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篆刻名家_第1页
近代篆刻名家_第2页
近代篆刻名家_第3页
近代篆刻名家_第4页
近代篆刻名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篆刻名家

近代因考古学的兴盛,加之西泠印社的建立,篆刻的创作异常活跃。当时有吴昌硕、丁辅之(鹤庐)、陈衡恪(师曾)、赵石(古泥)、齐白石(濒生)、赵时棡(叔孺)、乔大壮(曾劬)、王禔(福庵)、邓散木(粪翁)、钱瘦铁(叔厓)、来楚生(然犀)等诸家知名于世。然论其流派风格影响深远者,当推齐白石、赵时棡、王禔三家。

近代篆刻继承了明清文人篆刻的传统,然而在技巧上更精能,取材上更宽大,境界上也更奇伟。总之,近代篆刻使篆刻艺术蔚然独立,而且使其更加波澜壮阔。齐白石赵时棡乔大壮王禔邓散木陈衡恪钱瘦铁来楚生简经纶罗福颐陈巨来沙孟海易孺邓尔疋容庚谈月色朱复戡单晓天诸乐三陈子奋方介堪陈半丁韩登安马公愚黄宾虹弘一法师吕凤子徐生翁徐无闻邹梦禅秦咢生商承祚齐璜(1864--1957)

字濒生,号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均卓绝出众的艺术家。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在近代篆刻艺术史上是继吴昌硕、黄士陵之后又一位能开宗立派的巨人。

他的篆刻初学浙派中的丁敬、黄易。后学赵之谦、吴昌硕。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而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少数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他在艺术见解上最推崇“独造”,并且身体力行,曾说:“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仰”。由此可见,他对自已的独创充满着自信。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章法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极富猛利狂悍、痛快淋漓,创造出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大匠之门江南布衣借山门客偷得浮生半日闲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八砚楼白石落红寄苹吟屋人长寿钱瘦铁(1896一1967)

名厓,字叔厓,号瘦铁。江苏无锡人。能书善画,草书学孙过庭,隶书取法“张迁”、“石门”和汉简,篆书宗石鼓及秦诏版,参以草书笔意,沉逸潇洒,独具面目。山水、花卉有石涛、石谿、青藤遗韵。篆刻初从汉印入手,后经郑文焯介绍,得当时寓居苏州的吴昌硕亲授,艺事大晋,继而又以周秦金石文字以及唐宋印上吸取养分,形成一种不拘成法,恣肆多变的新面目。他的篆刻写意趣味较浓,是少数几位学吴昌硕得之神髓而又能自立门声的大家。早年就声名显赫,当时人们将他和吴昌硕(苦铁)、王大炘(冰铁)并称“江南三铁”。无限风光在险峰梁谿钱氏图书味渠墨戏壮志不随华发改王天池印雪压冬云白絮飞

易孺(1874-1941)

易孺,号季复,大厂居士,广东鹤山人,肄业广雅书院,为黄牧甫入室弟子。精研书画、篆刻、碑版音韵、文字源流、乐理等。历任暨南大学、国立音乐院等教授,印铸局技师等。生平自诩:词第一,印次之,音韵又次之。诗文,下笔即成,从不起稿。著述宏丰。

早岁之作无不严谨精细,出规入矩,功夫尚在李尹桑、邓尔雅之上,晚年则一改和平印风,“以汉将军印之刀法,造封泥瓦当之意象”(朱京生语),取法古玺之残烂者,不衫不履,其白文尤具奇趣,最善留红,朱白对比强烈,震世骇俗。《沙邨印话》以吴昌硕、赵叔孺、易大厂、黄牧甫为近代印坛四象,其中大厂散朗,喻为少阳。

大厂印款亦极别致,阴刻单刀款逸笔草草,颇近六朝砖文,阳刻造像,古拙天真,皆有情趣。

大厂才艺广博,篆刻以外,举凡书画、诗文、音乐、声韵、训诂、佛学造诣均深,其学问广,故识见洽,宜其叛出师门,别创新体,斯亦大厂之幸而黟山之不幸也。前休后已盫主人一庐缄彊宦敬告州邨更名曰待

均室

蒙蒙安诵清分室荫堂经藏沛霖长寿秦咢生(1900—1990)广东惠州惠城区桥西姚屋巷人。初名岳生、寿南,嗣改谔生,复改曰咢生,字古循,号路亭。斋堂为拙巢、莲花室。少贫,17岁即到押当店打杂。当学徒8年,白天做工,晚上自学书法。店主看他写得一手好字,每至年终,便要他写二三千副春联出卖。后来到广州省府机关作书记(文书)、收发工作。1933年,入中山大学法学院当助教,实则充当院长黄元彬的秘书。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南方大学实习。1956年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不久被聘为馆员,专门从事文史、书法、篆刻研究工作。1986年,任省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委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秦咢生从事书法艺术活动70余年,遍涉历代名家碑帖,融冶百家,甲骨、金文、篆、隶、楷、行、草诸体俱所擅长,创一代刚劲雄伟又流丽婉秀的书风,影响南粤书坛一代人。被称“诗、书、印”秦氏三绝。治印全从古玺汉印而出,兼之许学、书艺功深,所作雄浑朴茂,气格高古。妙于章法,巧从对称或粗细中求变化。偶以甲骨文入印,亦意趣盎然,非学养才艺兼到,不能臻此。赵时棡(1874-1945)

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近代著名书画篆刻家。浙江鄞县人,其家学渊源,少即好读书,爱艺事。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精于书画碑刻的鉴别,擅画骏马。嗜收藏,有商周秦汉铜器数百件之多。书法受赵孟頫、赵之谦影响,工四体书,尤擅篆隶,篆书圆转自如,秀雅可爱。

篆刻早年取法浙派,后精研赵之谦、邓石如直追秦汉,对周秦小玺及宋元圆朱文亦有独到功力。在篆刻艺术中,实际上存在有仿汉铸印、汉凿印两种流派,赵时棡<正是近代继承汉铸印端重严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印风精谨超逸,渊雅高古,秀挺绰约。当时的书画家和收藏家,争相求其印作,20年代与吴昌硕、王禔齐名,蜚声大江南北。古堇周氏雪庵收藏旧拓善本南林张氏余辉斋藏锡山秦絧孙集古文字记苏象乾藏书记蛟川方氏半闲庐珍藏书画之印叔孺画马伏跗室秦淦私印来楚生(1903--1975)

原名稷勋,字楚凫,号然犀。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怀旦等,晚处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浙江潇山人。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其画清新朴茂、笔墨简练、格调隽逸,在现代花鸟画坛上独树一帜。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篆刻远师秦汉,近踵吴熙载、赵之谦、吴俊卿、齐璜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开创了一代印风。其肖形印更是融汉画像、古肖形印为一炉,在印坛上冠绝古今,无出其右。原西泠印社副社长,当代书画篆刻大家钱君匋先生曾云:“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虽二吴(按:指吴载熙、吴昌硕),亦当避舍,齐白石自谓变法,然斧凿之痕,造作之态犹难免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可谓最恰当的评论。有《来楚生画集》、《来楚生法书集》、《然犀室肖形印印存》行世。

相关链接:

---->

来楚生印谱

---->

来楚生书法楚生一字初生又字初升人形肖形印初升吴郡岂斋张永恺印处厚息交以绝游大处落墨耳目康宁手足轻领略古法生新奇矢一斋阖家欢乐图伏虎肖形印邓尔疋(1884-1954)

原名溥,后改名万岁,号尔疋(雅),别署风丁老人,广东东莞人,因得唐绿绮台琴及今释和尚《经绮台琴歌》手卷,遂颜其室曰“绿绮园”,自署“绿绮台主”。其室名尚有邓斋等。为名儒邓莲裳(蓉镜太史,一代名儒,精小学,富收藏。)第四子,生於江西。幼承家学,八岁学写篆书,兼研小学与篆刻。1905年东渡日本学美术。诗宗龚定盦,并主南社广东分社社务。回国后助潘达微创办同盟会及国内的第一份机关刊物《时事画报》,活跃于艺林,享誉南北,广交国内名家。后回粤,得见黄牧甫(士陵)篆刻,极为钦佩,由是专心治印。有句云:“怀宁印后谁神者,惟有黟山集大成。布白几何入三昧,冲刀旁舞敌千兵。”《沙邨印话》云:“尔雅私淑黟山,得其靓挺之妙,时出新意。”尔雅师黄,所以能“时出新意”者,不专主一家也,其自作“皖黟之间”印,寓意甚明,又复精通文字源流,龟甲虫书、古玺陶文、刀布权版,乃至西夏、藏、梵文字,悉取以入印,自然高古,正其论印诗所谓“上追甲金石,旁及陶瓦砖,三代同风气,印人所以传。”“大巧浑如拙,小学必先通,俗伧不识字,捉刀非英雄。”

一九二一年定居香港,以迄逝世,他可以说是香港本土最重要的书画篆刻家。先生于诗词、书画、篆刻无所不精,其中尤以书法、篆刻为世所称道。他的书法早年受包世臣碑学的影响,接近北碑格调,他的篆刻,根源于他深湛的书法和文字学的功底。他早年宗邓石如,继而专事黄牧甫,后博涉古玺汉印。晚年以六朝碑字入印,印章风格清丽恬淡、刚劲隽永。尔雅殁后,岭南黟山派竟成绝响,再无特出者矣。著有《绿绮园诗集》、《邓斋印谱》、《篆刻厄言》、《印媵》、《印学源流及广东印人》行世。陈子奋(1898-1976)

字意芗,号无寐,别署水叟,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喜爱绘画,曾得民间画师启蒙。1914年始,在当地小学、中学教图画课。1920年后,即以作画治印为生,并长期致力于陈洪绶、任伯年等名家作品的研究。1949年后,曾任教于福建省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福建省艺术专科学校,历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州国画研究会会长,福州市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历届福建省政协委员、常委,福建省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兼及金石、书法,尤精白描花卉。作品有《白描百花长卷》等,《水仙》藏中国美术馆。1961年,福州市文化局设立陈子奋画室。1962年,陈子奋、李耕、李硕卿三人画展在上海举办。出版有《陈子奋白描花卉册》,著有《福建画人传》、《福建美术家传略》、《榆园画友录》、《颐谖楼印话》等。陈子奋印谱商承祚(1902-1991)

作者:马国权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字锡永,号契斋。先世原隶旗籍,入粤久,遂寄籍广东番禺。斋名有决定不移轩、古先斋。父衍鎏公,字藻亭,为晚清甲辰科探花,曾奉派留学日本,鼎革後应邀赴德国汉堡大学任教。锡翁少时,尝随伯父居青岛,已涉猎《说文》等有关文字古籍,後以日本进浸,移寓青州,经曲阜,获见孔庙累累汉碑,渊懿古雅,於篆隶之学由是顿生研求之念。年十九,赴天津师事罗振玉先生习古文字。罗氏收藏甲骨、商周青铜器至富,於甲骨学之开拓,厥功尤伟。锡翁日间在罗府墨拓彝器,或作鈎摹,夜则以所假罗著《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後编》及《殷墟书契考释》回家籀读。其中《考释》一书,书眉且附王国维先生亲笔批语,此书以类相从,分帝系、京邑、祀礼、卜法、官制、文字六类,对了解殷商社会及甲骨文字造字初义,甚有助益;然於初学者之检索,则未称便。锡翁遂将罗、王两家之说,按《说文》部首,重编为《殷墟文字类编》十五卷,罗氏见而悦之,嘱送王国维先生审正。藻老斥资为梓行,名遂播於学海。随人北京大学国学门为研究生,未卒业,东南大学聘为讲师。後金陵大学改聘为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年间,先後成《福氏所藏甲骨文字》、《殷契佚存》、《十二家吉金圆录》、《浑源彝器图》等书。抗日战争起,学校南撤,徙迁中经长沙,闻有战国楚墓出古物不鲜,乃请假前往调查,归以所见,成《长沙古物闻见记》。及至四川,改职盐务,公务清简,闲则以书刻遣兴,盐商又多附庸风雅之辈,时有挥毫奏刀之求,故屡办展览,鬻艺生涯,颇不寂寞。战後回粤,自—九四八年任教中山大学以迄谢世,前後逾四十年,—度担任中文系主任,而终古文字研究室主任之职。晚岁热心政治及社会活动,是时虽风涛叠起,以精谙时务,犹悠然自得也。後期著作,主要有《长沙出土漆器圆录》、《石刻篆文编》二册十四卷及论文若干。五六十年代,曾向湖南、湖北两博物馆索得战国楚简照片七批,除长沙仰天湖简早已公布外,余多世未获见,七十年代中,中大古文字研究室尝合五人之力加以摹写考定,惜压一人箧衍,终未面世,海内外同好对此深以为憾。锡翁治学之外,复以书法篆刻驰誉,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有《商承祚篆隶册》、《商承祚秦隶册》行世。前书於一九八一年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印行,收录甲骨文、金文、小篆、秦隶等四种字体;後者出版於香港,独集秦隶,此皆其专擅之作。甲骨秀劲质朴,金文浑穆凝练,俱得罗氏之传,而枯老古拙遇之。罗氏喜集字为楹帖或临摹彝铭,锡翁则嗜活用古文字笔法结构书写古今诗词。尝云:『《说文》近一万个字,汉代以後已不够用,从当时来说,落後於形势,现在更用不着讲了。可是有的人在写篆时,死抱《说文》不放,认为现代有而《说文》没有的字,宜取音同义近的字来代替。……这种陈腐狭隘之见,必须清除,不足为训。』《篆录册》中有『个』、『你』两字,皆不见於《说文》,锡翁创为巾、述。又如『寻』篆本从工从口从又从寸三声,锡翁砍却声符,篆若今楷;『妙』,《说文》从弦省少声,『啼』《说文》作从口质声,锡翁均篆如今楷结构。例不备举。类此随意构形,闻论者有不同见解。锡翁治印始於少时,十四岁即拜篆刻家劳健为师,曾以日摹汉印十余方为常课,—日於冷摊以贱值购得『繇通之印』,劳公云尝收录於桂馥《缪篆分韵》—书,欢喜赞叹,悬於腰间者数月。中岁好蓄古玺印,以精鉴称,一九三六年有《□斋古印存》行世,凡十册,收印九百六十一方,柯昌泗序中有云:『凡陕西山东塞上及直省所出,靡不赅洽,博识前人之所已见者,而精选前人之所未见者,盖诸地之菁英,皆采获於所藏,准以古今藏印之条流区画,可谓得其时地矣。』赏誉备至。锡翁篆刻,虽玺印两式兼作,然以古玺见长,盖得於彝铭及陶玺之融会变化也。所著《我与容希白》曾曰:『一九四六年希白到重庆,适我卸盐务职,归自贵阳,复得相见,我谓之曰:「学不进而刻印则工」,以数印示希白,欢聚数日而别。』可见对其多年作印之珍视。其自存印集六册,约二百方,曩蒙见示,并荷见赠往时旧作及自用印蜕数纸,气格醇古,不愧大家。惟『历劫不磨』一印,磨字篆本作□,从石靡声,作缪篆或作磨,林音派,与林不相混也。(一九九四年四月八日,马国权增补。)>>>>>>>>欣赏商承祚书法乔大壮(1892--1948)

名曾劬,字大壮,号壮殹、波外翁。四川华阳人。精通诸子百家,有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对小学、金石碑刻也素有研究。篆刻无师自通,初宗皖、浙两派,30岁后学赵之谦、黄士陵,尤其吸取黄士陵平正劲挺的印风,并广收博取商周古器铭文,以增加自己印章艺术的丰富内涵。喜以大篆入印,平生不爱刻名印而嗜治闲章。乔曾劬学黄士陵而能挣脱樊篱,自立门户,是黟山派继开山鼻祖黄士陵后成就最高者。著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大壮印蜕》等。物外真游潘伯鹰印玄隐庐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沈尹默印徐悲鸿树人六十以后作算潮水知人最苦夜吟应讶月光寒美意延年简经纶(1888-1950)

字琴斋,到署万石楼主、琴石、一琴。广东番禺人。平生潜心致力于书印艺术数十年,工四体节,喜以宿羊毫及麻笔书写他擅长的甲骨文,作品传统功力深厚,饶有金石趣味。简氏博览石器碑帖,对甲骨、金文、汉隶、章草、六朝碑刻、古玺印、元押无不精熟。其过人之处还在于甲骨文面世不久,即以其敏锐的艺术才思,将她引人自己的篆刻之中。他运刀如笔,单刀直入,使这类作品纵横疏朗而细微毕现,达到古拙朴茂,自然和谐,神形尽得的境界,实开甲骨文与印章艺术结缘的先河。晚年移居香港,曾培养了不少印坛高手。饶宗颐评他曰:“以契文入印,间运铁笔,逋峭多味,异军突起。”

作品欣赏:简经纶印谱游乎万物之祖知者不言处其一大千翁山后人纶玺琴斋至乎以弗解之容庚(1894-1983)

原名肇庚,宇希白,初号容斋,後改署颂斋。所居日五千卷金石书室。广东东莞人。

祖若父皆博雅能文。早岁失估,家遂中落。四舅邓尔雅以书法篆刻闻於时,馆於其家以授先生及其弟肇祖、千秋。从叔容祖椿为居古泉高弟,擅隔山派花鸟。故先生少时即得舅叔之教,能书画篆刻。中学毕业後,留母校东莞中学任教。课余仍从舅氏深造印学及文字学。在古文字研习中,深感吴大激《说文古籀补》资料未备,且出临写,字形与拓本有间,不足以适应日益专门化需求,因广购金石书,拟分别类编殷、周、秦、汉文字。一九二二年北游京师,以《金文编》初稿求教於罗振玉天津寓斋,颇蒙勖许,经罗氏推介,破格取录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一九二五年《金文编》写定,罗氏为梓行之。燕京大学延为襄教授,主文字学课;旋升教授,并任《燕京学报》主编,复兼古物陈列所监定委员,得以摩挲故宫所藏铜器,先後成《宝蕴楼彝器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北京文物营萃,先生不断勤求,数年间成《秦汉金文录》、《颂斋吉金图录》、《海外吉金图录》、《金文续编》、《善斋彝器圆录》等书。後更以积年心得,於—九四—年成《商周彝器通考》,世之治学者,莫不奉为经典。日陷北京,蛰居东莞会馆,以绘事帖学养晦。一九四六年南归,受聘於广西大学,未及到职,即以岭南大学之请还居广州。一九五二年,改任中山大学教授。返粤後以接触新出金石资料不多,及致力书画、碑帖,先後成《颂斋书画小记》、《历代名画著录目》、《丛帖目》,每种均百余万言。先生治学勤奋,自少至老,黎明即伏案读书著述,十数小时不倦,十年动乱,身处逆境,亦不稍懈。刊行专著近三十种,论文数十篇,已辑为《颂斋述林》。余暇挥翰,特擅金文,苍蔼蕴藉,如对君子。被选为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赋性质直,略无城府,绝不作违心之言。四凶强令『批孔』,先生愤然抗斥,虽备受摧残,亦不改其初意。人有所需,辄无私相助。郭沫若羁旅东瀛时,治古文字苦无书籍,以『未知友』致函求假,慨然邮与,并对所著坦陈所见。对弟子之关爱,更无论矣。吾辈唯有时加策励,力求无负师期。晚岁,尽献所藏殷周青铜器九十余件、书画千余种、藏书数万册归诸公库,高风足式。

先生治印,始自髫龄,时舅氏方致力邓石如,後私淑黄牧甫,先生所作亦随之移易。北游後多见古玺印,治石即从流派好尚而直追前古,严整典雅,精致无匹。虽仿古玺,亦端工清丽,不作支离破碎。中岁忙於著作,镌石遂疏。先生以治印为其治文字学、金石学之起点,故数十年间不忘初步,得见佳谱佳印,必设法罗致,藏□甚丰。所著《雕虫小言》,一九一九年以容容斋署名发表於《小说月报》十卷三、四号,此为先生最早刊布之著作。一九二三年增订,又刊於《社会日报》,凡四十三段,九干五百余言。首述学篆之道,谓印人『未有不习篆书,不通《说文》,徒攻乎石而能以篆刻自矜者也』。又云:学篆『古文当以三代彝器款识为宗,石鼓副之。小篆当以秦碑、权、诏版,新莽量布为宗,李阳冰篆书副之。』并以为:『名印朱文仿周秦小玺、汉封泥,白文仿汉印,此正轨也。间参以钟鼎彝器、镜币、瓦甓之意,尤觉古茂可爱。』文中述学篆与治印之关系,治印之方法,及参考书籍甚详。最後举近代名家赵撝叔、黄牧甫、吴昌硕、邓尔雅以殿其篇。《东莞印人传》刊於一九二一年,与弟肇祖同辑。收自明至近代东莞印家十九人,小传下以原名钤印附焉。—九二七年,拟编集《虫书印存》,於古谱中选取鸟虫书印制版钤拓,惜仅集二十八印而止。先生藏印及自刻印,皆未钤谱流传。(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七日,马国权增补。)王禔(1880—1960)

原名寿祺,字维奇,后更名禔,字福厂(音“安”,同盦字),别号罗刹江民、持默老人、麋砚斋,浙江杭州人,25岁时与叶铭、丁仁、吴隐等创建西冷印社,。他的篆、隶书都有独到之处,篆刻则取法秦汉,兼及皖浙。他是一位十分注重书法的篆刻家,他认为书法是篆刻的根本,只要有了很好的书法基础,才谈得上篆刻创作。所以他的一些作品,时有其书风的表露。他的白文印虽然取法汉代铸印,但又用浙派的切刀法来表达,比起一些纯浙派的作品,更显浑厚朴茂。他的细朱文无论在用刀、章法还是在格调上,都可见其用心之处。著有《说文部首检异》、《麋砚斋作篆通假》、《福庵藏印》,自刻印集为《麋砚斋印存》。

他的篆刻作品风格秀雅而不失厚重,稳健而不失灵动。现代篆刻家顿群(立夫)、吴朴(朴堂)均为其弟子。周庆云印梦坡居士千载笔法留阳冰山鸡自爱其羽秋月春风等闲度琅琊王禔

罗福颐(1905--1981)

字子期,又署紫溪、梓溪,七十后自号偻翁,浙江上虞人。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之第五子,自幼秉承家学,由父兄为他教授四书五经,并无其它学历。课余写字刻印,阅读家藏古印谱,手拓青铜器铭文,并开始摹集玺印文字。与他父亲的学生容庚、商承柞是青年时代的学友,十八岁时即出版《古玺汉印文字徵》。为不使学识“黄土埋幽,与生俱尽”,他努力笔耕,著术多达一百二十三种。文革中下放至湖北干校备受迫害。十年浩劫后,克服年迈力衰,三年中足迹遍涉大江南北十五个省、市,访问了二十七个博物馆及文化机构,采集古玺印资历料近万件。

罗福颐先生研究文物考古的面极广,除玺印、古文字外,对清廷史料、古代官制、甲骨、汉简、古尺度、古量器、镜鉴、银锭、石刻、墓志、汉魏石经、古代医书及西夏、辽、金、元少数民族等都有著述。其中《汉印文字徵》、《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古玺印概论》、《印章节概述》(合著)等考证严谨,对篆刻艺术影响极大。他生前为故宫博物院四级副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又任中国科学院考古学会、中国古文学学会、西泠印社理事等职。罗子期罗继祖吴颐人颐人之玺罗福颐印遇仙桥畔是家乡杞国无事忧天倾蠖叟浩气长存张翼之印谈月色(1891—1976)

谈月色,广东顺德北滘人。原名谈溶,字月色,号溶溶,晚号珠江老人。

少时在广州某庵出家为尼,擅诵经,娴书画。所写经文,娟秀清丽,被名士蔡守(哲夫)讶为才女。民初,广州市政当局一度取缔尼姑庵,蔡曾参与其事,遂使月色还俗,并迎为妾。其时哲夫以玉鸳鸯盛诸珊瑚盒中作为文定,取晏殊诗“梨花院落溶溶月”句,为她改名月色。

后加入南社,谈文论艺,吟诗作画,更广拜名师———如中国的书画大家程大章、李铁夫、陈达夫、黄宾虹、王福庵,都是她的老师,给予悉心指导。谈月色的篆刻与书画艺事日进,以古玺、汉印、隶书、佛像印、园朱文见长,在艺坛崭露头角。晚年客居南京,淡泊无声,而其篆刻名声颇盛,而她将瘦金体书法融入印章中,突破前人,自辟蹊径,开拓了中国篆刻艺术新境界,至今仍为人们称为“腕底神来与古谋”。据传,蔡元培、柳亚子、冯玉祥、陈布雷等都曾求其治印。

陈半丁(1876-1970)

名年,字半丁,一作半痴、静山。浙江绍兴人。幼年已喜爱绘画,二十岁到上海,后拜吴昌硕门下,画书、篆刻、诗文均颇受其影响。四十岁到北京,应蔡元培之邀,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曾任北平国立艺专中国画教授。在京与陈师曾、齐白石、萧谦等友善,多次举办画展。陈半丁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

陈氏工书擅画,兼擅摹印,师吴昌硕。亦为资深藏家。其画最擅花卉,能兼采明清各家花卉画法而独树一帜,画牡丹最为闻名。山水画风源自石涛,笔墨沉雄有致。有《陈半丁画册》、《陈半丁花卉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存世。

山阴陈年心学山阴洗砚池陈半丁丙子双生千秋半丁天下几人画山水徐生翁(1875—1964)

徐生翁先生书法用童稚体,雅拙天真,经《中国书法》披露,间亦有效法者,而其篆刻,以所作甚谨,故知者不多。生翁篆刻,全从书法得来,萧蜕庵见其中年书作,叹为“已入画境”,邓散木评价生翁印作“单刀正锋,任意刻划,朴野可爱,与齐白石异曲同工。”实未为的论。而陆维钊先生晚年用“简、质、凝、稚”四字形容其书画,今移“简、稚”两字评生翁篆刻,则差近之。

书为心画,我手写我思,倘无纯熟技巧,纵有迁想妙得,心到手不自随,亦无佳构,此康南海所以有手眼神鬼之叹也。熟亦有弊,熟则多机巧,有匠气,无论书刻,熟中尚须有生趣也,要在兴至操觚,兴尽辄止。谢无量、徐生翁两先生书法,皆熟而后生,故其成就少有企及者。今论生翁篆刻,熟不足而生太过,是能“简、稚”,不能“质、凝”,设生翁有千枚汉印功底,成就必不可限量也。

生翁所作邓散木(1898--1963)

初名菊初,号钝铁,三十后自号粪翁,四十后始称散木,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自榜“三长两短斋”(即长书、印、诗,短画、词)。上海人,晚年居北京。篆刻投门于赵古泥,得赵氏真传,但有突破创新之举。散木除师法其师外,不断从封泥、古陶、砖瓦文中汲取养料,五十岁前后挣脱师门,自创新路,逐渐形成了雄奇茂密、疏密有致、严谨多变的邓氏篆刻风貌。然而在结字和章法上的过于巧饰和迂回是他晚年的弱点。其边款艺术尤为精采,他的楷书款,从历代切刀法而来,结构匀称、稳健,结字规范,尤适于初学者临摹和取法。除楷书边款外,他还长于草、隶、篆书诸体,是一位印、款俱精的印学家,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代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的“江南祭酒”之称。当时曾有“北齐(白石)南邓(散木)”之誉。

邓散木先生一生勤于艺事,几十年间,黎明即起,临池刻印,至日出方才进早餐,曾手临《说文》十遍,《兰亭》也临过几十遍,去世前几天还在伏案工作。他又十分热心书法教育事业。举办讲座,编印讲义。1955年曾应北京人民出版社之邀担任简化字字模的书写工作,还书写了不少课本及各种普及读物,学生字帖,在书法的普及教育方面贡献很大。著有《篆刻学》一书传世。

--->相关链接邓散木书法跋扈将军当惊世界殊风灯吹阴雪云门吼瀑泉后来新妇江寒汀印瑷庐主人书印贺扬灵印东莱后裔任政之玺丙戌生人

陈巨来(1905一1984)

陈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槁斋、安持、安持老人,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篆刻初从嘉兴陶惕若,后入赵叔孺门下,又由叔孺介绍认识吴湖帆,从吴氏处借得珍本(江尹子回存)12册,潜心钻研,亦观摩黄土陵,兼及程穆倩、巴慰祖诸家,后得见《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攻元朱文。治印工稳精细,功力深厚,白文法汉铸印,朱文得朱文真髓。赵叔孺称赞他“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一生治印不下三万方,所作不以纤丽取胜,体貌端妍而神完气固。当代书画家如吴湖帆、张大干、溥儒、叶恭绰、张伯驹、谢稚柳等名章、收藏印、闲章多出自其手。著有《安持精舍印语》、《古印举式》、《安持精舍印存》、《安持精舍印取》等。双江阁檇李沈能毅印信长寿烟霾布正浓仲瑛五十岁后所得下里巴人沈能毅长寿年陈叔通印简持读了唐诗读半山大千居士朱复戡(1902-1989)

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祖籍浙江海宁,而诞於上海。中岁尝罹痼疾,既愈,四十後更名起,号复戡,别署伏堪。复戡行而义方晦,世或以为两人。幼承庭训,四五岁即蘸水於大砖练字,稍长得翰林王秉兰授以《说文解字》,并摹习《石鼓文》。七岁在怡春堂笺扇庄挥写《石鼓文》集联,适为吴昌硕先生所见,大加赞许,以『小畏友』称之,由是『神童』之名不胫而走。缶翁爱才,时加提挈,後并绍介加人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俾广见识交游。题襟馆为沪上著名文艺社团,会长为俞语霜,副会长为任堇叔,昌硕先生被推为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有曾农髯、李瑞清、王二号、吴待秋、冯超然等,会员皆一时俊彦,以复翁年最幼。十六岁,其篆刻作品人选扫叶山房所刊《全国名家印选》;十八岁有正书局为其出版字帖;而商务印书馆出版《静龛印集》时,年方廿二。南洋公学总理张美翊跋其所制砚铭云:『朱生百行过访,为我琢砚,仿苻秦广武将军碑制铭刻字,使冬心、叔未诸老见之,当畏此後生。』年轻时即以书法篆刻腾誉海上。後游学法国,於艺事益博采兼收。二十八岁,应刘海粟之邀聘,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後又推为中国画会常委。五十年代初,移居济南,从事美术设计工作。『四凶』逞虐,遁隐於泰山之麓普照寺,虽生活艰苦,仍不废书刻二羊勤培养後学。晚年还居海上,欲以余力为弘扬中华文化献其所长;八十四岁为徐葳女士刻『葳娘』一印,并附诗於印侧云:『沉醉一生书画刻,欲攀峰顶岁云迟。晚来红粉感知己,勖起消沉老艺师。』心境可见也。

有两事应一述:秦始皇束巡泰山,丞相李斯等为颂秦德,曾书刻《泰山刻石》於岳巅,书法圆润宛遒,为秦篆典则之作,只二百二十三字,宋拓存一百六十五字,明拓得二十九字。余於一九五九年随容希白师访古北国,道出泰安,在岱庙□廊壁间所嵌,仅见九字。开放以来,闻海外内游客常叩询秦刻石存毁,主事者以复翁久居是间,又精篆法,遂以重书为请。翁欣然允之,经仔细考证、补篆,力求还其旧观,此历史丰碑已於一九八四年重矗岱麓,供人凭吊。另一秦刻石《峄山刻石》,又恳得复翁篆笔,补树山东邹县。篆碑之外,复翁亦以设计青铜器及书铭见称,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华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密切合作,先後为《震泽神鼂》、《荣氏宝鼎》及中外定制之钟鼎等青铜制作贡其睿智,交通大学因聘为兼职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於一九八八年十月又聘作高级研究员,并设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以利开展工作。以其所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等。

复翁於书,余最倾服其金文及草书。金文喜作商末周初之体,气势雄劲,凝重浑穆,每以增点填实及加重捺刀之法调节字之重心;或将笔画改正为斜、变直成曲、易方为圆;而挪移偏劳,变正为反、易左或为上下,亦常用之。非於彝铭烂熟胸中,不易为也。而作草之巧於虚实、浓淡、收放,妙於长短相间、屈曲绕缭、大阖大开,虽至耄耋之年,仍气吞牛斗,阳刚之气,慑人心魄,揆诸历代草书大家,亦不多觐。

复翁篆刻,初受吴缶翁、赵撝叔影响,渐而规矩秦汉,上溯两周;中岁为嘐城汪氏忒翁治印至多,变化彝铭以人玺,曾辑成《复戡印集》,马公愚先生序之,称其拟玺乃千载一人。复翁亦自珍重,於『沥水潜龙乙一印自跋云:『假令簠斋见此,必以为金邨出土三代物也。』『潜龙泼墨』则附跋曰:『混列簠斋印举,亦当巨玺杰出。』夫子自道,皆非妄语。沙孟海先生谓此谱『中多拟玺之作,峻茂变化,殆欲雄梘—世。』堪称确评。复翁亦能画,偶亦为诗,以影响言,当数书刻。

所遗著作,书法有《朱复戡大篆》、《朱复戡草书千字文》、《朱复戡修改补充草诀歌》,篆刻有《静龛印集》、《复戡印集》;及一九八六年选辑上述两谱、益以新作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之《朱复戡篆刻》;综合诸艺者有穴朱复戡金石书画选》。

复翁有《白头吟》诗,节录如下:『我本江南—布衣,自幼爱好金石刻。闻之先辈谆谆言:刻石先须通字学。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中纳;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旧识。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学画初学阎立本,山水独喜荆关法。浸淫於兹年复年,怡然自得忘岁月。举目但觉远处清,揽镜忽诧头毛白。欲登造极学至老,孜孜一生废寝食。……』艺益求精,至老不懈,令人敬佩。(一九九四年一月十四日马国权)朱复戡印谱韩登安(1905—1976)

原名竟,一字仲铮,别署耿斋、安华、印农,晚年又号无待居士、本翁,浙江萧山义桥镇牌轩下村人。少时从父居杭州,拜书画篆刻家周承德为师。成年后,就学于篆刻家王福庵门下,造诣日深。其篆隶书法和治印较著名,而书以长瘦的玉筋篆为尤;治印则广采博览,上至周秦两汉下及明清篆刻诸流派,均有精深研究。其所刻细朱文,人称绝艺,擅长多字印与小字印。韩所作山水画,师承绍宋,得其苍润。1932年加入杭州西泠印社,曾任该社总干事、兼龙渊印社常务监事。解放后,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著作有《登安印存》、《岁华集》、《西泠印社胜迹留痕》等印谱行世,辑《明清印篆选录》12卷,共选明清两朝印人50余家,按时代顺序先后,列名家印篆之字,还增补王福庵《作篆通假》2卷。韩晚年作的《毛主席诗词刻石三十七首》,时颂当代金石之杰作。其一生刻印约4万方。1976年3月逝世。1982年4月,杭州西泠印社、西泠书画院曾举办韩登安先生遗作展。陈衡恪(1876一1923)

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朽者、唐石簃、染仓宝等。江西义宁人。为近代著名诗人陈三立之长子,天资卓绝,于书画、文学、美术理论、美术教育、治印诸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篆刻初师吴昌硕,后追汉铜印、鼎彝、砖瓦陶文等,得刚健婀娜之质,古朴秀逸之气而自立门户。画家姚华在《染仓室印存》序中称:“师曾印学,寻源于吴缶翁,泛滥于汉铜,旁求鼎彝,纵横于砖瓦陶文,盖近代印人之最博者。”朽者蔡以镜陈衡恪印老复丁在山亭周大烈所藏金石刻辞越只青山吴唯芳草芷兰之室沙孟海(1900-1992)

小名文翰,易名文若,以字行,别署劳劳亭长、石荒、沙邨、兰沙、决明、僧孚、孟□、孟公。所居先後颜日岸住庐、决明馆、兰沙馆、若榴花屋、夜雨雷斋、干岁忧斋。浙江鄞县人。

其尊人业中医,闲喜以书画篆刻自遣;先生幼受熏陶,少时已习篆法,并以刃石为乐。年十二,值辛亥革命,各报刊武昌军政府篆文大印『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之印』,先生—见通读,为当时师友所惊异。二十岁作客邻村,应嘱篆杨霁园撰《李氏祠堂记》为堂屏,信手而挥,不假参稽之籍,然一字不误,率合六书之旨,父老无不叹服其许学之有得也。性嗜诗古文辞,为冯君木先生入室弟子,弱冠已以才艺鸣於时。年廿三之沪,获闻—代词宗况蕙风、朱强邨及书刻巨匠吴昌硕、赵叔孺微言绪论,眼界益开拓。治印先问艺赵叔孺先生。沙老曾云:『余治印初师叔老。其为元朱文,为列国玺,谧栗坚挺,古今无第二手,心摹手追,至今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