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训练一、(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4分)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婉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B项,原文中说“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也就是说诗歌是“宜于意会,难以言传”的。C项,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语言仿佛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答对一项给2分,多答不给分)答案:BC2.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4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修辞运用、内容表达、感情抒发等方面入手。本处画线句子把人比作鱼,而且把置身于母语环境中和脱离这种环境进行了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和母语之间的密切关系。答案: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2分)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1分)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1分)3.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母语的多重意义,而且提示我们要从全文考虑。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找准答题区间,进行归纳概括。答案: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④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淡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4分)()A.陶渊明拒绝轰动,又没有故事,所以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B.第一段中画直线处“他可能还会觉得”的内容,从字面上看是陶渊明觉得,实质上是作者觉得。C.陶渊明虽然也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小官,但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他惦念着自己的田园,担心自己的田园荒芜了,因此辞官回到了田园。D.本文采用了比较、比喻、欲扬先抑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解析:A项,“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的说法不准确,唐代已经有人对陶渊明有好评了。C项,“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于文无据,从原文看,陶渊明离开官场回到田园的原因不是“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而是回归自我去过自己的生活。D项,“欲扬先抑”错,文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答案:B5.文章开头说:“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可能有点粗糙”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该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粗糙”一词的含义需要从词语所在的段落入手理解,根据文段内容,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有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解答第二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含意: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从大的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从具体局部看还有许多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2分)作用: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有人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的看法,总领本段。(2分)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找出本题的答题区间,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三、四两段。找出关于“安静”的语句,这两段内容关于“安静”的阐述主要涉及三个层面:魏晋名士的安静,屈原、司马迁的安静,陶渊明的安静。把这三个层次的关于“安静”的内容概括出来即可。答案:①魏晋名士没有得到安静,也就没有找回自我的去处,或者当众而死,或者重返仕途。②屈原、司马迁得到过被迫的安静,身处安静,但心仍惦念朝廷。③安静使陶渊明彻底回归自我,身心解放,数百年后成为中国文化的高峰。(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石头镜李翔搬到城边的王岩村,母亲以每天侍弄两顿饭为首要任务,父亲两手也彻底闲下了。我以为父亲悠闲自在,啥也不缺,心头甚是得意。那天,我带妻子、女儿到姨夫家串门。姨夫就住在王岩村的近旁。闲聊时,姨夫笑着说:“你爸前天来我这了,说眼睛疼,想买一副石头镜戴戴。”姨夫摇着蒲扇,“为这事,你爸说过不下三次了。我让在街上开眼镜店的邻家二牛捎一副回来,‘竹叶青’,三百六十元。你爸嫌贵,不忍心买,太花钱了。”我听了,不以为意,觉着父亲可能在说笑,按他以往的心性,是不会花那冤枉钱的,父亲平生最见不得有俩钱就烧包的人了。妻子在一旁搭言:“那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吃有穿就行了,花那钱没多大意思吧。”我知道买眼镜妻子多少有点心疼,因为我俩早就商定好的,在还房贷的这几年,家里的吃穿用度一律从简,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一概不买。姨夫看着我们:“你爸来看过多回眼镜了,每次都舍不得放手,就是下不了决心买。等二牛把眼镜带走了,你爸又发悔得不行,失落地搔着后脑勺,说,‘年轻时就把话放出去了——等将来日子好过了,买副石头眼镜戴戴。那时家里太穷,被人当笑话传了好多年。要是能戴上自己亲手买的石头镜,在乡亲们眼前转悠一圈,让那些小瞧自己的人看看,也不枉来世上走一趟’。你爸把石头镜在心头搁着哩。”姨夫意味深长地说。我听出姨夫末尾一句话的分量,心头一沉,才猛然间意识到,虽然上了年纪,但父亲也同其他有身份、有文化的城里老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尊严。怪我们把事情看简单了。回家的路上,我耳旁一直回响着姨夫的话语。我渐渐品出了父亲话里的味道。晚上,我依然想着这个问题,也想到了我们家的过去。家里底子薄,父亲受了多少辛酸,才把我们兄妹三个抚养成人,自己也老了,在世上的时日不多了。我忽然觉察到自己的自私、自利,太不懂父亲的心思了。630——猛然间,我头脑里跳出这个数字。女儿的眼镜是过完年才配的。本来门前的新华眼镜店配一副就可以了,妻子硬说西安的好,戴着放心。拗不过,去了趟省城的大医院。连验光带配镜总共630元,再加上来去花销,没有一千元也差不多远了。360,630,好奇特的数字,怎么花钱多的毫不含糊;而少了近一半的怎就犹豫不决呢。我琢磨着,这组有趣的数字看上去只是简单的位置颠倒,然而意义却迥然不同:360是父亲的价值,630等同于女儿的分量,一颠一倒,却分明构成一架极为不等的天平。这个看似微小的倾斜,引起了我的深思。父亲是过往的亲人,是我们生命终极的补给者,然而此刻却心力已竭,将愈行愈远,直至消失在生命的拐角。我们是他根上抽出的新枝,吮吸着他的汁液一路拔高,只顾埋头赶路,不愿回头一望,反倒觉得是他们自行落伍了。而女儿呢,女儿自然是我们人生课堂的最大的话题,是我们枝头光华夺目的果实,包裹着我们生命的全部未来和希望……看近不看远,一如石头镜!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生命的残酷吗?……我的心怦怦狂跳,再也不敢往下想了。我们看来可有可无的东西,在父亲的眼里又是多么神圣和庄严。我突然想到,有多少次,当他看到左邻右舍的老人戴着光洁莹润的石头镜悠然走过,那一刻,父亲的眼光是多么羡慕,甚至于嫉妒,又是以何等的勇气极力压抑着自己,竭力不让儿女知道自己暗藏的心机。晚上,在广场上散步时,岳母打电话给妻子,说妻弟媳妇近来眼睛突然不舒服,怕影响肚里的孩子,打算去西安看看。妻子举着手机噗嗤笑了,说县医院、市医院条件都不错,何苦跑那么远折腾来折腾去呢。岳母说,跑路花钱都不怕,单怕有个万一嘛。妻子默然。“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管付出多少牺牲,父母对孩子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没有半分的犹豫迟疑。孩子对父母那就两说了,无论是实有其事还是什么堂皇的缘由,折扣是非打不可的,就看多少上说话了……这便是尊贵的——母爱,父爱!”我抓紧时机,旁敲侧击。妻子半晌无语,突然看看表,头一仰,爽利地说:“走,眼镜店还没关门哪,给咱爸看那副‘竹叶青’去。”我先是一怔,忽而恍然大悟,喜滋滋地跟在了妻子身后。(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A.“石头镜”是文章的线索。围绕“石头镜”,文章主体部分讲述了父亲的故事,记叙了“我”的反思,文末写为父亲看石头镜。文章形散神聚,结构紧凑。B.听姨夫说父亲想买石头镜,“我”和妻子起初都觉得这是花冤枉钱。但听姨夫说石头镜事关父亲的尊严后,“我”和妻子都意识到自己对父亲关心得不够。C.从姨夫家回来后,“我”晚上还想着父亲想买石头镜的事,并回想起父亲辛酸的过去,“我”发现自己自私自利的一面,认识到石头镜对父亲的重要性。D.文章描写父亲看到左邻右舍的老人戴着石头镜走过时投射出羡慕的眼光,表现了父亲对石头镜的强烈渴望。父亲把这一渴望深藏心底,从未告诉子女。E.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岳母打算到西安为儿媳看病,塑造岳母大方的形象。作者这样写意在以大方的岳母反衬小气的父亲,突出“我”对父亲的敬重之情。解析:B项根据文意,“我”意识到了对父亲关心得不够,但妻子还没有意识到;妻子是在后来“我”的“旁敲侧击”下才意识到的。E项写作意图理解错误。写岳母打算到西安为儿媳看病,意在深化“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这一主旨。(答对一项给2分,多答不给分)答案:BE8.文中说“看近不看远,一如石头镜”,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答案:这句话把人心比作石头镜,(2分)形象地说明人们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会关爱备至,而对稍疏远的人,甚至父母,关爱都会大打折扣。(2分)9.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答案:①前一句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我们”与父亲的关系比作新枝与根的关系,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的奉献精神和“我们”自私的一面。后一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们”与女儿的关系比作树枝与果实的关系,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对女儿爱之深切。②在这段心理描写中,“我们”对父亲的态度和对女儿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我”自责的心理。(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14分)暮雨乡愁张清华①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③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④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国小说家罗琳》课件
- 2016年全国科普日网络微信知识竞赛试题301(附答案)
- 20.电工基础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 土地(山地)临时占用协议
- 《化学资料小常识》课件
- 焊接裂纹分类与危害
- 专业知识与教研实践
- 建筑行业助理的职责概述
- 老年活动中心前台服务工作总结
- 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计划
-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讲义三
- YY/T 0606.7-2008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7部分:壳聚糖
- 2023年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29076-2021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要求
-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 殡葬服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 降低锐器盒不规肾内科品管圈课件
- 《了凡四训》课件
- 细节描写优秀课件
-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下册一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 桥梁1-桥梁组成与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