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C.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甲、乙各100g溶液中均含有30g溶质B.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2℃时,10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20g甲、乙,同时降温,甲先饱和3.镨可用于玻璃染色,陶瓷上釉,和钕一起制造透镜等,下图是镨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镨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gC.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9D.镨原子的中子数等于594.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中变化关系的是()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C.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5.建立化学模型可将宏观,微现与化学符号联系起来,根据如图判断下列对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认识错误的是()A.符号“H2”的分子模型为“”B.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有机物C.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比为1∶1∶1D.模型和所表示的物质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同6.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2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7.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B.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硫酸C.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镁、银、硫酸铜溶液D.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8.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液体无色浑浊B.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C.②中液体无色澄清D.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 B.核外电子层数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H2O2和H2O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金属元素不同11.分析下列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则y轴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C.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b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D.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12.恩施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C.水通电在正极获得氧气 D.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13.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4.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种变化是A.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烧碱质量增加D.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15.在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金属杂质中的2种,取2.8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gH2,则此铁的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是()A.Cu和Mg B.Zn和CuC.Zn和Al D.Mg和Al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问题:(1)请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补充完整_____,补图的微观依据是_____。(2)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来看,此反应属于_____反应,请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依据_____。(3)化学变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应物分子_____的过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同学对CaH2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①用H2与钙加热制得CaH2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③CaH2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也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CaH2实验结束后,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有气泡产生,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显__________色。该同学据此判断:实验中确有氢化钙生成,其他同学提出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上述制得的CaH2样品加入到足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_________(写化学式)。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2猜想三:NaOH、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Na2CO3溶液____________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成立(定量分析)取制得的CaH2样品1g(杂质为未反应完的Ca)加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CaCO3质量为2.4g,则该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18.(8分)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小雪同学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钙和氢氧化钠。在制取过程中固体M的俗称是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为了验证加入Na2CO3溶液后,得到的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可取少量溶液加入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检验。A无色酚酞B氧化铁C稀盐酸实验室也可用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制取少量的NaOH溶液。取2000gCa(OH)2溶液逐滴滴加10.6%Na2CO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①当加Na2CO3溶液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②滴加10.6%Na2CO3溶液至C点时,求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华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将铝片、锌片打磨后,分别投入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铝与稀盐酸反应较锌与稀盐酸反应快。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除与金属的种类有关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a.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b.可能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c.你的猜想是______。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相同形状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盐酸的浓度(均取20mL)温度/℃记录的数据①5%30②10%20③5%20④10%30(交流讨论)(1)请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前小明先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再将注射器活塞往右拉,松手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处。小明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可能是:______;对比实验②③可知______对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四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④、②、①、③.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如果盐酸质量分数为10%,温度为25℃,则所记录数据应该介于______两次实验所记录的数据之间。小明进行铝与稀盐酸反应时,试管外壁发烫,并测得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根据曲线归纳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______研究小组同学对铝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再探究。将橡皮塞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烧瓶中放入铝片和稀盐酸,塞紧瓶塞并打开仪器,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丙图所示的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AB段气体压力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CD段气体压力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2、D【解析】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但未说明溶液是否饱和;且即使是饱和溶液,该温度下130g饱和溶液中才含有30g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该温度下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最多只能溶解50g,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象可知,溶解度为20g时,且甲乙为饱和溶液时,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3、C【解析】

A.镨元素名称带“钅”字旁,是金属元素,选项错误;B.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通常不写,选项错误;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9,选项正确;D.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59,中子数不是59,选项错误。故选C。4、D【解析】

A、高锰酸钾刚开始加热时不能产生氧气,应该是加热一段时间后高锰酸钾才开始分解生成氧气,与图像不符,故A错误;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时,最终产生氧气质量相等,只是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反应需要时间短,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C、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时,随着反应进行,硫酸越来越少,由于硫酸的过量的,最终硫酸质量不能是0,与图像不符,C错误;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时,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不断产生氢气,产生氢气质量决定于稀盐酸,因此加入稀盐酸质量相等时产生氢气质量也相等,完全反应时,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铁大,与图像相符,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5、C【解析】

A、“H2”表示一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故符号“H2”的分子模型为“”,不符合题意;B、模型所表示的物质是甲烷,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比为:12∶(16×2)∶(12+16×2)=3∶8∶11,符合题意;D、模型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模型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化合价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6、D【解析】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选项A错误;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负极快,正极慢,选项B错误;C、气体M、N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选项C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选项D正确。故选D。7、B【解析】

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则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则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不符合题意;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可以除去碳酸钠,但是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C、镁可以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在镁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固体,说明镁比铜活泼,银不能和硫酸铜反应,表面无任何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因此,镁、银、硫酸铜溶液可以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D、向三种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仍然是紫色的是氯化钠溶液,因此,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8、C【解析】

A、静置、过滤不能除去水的色素,故①中液体不是无色浑浊,错误;B、②中液体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为混合物,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色素,故②中液体无色澄清,正确;D、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软水,错误;故选:C。9、A【解析】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选:A。10、D【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上的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A、双氧水溶液制氧气,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产生的氧气质量不变,故a表示使用催化剂,b表示未使用了催化剂,错误,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由于氧化钙固体会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溶质质量分数减少,待温度下降,溶解度又升高,溶质质量分数又升高至原数值,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中Zn与H2的质量关系为65:2,Fe+2HCl=FeCl2+H2↑中Fe与H2的质量关系为56:2,表示相同质量的金属,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大,这样溶液中跑掉的质量更大,溶液质量增加更大,故则曲线b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两者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故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质量不相等,故最终两溶液质量不相等,错误,故选C考点:图像题的解答12、D【解析】

A、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所以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解,而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的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可以使用肥皂水区分硬水或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不能将自来水转化为纯净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3、C【解析】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汽车排放的尾气所致.故选C14、B【解析】

A.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是因为铁、氧气、水三种物质作用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是因为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增加,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烧碱质量增加,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化学变化;D.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是生石灰(氧化钙)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故选B。15、B【解析】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根据反应方程式,要生成0.2gH2,需要铁的质量为5.6g;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反应方程式,要生成0.2gH2,需要锌的质量为6.5g;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方程式,要生成0.2gH2,需要镁的质量为2.4g;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根据反应方程式,要生成0.2gH2,需要铝的质量为1.8g;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已知2.8g含铁与其它金属的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gH2,5.6g铁反应生成0.2gH2,比2.8g大,利用平均质量法,另外两种金属中的一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0.2gH2消耗的质量比2.8g小才能满足题意,即另外两种金属一定要包含铝和镁中的任意一种,则B选项锌和铜的杂质不可行,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且一个氯原子与一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化合由氯分子和氢分子两种分子反应生成氯化氢分子一种分子分解(破裂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或组合成)新分子【解析】

分析题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进行问题解答。【详解】(1)从图中分析可知氢气与氯气反应,氢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1,所以A图中应该补充一个氢分子图,补充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且一个氯原子与一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氯化氢分子。(2)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来看,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依据由氯分子和氢分子两种分子反应生成氯化氢分子一种分子。(3)化学变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应物分子分解(破裂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或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点睛】本题通过微观知识分析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吸收水蒸气蓝色可能是钙和水反应H2Na2CO3+Ca(OH)2=CaCO3+2NaOH

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84%【解析】本题在对CaH2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的情境下考查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酸、碱、盐的性质和化学综合计算,综合性较强。首先分析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对信息加以整合,依据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CaH2的制备:(1)阅读信息资料中钙与氢气反应时必须是干燥的氢气,氢化钙不能与水接触,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2)氢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碱,碱能使石蕊变蓝色,所以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显蓝色;钙和水反应也会生成碱,实验中不能确定确有氢化钙生成;CaH2的性质探究:(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说明气体具有可燃性,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说明产物不是二氧化碳,该气体不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气体为H2;(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猜想四不合理,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实验验证:碳酸盐和钙离子接触会生成沉淀,酸和碳酸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后,再消耗碳酸钠,所以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后开始不产生气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因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猜想三成立【定量分析】设参加反应的氢化钙质量为x,依据元素守恒可知,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CaH2→Ca(OH)2→CaCO342100x2gx=0.84g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100%=84%。18、生石灰;蒸发结晶CCa(OH)2、NaOH2095g【解析】

(1)M为石灰石高温分解产生的氧化钙,俗称是生石灰;操作②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故是蒸发结晶;(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冒泡,故可通过加入稀盐酸进行检验;(3)①A点Ca(OH)2还未反应完,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OH)2,同时还有Ca(OH)2和Na2CO3反应生成的NaOH;②由图像知加入50g10.6%Na2CO3溶液时完全反应,设完全反应生成CaCO3的质量为x故溶液质量为: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