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下面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了经济控制C.规范了商业市场秩序 D.解除了国家威胁3.图一、图二是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中较为常见的战争出行图,画像中有大量的人物和车辆,以及激战的画面。这类画像石反映出汉代()A.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 B.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C.人们审美观的多元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4.《汉书》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葡萄)、目宿(苜蓿)种归。”《大唐西域记》记述:公元1世纪时,桃在印度被认为是“中国果”。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中华文化优秀 B.汉初国力强盛C.民族关系融洽 D.丝绸之路开通5.直数千巨万”。《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永元)六年,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由此可知,两汉时()A.政府保证丝路畅通 B.外贸以西北丝路为主C.政府推动丝路交流 D.中外经贸往来频繁6.“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C.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 D.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7.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写道:“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何?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故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这反映了汉代()A.礼刑合一、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 B.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C.继承秦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以法为教强化对百姓的思想教化8.银雀山汉墓的下葬年代在汉武帝前期,墓中出土了《孙子兵法》《相狗》《曹氏阴阳》等书籍。在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出土了5000多枚简牍,内容涉及儒家经传、诸子、诗赋、数术、医学等。这体现了当时()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思想文化的延续性C.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D.郡国并行制的延续9.《史记·天官书》是我国最早叙述星官的著作,书中司马迁将星宿命为星官,认为天人相通、相类,天上的星辰有官职之分,有尊卑之别;他还将星空分为五官,北极周边的星为中官,中官是围绕北极星的帝王宫廷。由此可见,西汉天文学()A.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B.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C.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D.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0.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这些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还出现了关于租税徭役的内容。这些券书签订流程极为严格。据此可知()A.政府严格控制社会 B.商品经济非常繁荣C.契约观念逐渐流行 D.经济立法程序严格11.考古发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水井按垒制材料分为土井、瓦井、陶圈井和砖井,多集中分布于冶铁遗址密集的环嵩山地区、南阳盆地和黄淮平原西南部。由此可知,秦汉时期中原地区()A.经济发展格局严重不平衡 B.政府重视灌溉工程的建设C.工农业生产影响人口布局 D.生活方式由地理条件决定12.丝绸的出口是汉朝贸易体系的一部分,除中国外还有五方参加,它们是罗马、中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非洲,中亚的非汉族赶牲畜人充当了中国货物的运输人或向导,中国从中亚取得马匹和璞玉,最后,丝绸运到罗马。材料主要说明()A.沿线众多国家和地区共建了丝绸之路 B.贸易是开辟丝路的主要目的C.中国与罗马有直接的贸易交往 D.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13.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对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相关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西汉时期()记述出处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赵过“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东汉崔寔《政论》“赵过始为牛耕”贾思勰《齐民要术》A.赵过对农业发展贡献重大 B.牛耕技术开始得到推广C.政府积极鼓励农具的革新 D.人们注意积累生产经验14.右图为东汉田庄画像石拓片。拓片图案分三层:上层为山间猎鹿,一人正弯弓射鹿;中层为兵器林立,两侧各有一妇女操作织机;下层为完整的酿酒过程,周围散养猪狗鸡鹅等家禽家畜。此画像石拓片图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时期()A.小农生产比较普遍 B.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C.田庄经济繁荣 D.渔猎与农耕已经结合15.下表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出处内容《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后汉书·文苑传》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续汉书》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 B.市场交易的繁荣C.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 D.学校教育的发展16.《黄帝内经》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A.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 B.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理论C.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17.下图是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画像石中,右侧举鞭牵牛者为牛郎,其上三星相连者为牛郎星(河鼓三星),左下角四星相连成房子状,内有一女子跪坐,当为织女。左上角七星相连环绕一兔者为毕宿,中部为白虎星座。此画像石()A.体现了汉代绘画注重写实B.凸显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C.证实了民间传说的真实性D.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成就18.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阐述了协调平衡、调和阴阳、和解病机的治疗观;配伍精当、法则鲜明、“君臣佐使”的方剂原则。据此可知,仲景医学()A.蕴含传统思想的学术特色 B.推崇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C.重视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 D.传承以人为本的仁爱情怀二、非选择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所示是汉朝中央政府为治理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机构管理范围职能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属国脱离本民族主题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整理材料二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边疆治理的方式及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边疆治理的意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高祖时期任命的刘姓诸侯国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刘邦集团的将领,地位普遍很高。在刘邦制定“非刘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则时,这类军功阶层极力维护建立于郡国并行制基础上的汉政权。此时所封刘氏诸王大多年幼不能执政,故由诸侯国相、傅代理掌治其国,帮助王国稳定。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相互协作,为汉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举措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文、景时期,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的冲突、诸侯王骄奢不法之事逐渐增加。诸侯国相在中央命令下,从王国内部取得对王国兵权的控制。“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而设立“左官”“附益”“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汉武帝晚年至昭宣时期,诸侯国相的职能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宣帝继位后,“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即重用“通经”“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为郡国守相,来循吏拊民。此时期诸侯国相在职责上除了监督、辅助诸侯王外,还有着提高地方治理政绩的责任。元帝好儒学,即位后为包括太守、诸侯国相在内的地方官员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职责。成帝时期,正式提出将相、内史与郡太守、都尉对等接轨,制度上规定相承担王国行政职责。——摘编自陈昆、李禹阶《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参考答案1——18:ABBDCDABCCCAACCCDA19.(1)方式:设置管理机构,移民戍边,战争,和亲,等等。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治,采用不同的民族政策;给予边疆民族较大的自主权;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2)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稳定;传播了汉文化,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20.评析:郡国相是西汉初年分封的产物,自文景到元帝,郡国相的郡守化趋势,是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细化国家治理的必然结果。诸侯国相在西汉“郡国并行”制中具有特殊作用,其权力、职责的变化反映了西汉中央政权和地方诸侯国的博弈、分合趋势。随着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西汉国力逐渐上升,但王国问题亦愈发严重。汉文帝、景帝时期,诸侯国相从王国内部取得对王国兵权的控制;汉武帝时期,进一步限制诸侯国相忠于诸侯的行为;汉宣帝时期,诸侯国相承担更多地方治理的责任;汉元帝时期,明确诸侯国相“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职责;汉成帝时期,明确规定诸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