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07/wKhkGWY4W5-AYbGYAACvAMlS_1c172.jpg)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07/wKhkGWY4W5-AYbGYAACvAMlS_1c1722.jpg)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07/wKhkGWY4W5-AYbGYAACvAMlS_1c1723.jpg)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07/wKhkGWY4W5-AYbGYAACvAMlS_1c1724.jpg)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07/wKhkGWY4W5-AYbGYAACvAMlS_1c1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第一课时)春游,我们一般会做哪些准备?我们怎么去春游?探究一:观察人物形象,并把他们在空白的画纸上摆一摆或画一画,给他们安排合适的位置。画家这样的布局,你们认同吗?在作品中画家利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中国传统绘画常常利用“散点透视”和长卷的形式,让观者感受到画面无限的延伸感。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画(卷)绢本设色
五代
顾闳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
中国画(卷)绢本设色唐
阎立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探究二:画家是怎么表现人物的?在这些人物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
两位仕女:着胭脂红窄袖衫,下衬红花白锦裙。两位中年从监:着粉白色的圆领窄袖衫。四位女子:着襦裙装。襦裙装由短襦、长裙和帔帛组成。
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一如汉字、汉语,其中的“汉”并非汉代之类单纯的时间界限,而是作为融合传统与现代、已经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符号的一种代称。从另一方面看,汉服包括汉代及其他古代的装束,却不是单纯的古代衣冠,而是从夏朝至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现在已有的资料表明,有文物佐证的、最早的汉服出现于商朝时期,其基础的式样已经固定,汉服的典型特征,交领右衽、系带隐扣、上衣下裳也已经表露出来。
商玉人
西周的服饰形制沿袭了商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了汉服中继上衣下裳之后的第二大式样,上下连裳制。它继承了汉服体系的基本特点,又发展出了“续衽钩边”,使衣服下摆叠绕,看起来产生曲裾的效果。“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衣服长度既不露出皮肤也不拖沓接地,把身体深深地包裹起来,视觉效果雍容大气。
战国绣云纹、锦沿曲裾衣妇女彩绘俑
秦朝除了沿袭战国的服饰,在服色方面更引入了阴阳五行的思想。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规定黑为最尊贵的颜色。
汉与秦时类似,衣袖很大,称为袂,袖口收紧缩小,这一部分名为祛,领子低袒,可以露出里衣,衣领衣袖均有花边装饰,按照其形状不同又分为曲裾袍和直裾袍两种,曲裾有绕襟,直裾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西汉早期以曲裾为主,到了东汉,直裾则流行开来。
西汉曲裾式丝绵袍、直裾式丝绵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又一次大动荡的时期,战争不断,政治局势变幻莫测。时局的影响表现在服饰上,则是兴起了一股个性解放之风,引发了汉服形式的大变动。魏晋时期的人们不再用深衣把身体包覆起来,而是袒胸露臂,女子则裙裾飘飘,大袖翻飞,皆是追求飘逸洒脱,轻松随意的自在感。魏晋时期服装示意图
隋唐五代,是服饰色彩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隋唐初期,天子喜用黄色,发展到禁止其他任何人使用,这一用色传统扎根在服饰文化的土壤中影响着其他王朝的服色轨迹,一直持续到清朝覆灭。
这期间男性服饰继承了前朝的优良传统,隋以衫为主,唐代更流行圆领袍衫。唐朝女性衣着一般都是上衫下裙,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上移,服色艳丽。
唐朝服装示意图
宋朝男子的常服以襕衫为主,圆领大袖,长度一般过膝,下方有象征下裳的一道横裥,宋代女性服饰还有一个显著特点,直领对襟的样式占据主流,从而衍伸出一种新款式的服装,褙子,亦有无袖的背心。褙子属于罩衫,男女皆可穿着,显得身材纤长平顺,十分受欢迎。
直领褙子示意图
元朝汉族人着装与宋朝相似,贵族男子和女子均穿着少数民族的服饰。元朝男子主要穿着质孙服,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窄,在腰部有很多的褶皱,元朝的贵族妇女,常戴“罟罟冠”,穿着长袍,宽大且长,一般的平民妇女多穿黑色的袍子。
元朝服装示意图
进入明朝之后,统治者愈加重视衣冠的道德教化和促进团结的作用,于是这一时段的章服制度达到了史上最完备的状态,端庄富丽,华美明艳的各类服饰令人应接不暇。女子服饰基本沿袭了唐宋女装,主要款式仍是衫、袄、褙子、裙子等,新发展的款式比甲,则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上衣。
明代文四品官员坐像
清朝推行剃发易服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纳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清朝男子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长袍、短靴。
清朝的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朝的服装的款式,流行小袖衣和长裙,乾隆时期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则越来越宽,有时还会加上云肩。
清朝服装示意图
汉服的特点
交领右衽
绳带系结
宽袍大袖
上衣下裳你认识这些发型吗?你了解发型的演变史吗?
两人梳的都是“双丫髻”发式。古代,凡未成年或成年但未婚嫁的女子,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编结成两个髻。其状左右各一,与树枝丫相似,故名“丫头”,亦称“丫”。因有两髻,故又名“双丫髻”。一般为侍婢、童仆或男女儿童常梳的发式;未婚女子也有梳的,但多为贫家女儿。
两人梳的都是“高髻”发式:高髻是中国古代妇女发式,又称"峨髻",是相对指髻式高耸的称谓。初唐时期极为盛行,是唐朝女子最常梳的发髻之一。
三人头戴乌纱幞头。幞头,“本名上巾,亦名折上巾。”魏晋时已盛行,其特点有四个角,后来将四角加长呈带状,“以两带系于脑后,两角反过来系于头顶上。”折上巾因此得名。乌纱帽就是由乌纱幞头演变而来
两人梳的都是“堕马髻”发式,亦称“坠马髻”。因将发髻置于一侧,呈似堕非堕之状,故名。堕马髻据说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后经历代传承,不断发展演变,至在唐天宝年间,又始流行。坠马髻主要为已婚中年妇女所喜尚。画面中的马是否和人一样有等级关系呢?
三花马是指马鬃经精心修剪后形成三缕堞垛状的鬃毛。用“三花”来装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间流行的时尚,也是良马和等级的体现。
唐太宗陵前的“昭陵六骏”,马鬃都被修饰成三花的样子。唐代绘画和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晶圆检测用物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钻头修磨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医疗器械用注塑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主讲人郑长花
- 第06讲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解析版)
- 2025原料采购合同的模板
- 2025个人保证担保借款合同
- 门面房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工地配餐合同协议书范本
- it运维外包服务合同
- 2025公司开工大吉蛇年起航万象启新模板
- GB/T 11263-2024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 考前 押题试卷(一)绝密1
-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与实践设计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场地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全国网约车出租车驾驶员公共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 简易三方换地协议书范本
- 2025届广东省深圳罗湖区四校联考九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2024年襄阳汉江检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表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