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点试题 (二)_第1页
中医重点试题 (二)_第2页
中医重点试题 (二)_第3页
中医重点试题 (二)_第4页
中医重点试题 (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重点

选择题

1、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B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

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一项属于阴阳消长的关系A

A、阳消阴长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寒极生热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条是错的D

A、木为水之子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D、金为木之所胜

E、土乘水

4、属于“母病及子”的是A

A、肺病及肾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脾E、以上都

不是

5、“肝火犯肺”属于D

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

D、相侮E、以上都不是

6、水脏是指D

A、肺B、脾C、膀胱

D、肾E、以上都不是

7、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属于(A)

A、肺气虚B、肾气虚C、脾气虚

D、肺气失宣E、以上都不是

8、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C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网上查到这道题

是选C)

D、血能载气E、以上都不是

9、被称为“生痰之源”的脏器是C

A、心B、肾C、脾D、肺E、肝

10、燥邪的致病特点是A

A、易伤津液B、易扰神明C、易袭阴位

D、易袭阳位E、主收引

11、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C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

12、具有推动呼吸和血液运行功能的是C

A、心气B、肺气C、宗气

D、营气E、以上都不是

13、哪两脏正常关系称“水火既济”C

A、心与肺B、心与脾C、心与肾

D、肺与脾E、肺与肾

14、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C

A、化生气血B、传化水谷C、贮藏精气

D、运行气血E、以上都不是

15、对全身脏腑组织器官有温煦作用的是(D)

A、心阳B、肝阳C、脾阳

D、.阳E、肺阳

16、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可诊为D

A、心肝血虚B、心肾不交C、肝脾不和

D、心脾两虚E、以上都不是

17、痰饮、瘀血在形成过程中均与下列哪项有关(这题很多同学

反映贾教授最后一次课上说选B)A、寒凝B、气虚C、气

D、血热E、以上都不是

18、下列哪项不属于暑邪的致病特点D

A、其性炎热B、耗气伤津C、多挟湿邪

D、暑易动血E、以上都不是

19、久泄、脱肛可属于B

A、宗气下陷B、中气下陷C、肾气虚

D、肺气虚E、以上都不是

20、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C

A、母子双补B、补母C、抑强

D、泻子E、以上都不是

21、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有赖于气的B

A、推动作用B、气化作用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E、以上都不是

22、下列哪项不是假神的表现?D

A.突然精神转佳B.突然目光转亮C.突然颔赤如妆

D.脉实有力

E.突然食欲增强

26、阳气虚衰,或耗气失血,或寒凝血涩,面色多见:D

A.青色B,黑色C.黄色

D.白色E.赤色

27、面色薰黑而耳轮枯萎,属于:A

A.肾虚B.肝风C.心火

D.水饮E.瘀血

28、两颗潮红娇嫩者多属于:C

A.阳明实热B.湿温潮热C.阴虚火旺

D.真寒假热

E.肝阳上亢

29、少气不足以息,声低不足以听者为D

A.夺气B.上气C.短气

D.少气E.暧气

30、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称之为:D

A.谑语B.独语C.错语

D.郑声E.吃语

31、喘息气粗,声高息涌者为:A

A.实喘B.虚喘C.痰饮

D.顿咳E.百日咳

32、日晡潮热,可见于E

A.湿热交阻于气分B.热入营血C.阴虚火旺

D.太阳病证E.阳明病经证

33、自汗多因B

A.阳气暴脱B.气虚卫阳不固C.阴虚阳亢

D.邪正相争E.气滞血瘀

34、下列各项,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哪项不正确A.肝阳上亢B.

气血两亏C.痰湿内阻D

D.肺阴不足E.肾精不足

35、下列除哪项以外均为病脉:A

A.反关脉B.弦脉C.洪脉D.动脉E.短脉

36、影响脉象生成与变化的最主要的内脏是:B

A.脾胃B.心脏C.肺脏D.肝脏E.肾脏

37、寸口脉分候脏腑,下列哪项不对:B

A.左寸候心与膻中B.左关候脾与胃

C.左尺候肾与小肠D.右寸候肺与胸中

E.右尺候肾与命门

38、下列哪项是数脉的主病:B

A.阳虚畏寒B.高热大汗口渴

C.风寒表证D.寒邪直中腹痛

E.寒疝腹痛

39、下列何项不见于热证:E

A.发热口渴B.面红目赤C.大便干结

D.吐血血丑血E.痰涕清稀

40、实证的病理特点是:D

A.邪盛伤正B.正气抗邪C.邪盛正虚

D,加正剧争E.邪正相持

41、灸法一般适用何证D

A、实证B、实热证C、虚热证

D、虚寒证E、实寒证

42、以下哪个药有“疮家圣药”之称A

A、连翘B、人参C、麻黄

D、川贝E、大黄

43、解表散寒常用中药有D

A、菊花B、金银花C、火麻仁

D、生姜E、大黄

44、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适合

用(D)治疗

A、大黄B、板蓝根C、当归

D、麻黄E、石膏

45、人参属于哪类药C

A、补阴药B、补阳药C、补气药

D、补血药E、消积药

46、针刺皮肤菲薄部位的腌穴,最适宜选用的进针方法D

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

E、急剧进针

47、针刺斜刺的角度为D

A、5°B、15°C、30°

D、45°E、90°

48、以下哪个月俞穴可用于治疗胃痛B

A、大锥穴B、足三里穴C、太阳穴

D、曲池穴E、涌泉穴

49、“焦三仙”除山楂、神曲外,还包括以下哪一个中药?D

A、桂枝B、川贝C、附子

D、麦芽E、太子参

50、患者夏日感暑,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

精神不振,脉虚数,可用以下哪个方剂B

A、四物汤B、清暑益气汤C、小青龙汤

D、二陈汤E、四君子汤

51、拔罐的作用不包括:E

A、通经活络B、行气活血C、消肿止痛

D、祛风散寒E、清热解毒

52、以下那个中药具有泻下作用C

A、丹参B、陈皮C、大黄

D、黄苓E、桂枝

53、根据骨度分寸法,两乳头连线中点到肚脐的距离为B

A、6寸B、8寸C、10寸

D、12寸E、14寸

54、胎位不正可以灸以下哪个穴位?C

A、百会穴B、环跳穴C、至阴穴

D、太阳穴E、大椎穴

55、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

B、神阙穴可针

C、太阳穴可治疗头痛

D、足三里穴有保健作用

E、腰部疾病可选委中穴

56、直接灸分为瘢痕灸和A

A、无瘢痕灸B、艾柱灸C、雀啄灸

D回旋灸E、温和灸

57、以下哪个药物具有补肝肾、祛风湿作用C

A、地黄B、川苜C、桑寄生

D、茵陈蒿E、黄苓

58、以下哪一味药不属于同一类C

A、人参B、党参C、沙参

D、太子参E、西洋参

59、常用方剂二陈汤中的“二陈”是指陈皮和A

A,半夏B、香附C、当归

D、川苜E、白术

60、陈某,女,42岁,患有类风湿关节炎3年,目前出现手指

关节、掌指关节的冷痛,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滑。可选用以下哪

种药物D

A、生姜B、薄荷C、甘草

D、川乌E、石膏

61、麻黄汤不包含以下那些药物B

A、麻黄B、半夏C、桂枝

D、杏仁E、甘草

62、以下那个中药具有泻下作用D

A、麻黄B、陈皮C、黄连

D、大黄E、枳实

63、以下那种容器最适合用于煎煮中药E

A、铁器B、金器C、铜器

D、银器E、瓦罐

64、患者夏日感暑,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

精神不振,脉虚数,可用以下哪个方剂A

A、清暑益气汤B、四君子汤C、逍遥散

D、二陈汤E、附子理中汤

65、下列哪种药物有芳香化湿作用A

A、霍香B、牡蛎C、朱砂

D、鹿茸E、黄连

66、中药炮制的目的不包括E

A、纯净药物B、便于制剂和贮藏

C、减低毒性D、改变性能

E、外表美观

1、以下那个中药具有泻下作用(D)

A麻黄B陈皮C黄连D大黄

2、老年人津枯便秘,可选择以下哪种药物(A)

A火麻仁B巴豆C大黄D芒硝

3、陈某,女,42岁,患有类风湿关节炎3年,目前出现手指关节、

掌指关节的冷痛,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滑。可选用以下哪种药物

(C)

A生姜B薄荷C川乌D甘草

4、以下哪个药物具有补肝肾、祛风湿作用(D)

A地黄B川苜C茵陈蒿D桑寄生

5、李某,男,16岁,近日出现面黄、巩膜发黄,小便黄等症状,ALT:

110u/mol,AST:130u/mol,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请问该患

者需应用什么中药治疗(B)

A陈皮B茵陈蒿C乌头D肉桂

1、被称为“血中气药”的中药是(D

A当归B陈皮C川苜D三七

2、黎某,男,77岁,患有COPD,近日受寒后出现咳嗽,气喘,痰色

白清稀,舌淡苔白腻,脉滑,X光检查:1、肺纹理增粗;2、肺气肿。

处方上可以使用哪种中药?(A)

A半夏B人参C枸杞D木香

2、根据常用骨度分寸法,两乳头连线为(C)

A12寸B10寸C8寸D4寸E16寸.

3、针刺角度有(ACD)

A、90°B、45°C、10°D>15°

4、取头、面、胸、腹部腌穴最适宜选用:(A)

A、仰卧位B、伏卧位C、侧卧位D、俯伏坐位

5、阿是穴指(D)

A奇经八脉的腌穴B经穴以外的胸穴

C十二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月俞穴

D十四经穴以外的,以痛为胸穴

E十四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月俞穴

6、以下各经组合中,有表里相合关系的是E

A手太阴肺经一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一足少阳胆经

C足厥阴肝经一足太阳膀胱经

D手太阴肺经一手少阳三焦经

E手少阳三焦经一手厥阴心包经

1、头项部的疾病一般选用(D)

A足三里B三阴交C肺俞D中皖E列缺

2、委中穴主要治疗(A)

A腰部扭伤B失眠C胃痛D感冒E头痛

3、下面属于奇穴的是(E)

A外关B百会C大椎D合谷E太阳

4、为防止针刺不慎伤及内脏,下列穴位中,必须注意针刺操作的是

(D)

A百会B内关C合谷D肺俞E足三里

多选

1、胃痛可以选用以下哪些穴位AB

A中皖B足三里C神门D曲池E列缺

2、针刺得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ABC

A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B病人自觉有不同程度传导

C医生指下有紧涩感

D局部有疼痛感觉

E以上都是

患者张三,男,65岁,近3个月出现便秘,3〜4日一次排便,大便

干燥,小便频数,口干,舌红苔白,脉弦。请问此患者适用以下哪个

方剂(C)

A麻黄汤B附子理中汤C麻子仁丸D龙胆泻肝汤

E当归四逆汤

以下那种容器适宜用于煎煮中药(B)

A铁器B瓦罐C铜器D银器E金器

患者夏日感暑,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

振,脉虚数,可用以下哪个方剂B

A、四物汤B、清暑益气汤C、小青龙汤

D、二陈汤E、四君子汤

感受暑湿,导致饮食停滞呕吐,主症为呕吐酸腐,皖腹胀痛,暧气厌

食,大便臭秽或滤薄,发热,微恶寒,舌苔白腻,脉滑。宜用(E)

A、小柴胡汤B、银翘散C、麻黄汤

D、逍遥散E、霍香正气丸

问答题:

1、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主治?

补益剂——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苍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澹,

舌淡苔白,脉虚弱。

2、晕针的急救方法?

晕针就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拔出。将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

衣带,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与服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

重者在上述处理上,可刺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等,也可

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3、委中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的定位和主治疾病?

足三里:[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主治]肠胃疾病,虚劳,痿痹及强身保健等。

委中:[定位]在胭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等。

合谷:[定位]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楼侧中点处。(简

便定位)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牙痛、咽喉肿痛、滞产等。

六淫

4、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

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4)风为百病之长

5、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

机(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阳位

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

滞,寒性主痛(3)寒性收引

7、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

散,扰神耗气伤津(3)暑多夹湿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鼻干,口唇裂;(2)燥易伤肺。燥

咳——干咳少痰

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红、目赤、头昏、咽痛;(2)火热

易扰心神。心神不安,烦躁,神昏;(3)火热易伤津耗气,出现伤

津、气虚症状;(4)火热易生风动血,迫血妄行——动血,出血,热

极生风----抽搐,痉挛;(5)火邪易致疮痈。痈、肿、疮、疡。

8、四物汤:

【组成】当归10g,川苜8g,白芍12g,熟地12g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瘤块硬,时

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以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痕聚,少

腹置痛,时作寒热。

9、腌穴的定位:(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2)“骨度”折量定

位法;(3)指寸定位法;(4)简便取穴法

10、麻黄汤:

【组成】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

白,脉浮紧。

11、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

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夏日感暑,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

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小儿夏季热,久热不退,属于气津不

足者。

12、蕾香正气散: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

梗、霍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胃

【主治】1、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2、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

乱吐泻;3、凡感岚瘴不正之气者,宜增减用之。

13、表里证的鉴别:表证:新病,病程短;发热恶寒同见;舌象变化

不大;脉浮。。里证:久病,病程长;只热不寒,或只寒不热;舌

象多见异常;脉沉或其他脉

14、寒热的鉴别要点:寒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征候,

表现为具有一组寒象的症状和体征。寒症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

寒等。

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征候,表现为具有一组热象的症

状和体征。寒症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

寒证: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白或青黑;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法;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热证:恶热喜冷;口渴喜饮;颜面红赤;手

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15、什么是补虚药,并举例?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分类:补气、补阳、补血、补阴

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黄、白术、山药、甘草、

大枣

补阳药:鹿茸、巴戟天、淫羊蕾、仙茅、补骨脂、海狗脊、海马、菟

丝子、锁阳、杜仲、续断、韭子、冬虫夏草

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龙眼肉

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玉竹、石斛、黄精、

枸杞子

16虚实证鉴别要点:

实证:体质强,起病暂,病程短,声息高,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多为外感;虚证:体质弱,起病久,病程长,声息低,喜

按,舌淡胖(阴虚红绛),脉虚无力,多为内伤。

17、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推动生长发育、推动功能活动、推动气血运行。

(2)温煦作用:维持体温、气血运行。

(3)防御作用(卫气防御):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4)固摄作用(气不摄血,可有出血倾向):血、汗、尿、大便、津

液、精液。

(5)气化作用: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化津、化血、化液等(液体转

化为气体,气体转化为液体)

18、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营气入脉为血,气虚可导致血虚,补气可生血)

(2)气能行血(心气推动,肺气辅助,肝气疏泄。)

(3)气能摄血(固摄作用)

2、血为气之母

(1)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血。)

(2)血能生气(气赖血补)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藏于肾中,布散全身,功能:具有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器官

发挥功能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的原动力。

宗气:积于胸中。功能——助肺以行呼吸,佐心以行血脉。

营气

(注意)卫气: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运行:营行脉中,营养周身,

化生为血;卫行脉外,保卫体表,抗御外邪。属性:营属阴,卫属阳。

名词解释

1、经络:经,指经脉,直行的主干,纵行人体深部;络,络脉,经

脉的细小分支,纵横联络,分布表浅;经络-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功能: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肢节;调节机能平衡;运行气血,抗

御外邪。

2、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

宜的药物,按着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

3、相乘: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反常现象,以强凌弱,加倍克制。

4、相侮: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反常现象,反克,反向欺侮。

5、寸口:楼骨茎突内侧楼动脉的搏动形象。

6、潮热:发热如潮汐,有定时。阳明潮热——日晡潮热,申时;湿

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盛;阴虚潮热——骨蒸潮热,伴盗汗

7、自汗:昼间汗出,动则尤甚——气虚阳虚

8、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汗止——阴虚

9、腌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

应点,又是针灸施术部位。

10、补气药:补益脏腑之气的药物。一般对脾气、肺气虚证的疗效

最显著。如,人参、太子参。

11、补虚药: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

为主的药物。分为补气、补阳、补血、补阴

12、中药(蕖):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

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以植物药居多,所以自古以来把中药称

为“草本”。

13、四气: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也称“四性”。它反映药

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于说明药物作

用性质。

寒凉:凡能减轻或者消除热证,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的药物

温热:凡能减轻或者消除寒证,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的药物

14、五味:辛、甘、酸、苦、咸。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苴: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淡:有渗湿、利尿作用)酸(涩):

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苣:具有泻火、燥湿、泻下等作用。感:

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等作用

15、失神:为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之象

16、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17、子喑:妊娠后期胎儿压迫肾经导致的失音

18、谣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常见热扰心神,属于

实证

19、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微。常见心气大

伤,属于虚证

20、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伴有哮鸣音——痰湿内阻。喘:呼吸短

促急迫,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21、少气:呼吸微弱,气少补足以息。短气:短气不足以息,数而不

能连续。

22、一夫法:也即是横指同身寸,是指患者手的尺侧四指并拢,以中

指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为3寸,适用于下肢部位取穴。

五脏的功能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

心:1主血脉;2主神志;3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肺:1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3、肺朝百脉;4、

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脾:1、主运化;2、主统血;3、主肌肉、四肢;4、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肝:1、主疏泄①调节情志②助脾胃运化③调畅气血④调节生殖

2、主藏血;3、开窍于目,在体合筋(肝主筋),其华在爪

肾: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