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定位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化学定位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化学定位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化学定位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化学定位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3.5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

1.两类定位基问题提出——定位效应——一元取代苯再亲电取代,新取代基可进入原取代基(定位基)邻、间、对位,生成三种异构体。若定位基对取代反应进攻位置无影响,则邻、间位异构体应各占40%,对位应占20%。——(1)甲苯硝化时,NO2+主要进攻甲基邻、对位,且比苯轻易;(2)硝基苯再硝化时,NO2+主要进攻硝基间位,且比苯困难。——结论:原有取代基对新引入基团:(1)进入苯环位置有指定作用;(2)影响苯环活性。取代基这种作用称为定位效应(orientationeffect)。定位规律(orientationrule)

定位基定位效应、与苯相比反应活性以及影响亲电取代其它原因(如立体效应)总称。5/5/20241第1页

邻对位定位基(第一类)间位定位基(第二类)强烈活化:‐O‐,‐NR2,‐NHR,‐NH2,‐OH中等活性:

‐OR,‐NHCOR,‐OCOR较弱活化:‐Ph,‐R较弱钝化:‐F,‐Cl,‐Br,‐I,‐CH2Cl强烈钝化:‐+NR3,‐+NH3,‐NO2,‐CF3,‐CCl3中等钝化:‐CN,‐SO3H,‐CHO,‐COR,‐COOH,‐CONH25/5/20242第2页(1)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

——使新引入取代基主要进入它邻、对位(邻位和对位异构体之和大于60%);——除卤素、氯甲基外,普通使苯环活化。这类定位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接碳原子上,普通只含有单键(有未共用电子对)或带负电荷。(2)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

——使新引入取代基主要进入它间位(间位异构体大于40%);——使苯环钝化。这类定位基与苯环相连接碳原子上普通含有重键(电负性较大)或带正电荷。5/5/20243第3页2.定位规律理论解释(1)定位基电子效应

I效应与C效应共同作用结果。——+I增加苯环上全部碳原子电子密度(与苯相比较),‐I效应降低电子密度。——共轭和超共轭效应沿苯环共轭链只能传递到定位基邻位和对位,不能传递到间位碳原子上:+C效应使邻、对位电子密度增大较多,而‐C效应使间位电子密度降低较少。例:﹣CH3,﹣OH和﹣NO2。﹣CH3:+I和+C;﹣OH:‐I和‐C+C;-NO2:﹣I和﹣C。

5/5/20244第4页——甲基邻、对位电子密度高于间位,亲电试剂E+首先进攻邻、对位,甲基是邻对位定位基。甲基含有+I和供电子超共轭效应+C,使甲苯中苯环电子密度增大,亲电取代反应比苯轻易——羟基+C大于‐I,净结果是苯酚中电子密度比苯大。亲电取代反应也比苯轻易——硝基硝基苯中硝基间位电子密度高于邻对位,亲电试剂E+首先进攻电子密度较高间位,所以硝基是间位定位基。硝基‐C和‐I使硝基苯中苯环每个碳原子电子密度都降低(与苯相比),亲电取代反应比苯困难5/5/20245第5页(2)定位基立体效应

——苯环上有邻对位定位基时,生成邻位和对位产物之比与苯环上定位基和引入基团体积相关:两种基团体积越大,空间位阻越大,邻位产物越少。——示例:甲基苯硝化,邻位产物占58.5%;叔丁苯硝化,邻位产物占15.8%;叔丁苯磺化,几乎生成100%对位产物。——温度和催化剂

烷基苯磺化,升高反应温度利于提升对位取代物百分比;

溴苯氯化,分别用氯化铝和氯化铁作催化剂,所得异构体分别是对位较多和邻位较多。3.二元取代苯定位规律苯环上已经有两个取代基时,第三个取代基进入苯环位置,取决于原来两个取代基定位效应。5/5/20246第6页(1)原有两个定位基对第三个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时,由定位规律决定:

(2)两个定位基属同一类,但对第三个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主要由强定位基决定;若定位效应相近,可得混合物:

(3)两个定位基不属同一类,对第三个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第三个取代基进入苯环位置主要由第一类定位基定位:5/5/20247第7页补充: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中应用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不但可用于解释一些现象,而且可用于指导多官能团取代苯合成。例:由苯合成间硝基对氯苯磺酸——反应第一步不能是硝化或磺化。因为硝基和磺基皆为间位定位基故只能氯化。——硝基和磺基先引入哪一个呢?氯虽是邻对位定位基,但它使苯环钝化,故硝化或磺化要比苯需要较高反应条件。磺化反应在较高温度(100℃)时以对位为主,正是需要。若先硝化,将得到邻、对两种产物。故应先磺化再硝化。此时,二者定位效应一致。5/5/20248第8页15.3.6稠环芳烃1.萘(1)萘结构

分子式:C10H8;由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并联而成。

结构:

——两个苯环共平面;C—C键长介于C—C单键和C=C双键之间(碳碳单键154pm长,双键134pm长);C—C键键长并不完全相同;——1,4,5,8位等同,称

位,其取代物称

取代物(1-取代物);2,3,6,7位等同,称

位,其取代物称

取代物(2-取代物)。5/5/20249第9页

与苯相同,萘每个碳原子各以三个键分别与其它三个原子相连;每个碳原子p轨道对称轴都垂直键所在平面并相互交盖形成一个闭合共轭系统。

萘离域能254.98kJ•mol–1,稳定,但比两个单独苯环离域能总和(300kJ•mol‐1)小,故芳香性比苯差,比苯活泼。

萘衍生物命名与多官能团取代苯母体优先选择次序相同。常见官能团优先次序为:﹣COOH,﹣SO3H,﹣COOR,﹣COX,﹣CONH2,﹣CN,﹣CHO,﹣CO﹣R,﹣OH,﹣NH2,﹣C≡C﹣,C=C,﹣OR,﹣X,﹣NO2。排在前面官能团优先选择为母体,后三个官能团以苯为母体:5/5/202410第10页(2)萘性质物理性质萘为无色片状晶体,熔点80.2℃,沸点218℃,易升华。萘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及苯中。

5/5/202411第11页化学性质——概况

与苯相同,但芳香性比苯差,更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位电子云密度比位高,亲电取代首先在位。但1与8或4与5位相距很近,有大取代基(如磺酸基)时在位较稳定。(a)亲电取代反应卤化

萘易与卤素(氯和溴)发生取代,生成﹣卤代萘——工业上生产﹣氯萘方法。用途:高沸点溶剂(沸点259℃)和增塑剂5/5/202412第12页硝化

萘与混酸在室温下反应即可生成﹣硝基萘。

磺化

低温(80℃)与浓硫酸生成﹣萘磺酸;高温(165℃)生成﹣萘磺酸。﹣萘磺酸与硫酸共热,也转变为﹣萘磺酸。

原因:磺酸基体积大,与8位氢原子间距小于其范德华半径之和,故﹣萘磺酸稳定性小于﹣萘磺酸。

﹣萘磺酸动力学,﹣萘磺酸热力学控制。﹣萘磺酸是主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可转化为﹣萘酚、﹣萘胺等(合成偶氮染料中间体)。5/5/202413第13页

酰基化(傅﹣克反应)——概况

萘酰基化反应产物与温度和溶剂极性相关。低温和非极性溶剂(CS2)中主要生成

﹣取代产物,较高温度及极性溶剂中(硝基苯)主要得到

﹣取代物。——原因

酰氯、氯化铝及硝基苯形成配合物体积较大,使之不易进攻位。

5/5/202414第14页烷基化(傅﹣克反应)——概况

萘较活泼,烷基化易形成多烷基萘。且反应过程中萘环易破裂,故产率较低。——应用

在萘位引入羧甲基有实用价值。由此可在FeCl3和KCl催化下于200~218℃生产-萘乙酸(植物生长激素,对人体无害)C10H8+ClCH2COOHC10H7CH2COOH5/5/202415第15页(b)氧化反应

萘比苯轻易氧化,低温下用CrO3氧化,生成1,4﹣萘酮醌,但产率较低。5/5/202416第16页

强烈条件下氧化,萘分子中一个苯环破裂,生成邻苯二甲酸酐,俗称苯酐。这是工业上生产苯酐一个方法,也是萘主要用途。(下式为9O2)(与顺丁烯二酸酐比较)

取代萘氧化时环破裂规律:取代基为邻对位定位基,使所在环活化,氧化时同环破裂;取代基为间位定位基,使所在环钝化,氧化时异环破裂。原因:电子云密度较高环,较活泼,易被氧化破裂。5/5/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