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三实验探究题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三实验探究题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三实验探究题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三实验探究题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三实验探究题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第1页专题三试验探究题试验探究题特点和答题方法:试验探究题要认真审题,多与平时所讲相关知识、方法、类型题联络,以求取得突破,要能够提出有价值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猜测(不是无依据乱猜),设计出能操作且能处理问题测量方法或试验方案;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能够定量就不要定性;下结论时注意扣题;控制变量法要答出不变量(前提条件),一定要先表述条件;对试验评定,自己首先要依据探究要求确立一个正确方案和对应结果,在此基础上对题设方案作出评价并作出正确解答.这些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第2页重点类型突破类型一光学试验【例1】[·庆云二模]如图所表示是小明探究光反射规律试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能够绕ON转折E、F两部分组成.(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位置关系是垂直(选填“垂直”或“不垂直”).试验时,从纸板前不一样方向都能看到光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试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70°230°60°350°40°典例利用第3页(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试验所测数据如表所表示.他依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和其它同学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试验数据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小明接下来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你认为小明接下来操作是将纸板F部分沿ON向后折(或向前折),看其上是否有反射光线.(4)若入射光线沿ON入射,则反射光线沿着(选填“靠近”、“远离”或“沿着”)ON反射,反射角等于0°(选填“0°”或“90°”).(5)在图中,假如让光线逆着OB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第4页【思绪点拨】(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而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与平面镜位置关系是垂直;在不一样方向都能看到光传输路径,是因为漫反射缘故.(2)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依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恰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3)将纸板F部分沿ON向后折(或向前折),看其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转动后,若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4)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第5页备考指导聊城中考命题主要围绕①现象规律总结;②试验操作及改进或试验错误纠正;③试验数据分析来进行,其中凸透镜试验操作和成像规律总结是聊城中考热点.第6页押题训练1.(1)小刚在试验室里做光反射规律试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直线ON,作为研究光反射规律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径迹,如图甲所表示.第7页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表面照射,这么做目标是显示光传输路径.②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O点,他在ON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么做目标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探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表示进行试验.①试验中他发觉不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蜡烛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②上述问题处理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试验.在这个试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特点,便于确定像位置.③细心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像时,看到像后面还有一个较含糊、与像有部分重合像,出现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太厚.第8页(1)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表面照射目标是在白纸上显示光传输路径;②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所以这么做目标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①不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蜡烛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②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能看到后面蜡烛,这么便于确定像位置,比较像和物大小;③出现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分别成了像.第9页2.[·夏津一模改编]如图所表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中:(1)试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较薄玻璃板做试验;同时选取两节相同干电池,目标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大小关系.(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像完全重合.(3)把光屏放在电池B位置上,发觉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像大小将不变.第10页(5)假如试验中发觉无法让电池B与电池A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6)该试验最好在较昏暗(选填“较昏暗”或“较明亮”)环境下进行.(7)假如试验中发觉电池A在玻璃板中像很不清楚,此时可采取办法是(

A

)A.照亮电池AB.照亮电池BC.照亮玻璃板(8)你认为把玻璃板和电池放在方格纸和白纸上做试验,哪种做法更加好?说出你理由?方格纸更加好一些,这么能够更轻易确定像和物位置关系.第11页(1)因为厚玻璃板两个面都能够看成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试验效果,所以应选取较薄玻璃板;试验中选取两节相同电池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2)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3)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把光屏放在电池B位置上,发觉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4)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物大小相等,所以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像大小将不变.(5)玻璃板假如没有竖直放置,像不在与水平面垂直面内,电池B不能与电池A像完全重合.(6)在较昏暗环境下进行试验,能够使成像更清楚.(7)要使电池A像清楚度增加,应增大电池A亮度.(8)使用方格纸更轻易确定像和物位置关系.第12页3.[·德州预测]用如图所表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1)如图甲所表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觉光屏上一直能展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光斑,则该透镜焦距为

10.0

cm.(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试验,烛焰在图乙所表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楚像,则该像是倒立、放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右(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位置.(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觉光屏上像由清楚变含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觉清楚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镜片是凹透镜,老师视力缺点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第13页(5)在图丙中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表示,试验前应将光屏向下调整,使发光体“F”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6)在图丙中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A点,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楚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7)当光屏上展现清楚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个与原试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凸透镜,替换原来凸透镜再次试验,所成像与原来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现象有像比原来暗.(8)试验中假如凸透镜被遮住了二分之一,能(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完整像.第14页(1)依据焦点和焦距定义可知,当蜡烛距离透镜50.0cm-40.0cm=10.0cm时,在右侧不论怎样移动光屏时,发觉光屏上一直是一个大小不变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焦距为10.0cm.(2)蜡烛与凸透镜距离为15cm,凸透镜焦距为10cm,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实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若想使光屏上烛焰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4)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觉清楚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镜片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则为凹透镜;近视眼是远处物体像在视网膜前方,所以需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物体.(5)做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整发光体、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6)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A点,物距减小,像距变大,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楚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7)用另一个与原试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凸透镜,替换原来凸透镜再次试验,经过凸透镜光线变少,所成像比原来像暗.(8)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上每个点都发出(或反射)无数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像点,凸透镜被遮住二分之一后,来自该点光线能经过凸透镜少了一部分,但仍有没有数条,所以仍能够成完整像,只是像更暗一些.第15页4.小明在课外科学小组活动中,完成了两个探究试验,请依据文中试验活动情况帮助小明填写空白处内容.探究一:小明利用图1,用两支外形相同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特点,便于确定像位置.(2)选取相同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大小关系.(3)在试验过程中,把一支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不点燃(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往返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蜡烛像重合.(4)当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A处时,玻璃板后B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觉光屏上并没有蜡烛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第16页探究二:小明利用图2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1)正确安装调整好试验装置后,小明开始试验.图2中乙图是他某次试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楚像,生活中摄影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2)假如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楚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3)试验过程中,蜡烛燃烧不停缩短,造成光屏上像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第17页探究一:(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在观察到A蜡烛像同时,还能够透过玻璃板清楚地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位置.(3)试验时要拿一支相同未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前面蜡烛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与物体是等大.探究二:(2)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即像距变大,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适当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3)蜡烛在燃烧中不停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像向上移动.第18页类型二热学试验【例2】

[·德州预测]如图甲所表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改变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改变图象(如图乙).典例利用(1)试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目标是降低热量损失,方便缩短加热时间.(2)经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此时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第19页(3)经过试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条件是:①到达沸点,②不停吸热.(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一样原因是水质量不一样.(5)从开始加热到t0时刻,a、b两杯水吸收热量分别为Qb和Qa,则Qa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b.(6)撤掉酒精灯后,发觉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温度高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温度,原因是石棉网与烧杯底温度高于水沸点,连续让水吸热沸腾.第20页【思绪点拨】(1)加硬纸板可降低热量损失.(2)由图乙可知,水沸点为98℃,由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可知:此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条件是:到达沸点,不停吸热.(4)b杯水后沸腾,说明该杯水质量大,需要吸收热量多.(5)因用相同加热设备加热相同时间,所以t0时刻两杯水吸收热量相等.(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掉酒精灯后,石棉网与烧杯底部温度高于杯内水沸点,连续让水吸热沸腾.第21页备考指导分析叙述型试验题考查对试验故障排除能力、试验数据分析能力、试验规律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要求学生能针对试验现象分析原因,依据统计数据或图象对试验结论能正确表述.第22页5.[·德州预测]在探究“比较不一样物质吸热情况”试验中,试验装置如图所表示.押题训练(1)试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经过比较升高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2)经过试验,统计数据以下表所表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关系为Q甲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乙.加热时间/min01234甲温度/℃3034384246乙温度/℃1018263442第23页(3)分析试验数据可知甲液体吸热能力强.(4)在设计试验方案时,加热方式选择以下B(填字母代号)更科学.A.用两只相同酒精灯分别给甲、乙液体烧杯加热B.用两只功率相同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加热(5)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前提下,小明认为要把甲、乙两种液体都升高相同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芳认为要加热相同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法可行是两人都可行(选填“仅小明可行”、“仅小芳可行”或“两人都可行”).(6)依据你第(5)问作出选择,说出应该怎样判断得出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大小.

小明:加热到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比热容大;小芳: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温度,升高温度越小比热容越大.第24页(1)该试验利用是控制变量法,控制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经过比较液体升高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2)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热量就越多,甲液体到达42℃用了3分钟,乙液体到达42℃用了4分钟,所以Q甲小于Q乙;(3)在液体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情况下,甲液体温度升高得比乙液体少,说明甲液体吸热能力强;(4)在比较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大小试验中,为确保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采取完全相同加热方式,用两只相同酒精灯极难确保酒精灯火焰大小相同,而且有热量散失,所以用两只功率相同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加热效果更加好;(5)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吸热本事大小,能够加热相同时间,观察两种液体温度改变量,温度改变量大说明吸热能力弱;也能够加热到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加热时间长吸热能力强,所以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比较出液体吸热能力;(6)小明方法是:加热时间长,液体吸收热量多,由公式c=可知,升高相同温度,加热时间长比热容大;小芳方法是:加热时间相同,液体吸收热量相同,由公式c=可知,升高温度越小,比热容越大.第25页6.[·丹东中考]在“探究水沸腾”试验中,小红用图甲装置做了两次试验,依据试验数据绘制了图丁所表示温度随时间改变图象a和b.第26页(1)小红所用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图乙中温度计示数为

97

℃;依据图丙表格中数据,应选取测温物质为水银温度计.(2)由图丁可知:水沸点是

98

℃;这时大气压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a和b图象说明两次试验中所用水质量不一样.(3)由图丁中b图象可知,t1时刻水内能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时刻水内能.第27页(1)液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图乙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97℃;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依据图丙可知,酒精沸点是78℃,水银沸点是357℃,水银沸点高于沸水温度,所以测沸水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由图丁知,当水温度到达98℃时,温度不再改变,说明此时水沸点是98℃,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大气压增大而升高,随大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由图丁能够看出,在一样加热情况下,b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质量多于a.(3)由图丁中b图象可知,t1时刻水温度低于t2时刻水温度,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故t1时刻水内能小于t2时刻水内能.第28页7.如图所表示,甲、乙、丙三图中装置完全相同,燃料质量、烧杯内液体质量都相同.(1)比较不一样燃料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试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多少是经过比较温度计示数来判断;(2)探究不一样物质吸热升温快慢,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试验,吸收热量多少是经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第29页(1)为了比较不一样燃料热值,应加热同一个液体,让液体质量相同,经过温度计示数改变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试验.(2)探究不一样物质吸热升温快慢,需要燃烧相同燃料,加热不一样液体,让液体质量和温度改变相同,经过比较加热时间,进而判断两种液体吸热升温快慢,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试验.第30页类型三

力学试验【例3】[·武城二模]小明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密度,于是他进行以下试验:(1)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觉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端调整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总质量为240g.③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牛奶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表示,烧杯和剩下牛奶总质量为229.6g.典例利用第31页④读出量筒中牛奶体积为10cm3.⑤计算出牛奶密度ρ牛奶=

1.04

g/cm3.(2)小明同学很聪明,他在没有量筒,只有天平、足量水(已知水密度为ρ水)、杯子和笔情况下,能测出牛奶密度.请将他试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天平称出空杯子质量m0.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在水面处对杯子作标识,用天平称出杯和水总质量m1.③将水倒掉并擦干杯子,再向杯中倒牛奶至标识处,用天平称出牛奶和杯总质量m2.④依据以上测量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表示式:ρ牛奶=

.第32页第33页备考指导力学试验分为测量型试验和探究型试验,测量型试验重在基本仪器使用和读数,探究型试验主要围绕相关影响原因探究、考查对试验故障排除能力、试验数据分析能力、试验规律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要求学生能针对试验现象分析原因,依据统计数据或图象对试验结论能正确表述.第34页8.[·滨州中考]5月5日,我国自行研制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到达了8.8%,为了测量该铝锂合金材料密度,某中学学习小组同学们用同材料铝锂合金材料样品做了以下试验.押题训练第35页(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觉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如图甲所表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2)用调整好天平测量样品质量,操作情景如图乙所表示,错误之处是:测量过程中调整平衡螺母.(3)更正错误后,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表示时,天平平衡,则该样品质量为

49.4

g.(4)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水,样品放入量筒前后情况如图丁所表示,则样品体积是

20

cm3,此样品密度是2.47×103

kg/m3.(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个方法测量该样品密度,如图戊所表示,他们做了以下操作: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样品重力为G;B:将样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样品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样品未接触到容器底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C:样品密度表示式为ρ样品=(用G、F、ρ水表示).第36页第37页9.[·齐河二模]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三次试验数据统计表格以下:试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

F2(N)

阻力臂l2(cm)12424246383

846第38页(1)试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觉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么做目标是消除杠杆自重对试验结果影响.(2)①小明用如图甲所表示装置进行第3次试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表示,则动力F1=

3.6

N;②分析三次试验数据,发觉第3次试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弹簧测力计发觉完好无损,原因可能是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3)小明经过试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钓鱼竿应用了该试验中第

2

次试验原理.第39页(1)杠杆右端下倾,说明杠杆重心应左移,故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整,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试验结果影响.(2)①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3N下面第3个小格上,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N;②第3次试验中,拉力方向向右倾斜,造成阻力臂变小,依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不变时,阻力臂变小,阻力就会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3)钓鱼竿是费劲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目标是省距离,应用了该试验中第2次试验原理.第40页10.[·百色中考]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试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一样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表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距离.(1)试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标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试验中是经过改变水平面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3)试验中发觉: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选填“快”或“慢”).第41页(4)推理:本试验中,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研究结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试验得出.(6)本试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消耗机械能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经过上面探究后,小明再思索以下问题,如图2所表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假如摆球所受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静止(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2页(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等;(2)在做“斜面小车试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一样物体,目标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阻力也减小;(3)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4)假如小车受到阻力为零,即小车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小车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在水平面上滑行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由以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试验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不是用试验直接得出;(6)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抵达水平面时速度相等,小车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小车动能相等,机械能是指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所以小车抵达水平面时机械能相等,小车最终静止,小车经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其机械能完全转化为内能,即小车消耗机械能相等;(7)当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摆球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摆球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第43页11.[·邵阳中考改编]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原因”试验,试验装置如图:(1)小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如图甲.弹簧测力计示数是0.6N,则木块A与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是0.6N.(2)小芳同学把两个完全相同木块A和B叠放在一起,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们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如图乙.比较图乙与图甲,能够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相关.第44页(3)试验过程中,小金同学突发奇想,将两个完全相同木块A和B固定在一起,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们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如图丙.比较图丙和图乙,发觉它们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则图丙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1.2

N.(4)如图丁所表示,在15N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选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摩擦力大小为

12

N.第45页(1)在试验中,应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木块,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F=0.6N;(2)图乙中,完全相同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一样,摩擦力不一样,故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相关;(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6N,则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为0.6N,图丙中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变为图甲中2倍,故摩擦力变为图甲中2倍,所以丙图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2N;(4)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则弹簧测力计对B拉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3N,方向水平向右;以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右拉力为15N,同时受到地面对它摩擦力和物体B对它摩擦力,二者之和为15N,所以地面对物体A摩擦力为15N-3N=12N.第46页12.[·怀化中考改编]同学们在认识和研究浮力时,进行了以下探究.(1)小华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后,发觉乒乓球竖直上浮,这说明了什么?浸在水中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上浮力,且浮力大于重力.(2)小帅利用水、弹簧测力计和带有标识线长方体物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表示试验.第47页你认为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原因关系?并写出你这么认为理由.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理由:由图知,V排1<V排2<V排3,弹簧测力计示数越来越小,物块受浮力越来越大,ρ液不变时,V排越大,浮力越大.所以我认为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3)小勇也用水做了上面试验,还换用酒精和盐水做了下列图试验.液体为酒精

液体为盐水

第48页则小勇试验较小帅试验有哪些优点?(写出两点)①小勇试验不但能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还能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②小勇试验使用了各种液体,可使试验结论更含有普遍性.第49页13.[·泰州中考]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原因”试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试验,试验数据以下表:序号

动滑轮重G动/N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绳端受到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滑轮组机械效率η/%10.510.10.60.355.620.520.11.00.366.730.540.1

0.3(1)依据表格中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滑轮组绕绳方法.第50页(2)试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匀速上升(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3)第三次试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表示,此时绳端受到拉力为

1.8

N,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74.1

%.(4)依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①伴随物重增大,额外功变大(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克服摩擦做功更多.②要提升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能够采取增加提起物重(或减轻动滑轮重)

办法.第51页(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3倍,说明由三段绳子负担物体和动滑轮重力;(2)在迟缓提升物体时,还需克服机械摩擦做功,所认为了测量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机械效率,需在迟缓匀速提升时读数;(3)图中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所以拉力F=1.8N,第三次试验时,滑轮组机械效率η=≈74.1%;(4)依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①滑轮组做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间摩擦力做功,伴随物重增大,动滑轮重力不变,物重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额外功变大;②要提升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能够增大提升物重、换用轻质动滑轮、减小摩擦等.第52页14.[·乐陵一模]现在各地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某中学环境保护小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在本市马家河边取适量河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河水密度测量:(1)小丽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以下试验: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觉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总质量如图甲所表示,则烧杯中河水质量为39.5g.然后将烧杯中河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③小丽用这种方法测出河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第53页(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表示)和没喝完半瓶纯净水,做了以下试验: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识为A;②把瓶中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质量为m2;③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A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总质量为m3;④则河水密度表示式ρ=(纯净水密度用ρ水表示);⑤小亮测算河水体积使用了以下3种物理方法中

B

.A.控制变量法B.等量替换法C.类比法第54页(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发觉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整;②在测量时,应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在甲图中,标尺分度值是0.2g,故此时烧杯和液体质量m=50g+10g+5g+4.5g=69.5g;故河水质量m河水=m-m杯=69.5g-30g=39.5g;③小丽用这种方法测量时,河水质量是准确,不过测量河水体积时,因为烧杯中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测得河水体积偏小,故据ρ=可知,测得密度偏大;(2)据上面分析可知,此题是经过计算水体积而得出河水体积,即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识为A;②把瓶中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质量为m2,故此时水质量m=m1-m2;故水体积V=;③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标识A处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总质量为m3,故此时河水质量m′=m3-m2;④则河水密度表示式ρ=;⑤此方法中,将河水体积转换为水体积,即等量替换,故选B.第55页15.[·吉林模拟]如图甲所表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试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滑轮,在线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经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试验步骤目标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甲所表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操作是把小卡片剪成两半.第56页(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表示试验,同学们认为小华试验优于小明试验,其主要原因是A.A.减小了摩擦力对试验结果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轻易获取材料C.轻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轻易扭转(1)由图甲可知,依据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方向应该相反,并经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因为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设计此试验步骤目标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才能平衡,要满足其它三个条件相同,只改变“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不一样,下一步操作就是把小卡片剪成两半;(4)由图乙可知,木块在桌面上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有摩擦力影响试验效果,故选A.第57页16.[·港南区一模]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试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试验(如图所表示),试验数据统计以下表.次数钩码重力/N

钩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12100.83083.3%24101.530

3610

3090.9%第58页(1)在第2次试验中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88.9%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第3次试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未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2.2

N.(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选填“越高”或“越低”).(4)依据试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可能为

C

.A.71.6%

B.82.6%

C.92.4%第59页(1)第2次机械效率η=≈88.9%;(2)由图丙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是0.2N,所以测力计示数是2.2N;(3)分析3次试验,伴随钩码重力增加,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停增加,所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4)该滑轮组将6N物体匀速提升时机械效率为90.9%,因为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时,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则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8N物体匀速提升时滑轮组机械效率应大于90.9%,故C选项符合.第60页17.某试验小组进行简单机械类探究试验:(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试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整到水平位置平衡,图1中,杠杆平衡螺母B应向右(选填“左”或“右”)调整.(2)图2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C点悬挂

3

个一样钩码.(3)某同学进行正确试验操作后,能不能依据(2)问中一组数据得出结论?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试验次数太少,得出结论含有偶然性.(4)探究“动滑轮特点”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动滑轮能够省力(选填“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改变力方向.(5)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滑轮如:A.国旗杆顶部滑轮;B.电动起重机吊钩上滑轮,属于动滑轮是

B

(选填“A”或“B”).第61页(1)图1中杠杆左端低,应将平衡螺母B向右调整;(2)设每个钩码重力是G,杠杆每格长度是L,由杠杆平衡条件F动×L动=F阻×L阻得,2G×3L=F阻×2L,F阻=3G,即在C处应挂3个一样钩码;(3)用试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进行屡次试验,用多组试验数据来总结试验结论,使试验结论含有普遍性,假如试验数据太少,总结试验结论含有偶然性;(4)使用动滑轮能够省力,不能改变力方向;(5)国旗杆顶部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吊钩上滑轮是动滑轮.第62页类型四电学试验【例4】[·临沂中考]小明利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灯丝电阻,他设计试验电路图如图甲所表示.典例利用第63页(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实物连接完整(滑片P向B端滑动时灯泡变亮).(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断路.(3)排除电路故障后,小明试验过程中统计数据如表所表示,其中第2次试验时电流表如图丙所表示,则经过小灯泡电流为0.24A.试验次数1234U/V1.42.02.52.8I/A0.20

0.260.27R/Ω

(4)小明分别求出不一样电压下小灯泡电阻,然后求出电阻平均值,他这种做法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5)经过试验数据可知,该小灯泡额定功率为0.65W.(6)小明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本试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第64页【思绪点拨】(1)依据表中数据,电流表选小量程,因滑片P向B端滑动时灯泡变亮,即电路中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故滑片以右电阻丝连入电路中;(2)经分析,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灯泡断路;(3)图丙中,电流表选取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4)因灯电阻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在不一样电压下小灯泡电阻不一样,故求出电阻平均值无意义,他这种做法不合理;(5)灯在额定电压下功率为额定功率,由表中数据可知,灯电压为2.5V时,经过电流为0.26A,灯额定功率P=UI=2.5V×0.26A=0.65W;(6)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要控制电阻大小不变,因灯丝电阻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不能用本试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第65页【例5】小亮同学做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试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电源、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小灯泡额定功率小于1W)、滑动变阻器(50Ω1A)以及符合试验要求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是小亮同学没有连接完整电路.(1)本试验试验原理是

P=UI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表示电路连接完整.(3)小亮同学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觉小灯泡一直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小灯泡断路(写出一个即可).第66页(4)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同时,眼睛应注视

B

(选填序号).A.小灯泡亮度B.电压表示数C.电流表示数D.滑动变阻器滑片(5)小亮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处时,电压表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时,应将滑片P向

B

(选填“A”或“B”)端移动.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表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是

0.5

W,此时小灯泡电阻是

12.5

Ω.该试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改变电路中电流,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作用.(6)小亮利用该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他将小灯泡换成多个定值电阻R,保持电压表示数一直为如图丙所表示,屡次更换阻值不一样定值电阻R,并统计各次电流表示数,若不更换其它器材,为了能够完成试验,更换电阻阻值不能够大于

25

Ω.第67页【思绪点拨】

第68页第69页【例6】[·绍兴中考]如图是探究“电流经过导体产生热多少跟哪些原因相关”试验电路(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瓶中电阻采取金属丝.(1)完成电路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2)试验中,经过观察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高度来判断电流经过导体产生热多少.第70页(3)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条件下,选取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两种材料进行试验,为了使试验现象最显著,能够选取表中铜与镍铬合金进行对比.(4)采取图中这种连接方式目标是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5)要深入探究导体产生热多少与电流是否相关,能够采取方法是保持其它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进行加热相同时间二次试验(合理即可)

(允许改变元件位置,更换元件等,只要求写出一个).材料铜铝钨镍铬合金电阻(欧)0.01750.0290.0531.0第71页【思绪点拨】(1)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即连入电阻变大,故应将B接线柱接入电路.(2)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加热时间相同,电阻产生热量多温度升高得多,煤油体积膨胀得大,玻璃管内煤油液面上升得高,可见是经过观察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高度来判断电流经过导体产生热多少.(3)为了使试验现象最显著,要使两种导线阻值相差最大,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条件下,导线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铜和镍铬合金电阻相差最大,所以选表中铜与镍铬合金进行对比.(4)“探究电流经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导体电阻关系”试验,应只改变导体电阻,控制两个烧瓶中导体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所以两个烧瓶中导体采取串联连接在同一个电路里.(5)要深入探究导体产生热多少与电流是否相关,能够保持其它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进行加热相同时间二次试验,或保持其它不变,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加热相同时间二次试验.第72页备考指导设计型试验题是在教材试验基础上,要求设计出新试验方案,或要求自选器材设计新试验方案,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试验设计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处理问题,然后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和试验,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进行创造性设计,如用各种方法测电阻等.第73页18.[·淄博中考]如图所表示,小亮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阻值不一样电阻及导线等试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押题训练第74页(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亮完成实物电路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导线不能交叉.(2)小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不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一直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3V,试验所用导线完好无损,则电路中出现故障是

R断路.(3)试验中,滑动变阻器含有保护电路作用.另外,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经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经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小亮将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小灯泡,想测量它额定功率.为此,需要对原电路进行两处改动:一是增加一节干电池,二是电压表换接0~15V量程.第75页(1)因为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选择0~3V量程;使滑动变阻器右下接线柱与定值电阻R右接线柱相连,电压表“3V”接线柱与R右接线柱相连;(2)闭合开关,不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一直为0,说明电路某处发生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R断路;(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经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经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额定电功率是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实际功率,小灯泡两端电压必须到达它额定电压,测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小灯泡额定功率,小灯泡两端电压必须能到达3.8V,所以电源必须增加一节干电池,此时电源电压成了1.5V×3=4.5V,电压表也应选择0~15V量程.第76页19.[·武城二模]谢敏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阻值(约9Ω),电源选取两节干电池.第77页(1)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2)该同学检验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不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原因可能是

R1处断路或

R2处短路.(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表示,由此可知R=

10

Ω.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不可靠;理由是没有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第78页第79页20.在测量电阻约为10Ω定值电阻Rx试验中,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表示器材进行试验.(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甲图中完成实物电路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电阻变小.第80页(2)小明把最终一根导线连接完成后,看到电压表和电流表马上有较大示数.小亮认为在试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是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滑到电阻最大位置,还有一处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3)更正错误后,小明改变Rx两端电压和电流,两次测得电阻值分别为R1=10.1Ω,R2=10.2Ω,第三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为0.26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表示.依据以上三次试验数据,最终得出Rx=

10.1

Ω.(4)测量结束后,小亮提出利用这个电路还能够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于是小明把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小灯泡进行试验.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时,此时灯泡电功率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额定功率.第81页第82页21.[·河北中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给试验器材“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2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2A”.第83页(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1实物电路连接.(2)正确连接电路后,用开关试触,灯泡不亮,电压表瞬间满偏,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路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电路只有一处故障)(3)排除故障后,继续试验,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指针在某电压值时(请在图2中标出对应电压值),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表示,小灯泡额定功率是

1.14

W.(4)测量完灯泡额定功率后,小明又测量了几组数据,计算后发觉灯丝电阻随其两端电压增大而增大,原因是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评定】小红也利用上述器材对该小灯泡额定功率进行测量,试验电路图如图4所表示,试验结束后,两人对试验进行了交流与评定.①小红试验结果误差较大,理由是电压表应选择0~15V量程,量程过大,所以电压测量不够准确.②小明试验更不轻易操作,理由是电源电压6V,操作中电压表先使用0~15V量程,调整变阻器后再使用0~3V量程,操作比较麻烦.第84页第85页22.[·营口三模]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原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测:①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相关②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相关③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相关试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以下表: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50.5B镍铬合金1.00.5C镍铬合金0.51.0D锰铜合金0.50.5为了验证上述猜测,他们设计了如图所表示试验电路.第86页(1)为了验证上述猜测①,应该选取编号为

A、B

两根电阻丝进行试验;假如选取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试验,是为了验证猜测

(填序号);假如选取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试验,是为了验证猜测

(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根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相关.(2)有同学认为能够依据灯泡亮度改变来判断接入电阻丝阻值改变情况.老师指出:此试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改变不显著(选填“显著”或“不显著”).(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镇许多地域进行了输电线路改造,将原来细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铝质输电线,这么就减小了输电线电阻,从而能够减小输电线上电能损失.(均选填“增大”或“减小”)第87页(1)由题表知,A、B两根电阻丝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一样,所以可用A、B两根电阻丝验证猜测①,即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相关;A、C两根电阻丝材料相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一样,所以可用A与C验证猜测②,即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相关;A、D两根电阻丝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一样,所以可用A与D验证猜测③,即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相关;分别将A和D两根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相关.(2)有同学认为:能够依据灯泡亮度改变来判断接入电阻丝阻值改变情况.老师指出:此试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改变不显著.(3)细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铝质输电线,导线横截面积增大了,电阻值减小了,依据焦耳定律可知,导线上损失电能也就减小了,从而起到节能效果.第88页23.[·宿迁中考]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关系”试验中,试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1A),滑动变阻器N(20Ω1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试验过程中,使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