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概述0101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研究范畴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研究形态是理论和实践学习过程是广义上的学习过程,是学与教的过程,既包括无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也包括有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后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教育技术AECT定义的最新发展教育技术界把该定义称为AECT2005定义。该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2017年12月发布了教育技术新定义,称为AECT2017定义。该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对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策略设计、管理和实施,以提升知识、调节和促进学习与绩效的关于理论、研究和最佳方案的研究且符合伦理的应用。01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的术语差异教育技术的研究形态差异AECT1994定义将教育技术表征为“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而后两者将教育技术解释为“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从教学技术到教育技术的变化说明了教育技术研究的领域逐渐扩大,从指向课堂教学的狭小技术应用范围转向了以教育为核心的多维度探讨,研究对象从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等维度拓展到学习绩效、知识提升以及学习活动的调节等。教育技术的研究形态包括理论、研究、实践与应用。AECT2005定义从AECT1994定义的理论与实践形态转变为研究与符合伦理的实践,AECT2017定义则以研究和符合伦理的应用为基本研究形态。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形态反映了当时教育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及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将影响力比较大的AECT1994定义、AECT2005定义与AECT2017定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这三个定义存在着以下几点差异:01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差异尽管三个定义的研究对象表面上看都是过程和资源,但是每个定义中的“过程和资源”所具有的属性则完全不同。AECT1994定义的“过程和资源”是关于学习的,AECT2005定义则是关注那些“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AECT2017定义则重点强调了“学与教”的属性。通过将影响力比较大的AECT1994定义、AECT2005定义与AECT2017定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这三个定义存在着以下几点差异: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差异AECT1994定义只将教育技术的目的指向了“关于学习”或“为了学习”,AECT2005定义则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旨在促进学习并且拓展到了绩效水平提升的维度,充分表明了教育技术从“关于学习”的教育技术理念上升到了更加明确的“促进学习”目的。AECT201.7定义以促进学习为核心目的,进一步拓展到了高级知识的提升,以及学习和绩效的调节。01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差异AECT1994定义的研究内容是关于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AECT2005定义的研究内容是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与管理”,AECT2017定义的研究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的“策略设计、管理和实施”。通过将影响力比较大的AECT1994定义、AECT2005定义与AECT2017定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这三个定义存在着以下几点差异:01教育技术概述123萌芽阶段(17世纪中叶〜19世纪末)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注重图片、模型、书本、黑板、粉笔等媒体的结合,确立了直观性教学原则。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9世纪90年代幻灯片用于教育领域,从此揭开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序幕。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华纳兄弟发明了有声电影,并在30年代初应用于教育。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01教育技术概述456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被广泛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也成为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更加科学、严密。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成熟,标志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了网络发展阶段。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01教育技术概述我国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90多年的历程。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我国教育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片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主要运用幻灯片、播音、电影等媒体进行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活动,由此揭开了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序幕。中国教育技术的初步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01教育技术概述中国教育技术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视听教育引入中国并定名为“电化教育”以来(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我国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技术多样化发展:①网络化;②多媒体化;③智能化;(5)应用模式的多样化:①基于常规教学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②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③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④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01教育技术概述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中小学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即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并掌握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帮助教师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等。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2)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应用,使得现代教学环境已经不再仅仅依靠“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来开展教学活动。视听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应用,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教学环境,而且也将会对以课堂语言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01教育技术概述(3)构建现代教学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和广泛普及,现代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以学校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逐渐发展成为媒体化组合教学模式、现代化远程教学模式、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和交互式网络化合作学习模式等。(4)熟悉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将导致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人”的培养与发展,即德、智、体、美、技等身心得到播种和全面发展。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和方法01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成熟的应用学科,在学习方法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论方面的指导,它包括研究的对象、方法、取向、性质和理论框架;二是实践方面的参考,主要指关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著作、学术组织、学术刊物及固定的实践领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应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由多学科的理论相互交叉和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其实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在实践中学习者应了解现代教育媒体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媒体使用的技术要领和操作技能,以及相关软件应用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学习者在学习时应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多学习,多训练。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和方法01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理论基础02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1.视听教学理论1946年,美国教育技术专家爱德加。戴尔在他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研究了录音、广播等视听教学手段如何运用于教学、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总结了视听教学方法,提出了视听教学理论。戴尔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通过一个经验之塔来描述,称为经验之塔理论。视听与传播理论2.教育传播理论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视听与传播理论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2.教育传播理论(1)香农-韦弗传播模式20世纪40年代,数学家香农出于对电报通信问题的兴趣,提出了一个关于通信过程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最初是单向直线式的,不久,他与韦弗合作改进了模型,添加了反馈系统。传播的过程是信源即传播者,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编码,即转变为某种符号,如声音、文字、图片、图像等,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体传出。信宿即受播者,对经过编码的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即解释信息符号的意义,最后为受播者所接受利用。受播者收到信息后,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此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对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等部分产生影响。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视听与传播理论(2)拉斯威尔传播模式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HaoldLasswel)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模式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者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什么去传播。2.教育传播理论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视听与传播理论(3)双向传播模式罗密佐斯基(A.J.Romiszowsk)综合了工程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的优点,提出了一个比较适用于教育的双向传播模式2.教育传播理论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视听与传播理论贝罗的传播模式比较适合用于研究和解释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如S-M-C-R相当于教师一课业一手段一学生。还可以用其揭示的条件为依据,联系实际传播场合及要素的具体情况,预测教育传播的效果,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贝罗的传播模式贝罗(D.Eerlo)的传播模式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大众传播学、行为科学等新理论去解释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4)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视听与传播理论2.教育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的一门学问,是旨在阐明学习的发生(实质)、学习的过程和规律、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的理论。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等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所谓的学习。这种学习理论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早期的行为主义甚至完全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是一个远比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学习要通过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来实现,即学习过程是内部认知变化的过程。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如教学内容)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2)学习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而是突然领悟和理解,即顿悟;(3)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起源于瑞士皮亚杰创立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进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建构新知识的过程。(1)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①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②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③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论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基本解释: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②强调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提出同化一顺应认知发展过程;③强调学习环境对形成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徽情境、尊协作、缪会话、据意义建构④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教学的实现途径:①支架式建构;②抛锚式建构;③导引式建构。(4)建构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关于学习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4.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项系统活动,是以学习者为基本单位,通过优化学习者内外环境而构建完善网络联结的过程。在这个庞杂的网络系统中,各组织机构和个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理性选择而构建个人专业架构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对自身知识体系优化和对外部环境的促进以达到与时俱进的过程。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实条件下适应当今学习者需求的学习理论,是通过保持知识之间的流通与对接来促进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升的理论支持。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主张学习目标是基于创造的知识生长,即实现知识的流通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的基本观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观;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教师是课程促进者,影响和塑造着个体学习网络的形成。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即网络的形成,而网络是由节点和连接两部分组成的,因此,学习即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而在网状化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非常关键。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4.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交叉学科。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创立的,他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础。特点核心思想系统科学理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科学理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而且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他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就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02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师信息素养0303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IL)也被称为信息素质、信息文化、信息知识等。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图书情报界,后期逐步扩展到教育界、信息技术界甚至全球的各个领域。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勇于创新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一般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四个方面。03教师信息素养
师范生信息素养标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包括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分为三个子维度: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者,其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教育质量的好坏。师范生不仅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知识,还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1.TPACK的源起于2005年首次提出TPACK知识结构模型,该模型成功地将教师利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整合到了教师知识结构中。起初,克勒和米什拉以TP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剪纸知识课件
- 医疗保险博弈分析
- 《线性代数总复习J》课件
- 社区社会工作者典型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二年级数学100以内三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题过关监控试题
- 医疗器械注册
-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
-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
- 小量不保留灌肠适合腹腔和盆腔手术后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小儿孕
- 企业培训评估
- 解决方案部规章制度
- 河海大学开题报告
- 电梯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 大学美育 第2版 课件 第四章 形式美与美育
- 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2023版)
- Wow English S4-S6单词可直接打印
- 国家开放大学《财政与金融(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控制电路》
- 环保设备运行管理台账
-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 安全培训教育效果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