.4水资源XX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全县水系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属两个水系。西部属高宝湖区XX湖水系,东部属里下河区射阳湖水系。高宝湖水系主要指白马湖、XX湖及高邮湖一部分,历史上曾为淮河行洪走廊,河道不成系统,后经多年水利建设,形成了河渠组合的灌排系统。排水主要通过XX湖中泓——大汕子河,经大汕子隔堤退水闸入高邮湖,或经南XXX闸相机排入大运河。射阳湖水系在境内汇水面积达1190.49km2。该地区河网密布,主要河流有大溪河、宝射河、向阳河、潼河、芦范河等,因从降水和长江及淮河补水,外来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势低洼,地面径流较小,夏季雨水易造成滞涝现象。排水经大官河、芦范河、大溪河、宝射河等河道排入东部射阳湖和广洋湖,经湖荡调蓄后再经里下河河网排入黄海。70年代起不断兴修水利设施,建成了能满足引水、排水、通航等多种要求的河网水系。XX县水资源丰富,全县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250mm,径流总量3.67亿m3,年际间变化大,变差系数0.75。人均地表水资源量1650m3/年,可用地表水资源量720m3/年,亩均地表水资源量562m3/年,可满足工农业用水。境内地下水资源水量较丰富,水质较稳定,境内地下水天然资源约为2.59亿m3/年,可开采资源约为1.68亿m3/年。京杭大运河在XX穿境而过1.5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467.48km2,其中陆地面积979.43km2,占66.7%,水域面积为488km2,占33.3%,耕地面积76.4万亩,占总面积52.43%,林业用地8.20万亩,占县域总面积3.74%。1.6动植物资源境内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约有564种,其中:林类约173种,草类约277种,藻类约114种,如水杉、意扬、果木、荷藕、慈菇、芦苇、芡实、苦草等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中荷藕、慈菇产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左右。据中药材资源调查结果,全县有植物药材305种,其中:野生药材150多种。境内野生动物中以小型脊椎动物和水生动物较多,全县水域面积较大,盛产鱼、虾、蟹等水产品,鱼类40多种。1.7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XX县河网密布,自然风貌优美,具有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潜力,为开发旅游业提供了便利条件。(1)品牌资源XX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帝王年号定名的县邑。XX县是“中国荷藕之乡”,“中国荷藕原产地保护地”,“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在旅游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大潮下,是难得的“地域品牌”。誉及遐尔的《柳堡的故事》,“九九艳阳天”唱遍了大江南北,成为解谈钟灵毓秀的XX这块“宝地”的一种“人文名片”,还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和商标也赢得了良好的影响。(2)湿地资源XX县面积1467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域488多平方公里,滩地26万亩。境内湖荡密布,水生动植物众多,水乡的天然美景独具特色,是发展XX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XX县的湿地具有独特的优势:(1)湿地的光、温、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2)湿地水位较为稳定,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景观具有稳定性。(3)湿地土壤肥沃,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优质肥料和天然饵料。(4)湿地连片面积较大,视野开阔,一望无际,是旅游难得的境地。(5)湿地没有污染,环境质量高,是远近难得的优良环境。(3)老区资源XX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新四军后方医院、军工厂、造币厂曾延绵分布于XX县射阳湖、安丰、曹甸。抗大式的苏中公学,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骨干。粟裕、陈丕显、彭冲等领导同志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4)人文资源和文物资源XX历代人才辈出,著述颇丰,文化发达。汉有文学冢、“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晋有陈骞。明清人文尤盛,有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冯熙。有大画家陶成、经学家刘宝楠、京剧鼻祖高朗亭、医学名家仲兰、文学家乔莱、巾帼诗人仲云鸾等。《聊斋》作者蒲松龄曾在XX任文职幕僚。清人刘中柱在《XX名胜记略》中记载的境内园林、楼榭、古迹、遗址、名刹等胜迹有180余处。县城的老城区有中大街、南北大街、朱家巷、南门外大街、县南街等古老街巷。逶迤曲折的城市河依然在潺潺流淌。目前XX县现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宝楠故居等24处,县级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刘氏五之堂”等9处,馆藏文物及标本约4000件,藏品以汉宋居多,古籍善本18000多册,其中不乏海内孤本和珍本。(5)民俗资源美食方面:“鹅毛雪片”藕粉曾为皇室贡品,捶藕是传统佳肴”,全藕席、全鱼席及至民间“就地取材”制作的多种荤、素菜肴,不少都是本地城乡别具农风野味的传统关食。戏曲方面:京剧爱好者众多,曾有过全国知名票友。淮剧是XX传统戏,人们喜听爱唱。被誉称“淮剧戏窝”的原水泗乡,逢年过节、庆典活动,以至生产间隙,都搭台唱戏。XX民歌源远流长,形式别致,调门多种。车水号子《绣兜兜》唱到过北京城,栽秧号子以精品参加过省、市会演。还有其他在城乡广为传唱的民歌、民乐、小调。此外XX传统习俗遗风也很别致。(6)地域资源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速公路、淮江国道、盐金国防公路以及即将建设的安大公路、淮扬铁路,穿行XX县南北东西,构成一种大力开发XX旅游市场的凭借和依托,吸纳城市旅游辐射,更好地接受XXX、淮安、盐城的旅游延伸,能及时与周边县市的旅游活动发生连带效应。XX县河网密布,自然风貌优美,具有丰厚的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为开发县生态旅游业创造了条件。2社会经济概况2.1历史沿革XX地域置县已有2200余年。最初县名为“东阳”,后称“平安”、“安宜”,至唐朝上元三年,县境内获“定国宝”,肃宗诏书将县名由“安宜”改为XX,由此一直延用至今。建国初期,XX县曾先后隶属苏北行政公署XXX、泰州专区,1953年起隶属XXX专区,至1983年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XX县隶属XXX市。2.2行政区划和人口全县现辖15个建制镇,分别为安宜镇、范水镇、望直港镇、小官庄镇、射阳湖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夏集镇、柳堡镇、鲁垛镇、广洋湖镇、泾河镇、沿河镇、黄塍镇。共235个行政村。2004年全县总人口为919945人。2.3社会发展教育事业:XX视教育为立县之本,目前,全县中小学共有390所,在校学生14.53万人。XX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县职教集团为国家级示范职中。继续实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促小康工程,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形成了包括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各类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全县顺利完成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1997年又通过省“两基”年审;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幼儿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中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了门类齐全、多层次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年招生达48个班,职业教育形成规模效应,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60%。1998年XX县被确定为省第二批素质教育实验县,1999年小学全科合格率达95.8%,优秀率达32.5%,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和优秀率逐年上升,高考录取率在全市不断升档进位。科技事业:XX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近几年,全县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进步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在XXX市继续保持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止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双密企业2家、省重点民营企业1家、省星火龙头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81个。建有“省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三水星火技术密集区”。“水生资源立体种养及深加工”被列入苏北星火产业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范围。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2004年设立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138件,创历史最高记录。2004年全年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00多项,高新技术产值达35亿元。文化事业:XX文化发展很有特色。以柳堡镇为背景拍摄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其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家喻户晓。电视连续剧《新柳堡的故事》、纪实轻喜剧《再唱九九艳阳天》以浓郁的水乡特色,反映了XX人民走向富裕、共奔小康的时代风貌。《华克之传奇》、《群英谱》、《XX县邑丛书》等先后出版发行,颇具影响。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建成并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参观。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市场健康活跃。全县各镇都建立了广播电视站,有52%的行政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卫生事业: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建成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和省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验收,现有各类卫生机构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拥有病床1294张。其中县医院52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24人,其中医生899人;拥有中西医师605人、护师和护士559人、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79人。卫生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县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跨入二等甲级医院行列。服务业:“十五”期间,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系列文件精神,加大对服务业的领导力度,针对全县实际,认真规划,布局,因势利导,开拓进取,在前几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偏紧、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形势下,全县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基本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预期目标。在各主要服务行业中,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和电子结算交易系统得到广泛应用,“金”系列工程加快实施,通信网络日趋完善;超市、卖场、连锁、配送、网购、邮购等新型业态和信用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方兴未艾。“十五”期间,全县上下形成共识,旅游业的发展得到重视,积极扶持旅游产业,不断增加投入,改善环境。制定了出台《XX县实施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纲要》,颁发《XX县旅游管理条例》,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旅游景点,如荷园、正润生态园等等。在充分肯定“十五”期间服务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服务业发展还有许多与XX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地方,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①比重偏低,增速趋缓。特别是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社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②集约化程度较低,缺少规模大,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的企业集团。③投入力度不够,发展动力不足。④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活动的内部化倾向仍较严重。⑤服务业工作网络和统计体系有待加强和改进。这些问题应引起各地各部门的重视,在新一轮五年计划实施期内,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3经济发展现状3.1概况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81.9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了20.8%;全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25.5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6.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912元,比上年度增加1525元,但仅及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2%;人均财政收入为710元,比上年度增加1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402元,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3.2工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XX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棉纺织品、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现有工业企业一千多家。XX“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产销规模已经占据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和全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相当实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在竞争中迅速崛起。XXXXXX集团跨入省十大重点企业集团和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工业企业行列,成为全国电缆行业的“排头兵”。2004年,XX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突破”的总体要求,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通过项目拉动、重点企业带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县工业完成产值152.6亿元,增长27.2%。开票销售81亿元,增长41.6%。规模企业产值、销售、利税增幅位居XXX县(市、区)前列。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20强企业实现销售47.1亿元,占规模工业的61.5%。外贸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招商引资验收确认引进县外资金突破20亿元,增长150%。新实施外资项目40个,超过前三年总和。合同利用外资806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6万美元。新办“三资”农业项目163项,农业利用“三资”2.86亿元。新创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名牌产品8个、省著名商标2个。新增2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申报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65项,省级以上“双高”项目15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6项,推广转化先进科技成果61项,申请专利126项。XXX集团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XXX科创公司A股成功上市。德仪公司利税额在全市外资企业中名列前茅。3.3农业经济XX“金湖银荡”得天独厚,特色农业享有盛名。境内拥有耕地76.4万亩,湖荡水面70多万亩,既是全国优质粮棉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和食品工业试点县,又是省内乃至全国颇负盛名的“荷藕之乡”、“水产之乡”。全县常年种植荷藕12万亩以上,年产量10多万吨,有加工出口企业17家,荷藕的产量、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之冠,经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林业部等部门联合评定,XX县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荷藕之乡”。全县三禽(鸡、鸭、鹅)饲养量2500万只,生猪出栏25万头,山羊饲养量20万只。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温室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年水产总量9.1万吨,其中龟、鳖、蟹等特种水产品年产2.5万吨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县林业面积21万亩,林木蓄积量70万立方米,蚕茧产量2500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进一步加工增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荷藕、棉花、水产、畜禽、林木等5大系列的产业化工程,形成了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其中1家企业列入省100强,15家列入市60强,产业化工程年产值达30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2004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良种、良法和适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种植业良种覆盖率95%,水产混套养殖比例90%,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1%。优质水稻、水产、水禽、水生植物等“四水”产业特色更加显现。组织参加国家和省农产品推介系列活动,“XX湖”大闸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新创6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和有机转换食品品牌。首家获批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XX荷藕”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新增3万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元,增长12.8%。年末存款余额69.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增长19.5%,增幅列XXX县(市、区)第一。XX县-中国荷藕之乡3.4第三产业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增长15.8%。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商贸网点,纵棹园、亚细亚广场及其周边区域现代商业圈初具规模,人居、文化、购物环境得到提升,现代专业市场、电子信息、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3.5民营经济近几年,XX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摆上了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各个服务部门也相应制订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政策,激励创业者,发展有产者,促进了民营经济总量、质态的同步提高。2004年,全县新发展民营企业718家、个体工商户4509户,新增注册资本12.96亿元,分别增长38.1%、21.9%和62%。民营工业总量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5亿元。玻璃工艺品、藕制品、教玩具等民营特色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3.6建筑业2004年,全县把建筑业作为富民产业,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大做强“天宇集团”,巩固和拓展县外建筑市场,加大资金、装备、人才投入,加强与大公司、大集团的挂靠联合,全面开拓双包、单包和劳务工程,双包工程比重大幅度提高。建筑业产值41亿元,增加值8.5亿元,分别增长9.3%和9%。4城镇建设现状“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县加快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综合开发的步伐,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道路、绿化、自来水、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城市面貌有较大的改观。“十五”期间,全县公路交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XX运河二桥建成通车、盐金国防公路全线通车,淮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设了大溪河、特水、陆夏等县内黑色公路,全县形成了以京沪高速、淮江、盐金公路为主骨架,以县乡黑色公路为联网的交通格局。“十五”期间,共投入24亿元,用于交通、供电、邮电、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淮江公路、盐金国防公路、界临沙公路XX段及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设任务。XX二桥建成通车。邮电通讯发展迅猛,“九五”期间,全县话机容量达16.5万门,新建移动通讯基站67座,电话普及率14.2部/百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一期工程,农村电力供应状况明显改观。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累计完成土方6800多万方,开挖整治芦范河、大官河、大溪河等骨干河道12条,加固圩堤920公里,农村桥、涵、闸、洞等中小型水利设施日趋配套,抗、排、灌能力进一步增强。5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5.1水环境质量2004年XX县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38.58万吨,较2003年减少了14.77万吨,其中年排放工业废水量2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七家,集中在化工及食品加工业,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55.85%。工业废水以有机污染物为主,COD排放总量为1107.1吨,较2003年下降了437.6吨,下降幅度为28.3%。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全县种养殖业COD总排放量为11976吨。XX县县城约有居民17万人,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约为4033吨,年产生活污水844万吨。XX境内水环境总体良好乡村居民产生的粪便及生活污水部分作为肥料还田,部分排入周围河沟塘,对乡村河流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见,XX县主要污染物COD来源欲于农业污染,其次是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已不是主要污染源。运河XX段水质基本稳定在=3\*ROMANIII类以上;XXX地区水质保持在=2\*ROMANII-=3\*ROMANIII类之间;城市河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劣于=5\*ROMANV类,超过XXX省地面水水质类别划分规定;宝射河是县内排水骨干河道和里下河腹部地区的主要航道,由于城区及宝射河沿线乡镇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汇入,宝射河已成为XX县最主要的纳污河流,总体水质状况在=4\*ROMANIV类;其它主要河流水质维持=3\*ROMANIII类。5.2环境空气质量XX县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三产”炉窑和民用炉灶的燃烧废气,机动车尾气以及少量的生产工艺废气,且主要集中在城区。2004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09124万标m3,主要污染排放大户主要集中在砖瓦制造、玻璃加工业及食品加工业,与2003年相比,减少了42537.5万标m3;2004年度SO2排放量较2003年有所下降,但烟尘排放量却有所增加,重要是由于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没有按规定使用无烟煤,且有的企业的废气治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行。总体上,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基本上都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TSP,其次是NOx、SO2。5.3声环境质量2004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分贝,其中1类区为53.5分贝,2类区为54.2分贝,3类区为53.8分贝,符合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要求。总体而言,2004年城区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无超标现象,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声源构成情况看,XX县环境噪声仍以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为主。交通噪声在声源比例上较往年有所下降,生活噪声的影响有所上升,建筑施工噪声和其它声源在区域环境噪声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5.4固体废弃物XX县工业固体废弃物大部分来源于锅、窑炉产生的炉渣以及食品加工业产生的藕皮、藕节和化工行业的少量化工废渣,2004年全县重点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约2.81万吨,均在当年进行了综合利用或存放处置,其中煤渣产生量1.78万吨,食品加工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03万吨,均较往年有所下降。XX县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当年产生的固废基本能在当年进行消化处理。少量未进行综合利用的也能得到有效处置,县域内基本无固废隔年堆放现象。2004年XX县城区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7.5万吨,这些垃圾均被送到XXX中港垃圾处理场进行了卫生填埋,未对城区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章建设生态县的优劣势分析1建设生态县的优势条件1.1生态环境优势(1)水域面积较大。占总土地面积的33.3%,为水体自净、水文调节提供了基本条件,其中湖荡、滩涂又是水产养殖和水生植物栽培的重要资源,并通过实行人为的防洪保安工程,实现了洪涝分治,增强了湖荡对雨涝的调蓄功能,实现了旱涝保收。通过对湖泊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生态工程,使XX湖水质再度变清。另全县关闭了多家重污染企业,使地表水水环境质量逐年提高。(2)XX县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由于全县工业污染的控制与治理,产业结构的调整,废气排放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绿化面积等不断扩大,提高了对大气的净化力,使全县绝大部分地区空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农村污染源较少,绿化比率又较大;其空气环境质量更优于城区。(3)土壤方面,通过抬田治碱工程和耕地保护工程,针对农田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碱性大的情况,进行灌水洗碱,使用酸性化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4)XX县于2000年3月被XX批准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具有了良好的声誉和一定的影响力,是发展有机产业为代表的生态产业的良好载体。XX县以优美的生态环境而著称1.2产业结构优势(1)区域特色明显XX县处于苏中欠发达地区,工业以无污染的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农业具有较强的优势。农业经济主要以稻麦种植、水生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种养结合模式逐年扩大,农业结构初步实现良性循环。按照生态环境与经济技术条件相似性、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大措施相似性为基本原则,并尽量与乡镇地域界限吻合的准则,根据县域自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和三产的地域分布情况,将全县划分成四个生态经济区。即:城镇工商业生态经济区(I区)、XXX林农特水生态经济区(Ⅱ区)、中部粮棉桑畜禽生态经济区(Ⅲ区)和东荡滩地种养加生态经济区(Ⅳ区)。(2)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农副产品品牌和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日益完善全县在深化农副产品加工上大做文章,现已形成荷藕、畜禽、水产、粮棉、林木等多系列骨干企业。根据区域资源特色,现己初步形成XXX水产,东荡荷藕,中部畜禽,粮棉深度加工特色产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倾心藕汁饮料、荷仙保鲜藕、XX湖玉鳖、放心牌宝珠大米,柳堡牌酱鸭等五个绿色食品品牌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加工荷藕畅销国外1.3生态农业和有机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1)生态农业得到普遍应用XX县原就有许多农业上自发的、朴素的良性循环模式和经验。如粪便还田,农牧结合、秸秆过腹还田,沼气的生产和综合利用,鱼塘内混合养殖等。这几年,在良性循环,多层分级充分利用物质、空间和时间,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又进一步自觉地扩大了项目、内容,推行了湖泊轮养轮休,湿地作物水体套养,有机无机复合肥应用,高标准林农复合生态工程等十大农业生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2)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发展多年来,生态工程建设及生态保护工作为该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县已开发出倾心藕汁饮料、荷仙保鲜藕、XX湖玉鳖、放心牌宝珠大米、柳堡牌酱鸭等五个绿色食品。目前,全县已着力推广无公害食品,已初步建成荷藕、大米、水产、蔬菜、西瓜、蛋品、乳鸽等七大类无公害食品基地,总面积达27.4万亩,其中农产品为23.2万亩,水产品为4万亩,林果为2000亩,蛋品、乳鸽187万只,生猪1.3万头,奶牛100头。(3)有机食品发展全县以有机食品开发为龙头,拉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制定全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并制定配套基地建设规划,扶持有机产业发展,被XX列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县”,并于2005年7月通过了XX的验收。产业分布上,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XXXXX有机食品、东荡有机食品和中部绿色及无公害食品三大基地,以有机食品开发带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开发。规模上以目前初步建成的有机大米、有机藕和有机蟹以及有机食品专用肥为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连片。品种上以有机大米带动有机粮食,以有机藕带动有机水生蔬菜,以有机蟹带动有机水产,以有机鸭带动有机畜禽,使有机食品逐步形成系列化。标准上,与南农大和XX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合作,以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基础,研究制定全省有机大米、有机蟹、有机藕和有机鸭的标准和操作规程,逐步把有机食品基地建成为标准化示范区,为全省有机食品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1.4生态意识较强(1)发展生态经济逐渐成为全县上下共识多年来,XX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树立典型,逐步推广,全县各级领导和群众从中认识到发展生态经济对XX县的重要性。工业发展坚持走无污染、少污染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已日益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2)具有一批有较强生态意识的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生态专家来XX县讲课指导,组织多次参观考察,政府还与相关科研部门签定合同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已培养出一批懂理论、会实践的生态技术人员,生态保护与建设得到了较好的普及。(3)政策逐步配套有利于有机产业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加快生态建设工作发展生态经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有:《关于加快生态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XX湖管理保护的工作意见》、《加强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工作意见》。2生态县建设的制约因素2.1自然因素(1)灾害性天气对XX县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连阴雨、大暴雨、台风、冰雹、高温热害。其中以台风和暴雨引起的涝灾影响最大。例如1965年7月1日至3日,连续两次大暴雨,共降水254.lmm,造成严重涝灾,受涝面积7.08万亩,成灾面积40.7万亩。再如,1974年4月24日晚8时,安丰、曹甸、射阳湖、水泗、下舍、天平等公社降冰雹,持续5~6分钟,大如鸡蛋,导致秧田需补种约4万亩。5月31日晚、6月2日下午,泾河、黄浦、黄滕、下舍、水泗、红旗、天平等公社及县城降雹,持续7~8分钟,大如鸭蛋,小如白果、豌豆,全县22个公社(镇),252个大队,2449个生产队受灾,导致5万亩棉苗、13万亩麦田、5万亩秧苗受损,损粮达100多万公斤。1975年8月12~18日,第4号台风侵袭,伴暴雨,总降雨量154毫米,日最大雨量94.8毫米,部分农田内涝,成灾约l0万亩。(2)可利用资源不足,土壤肥力下降全县人均国土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垦植率高,全县后备耕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增长及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将越来越少。1982-1996年,全县耕地九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在下降,平均有机质含量从2.85%下降到2.2%。(3)灌排水系不够完善全县地处苏北里下河洼地,区域排水条件不够好,易受涝灾的影响。(4)环境污染因素工业污染仍然存在,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虽然实行“三同时”,但污染总量不可避免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发展势必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的投入,局部地区农业化学污染近期内尚难达到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畜禽粪便、农业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仍处在提高扩大阶段。农村居民生活废水、垃圾近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分布仍然量大面广,仍然是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5)农业结构上有待调整结合市场、自然这两方面因素,现有农业结构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必须要调整和提高。农业内部种植业与养殖业结构要逐步调整使其协调。2.2社会因素(1)小农经济思想仍然占据一定位置XX县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县,长久的小农经济使一部分农村居民不能认识到文化知识和市场规律的重要性。(2)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据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全县每十万人中有: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者454人,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者4419人,初中文化程度者25988人,小学文化程度者47587人。至1996年,全县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高文化素质的人口比率仍然很低,而农民仍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因此,农民基础文化水平不够,人才缺乏,也是制约持续发展的社会因素之一。(3)地理位置相对欠佳XX县地处苏中腹地,没有铁路和航空港,公路和内河航运是全县交通的命脉,与省内沿江城市相比,交通不够方便。2.3技术因素(1)科技水平不够高由于基础文化水平不够高,全县总体技术水平也不够高。科技人才不足,尤其是缺少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员。在工业方面,缺少掌握高新技术善于更新产品的技术人员。农业方面虽有完整的技术推广系统,但由于受农民文化程度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措施和科学方法的全面落实与推广。(2)信息不够畅通信息不够通畅,高科技人才匮缺,不易拓展新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和方法。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缺少信息沟通,上规模、有影响的专业市场还较少。距离上海、XXX这类大城市较远,被划在沿江经济区之外,受大城市经济幅射力的影响较小。(3)有机农业生产与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有机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是现代科技和传统农业的结晶,具有科技含量高,对生态环境和劳动者素质要求严格的特点。特别是在肥料、饲料、植保和疫病防治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另外,有机食品需要通过良好的市场运作来实现其内在价值,而XX县的有机生产、加工企业还缺乏经验,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提高。2.4经济因素进行生态县建设,经济指标是其重要的考核内容。对于生态环境良好的XX县来说,在保持现有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是生态县建设的首要任务。(1)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XX县可以列为较发达的县。但是,无论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从农民纯收入情况与XXX省的其它县(市)相比,XX县的经济水平在全省仅属中等偏下的水平。(2)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由于经济水平不够高,生产资金积累较少,需要有一定的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目前,投资机制不够完善,在省域内与沿江其它县(市)相比,在信息、交通、人才等各方面均缺少优势,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3)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需要加强我国从90年代起,逐渐开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实践,如今更是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要有意识地应用于发展规划和政府的政策制定中,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去。2.5政策因素(1)宏观上需要政策倾斜和扶持XX县在生态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湿地的综合利用方面,可称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由于XX县存在上述各项制约因素,仅靠自身人力和财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因难。从大的政策环境看,需要得到省级和国家级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如能在省级或国家级经济政策的直接支持下,XX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2)内部政策不够完善和配套除了外部政策之外,内部政策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全县的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尤其缺少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法规,例如缺少资源使用的经济补偿办法或管理手段。因此,加强县级法规建设可以使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得到更加顺利地实施。

第四章生态县建设目标1指导思想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中心,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对社会、经济、环境的统筹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的资源开发保护模式和可持续的环境支撑体系,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和最佳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2基本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其各组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系统)。根据整体性的原则,生态县规划应将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不能仅考虑某一方面、项目或措施的简单结果,应按社会、经济、自然的具体条件,顾及前因后果的连锁反应,上游与下游的物质(原料、产品和废物等)、能量、信息等的输入、迁移、转化、输出等流动和循环途径和量,部分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正负反馈作用,对其他有关组分与功能和整体的影响,协调产业与部门和地区建设、区域国土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合理调整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体制、制度、机制、法制、政策,包括从财政、税收、投资、分配等方面。使之协调交融为一体,并按具体情况规划,布局,与分步、分期实施计划和建设。(2)循环经济原则: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循环论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它是一种新的环境战略,新的思维方式。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XX县生态县建设要在生态可持续的基础上贯彻省政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3)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原则:从XX县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周边地区的发展特征,在XX县域范围内满足各功能要求,并与城镇总体规划、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相衔接。(4)硬件、软件,心件的结合,多学科、多技术结合原则:生态县的建设与发展,有赖于配套的硬件(资金、技术及设备和它们的革新等)、软件(体制改革、法制健全、综合规划、系统优化)和心件(行为诱导,能力建设)相辅相成的耦合体系。包括配合默契的决策、咨询、管理服务体系,研究、开发、吸收、引进高效、低耗的先进工艺与技术及人才(工程技术、管理和营销开发人员)培训体系。以协调道理(自然规律),事理(人类活动的合理规范与管理)、情理(人及社会行为的准则)三方面关系。以达到富裕(经济资产和生态资产的积累和增加)、健康(人的身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三维复合生态繁荣,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技术,主要是常规、实用技术,包括农、林,牧、副、渔、工等多种技术,系统地优化组合;传统的生态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组合。其中大部分技术是当地或外地或外国已有或已应用的,孤立的就其某一单项技术本身来看,无或少创新的。生态建设的技术创新性,在于按当地自然、经济(投资、市场)和社会条件,因地因类制宜规划、设计与组合一些实用技术、产业,形成为达到生态建设目标的系统。其投资一般较少、周期短、技术要求不一定全是高、精、尖,其实质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5)政府引导、科技催化、社会兴办、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和产业的生态转型要政府引导(推动、组织、支持),科技催化(作为依托和支撑),社会,特别是企业兴办(投资、经营、管理),群众参与(参加与实施),这四方面通力合作与综合,保障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顺利实施。注重公众参与,发挥基层群众的创造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立和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和投资保障机制,保障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顺利实施(6)生态保护原则:强化生态敏感区以及有重大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3规划目标3.1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区域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的建设,逐步恢复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资源高效、合理的配置和持续利用,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与国际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与要求,调整全县产业结构,通过生态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教育力度,逐步增强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15年左右的时间,使XX县经济明显增长,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真正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人民富裕、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县。3.2阶段目标(1)近期目标2006—2010年:以生态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建立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经济总量有较快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XXX市平均水平,为生态县建设奠定基础。(2)中期目标2011—2015年:提升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快XX县生态县建设的进程,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经济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生活小康、社会文明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开始创建人与环境和谐、高效的集生态型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型第三产业、生态城镇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县。(3)远期目标2016—2020年:再用5年的时间,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孵化出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形成强烈的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达,经济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全面建立,把XX县建设成为生态型经济比较发达、人居环境舒适优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域。4指标体系生态县建设定量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共36项。根据XX县现状和验收指标,制定以下阶段性的考核指标。表4-1生态县建设基础考核指标序号名称单位现状值(2004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指标经济发展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8912150002500033000≥330002年人均财政收入元/人710150035005000≥5000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人44026000800011000≥11000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7412120001800024000≥240005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260.260.260.26≤1.26单位GDP水耗m3/万元1199500300150≤1507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重%5101520≥20环境保护8森林覆盖率%16.8182022≥189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18.9202020≥2010退化土地恢复率%100100100100≥9011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符合符合符合达到功能区标准12水环境质量符合符合符合符合13噪声环境质量符合符合符合符合14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Kg/万元(GDP)6.543.53.02.5<4.5且不超过国总量控制指标1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0607080≥60工业用水重复率46.87506070≥401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8090100100≥80无危险废物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符合9597981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581012≥1218旅游区环境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9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15202530≥3020秸秆综合利用率%5060801001002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60708090≥9022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93.3959798≥9023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91.7939598≥8024化肥施用强度(折纯)Kg/hm2630.3400300250<2502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1001001001001002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10010010010027农村污灌达标率%10010010010010028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受灾损失率)%暂无统计值13129<10社会进步29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政策(-1.23‰)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30初中教育普及率%98.3999999≥9931城市化水平%24354050≥5032恩格尔系数%44.4403530<4033贫困人口比例%0.720.50.30.2<0.234基尼系数暂无统计值0.3-0.40.3-0.40.3-0.40.3-0.4之间35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90959698>8536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909295>955生态县建设差距分析生态县建设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部分,其中定性指标6项,即(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2)全县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或通过考核验收,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3)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4)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5)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6)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未对区域(或流域)内其它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除第1条生态县规划正在制定外,XX县目前已达到其余5项指标的要求。定量指标36项中,XX县已有17项达到指标要求,4项指标接近要求,10项指标与指标值差距较大,4项指标暂无统计值,1项指标待现场抽样调查。对照验收指标,生态县建设的差距分析如下。(1)、在定量指标中,有10项指标存在较大差距,分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化肥施用强度、城市化水平、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单位GDP水耗的比重。(2)、前四项集中在经济发展方面,分别与指标值相差3.7、7.0、2.5、3.2倍,这意味着XX县在人口增长率基本为零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03.60亿元,财政收入65.32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如按XX县目前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按14.86%比例增长,达到指标值,约需要10年时间;财政收入按27.66%增长,达到指标值,需要9年时间,比XXX建成生态市的规划期要短5—6年。(3)、对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的要求,差距甚远。目前,XX县城区(安宜镇)污水处理厂已筹建,处理量为3万吨/日,建成后城区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将达到70%以上;但其余各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尚未起动,需要在一些重点镇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使镇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另需要在城区和镇区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3)、XX县化肥施用强度较高,超出标准2.5倍,主要是因为农民对科学施肥的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够,片面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4)、目前XX县城市化水平仅达34.8%,与生态县指标50%的差距较大。XX县农业人口较多,要达到50%人口(46万人)集中在镇区,需要一个发展过程。(5)、与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重指标值20%相比,XX县目前仅为5%。无公害产品较多,绿色和有机产品比例较小,XX县绿色和有机产业虽已得到较快发展,但产值比例不高。(6)、XX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水量为1199立方米/万元,与标准值150立方米/万元相差较大。(7)接近定量指标标准的4项分别是:森林覆盖率、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初中教育普及率、恩格尔系数。①XX县的绿化造林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绿化造林面积11.27万公顷,目前XX县森林覆盖率已达18%,还差1.34万公顷的面积,通过今后2到3年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20%的标准值。②XX县目前COD排放量为4437吨,国内生产总值81.98亿元,COD排放强度为5.41千克/万元,标准4.5。对此,一方面,XX县以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工业经济为主,经济增长的速度远大于COD排放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积极筹建,届时,COD排放量将大大降低,因此这项指标实现难度不大。③XX县目前初中教育普及率已达98.3%,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初中升学率的提高,在今后2—3年中,XX县达到99%的指标是完全可能的。④XX县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2%,农村居民该项系数47.8%,综合值为44.4%,与标准值40%相差4.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少,达到这一指标值也为期不远。

第五章生态功能系统区划1生态功能系统区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所以生态功能区划要从区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现状出发,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独立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生态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各区划单元必须保持内部正常的能流、物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流动的关系,通过传输和交换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保证其区划单元的功能协调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使功能区内表现出完整性、相似性和区际间的差异性。另外,受行政界区划的影响,在研究区可能出现一个生态功能区被分割,在行政空间上不连续的情况。(3)非均衡发展的原则生态功能区划要依据自然与社会全部要素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效应”作为标准,要从区域的整体发展和未来发展利益出发,兼顾考虑其它功能的要求。根据景观生态学异质共生原理,异质是共生的必要条件,异质性是生态系统进化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反映在生态功能上,就是要多种功能并存。由于各个生态小区的立地环境不同,以及历史演替过程不同,必然形成各自不同的最优功能。在大的生态区域划分上,允许这些功能存在,关键是功能的相互协调,在小区划分上,这些功能又是进一步划分的依据。(4)行政区域相对完整性原则在生态功能区划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外,还需兼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及行政区划。分区时尽量以行政区的边界为生态区划边界,也便于日后行政地区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5)可操作性与可调整性原则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形成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因此要充分考虑当前实际,量力而行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生态系统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区划的内容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态环境,更好地起到指导区域发展的作用。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XX《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的精神,本规划以XX县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基础,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增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XX水资源保护、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等方面出发,在XXX生态市建设规划中将XX划分为滨湖复合生态区的基础上,将XX县全县划分成四个生态功能区。即:城镇生态区(Ⅰ区)、XXX湖荡生态区(Ⅱ区)、中部平原生态区(Ⅲ区)和东荡滩湿地生态区(Ⅳ区)。2.1城镇生态区(Ⅰ区)范围及典型特征:包括县城及各乡镇的集镇。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规划发展方向:现代工商业发展,生态人居2.2XXX湖荡生态区(Ⅱ区)范围及典型特征:XXX位于县境西部,包括大运河以西的山阳和安宜镇及范水镇的一部分,七个县属场圃和县属国有苇地。全区面积达27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88%。区内地势相对较高,湖泊和圩荡占全区面积的47%,XX湖是该区开发利用较早的水面,高档水产品养殖业较发达,土地资源相对较丰富,区内尚有3.4万亩滩地和4.4万亩水面有待开发利用。是全县特种水产养殖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县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最早的地区,多年来基本未发展污染型工业。因此,该区水、空气环境质量均较好,农副产品的品质很高,有的已列为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目前已形成“3万亩林木1万亩桑,7万亩水产10万亩粮,1万亩蔬菜1万亩藕,5万头牲畜百万只禽”的区域经济格局和包括高档特色水产品在内的农副产品基地,还有以木材、水产品、粮食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如县水产品加工厂、长沟特水养殖有限公司、范光湖林木加工厂、中港亦祥木制品有限公司等。XX县新建立的XXX自然保护区东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北至山阳镇,南至高邮湖,西至金湖县,全区土地面积175平方公里。其核心区范围以XX湖隔堤为基线,向湖整体推进1060米至南北航道,向陆地上延伸50米至排河,北至刘堡渡口,南至宏图河,形成水陆两块,连成一体。陆上滩地225亩,湖泊4767亩,合计4992亩。建设中的XX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