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4月)_第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4月)_第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4月)_第3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4月)_第4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4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栗坡县大坪镇高宽梁小学

(电子教案)

二0一八年三月

一、本学期主要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

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

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

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

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

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

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

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

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包括重、难点):

2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

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

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

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

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

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

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

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

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

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

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

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

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

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

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双基”、智力及

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五年级一班现有学生2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

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

3

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

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

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

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

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

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

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

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学有困难学生情况分析及补救措施: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

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

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

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

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

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

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

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

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4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

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

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

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

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

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而批而改。使他们进一步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5

大坪镇高宽梁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课题)教学时数执行情况

州庆放假

53月29日-4月7日5课时完成

64月8日-4月12日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5课时完成

74月13日-4月19日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5课时完成

84月20日-4月26日约分、通分5课时完成

94月27日—5月3日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图形的运动(三)5课时完成

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和产生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

总第27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2.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提问:

(1)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几个?(3个)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这个苹果的多少?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产生和分

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1)出示月饼图

8

提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正方形图

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2份、3份呢?

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

(1)出示教材第46页的香蕉图

提问:把4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一根香蕉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面包图

提问: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表示什么?

3.揭示分数的意义。

(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板书

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单位“1”》

一些物体

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

单位“1”)

(2)反馈

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171

②一,一,一各表示什么意义?

2104

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

(3)概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课堂作业

9

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1.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士1,23三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346

2.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其他分数的分数单位。

3.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p31第2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和产生(1)

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单位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月饼图,正方

形图,线段图等,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确单位“1”,以及通过“做一做”明确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将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

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分数概念,建立数感。

第二课时分数的意义和产生(2)

总第28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练习课(教材第47〜48页内容).

10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

2.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结合实例说清楚分数表示的意义,理解部分和一个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

2.加深理解单位“1”,能很快地找出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1)分数的产生。

(2)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

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就是单位“1”的若干份之一.

3.这节课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练习。

二、课堂作业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C: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使学生充分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完成教材第47〜48页练习H"•一的第1〜10题。

,32351

答案:

54492

2

8'5

II

1110

3:一、一、---

46100

6:五分之三,把长江干流的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体约占其中的3份。

十分之三,把死海表层的水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含盐量占其中的3份。

十分之一,把一个地区的总人口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其中的1份;百分之七,把一个地区的总人口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100份,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其中的7份。

(三)拓展练习:有一块长方形花坛,现在要规划出它的1/4来种玫瑰花,你有几种设计方案?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张贴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开发创意。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的练习,我们对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帮助。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p31第3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就是单位“1”的若干份之一.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对分数的再认识,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分数,单位“1”,分数单位,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通过这节课我要让学生对以上三点有

更深的认识。课始的复习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不深,因此我及时地进行了补充。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始终有点难度,所以举例

说生活中的分数,学生仅仅局限于分蛋糕、分西瓜,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比如发放书本、球类比赛等,在学生心中拉近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最后进行的拓展练习学生想到的大多是四等分,极个别的学生想到八等分。

12

分数与除法总第29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及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

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儿,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

教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4-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教材第49页例1)。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13

(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1,就是1个“1”。板书:1+3=工(个)

333

2.教学例2(教材第49页例2)o

(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1,即3个4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

444

的」3即3三块,因此,3+4=33(块)。

444

3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

4

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3表示的意义。

4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3

(1)引导学生观察1+3=-3+4=—这两道算式,想一想:

34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以下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板书:被除数+除数=一夕彳

14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bWO)

b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学习教材第50页的例3。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2)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5.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的1、2题。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第1~12题。

四、课堂小结

教而: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原来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而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相除。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1+3=:(个)例2:3+4=今(块)

被除数一分子

被除数?除数

除数一分母

a-Tb=—(b#0)

b

例3:7+104

教学反思:

15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

数相除的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复习旧知,为探索新知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索,教师只作适当的说明引导。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1课时总第30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材第53页的例1、例2及第54页的“做一做”第1题,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分数?

2.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包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

328311

T5"TioW0

3.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填一填。

16

3+4=^——()+(

)"13

41・50=^——()+(13

)"27

8+口=^——y()+(9

)=20

4.口答:

得是()个看得是(咒:4栏

yy1111D

二、新课讲授

1.真分数的意义。

(1)出示教材第53页例1中的图形。

336

(3)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学生指导:-1,45士的分子都比分母小。

336

(4)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比1小)

(5)明确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板书)

17

(6)练一练。

①下面的分数是不是真分数?

143135

¥yywoT

②请你写出三个真分数,并与同桌交流。

2.假分数的意义。

(1)出示教材第53页例2中图形的教具。

()

(2)用分数表示出各图的涂色部分。

①学生独立思考应该怎样表示。

3711

②同学之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U)

345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18

学生指出:①巳3的分子和分母相等。②7,、1二1的分子比分母大。

345

(4)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有的等于1,有的比1大。

(5)明确假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6)练一练。

①下面哪些分数是真分数?哪些分数是假分数?

58731010

TTTT9-10

②请写出三个分母是4的假分数并与同桌交流。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根据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分辨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①展示学生练习结果,并评讲。

②看一看,说一说表示真分数的点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表示假分数的点在哪一段上?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的第卜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谁愿意来说一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五、课后作业

教材p55第2题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1)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教学反思:

在本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充分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直观材料,做到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

并能正确运用。

19

第2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

总第31课时

【教学内容】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材第54页例题3,及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带分数。

2.使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重点难点】

假分薪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1214891181213515

7215120534693

学生根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进行区分,然后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把假分数取出来,让学生观察。

2.观察以上的假分数,根据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这一特征,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出如下总结:

板书•假分数!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

以*.系(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分数

揭示课题:假分数又可以改写成怎样的数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板书: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带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

(1)一个同学在吃橙子时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

(2)学生讨论交流后,会得到:“一个半”是1+工的和,也可以写成1,。板书:

222

20

(3)引导学生观察1!,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2

1-L

板书: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4)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别板书:I上121-l3-o

224

(5)提问:什么是带分数?

(板书: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6)认识带分数的读法。

读作:一又二分之一

2

3

1一读作:一又四分之三

4

全班同学把其余两个带分数一起读出来。

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2.出示教材第54页例3,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

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1)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学生思考:①分子与分母的关系。

②如何化简。

QQ

学生发言:-=12=2

34

请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提问:’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种情况怎样转化?

3

21

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化成整数2,还剩1表示1份是1,所以结果是21。

33

提问:9化成带分数,怎样化?

5

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64-5=11

55

(3)小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①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②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部分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巩固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

(1)由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答案:7;143553三7

2.3ylx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三的第4~10题。

答案:

彳1151812_4151813

,3,5555555

6:3y2y7:7-5=y5v7=y

23456

8(l)y7TTT7

7777777

■1234567

9:<><=带分数

22

io:发现:从各行中,找出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即士2,-3--4……这些分数都是等于1的假分数,并且成一条斜线,这条斜线右边的数都是大

234

于1的假分数,这条斜线左边的数都是真分数。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p37第3、4、5题。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

修(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整数

数I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带分数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教学反思:

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好手中的一些材料•,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通过方法算理、概念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又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假

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结果,结合直观图解释。教学时,先让学生探索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优化各自的想法,教师“画

龙点睛”式的引导,促进学生对方法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

23

3、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1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

总第32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7页的例1,及第58页练习十四的第卜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重点难点】

笳象藏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每人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⑴工当工竺±2

69151004812

2.商不变规律。

(1)计算:120+30124-3404-54004-50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由学生回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

I年妙.

二、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57页的例1。由学生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

数表示涂色部分。

24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2-4-8(为什么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

4-4

(从右往左观察)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25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9,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5.提问:

0

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四的第1~5题。

1.学生先独立涂色,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4.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25化成410,也可以把410化

成25,再比较。5.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

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四、课堂小结

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

T=T=¥

乂a

2481_2_4

x4X>S<2Cx2T

(从左往右现察)

(从右往左观察)

2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一开始就复习/商不变的性质,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就很轻松地根

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活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并想办法证明,这样的处理创造了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

在自己的空间里推敲、生疑、验证,从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2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2)

总第33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材第57页的例2以及第58~59页练习十四的第6~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口头回答。

二、新课讲授

210

1.出示教材第57页例2,把一和一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24

(1)提问:谁能说一说,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7

(2)学生审题,分析要点:①分母是12;②大小不变。

(3)提问:想一想,怎样使分母变为12。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

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然后请学生试着在教材上填写。

老师以士为例提示:先想分母3怎样变成12,再想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怎样变化。

3

422x481010+25

板4c书x4-万"一’4"一行

提问:你是惠据什么通识解者这不题’而?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注意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者除以0以外的相同数.

2.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方法。

可以都统一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16的分数,然后进行比较。

4.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四的第12题。

学生审题并思考方法,集体交流,可以化成分母都是100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50或25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两个班用的时间一样长。

12421

11:了二至二话16"¥所以“知识城堡”“生活乐园”和“生活园地”的版面一样大;“历史足迹”和“开心一刻”的版面一样大。

924623

12:他的说法正确,因为面一头一石。

三、课堂作业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14820

TTT80100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514131530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8

1=()=12=15=()

T~14■(y(厂70

6,()_6018_

10~20~()一()一一(

4.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一个分数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这个分数的值()。

A.大小不变B.扩大到原来的6倍

C.缩小到原来的‘D.扩大到原来的9倍

6

(2)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2以后,得到的分数值一定()。

A.与原分数值相等B.比原分数值小

C.比原分数值大D.无法确定

答案:

31511041682

1:T=20T=20T=2080=20

204

100"20

,51141131151

Z:154275=5-

30二1

900=30

3_(6)_12_15_(30)

(18)+24=

(28)=(35)=70

9_(15)_3

(12)-20-了

29

6126018、.

10一(20)■(100)-(30)-

4.(1)D(2)C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能熟练地掌握分数的性质吗?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p38第2、3题。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2)

71A

例2:把胃和劈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一

324

2_2x4810104-25

T=3x4=1224"242"12

教学反思:

1.复习I口知,架设温旧引新的桥梁。为了更好地达到温习旧知的目的,设计了复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印

象,为引新起到了很好地铺垫和桥梁的作用。

2.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深入感知分数,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动脑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巩固练习,围绕中心,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选择题、填空题,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巩固了

新知。

4、约分

(1)最大公因数

30

第1课时总第34课时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材第60页的例1、例2,第61页“做一做”及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卜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重点难点】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因数?因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后汇报,老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因数的几个特点:

(1)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