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拯救企业家:信贷输血自我拯救创新模式不可缺一(职场经验)主持人:
彭金涛
嘉宾:
吴长江/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赵立新/上海二十四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唐斌/兴业银行董事会秘书
陆新之/亨通堂传播机构创办人,商业观察家
王斌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特聘讲师
主持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增加了一个新的群体——企业家。过去这30年,中国很多商人发挥了企业家精神,筚路蓝缕,寻找体制的漏洞,在灰色地带突破,真正有杀出一条血路之感。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有赖于这一群出身芜杂、很多时候草莽色彩浓重的“下海”商人们。
很多知名学者给“企业家”这个名词下过定义,不管是创造性的“破坏者”,还是革新者,企业家群体在中国的行为有其独特的暧昧之处。尽管这些企业家有着不同的创造财富的故事,但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为真实的产物。
中国的企业家给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奇迹,同时,也有一些锒铛入狱者,更有自杀身亡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事情数不胜数。而去年以来,全球不景气的经济环境,更是给企业家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民营经济活跃的江浙地区开始频繁上演企业家的“逃跑门”事件——
2008年6月,浙江义乌金乌集团资金链断裂,负责人张政建远遁海外;2008年10月,绍兴江龙控股集团负责人陶寿龙神秘失踪,后被警方控制;当月,位于浙江金华的房企浙江中港集团又传出老板丁庆平夫妇因拖欠2亿元银行债务,率领公司高管集体外逃的消息……
如此种种,在中国,企业家们的行为自身固然有数不清的灰色成分,但如果我们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一人或企业家群体,就过于武断和仓促。今天我们谈“拯救企业家”,可能就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待和分析企业家群体,发现这个群体的需求所在、问题所在。我们邀请到了目前仍在各行各业奋斗的几位企业家,也邀请到了专家,让我们来分享他们的观点。
拯救谁?为什么拯救?如何拯救?
陆新之:
拯救企业家的三个层面
要保护企业家,这是我去年年底以来越来越强烈的感觉。
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一向较为脆弱。在全球金融海啸与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企业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而众所周知,中国一家企业的盛衰,往往与其中的企业家的命运紧密相关。一个能干的企业家,能够带来成千上万的就业,能够创造数以数亿元计算的利税,可以说是社会之福。经济学者周其仁就断言:企业里最关键、最要害的是企业家,企业中非常重要的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合同,工人有人力资本,技术人员有人力资本,而最重要的是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而不是定机器的价,不是定银行借的钱的价。
一说到拯救企业家,往往立足于以下两个层面:其一是优惠,包括贷款和政策,这对于稳定企业的正常经营很重要。其二是舆论上的适当平衡。现在媒体上经常充斥着以审判嫌疑人的态度对待企业家的文章,这种视角有时候失诸严酷。诚然,我也知道很多企业家滥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明星效应,有很多不合适的言行。但是,过分的棒杀如同过分的捧杀一样,都不利于企业家的生态环境发展。
而今天我想强调的是第三个层面,则是除了金钱和道德话题之外,由法理上制度上、拯救企业家的这个范畴。
2008年12月23日,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在全国公安机关经侦系统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级公安经侦部门要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讲究执法方式方法,对负责企业正常经营的高管人员要慎用拘留、逮捕措施。
从这次经侦系统执法工作会的具体内容上看,不论是“对涉嫌犯罪企业的正常经营账户、资金,要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还是“要从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出发,根据必要与可行的原则,正确适用强制措施”,均在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已有类似要求。但是,正如周其仁早在1998年就指出的那样,中国有着最便宜的企业家和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因为,成功的企业家在中国往往也是命运多舛的。而且更加令人担心的是,每当企业家出事或者遭遇丑闻,舆论往往是一边倒,人人喊打。对企业家的敌意如果成为社会的一种潜意识,显然非社会之福。所以,此时司法部门的这个表态,也是与时俱进的政策思路。
从法律角度来看,帮助与扶持企业发展属于经济领域的事务,对涉嫌违法犯罪企业的管理人员实施拘留、逮捕属于执法与司法事务范畴,两者并不矛盾,更像是一种平行线关系。正因为如此,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与对确实存在违法犯罪的企业高管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动,并不是对立关系,坚持前者并不一定要以废弃后者为前提。
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家的负面问题与企业本身不能混为一谈。
企业家犯罪了要处理,但其负责的企业又直接决定着许多员工的饭碗,还有债权债务等诸多纠葛。从社会意义上说,现代的企业早就不完全属于任何个人,还承载着不少的社会功能。如果在执法过程当中不采取审慎态度,必将引起企业崩塌、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的严重后果。所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降低执法可能带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此乃适时之举,合乎社会的共同利益。
当然,对于那些触犯了刑律的企业家,除加以法律制裁外,还应该给予严厉的压倒性经济制裁;对于那些可以救药的违规人物或企业,要采取一定的赎罪措施,令其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预防为先,要在制度上继续防止权钱交易,加强舆论监督,避免企业家沦陷和犯罪。这需要一整套必要的长效机制进行保障和规范。
王斌之:
三类中国企业家值得拯救
因为华夏银行500万贷款的催逼和抽资,浙江兰溪著名药业公司一新药业的郑亚津董事长选择了一根绳子,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发生在2008年8月12日深夜的一个企业家的悲剧故事。故事的背后,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由郑亚津创立于1989年的一新药业,纳税金额最高达到1800万元一年,去年上半年纳税额460万元。可就是这样的企业家,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居然是一根绳子!我们可以想象,自杀前这位企业家的心灵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煎熬!
虽然条件不同,但蒙牛集团的牛根生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因为和摩根对赌,牛根生也输了个稀里哗啦。但牛根生的与众不同在于,敢于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嚎啕大哭,以眼泪和真诚赢得支持!很多企业家当场伸出援手,并且促成了一个经典的商业危机转型案例!试想,如果浙江一新药业的董事长郑亚津也能够走出去哭一鼻子,即使不能获得支持,也能缓解情绪和压力;即使不能赢得资金,或许也能够赢得生命!
金融海啸席卷而来,造成了大量企业倒闭,尤其以沿海为甚。这时候,突然看到失踪的企业家开始多了起来,于是那些突然失去工作的打工者找到政府讨工资。而随着从这些倒闭企业流出的各地农民工的返乡,各种社会问题陡然增加。而要消化失业人口,就必须有大量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的企业生存;而企业要生存,就需要有企业家。
这时候,我们开始突然发现:和海外订单消失速度可以相比的,竟然是企业家的消失和失踪。拯救企业家,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当然不可能是全部企业家都值得拯救,究竟哪些企业家值得拯救,这个问题我们也得分得清楚。
第一类值得拯救的是那些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家。由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然在扩大,所以未来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又是目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以那些能够充分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的出现就显得很重要,而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是首先被拯救的对象。虽然他们的条件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们所处的行业结构目前来看或许是最重要的。
第二类值得拯救的是那些关门相对较早的企业家。这次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立即采取措施提早收缩业务的企业家具有非凡的商业嗅觉,能够积极决策,立即止损。他们并不是经营不善,而是主动保存了实力。所以,这样的企业家不但值得拯救,而且值得学习。但如果要这些企业家继续经营,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因此,这些企业家值得拯救,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类值得拯救的是那些具有整合能力的企业家。不管原因如何,事实上很多企业的倒闭造成了大量的优质资产的严重贬值,很多经营很好的企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些困难,很多企业家无能为力,望洋兴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企业的亏损在扩大。这个时候,那些能够进行行业整合而资本不足的企业家应该值得拯救。但这些企业家往往经营能力有余,整合资本不足。做好自己,他们没有问题;但整合行业,他们需要扶持。所以,拯救这些企业家实际上是在拯救这些企业家熟悉的行业,而不仅仅是企业家本身。
吴长江:
拯救企业家需要多方戮力同心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至今天,不仅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脊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素,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民营企业稳定,国家财政才能稳定,就业才能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因而,从国计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看,拯救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一道“必选题”。而拯救民营经济,不容质疑的是要从保护民营企业家开始。保护中国的民营企业群体,政府、企业甚至银行需要戮力同心,不能单靠一只手。
在政府政策层面,要使用金融手段拯救民营企业,既要从宏观角度全面发力,也要从微观角度逐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发力。
针对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央行全面放开了贷款规划限制,大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然而是不是这样就能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呢?我以为,拯救民营企业,避免出现更多企业亏损或倒闭,目前相对不完善的金融支持只是一个方面,还要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为民营企业减负等方面入手。只有金融支持、减免税费、刺激消费等多项利好政策同时发力,民营企业才有望安全“过冬”。
而作为银行方面,也要善于把大买卖变成小买卖。只有摒弃只关心大客户而不重视中小客户的经营理念,银行的业绩才会增加,才有可能达到民企和银行的双赢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银企沟通,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中国民营企业家30年的经历已经证明,不论他们出身多么卑微,毕竟是以他们为主体把中国从一个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带到为全世界瞩目的地步,你不能说作为经济发展主流的中国企业家是一个落后的群体。拯救企业家,无论对于政府、金融机构的外力支持,还是自我拯救,都是必要的,这需要多方戮力同心,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希望中国企业家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这样一种面向未来的主流群体,能够引导整个国家的不同阶层一起和谐地走向未来。
信贷输血、自我拯救、创新模式
唐斌:
对商业银行扶持小企业贷款的几点看法
小企业贷款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近些年来,虽然监管部门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和措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很明显,近一两年反而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相应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更显严峻。
2007年年底以来,由于经济过热和对恶性通货膨胀的隐忧,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信贷政策,商业银行纷纷提高信用门槛,减少对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很多民营小企业顿感资金链紧张,融资难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骤变,外需增速下降,投资需求疲弱,经济加速下滑的趋势明显,保增长开始成为政府头等重要的目标。宏观调控政策也相应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也随之取消,银行流动性转而充裕起来。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国内很多地方出现大批小企业经营情况恶化的现象,而且银行普遍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出于对风险的考虑,银行对信贷投向仍十分谨慎,银行间市场充足的流动性难以传导到企业,广大民营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没有因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宽松而得到根本缓解。
应该看到,小企业贷款难是个系统性问题,既有银行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更有社会信用环境、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政府扶持措施、相关法律制度等更深层次的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的。但就银行来说,在既有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之下,我认为至少还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推动工作:
首先,更新观念,提高小企业信贷的战略地位。银行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市场是未来大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更充分竞争的到来,银行大企业贷款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小企业信贷将成为支撑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业务来源。而且,民营小企业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以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信贷手段扶持民营小企业发展是银行回馈国家和社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要突破小企业融资困局,不仅银行要转变观念,小企业也应顺势而为,充分利用这次经济调整机遇转变经营观念,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经营。
第二,转变信贷管理模式,调整内部评价和组织管理体系。对银行来说,开展小企业贷款的难度要大大高于对大企业贷款的难度,成本也要高于对大企业的贷款成本,如果对小企业贷款的标准完全等同于对大企业的标准,就很难激发信贷部门的积极性。为此,银行应转变信贷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小企业信贷部门,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专项指导和分账考核,使之成为能够支持小企业贷款管理模式的信用征集评价系统、业务受理审批系统,并加强小企业贷款人员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
第三,加强风险定价能力建设。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信贷风险高,银行开展小企业信贷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能力。不能准确对风险进行定价的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会继续降低,即使存贷款规模扩张得再快,盈利能力也并不会相应上升。因此,银行应加强风险定价能力,并使之成为银行的重要核心竞争力。需要说明的是,银行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企业,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不能仅靠现代金融工程工具的采用,也要靠充分利用地缘、亲缘、人缘等“土办法”来弱化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第四,努力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来不断满足小企业多元化的信贷融资需求。银行应该根据小企业贷款资金需求“短、小、急、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适合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并且有目标地设计个性化的高附加值授信产品,形成特色化、差别化、多样化服务。
就兴业银行来说,遵照监管部门的指导精神,近年来兴业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国内银行中第一家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开展能效融资项目合作,重点为节能、环保领域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在具体操作方式上,本行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按照自身的信贷审批流程,向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将对相关贷款提供本金损失分担、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
另外,我们正式推出了专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芝麻”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这一方案的最大亮点是与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物流紧密结合,降低了门槛,突出了实用性。方案共包括18项单项产品,涵盖中小企业产、购、销三大环节,能够一站式解决中小企业在低成本采购、融资采购、扩大采购、快速回笼、扩大销售、避免坏账、资金临时短缺、创业投资等方面面临的八大资金难题。
吴长江:
企业要学会自我拯救
当然,对于企业家自身来说,更需要反省,完成自我拯救。都是同等性质、同等规模、同一行业的企业,何以资金等问题的闸门对你关闭?
我认为,做企业要像竞走,既快又稳。太快容易摔跤,但你很少会看到竞走的人摔跤。所以说,做企业要快,又要控制风险。另外,做企业要像玩杂技,而不应像玩魔术。前者是练内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把基本功练好;后者主要是使用道具,没有道具就玩不成功。
很多以专业化见长的企业,在赚到钱后,经不起遍地黄金的诱惑,偏离主业,投资过快、过杂,比如开矿、搞房地产等等。追求多元化、追求超常规发展的赌性成为这些企业的主宰性战略,但是最后弄得自己的资金分散了,不了了之的大有人在。我认为,做企业要经历三年之痛,八年之痒。所谓三年之痛就是要沉潜于你的领域,不断投入,不要在乎眼前利益;八年之痒就是赚了钱之后,要经得各种诱惑。所以,做企业一定要“专”,要沉潜于你的主业。
同时,也可以看到,高利贷成了压垮这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高利贷是把双刃剑,江浙一带很多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就和活跃的民间借贷息息相关。然而,在宏观紧缩的时候,高利贷可能就是令你万劫不复的毒药。由于银行贷款难,高利贷风险高,所以民营企业要反省现金流的管理。宁可做专,再做强,也不要盲目扩张,企业要保证现金流。雷士十年的发展证明,只有先把企业的平台做大做强,才有机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今天,我们的资本层面已经国际化了,这也是对我们持之以恒实践的最好回报。
赵立新:
寒冬也能孕育生机
经济寒冬这次来得很凶猛,对于企业而言,不管你是否准备好,寒冬的来临都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自身也应该有这样的觉悟,能够在危机没有到来之前就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我要说的是,无论冬天多么凄冷,多么难熬,冬天也依然会孕育无限的生机,冬天过后,便是勃勃生机的春天,对于企业来说,挺过去了,就是胜利,就能够图谋更大的发展。
说拯救企业家,事实上与这个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往常的时候可能我们不会用“拯救”二字来说企业家这个群体。这次是经济的寒冬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安装工程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二零二四年特许加盟合同标准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煤炭购销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旅游服务合同范本
- 施工合同泥瓦工劳务分包要点解读
- 房屋买卖合同见证人的权益分析
- 招标文件内容详实解析攻略分享
- 个人消费性贷款合同
- 国外材料采购合同注意事项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诊断考试 英语 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保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建议报告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真题2008年
- 骨科特殊检查课件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
- 英语-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试题和答案
- 2024年时事政治题库及参考答案(100题)
- 中药涂擦课件教学课件
- 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三章《微生物》教学设计(共4节)
-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