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4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唐——孟郊《登科后》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选官制度?dēng

hòumeng

jiao孟

郊xīrì

chuò

kua昔

jīo

zhāo

fàng

dàng

wúya今

涯chūn

féng

yi

马yi

nkàn

jin

cháng一

长tí蹄

疾an

-hua安

花登科后时

在中的

病性

德回顾:魏晋之前的选官制度?原始社会

掸让制---贤与能夏

世卿世禄制度---血缘关系、世袭制战国:

军功爵制西汉:

察举制、征辟一、选官制度导与析导与析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

1

)

:A.汉代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B.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C.统治者有意将选举权收归中央。(2)内容:(3)评价:积极: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局限性:A.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B.随着士族的没落

,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中正品第(乡品)一品二

品三品四

品五

品六

品七品八

品九

品官员一

、二

、三品四

、五品六

、七

品任命官职八

、九品一、选官制度1.

制(2)内容:初创时重视家世、道

德和才能并重评定人才

等级导与析中正官

(士族)主要重视家世高门(上品)寒门(下品)中央任命官员与中正九品对应关系导与析一、选官制度2.科

制背景:A.士族腐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⑤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B.庶族地主兴起,参与政权除。材料进

士66材料积极:A.打破了豪门士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B.以才能作为官吏选拔的标准,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

中央掌握了官吏的选拔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E.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F对世界的影响:其他国家的考试选官制度消极:导与析一、选官制度2.科举制

特点:自由报名、分科考试、差额录取能,π在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多有限制,严重束缚了的机

读书人的思想,士人越来越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皮废下由准谓与诗上》的可沦》之

云科当回顾:隋唐之前的中央官制?秦

:三公九卿制汉朝

中外朝制魏

: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导与析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决策)

(审议)

(

执布)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导与析二

、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三省六部制皇

帝导与析二、

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三省六部制材料:中央政府设政事堂,作为宰相的议事机构,一切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中书令(中书省)、待中(门下省)、左右仆射(尚书省),都是宰相,以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他们都带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等衔,所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宰相多至一二十人。因宰相是政事堂集体议事,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唐时,完备了隋朝的三

省制度,皇帝与三省互相制约,共同治政,构成了相对和谐的政治体制。

—樊树志《国史概要》三省六部制影响:A.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B.三省之间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决策失误;C.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二

、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导与析导与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来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

面,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北

魏土地制度

:均田制赋

租调制魏晋租

制按户征收

粮和绢帛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三、赋税制度唐初租庸调制度导与析唐中后两税法均田制:指政府不触动原有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接受土地的农民要向封疆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土地只允许使用不允许买卖,

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粗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绢或布为调;丁男

负责一定的徭役。三、赋税制度1.租是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2.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3.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

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調每尸藏纳绫、

、绝各二丈,棉三雨庸每丁服役20日(不

應役者,

存巳折捐

三尺)特点:征收对

人为主意义: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三、

赋税制度租庸调制租丁葳纳二石导与析导与析三、赋税制度两税法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背景:

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内容:

夏、秋两季征收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地税:按田亩多寡缴纳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人丁

财产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但也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更趋尖锐。三、

赋税制度两税法影响:以人丁为主

人丁和财产

并重自耕农→

商人、

官僚、奴婢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租庸调

户税、地税导与析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过渡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征收逐渐到基本定时征收人身控制

:农民由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