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4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应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4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应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4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应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4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应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4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应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

(课标Ⅲ专用)专题24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应用第1页考点1传统发酵技术1.(江苏单科,16,2分)某高校采取如图所表示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研究,以下叙

述错误是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进气量不宜太大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D.能够经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五年高考第2页答案

B生产果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酒精发酵时普通将温度控制

在18~25℃,夏季温度高,且发酵过程有热量产生,故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

理,A项正确;在发酵产酒精过程中需保持无氧状态,B项错误;酵母菌呼吸过程会产生CO2,故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C项正确;能够经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浓

度决定何时终止发酵,D项正确。考点突破准确把握果酒生产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C2H5OH和CO2,同时产生能

量。疑难突破果酒制作原理与条件菌种原理条件酵母菌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温度:18~25℃时间:10~12d气体:前期需O2,后期不需O2第3页2.(江苏单科,10,2分)以下关于“腐乳制作”试验,叙述正确是

()A.控制发酵温度主要目标是腐乳调味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C.毛霉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D.成品腐乳表面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答案

B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相关知识。控制发酵温度主要目标是使毛霉等微生物正常

生长增殖,A错误;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和调味作用,B正确;毛霉等微生物可

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催化豆腐中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催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

和甘油,C错误;成品腐乳表面粘性物质主要由毛霉产生,D错误。第4页3.(江苏单科,25,3分)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是

(多项选择)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能够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影响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C.果醋发酵周期与试验设定温度亲密相关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能够交换使用第5页答案

ABC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制作相关知识。果酒和果醋发酵所利用菌种分

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其中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而醋酸菌为需氧菌,所以改变通入气体种

类,可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影响,A正确;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后,酵母菌可从有氧呼吸

转变为无氧呼吸,B正确;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温度过低会抑制酶活性,从而抑制

果醋发酵周期,C正确;图中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不能够交换使用,因为与气体入口相连

导管需要插入发酵瓶底部,D错误。易错提醒①果酒与果醋制作利用是微生物发酵,微生物需要一定温度才能正常生

长。②气体入口可为培养液中微生物提供气体环境,故应将与气体入口相连导管插入发酵

瓶底部。第6页4.(江苏单科,17,2分)关于“腐乳制作”试验,以下叙述错误是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造成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生长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预防杂菌污染答案

C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相关知识。毛霉生长需要适宜温度(范围是15~18℃)和湿

度,将腐乳坯堆积起来时会因毛霉等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而使堆内温度升高,影响了毛霉生长,

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改变腐乳坯湿度,又会造成杂菌污染,不利于毛霉菌丝生长,故A正

确、C错误;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细菌会在腐乳坯上进行代谢,产生黏性物,B正确;装坛阶段加

入料酒,不但能够调味,还能有效预防杂菌污染,D正确。知识拓展适宜温度、氧气、水分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环境条件,细菌、酵母菌、霉菌

等不一样微生物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也是不一样。所以,应结合“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

长影响”原理,来分析巩固相关试验。第7页5.(江苏单科,24,3分)如图为苹果酒发酵装置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是(多项选择)

()A.发酵过程中酒精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加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

ABC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发酵装置分析等相关知识。伴随发酵时间延长,酒精积累量越来越多,因为过高浓度酒精对酵母菌发酵起抑制作用,所以发酵后期酒精产生速率越来越慢,A错误;酵母菌发酵瓶需留1/3空间,有少许空气存在,所以集气管中CO2气体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B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受原料、代谢产物影响,其种群呈“S”型增加,C错误;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应主要为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为好氧菌,所以可推测出现原因是发酵瓶漏气,D正确。第8页6.(课标Ⅱ,37,15分)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一个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

原因,某小组将等量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

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时取样观察发酵效果。回答以下问题:(1)该试验自变量是

。(2)假如发觉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比底层好,说明该发酵菌是

。(3)假如在试验后,发觉32h内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

发酵最正确时间;若要确定最正确发酵时间,还需要做事情是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成份会发生一定改变,其中,蛋白质转变为

,脂肪

转变为

。答案(1)菌种发酵时间(2)好氧菌(3)延长发酵时间,观察发酵效果,最好发酵效果所

对应时间即为最正确发酵时间(4)氨基酸和肽脂肪酸和甘油第9页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相关知识。(1)依据题中“甲、乙两菌种”和“32h内定时

取样观察发酵效果”可确定该试验自变量是菌种类型和发酵时间。(2)发酵容器底层缺氧,

上层氧气相对充分,上层大豆发酵效果比底层好,说明该发酵菌属于好氧菌。(3)因为32h

内发酵效果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所以若要确定最正确发酵时间,应该继续延长发酵时间,观察

发酵效果,最好发酵效果所对应时间即为最正确发酵时间。(4)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各种

蛋白酶和脂肪酶,蛋白酶可使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使脂肪分解为甘油

和脂肪酸。知识归纳关于传统发酵技术3个误区:(1)误认为微生物培养基中都需有机碳源、氮源,自养型微生物培养不需加有机碳源、固氮

菌培养不需加氮源。(2)误认为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

含量先增加后保持稳定。(3)误认为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都需要无氧条件,果醋制作过程中利用是醋酸菌有氧呼

吸,所以需要有氧条件。第10页7.(天津理综,10,12分)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以下列图。(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升

数量,有利于密闭时取得更多酒精产物。(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取独特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以下。

第11页①发酵过程中,定时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改变,趋势如图。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

杆菌在颠倒后密度改变特点是

,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

改变主要环境原因是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主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

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种类显著降低,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原因改变,

加剧了不一样种类乳酸菌

,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第12页答案(12分)(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2)酵母菌(3)①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氧气、营养物质、pH②颠倒前B层和颠倒后A(或不翻动,或下)③种间竞争(或竞争)解析(1)因酶在最适温度下催化能力最强,故发酵过程中需控制好反应温度。(2)酵母菌是

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多,繁殖快。(3)曲线图显示,与翻动前

相比,B层在翻动后醋酸杆菌密度先快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对比翻动前后B层醋酸杆菌所处

环境条件知,影响醋酸杆菌密度改变主要环境原因有氧气浓度、pH及营养物质含量等。乳

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处于发酵缸下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伴随发酵时间

推移,环境中营养物质降低,代谢废物增多,微生物生存条件恶劣,不一样种乳酸菌间竞争加剧,

部分菌种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物技术实践与种群数量改变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在复习

备考中应该重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知识综合。第13页8.(广东理综,29,16分)泡菜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对人体

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列图。(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普通用水密封,目标是

。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产物有

。(2)据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

;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

。(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考资料

试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

硝酸盐含量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试验结果统计表,并推测试验结论。第14页答案(16分)(1)创造无氧环境(1分)丙酮酸、[H]、ATP(3分)(2)亚硝酸盐含量已靠近最低水平(1分)乳酸积累(2分)(3)结果统计表(6分)注: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推测试验结论:①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更低(1分)②最适条件是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时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2分)第15页解析(1)因为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制作泡菜时,泡菜坛普通用水密封,目标是隔绝空气,创造无

氧环境。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H]和ATP。(2)析图可知,8天后泡菜中亚

硝酸盐含量低,更适于食用。制作泡菜过程中,因为乳酸积累,pH呈下降趋势。(3)该试验

目标是比较“优选”乳酸菌和普通乳酸菌在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低,并确定最

适条件,故表格设计要表达不一样时间不一样食盐浓度下两种乳酸菌亚硝酸盐含量差异。

试验结论应是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更低,并确定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时食

盐浓度和发酵时间。第16页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9.(广东理综,4,4分)以下叙述错误是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蛋白酶和脂肪酶答案

A醋酸菌是一个好氧菌,故A错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酒精发酵,B正确;泡菜

腌制利用了乳酸菌乳酸发酵原理,C正确;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蛋白酶和脂肪酶

分解作用,D正确。第17页10.(浙江自选,17,10分)某研究小组以紫葡萄为原料制作葡萄酒基本流程和装置示意图

以下。请回答:(1)制作葡萄浆前,对葡萄进行清洗和用

色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制作酵母悬液时,在

干酵母中加入少许温水和极少许蔗糖,待酵母悬液中出现

即可。(2)装瓶后开始一段时间,发酵瓶中溶解氧含量改变是

。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中酒

精含量改变是

。第18页(3)以下关于装置中有水弯管作用叙述,错误是

。A.隔绝气体出入B.使发酵瓶内外压强基本平衡C.降低杂菌污染D.有利于发酵瓶内形成缺氧环境(4)试验中,判断发酵完成依据是

。A.发酵瓶中pH开始下降B.发酵瓶中停顿出现气泡C.发酵瓶中酒精浓度到达30%D.发酵瓶中酵母菌数量急剧降低(5)欲利用葡萄酒制作果醋,发酵瓶中应加入菌种是

,该菌种在

条件下能

将乙醇氧化为醋酸。第19页答案(1)红(紫)气泡(2)降低增加(3)A(4)B(5)醋化醋杆菌有氧解析(1)制作酵母菌悬浮液时,在干酵母中加入少许温水和极少许蔗糖,若悬浮液中出现气

泡,说明酵母菌已经活化。(2)装瓶后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瓶内溶氧量减

少。随酵母菌无氧发酵时间延长,发酵瓶中酒精含量增加。(3)装置中有水弯管可维持发酵

瓶内无氧环境,预防空气中杂菌污染发酵液,同时也可将发酵产生气体排到瓶外,维持瓶

内外压强基本平衡,故A错误。(4)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有CO2产生,故判断发酵完成依据是

发酵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5)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

化为醋酸。2解后反思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加果酒和果醋制作微生物及其代

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及条件。第20页11.(课标Ⅰ,39,15分,0.6177)回答以下相关泡菜制作问题:(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标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些人还会在冷却后

盐水中加入少许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作用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

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

酸菌细胞

中。(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原因有

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正确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步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

其它杂菌消长规律是

,原因是

。答案(1)杀灭杂菌增加乳酸菌数量(2)无氧呼吸细胞质(3)温度腌制时间食盐用量(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降低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第21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泡菜制作原理和方法。(1)泡菜制作时,所用盐水煮沸可杀灭杂菌;因为

陈泡菜液中含有较多乳酸菌,所以制作泡菜时加入少许陈泡菜液可增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

数量,从而缩短制作时间。(2)乳酸菌发酵属于无氧呼吸,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

质。(3)泡菜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轻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

硝酸盐含量增加,故制作时要注意控制温度、腌制时间、食盐用量等条件。(4)泡菜制作过程

中,因为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泡菜液逐步变酸,从而抑制了杂菌繁殖,杂菌数量降低。第22页考点2微生物培养和应用1.(课标Ⅲ,37,15分)回答以下与酵母菌相关问题:(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

(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

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取

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

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菌落含义是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

(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

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

(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

生”或“乳酸产生”)。(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酵母菌,酵母菌引发面包松软原

因是

。答案(1)麦芽汁琼脂高压蒸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肉眼可见子细胞群体(2)菌体

快速增殖乙醇产生(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第23页解析(1)惯用含葡萄糖较多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酵母菌。培养基常采取高压蒸汽

灭菌法灭菌。菌落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肉眼可见子细胞群体。(2)有氧气存在时,酵母

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可用于快速增殖;无氧气存在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

CO2。(3)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可产生CO2,故用酵母菌制作面包会变得松软。易错警示不一样培养基用途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惯用于培养细菌,MS培养基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常

用于培养酵母菌。第24页2.(课标Ⅰ,37,15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

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以下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

生长,加入了链霉素

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2)M培养基中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

(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加合成生物大分子有

(答出两点即可)。(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经过加入显色

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微生物。加入显色剂是

,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

原理是

。第25页(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

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有些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结果中,乙同学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结

果中,1个平板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重复性差第26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与应用。(1)链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从功效上看,添加链霉

素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微生物正常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有没有机盐、氮源、碳源

等。氮源进入细胞后,能够用于合成含氮大分子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等。(3)淀粉遇碘液显蓝

色,若淀粉被水解,则产淀粉酶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以菌落为中心透明圈。(4)用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为确保统计结果准确性,普通选择菌落数在30~300平板

进行计数,取结果差异不大组别平均值,进而得出计数结果。而乙同学结果中,1个平板

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即乙同学结果可信度低。知识归纳微生物计数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样品

中微生物数量。缺点:因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而使计数结果偏大。(2)活菌计数法: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经过统计菌落数目计算样品中活菌数。缺点:当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结果偏小。第27页3.(课标Ⅱ,37,15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经过消毒和灭菌来防止杂菌污

染。回答以下问题:(1)在试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试验器具

(填“能够”或“不能够”)放入干热灭

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2)牛奶消毒常采取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优点是

。(3)密闭空间内空气可采取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

。在照

射前,适量喷洒

,可强化消毒效果。(4)水厂供给自来水通常是经过

(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到达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到达对应温度,最可

能原因是

。答案(1)能够(2)在到达消毒目标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3)破坏DNA结构消毒液

(4)氯气(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第28页解析(1)能耐高温、需要保持干燥物品,如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能够采取干热灭菌法灭

菌。(2)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对牛奶消毒,能够杀死牛奶中微生物,而且使牛奶

营养成份损失较少,而煮沸消毒法会破坏牛奶营养成份。(3)紫外线照射能够破坏DNA结

构,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微生物;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能够

加强消毒效果。(4)水厂供给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消毒。(5)高压蒸汽灭菌时,若不排尽

锅内冷空气,会使锅内温度不达标。知识归纳消毒与灭菌(1)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部分微生物(不包含芽孢

和孢子)。惯用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试验室空气惯用紫外线或化学药

物消毒。(2)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理化原因杀死物体内外全部微生物,包含芽孢和孢子。惯用灭

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等。第29页4.(江苏单科,31,8分)酵母蛋白质含量可达本身干重二分之一,可作为饲料蛋白起源。有

些酵母能够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么既可降低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

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下列图所表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整培养基

,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

灭菌。(2)取步骤②中不一样梯度稀释液加入标识好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

(在25℃、50℃或80℃中选择)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单菌落,按步骤④所表示进行划线。以下叙述合理有

。a.为确保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划线时应防止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含量d.能够经过逐步提升培养基中甲醇浓度,取得甲醇高耐受株第30页(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快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确保充分营养和

供给。为监测

酵母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

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细胞数,理论上

色细胞个数应不少于

,才能到达每

毫升3×109个活细胞预期密度。答案(8分)(1)pH高压蒸汽(湿热)(2)50℃(3)a、b、d(4)氧气无30第31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与计数相关知识。(1)培养基在定容后、分装前需要调

节pH;分装后还需要进行高压蒸汽(湿热)灭菌。(2)倒平板时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同时温

度也不能太低,以防培养基凝固而无法形成平板,所以倒平板时温度应选择50℃左右。(3)平

板划线时,需确保无菌操作,以防混入杂菌而影响分离结果。所以操作过程中所用接种针、

接种环在使用之前都必须灭菌;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影响菌落正常形态进而影

响后期观察;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单个菌落;经过逐步提升培养基中甲醇浓度,可取得利用甲

醇能力强菌株,即甲醇高耐受株。(4)⑤为扩大培养过程,欲使酵母数量快速增加,应为酵母

菌提供充分营养和O2。台盼蓝染液能将死酵母菌染成蓝色,而活酵母菌不能被染色。

假设5个中方格中有x个活酵母菌,由题意可知:[(x×5)÷10-4]×1000×2=3×109,由此解得x=30。方法技巧酵母菌计数惯用方法——血细胞计数板(1)以25格×16格计数板为例,计数时除了4个角上中方格外,还要加上中央一个中方格,

共计数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内酵母菌。(2)计数公式:1mL悬液中酵母菌数量=(80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80)×400×104×稀释倍数。第32页5.(课标Ⅰ,37,15分)一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

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

。能分解尿素细菌不能

以尿素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

。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葡萄糖主要作用是

(答出两点即可)。(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

(填“尿素”“NH4NO3”或

“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它两组原因是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为其它有机物合成提供原料(2)尿素其它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细菌都能利用NH4

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第33页解析此题考查微生物培养与利用。(1)尿素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但土壤中一些细菌能够

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进而被植物吸收。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细菌是异养型细菌,

它们不能直接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只能以现成葡萄糖等有机物为碳源。组成微生物培养

基成份主要是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葡萄糖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既可作为碳源,也可作为

能源。(2)不一样微生物对营养物质需求不一样,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其

他微生物生长或促进所需微生物生长,这么培养基就能够起选择作用。为取得分解尿

素细菌,能够把尿素作为唯一氮源。(3)微生物培养基中应包含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

另外,不一样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培养基中KH2PO4和Na2HPO4既可为细菌生长提供无

机营养,又可保持培养基特定pH。易错警示培养基中只加入尿素一个氮源,可将可分解尿素细菌分离出来,这么培养基为

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分解尿素细菌可将尿素分解形成氨,氨与水结合呈

碱性,会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从而形成红色透明圈,这么培养基为判别培养基。第34页6.(江苏单科,31,7分)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

学准备依据下列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以下

问题:

(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有

。(2)将采集到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步

,以到达富集酚降解

菌目标。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深入

,方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

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

。第35页(3)如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

(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取得单菌落。(4)采取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废水中苯酚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

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5号比色管苯酚浓度应分别为

。管号123456苯酚浓度(mg/L)

1假如废水为50mg/L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

(填序

号:①5②10③20)倍后,再进行比色。第36页答案(7分)(1)蛋白胨、苯酚(2)增加稀释涂布凝固剂(3)③(4)0、0.2、0.4、0.6、

0.8③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相关知识。(1)酚降解菌培养基中蛋白胨和苯酚为酚降解菌

生长提供碳源。(2)转接目标之一是富集降解苯酚能力强酚降解菌,随转接次数增多,培养

基中苯酚含量应逐步增加。若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则需深入稀释,降低菌体密度后再涂

布培养,方便于菌落分离与计数。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需添加琼脂等凝固剂。(3)连续划线时,

在划线末端菌体密度最低,即在划线末端最易取得单菌落。(4)1号比色管应为空白对照

组,由6号比色管中苯酚浓度知,1~5号比色管苯酚浓度应为0、0.2mg/L、0.4mg/L、0.6mg/L、0.8mg/L。废水为50mg/L苯酚溶液,降解后残留苯酚浓度约为50mg/L×21%=10.5mg/L,则需对残留液进行20倍稀释后(10.5mg/L÷20=0.525mg/L),才能够进行比色。第37页7.(课标Ⅲ,39,15分,0.240)某同学用新鲜泡菜滤液为试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

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碳酸钙。

回答以下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

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理由是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作用有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

菌落作为候选菌。(3)乳酸菌在-20℃长久保留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

(填“蒸馏水”、“甘

油”或“碳酸钙”)。答案(1)无菌水(2分)泡菜滤液中菌浓度高,直接培养极难分离得到单菌落(3分)(2)判别乳酸菌中和产生乳酸(或酸)(每空3分,共6分)含有透明圈(2分)(3)甘油(2分)第38页解析(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因为泡菜滤液中菌浓度高,所以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

梯度稀释,其目标是将聚集在一起乳酸菌分散成单个细胞,方便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2)乳酸菌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乳酸,若在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则碳酸钙既能够中和乳酸,又

能够在乳酸菌菌落周围出现显著透明圈,据此能够用于乳酸菌判别。(3)乳酸菌在-20℃

长久保留时,为了防止水结冰产生冰晶损伤细胞,在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甘油。思绪分析怎样推测碳酸钙作用?能够依据学科间知识联络推测,化学学过碳酸钙能够中

和酸;也能够依据题干信息“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乳酸能溶解

培养基中碳酸钙”推测,乳酸菌产生乳酸将碳酸钙溶解,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碳酸钙起到

判别作用。第39页8.(课标Ⅰ,39,15分,0.681)空气中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能够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

小组欲用平板搜集教室空气中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一样高度空气中微生物分布情况。

试验步骤以下:①配制培养基(成份: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②制作无菌平板;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试验组,进行相关操作;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回答以下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氮起源于

。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成份

X通常是

。(2)步骤③中,试验组操作是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试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一个平板上

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

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

为本组菌落数平均值,该做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第40页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2)将各试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一样高度位置上,开

盖暴露一段时间(3)污染不正确解析(1)培养基中牛肉膏和蛋白胨可为培养基中微生物提供氮源;制备固体培养基需加

入琼脂。(2)该试验目标是了解教室内不一样高度空气中微生物分布情况,所以需在教室不

同高度位置分别用平板搜集微生物即开盖暴露一段时间。(3)该试验中空白对照组不应出

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了菌落,则说明此次调查中出现了污染现象,试验组污染情况不能

确定,故不能用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菌落数差值作为试验结果,而应重新进行试验。试题点评本题15分只有5个空,这意味着一些空分值很高,答案必定有较长文字描述。

如(2)问试验组操作,实质上是考查试验组怎样控制自变量和怎样进行微生物培养中接种

操作,作答时候应从这两方面详细描述。第41页9.(四川理综,10,12分)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

mRNA部分序列。(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

为唯一氮源;判别培养基还需添加

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指示剂将变成

色。(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土壤样品溶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

板上长出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接种方法是

,每克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为

×108个;与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细菌数较

。第42页(3)现有一菌株脲酶因为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mRNA在图乙箭头所表示位置增

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

录mRNA中,终止密码为

,突变基因表示蛋白含

个氨基酸。答案(12分)(1)尿素酚红红(2)稀释涂布平板法1.75少(3)UGA115解析(1)脲酶由分解尿素细菌产生,故需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筛选该类微生物。

分解尿素细菌合成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故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后,菌落周围将

出现红色。(2)稀释涂布平板法惯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在计数时普通选择菌落数在30~3

00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每克样品中菌株数=(C/V)×M。因培养基上两个或多个

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故统计结果往往较实际数目少;而用血细胞计

数板计数时,死亡、活菌体都计数在内。(3)乙图显示,mRNA在箭头以前有273个核苷酸

(为91个密码子),箭头处增加70个核苷酸与后续AG刚好组成24个密码子,后面UGA为终

止密码。突变基因表示蛋白质含91+24=115个氨基酸。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分解尿素细菌筛选及基因表示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第43页10.(天津理综,8,16分)纤维素分子不能进入酵母细胞。为了使酵母菌能够利用环境中

纤维素为原料生产酒精,构建了含3种不一样基因片段重组质粒。下面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

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示意图。

据图回答:(1)本研究构建重组质粒时可选取四种限制酶,其识别序列如图。为预防酶切片段本身连接,

可选取限制酶组合是

。第44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设置菌株Ⅰ为对照,是为了验证

不携带纤

维素酶基因。(3)纤维素酶基因表示包含

过程。与菌株Ⅱ相比,在菌株Ⅲ、Ⅳ中参加

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细胞器还有

。(4)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菌株Ⅱ、Ⅲ、Ⅳ,菌株

不能存活,原因

。(5)酵母菌生成酒精细胞部位是

,产生酒精时细胞呼吸方式是

。在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时,菌株Ⅳ更具优势,因为导入重组质粒含有

,使分泌

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降低因培养液更新而造成酶流失,提升酶利用率。第45页答案(16分)(1)B(或C)C(或B)(2)质粒DNA和酵母菌基因组(3)转录翻译内质网、高尔基体(4)Ⅱ缺乏信号肽编码序列,合成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胞外,细胞无可利用碳源(5)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A基因片段解析本题借助新情境材料考查对照试验结果分析、基因工程、分泌蛋白表示、呼吸等相

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试验能力、了解能力。(1)为预防酶切片段本身连接,必须

用不一样限制酶切割,且酶切片段两端黏性末端不相同(不存在碱基互补片段)。从题图可看

出,符合要求限制酶有以下组合:①③、①④、②③、②④,B、C正确。(2)分析对照试验首

先要确定自变量,本题中自变量是导入含不一样基因片段重组质粒。菌株Ⅰ为空白对照,与其

他三个组别比较,不难发觉设置菌株Ⅰ目标是验证质粒本身及酵母菌原基因组不携带纤维

素酶基因。(3)基因表示包含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经过图示来看菌株Ⅱ中,纤维素酶只分布

在细胞质基质中,而菌株Ⅲ和菌株Ⅳ纤维素酶分布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外,所

以菌株Ⅲ、Ⅳ中参加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细胞器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4)菌株Ⅱ、第46页Ⅲ、Ⅳ进行对比,不难发觉信号肽作用是引导多肽(纤维素酶)进入内质网加工,再经高尔基

体分泌到胞外,这么纤维素酶可在胞外将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供酵母菌吸收利用。而菌株Ⅱ

纤维素酶在胞内无法水解纤维素,故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上,菌株Ⅱ不能存活。(5)

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菌株Ⅲ和Ⅳ均能水解纤维素产生酒精,两组进

行对比,菌株Ⅲ纤维素酶流失多,菌株Ⅳ因导入A基因片段使得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降低因培养液更新而造成酶流失,酶利用率更高。试题点评

本题包括知识点较多,包含基因工程、蛋白质合成与分泌、中心法则、酵母菌

选择培养和代谢方式及酶固定化技术,但难度不大,考生只要准确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点

即可。第47页11.(课标Ⅰ,39,15分,0.5106)植物秸秆中纤维素可被一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以下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复合酶,其中葡萄

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

CR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菌落为中心

。(3)为从富含纤维素土壤中分离取得纤维素分解菌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

基(成份见下表):

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判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

离和判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第48页答案(1)纤维二糖葡萄糖(2)红透明圈(3)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不能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

其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析(1)纤维素酶是一个复合酶,普通认为它最少包含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

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刚果红可与纤维

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刚果红纤

维素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因为纤维素被分解,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

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透明圈。(3)培养基甲未使用琼脂,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

落。含有纤维素和刚果红(CR)培养基可分离和判别纤维素分解菌。第49页12.(课标Ⅱ,39,15分,0.5527)为了调查某河流水质情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

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以下问题:(1)该小组采取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

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么做目标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

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取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细菌。操作时,接种环经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

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划线。这么做目标是

。(3)示意图A和B中,

表示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结果。

第50页(4)该小组将得到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

培养。结果发觉:振荡培养细菌比静置培养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

提升培养液中

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升

利用率。答案(15分)(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8×107(每空2分,共4分)(2)灼烧(2分)将聚集菌体逐步稀释方便取得单个菌落(3分)(3)B(2分)(4)溶解氧营养物质(每空2分,共4分)解析(1)取若干灭菌后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可依据是否产生菌落确定培养基灭

菌效果是否理想。由样品中菌株数计算公式:(C÷V)×M知:1mL水样中菌株数为(38÷0.1)×100=3.8×104,故每升水样中活菌数为3.8×107。(2)利用接种环接种时,接种环需灼烧灭菌。利用

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时,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能够将聚集

菌体逐步稀释方便得到单个菌落。(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

表面,故培养后产生菌落应随机分布在培养基表面,即B表示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

养后得到结果。(4)液体培养基经过振荡可提升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提

高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提升细菌生长速度。第51页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3.(江苏单科,19,2分)做“微生物分离与培养”试验时,以下叙述正确是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预防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识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识在皿底上答案

D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相关知识。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需先切断电源,

让灭菌锅内温度降至100℃以下,压力表指针回到零时,再打开锅盖,A错误;倒平板时,应将培

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缝隙,而不能将培养皿盖完全打开,以防污染,B错误;接种环经火焰

灭菌后需待冷却后挑取菌落,C错误。易错分析学生对高压灭菌锅使用方法不了解,未经过规范操作训练造成错选。高压灭菌

通常采取温度为121℃,灭菌刚结束时灭菌锅中液体温度都超出100℃,必须经过迟缓降

温、降压。如未能充分冷却,锅内还有剩下压力,打开放气阀会使锅内压力骤减,液体就会发生

爆沸,冲出容器。第52页14.(四川理综,3,6分)以下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试验,相关叙述错误是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CO2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酒精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平板答案

C酵母菌在有氧、无氧呼吸过程中均可产生CO2,可依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

色时间长短来判断酵母菌呼吸类型,A正确;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

应,变成灰绿色,B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需定时取样计数,不需设置空白对照,C错误;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酵母菌,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平板,D正确。易错警示检测酒精产生: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

色。第53页15.(浙江自选,17,10分)某工厂为了生产耐高温植酸酶饲料添加剂,开展了产该酶菌株筛

选、酶固定化及其特征分析研究,其流程以下列图所表示:请回答:(1)土壤悬液首先经80℃处理15分钟,共目标是筛选出①

。(2)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处理土壤悬液进行②

,然后涂布于含有植酸钠固体培养

基上。培养后观察到③

,其周围出现透明水解圈,圈直径大小与④

强弱有

关。(3)筛选取得菌株经判定后,将优良菌株进行液体扩大培养。培养时需要振荡,其主要目标是

。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相比,不含有成份是⑥

。(4)在适当条件下,将提纯植酸酶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钙离子溶液中,使液

滴形成凝胶固体小球。该过程是对酶进行⑦

。A.吸附B.包埋C.装柱D.洗涤第54页(5)温度与植酸酶相对酶活性关系如图所表示。以下叙述错误是⑧

A.测试温度中,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45℃B.测试温度范围内,固定化植酸酶相对酶活性波动低于非固定化植酸酶C.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相比,相对酶活性在80%以上时温度范围较宽D.65℃时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相对酶活性因蛋白质变性而位于最低点第55页答案(1)①耐高温菌株(2)②稀释③单菌落④植酸酶活性(3)⑤供氧⑥琼脂(4)⑦B(5)⑧D解析(1)用80℃高温处理土壤悬液能够筛选出耐高温菌株。(2)经无菌处理土壤悬液利用

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培养后可观察到有单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这是耐高温菌株产生

植酸酶水解形成,透明圈越大,说明植酸酶活性越高。(3)将液体培养基振荡可提升培养

液中氧含量,固体培养基含有固体状态是因为制备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4)将植酸酶与海

藻酸钠混合,然后制成凝胶珠,这是利用包埋法固定化酶。(5)对比曲线可知,65℃时非固定化

植酸酶因蛋白质变性而活性最低,但此温度条件下固定化植酸酶活性即使降低,但不一定发生

了蛋白质变性,故选D。第56页16.(江苏单科,30,8分)为了取得β-胡萝卜素产品,某小组开展了产β-胡萝卜素酵母筛选

与色素提取试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试验用培养皿惯用两种灭菌方法是

;为了降低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

。(2)为了筛选出酵母菌,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标是

。(3)如图是灭菌锅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指示依次是

。(填序号)

①安全阀、放气阀、压力表②放气阀、安全阀、压力表③安全阀、放气阀、温度表④放气阀、安全阀、温度表(4)为了将分离到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各划线

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原因是

。(5)为增加β-胡萝卜素提取量,在研磨酵母细胞时,添加石英砂目标是

;

研磨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CaCO3,理由是

。第57页答案(8分)(1)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用牛皮纸(报纸)包扎器皿(2)抑制细菌(放线菌)生长(3)①(4)接种环温度过高,菌被杀死(5)有利于研磨充分不需要

β-胡萝卜素较耐酸解析(1)培养皿灭菌方法通常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两种。用牛皮纸(或报

纸)包扎器皿后再灭菌,可预防灭菌后器皿被再次污染。(2)青霉素可抑制细菌、放线菌生

长,但对酵母菌生长无影响,故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能够筛选出酵母菌。(3)灭菌锅中甲、

乙、丙分别表示安全阀、放气阀和压力表。(4)该接种过程中3块平板相同,菌种起源相同,

只有一块平板接种培养后无菌落,对比知,问题出现在接种过程中,最可能原因是接种环灼烧

后未充分冷却,菌种被杀死。(5)对酵母菌研磨过程中加入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因β-胡萝

卜素较耐酸,故该过程不需要加入CaCO3。第58页17.(四川理综,10,11分)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个除草剂,长久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觉,

苯磺隆能被土壤中一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试验过程

如图甲、乙所表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

四类,该试验所用选

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

。(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

,这些植物激

素普通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

保留备用。(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划线工具是

。划线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划

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操作失误有

。第59页(4)为探究苯磺隆降解机制,将该菌种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表示试验。该试验

假设是

,该试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何?

。答案(11分)(1)氮源和无机盐只有能利用苯磺隆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2)细胞分裂素母液(3)接种环①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4)目标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蛋白质不合理,缺乏空白对照解析(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主要营养物质包含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培养基中加

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可将只能利用此碳源菌种筛选出来。(2)植物组织培养基与微生物

培养基相比,经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包含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些植物激素事先按一定质

量浓度单独配成母液保留备用。(3)纯化菌株时,通惯用接种环进行划线操作;第二区域划第一

条线时,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致使所划第一条线上无菌落。若第二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

开始,也会造成第二划线区域第一条线上无菌落。(4)由图乙可知本试验目标是探究能降解

苯磺隆物质是否是该菌种所产生蛋白质。为使试验设计更合理还需再设置一个对照组,

将蛋白酶溶液改为等量蒸馏水,其余设置不变。第60页18.(课标Ⅱ,39,15分,0.5633)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试验。试验时,首先

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许样本,然后按照一定试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一样抗生素

敏感性。回答以下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

法或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

表面,经过选择培养、判别等步骤取得。(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

其均匀生长,充满平板。(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滤纸片均

匀置于该平板上不一样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

抗生素A

;含B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反抗生素B

;含C

滤纸片周围透明圈比含A小,说明

;含D滤纸片周围透明圈也比含A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情

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

。(4)依据上述试验结果,为到达抗菌目标,最好应选取抗生素

。第61页答案(15分)(1)划线稀释涂布(或涂布)(每空2分,共4分)(2)涂布(1分)(3)敏感不敏感该致病菌对C敏感性比对A弱耐药菌(每空2分,共8分)(4)A(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相关知识。(1)将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方法有平板

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2)由(1)获取致病菌单菌落,经过适当稀释,用涂布法接种至固

体培养基表面深入培养。(3)在检测致病菌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中,若含A种抗生素滤

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周围致病菌死亡,该致病菌对A种抗生素敏感;若含B种抗生素

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致病菌对B种抗生素不敏感;若含C种抗生素滤纸片周围

透明圈比含A小,说明该致病菌对C敏感性比对A弱;若含D种抗生素滤纸片周围透

明圈也比含A小,说明A、B、C、D四种抗生素杀菌效果最显著为A。透明圈中出现

菌落为耐药菌。(4)依据(3)中分析,为到达抗菌目标最好选取抗生素A。第62页考点1传统发酵技术1.(广西防城港3月模拟,11)当前市场上果酒、果醋、酸奶和泡菜等越来越受到青睐。请

回答下面问题:(1)传统发酵时发酵液未经过严格灭菌处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果酒发酵

条件抑制了杂菌生长。与果酒发酵不一样,果醋发酵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2)山楂酒含有活血、补气、健脾等功效,与山楂酒发酵相关微生物主要是

,果

酒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能够用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展现灰绿色。(3)在酸奶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确保发酵正常进行关键。通常所指发酵条

件包含

(最少写出两项)。普通情况下含抗生素牛奶不宜制作酸奶,原因是

。(4)制作泡菜时需要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其方法是

。三年模拟A组—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第63页答案(1)缺氧、酸性供氧充分、温度较高(2)酵母菌重铬酸钾(3)无杂菌、密闭(无

氧)抗生素抑制了乳酸菌生长(4)比色法解析(1)在18~25℃、缺氧、呈酸性发酵液中,酵母菌可大量繁殖,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

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所以果酒发酵培养液经常无需经过严格灭菌处理即可制

得果酒。醋酸菌是好氧菌,必须生活在氧气充分环境中,且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所以果

醋发酵条件与果酒是不相同。(2)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山楂酒制作中菌种主

要起源于野生酵母菌。其发酵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若出现灰绿色,则证

明有酒精产生。(3)酸奶制作是利用乳酸菌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制得,所以需要发酵

条件是无杂菌、无氧等。因为细菌反抗生素(乳酸菌属于细菌)敏感,所以酸奶制作过程中,

不能加入抗生素,不然会抑制发酵菌种——乳酸菌生长和繁殖。(4)制作泡菜时测定亚硝酸

盐含量方法是比色法。知识归纳果酒制作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有利于酵母菌进行快速繁

殖;在无氧条件下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果醋制作原理:当氧气、糖

源都充分时,醋酸菌将样液中糖分解成醋酸;当缺乏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

醛变为醋酸。酸奶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发酵生成乳酸。第64页2.(四川南充第二次适应性考试,11)泡菜制作简单,易于储存,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皆

宜,是家喻户晓一个佐餐菜肴。以下是相关泡菜制作一些问题,请分析作答:(1)制备泡菜盐水中盐与清水质量比约为

,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水槽中补充水分,目标是提供

环境。在发

酵早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水中间歇性溢出,这些气泡起源于

。(3)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当到达1.2%以上时,发酵速率渐渐变缓甚至停顿,主要原因是

。(4)若制作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原因是

。(5)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

,所以在

发酵过程中应定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最正确时机。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方法是

,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试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

,将显色反应后样品与其进行比对。第65页答案(1)1∶4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确保乳酸菌等微生物生命

活动不受影响(2)无氧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气体和泡菜坛中剩下空气(3)pH过低抑

制了乳酸菌生长(4)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5)亚硝胺比色法标准显色液解析(1)制备泡菜盐水中盐与清水质量比约为1∶4,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

之后使用是为了防止高温杀死乳酸菌,确保乳酸菌等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受影响。(2)在泡菜

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水槽中补充水分,目标是隔绝空气,提供乳酸菌发酵无氧环

境。在发酵早期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泡菜坛中剩下空气因为发酵坛内温度

升高会从坛沿水槽内水中溢出。(3)发酵后期,当乳酸含量到达1.2%以上时,pH过低会抑制

乳酸菌生长,造成发酵速率渐渐变缓甚至停顿。(4)盐过多会抑制乳酸菌发酵,会造成制作

泡菜“咸而不酸”。(5)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亚硝胺,亚硝胺含有致癌作用。检测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方法是比色法,检测时必须先制备已知亚硝酸盐浓度标准显色液。解后反思本题考查泡菜制作原理和亚硝酸盐含量检测,解答此题时,可依据乳酸菌代谢

类型分析泡菜制作时条件。第66页3.(四川广元二模,37)请回答以下问题:(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食品。各种微生物参加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

微生物是

,其产生蛋白酶可将豆腐中蛋白质水解为

腌制时加盐目标除了有利于豆腐中水分析出,还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

。(2)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而不透明,加碳酸钙作用是

。乳酸菌在-20℃长久保留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

。(3)提取橘皮精油普通用

,原因是水中蒸馏会造成

和有效成份发生

部分水解。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毛霉(1分)小分子肽、氨基酸豆腐块腐败变质(2)判别乳酸菌中和产生乳酸甘油(3)压榨法原料焦糊第67页解析(1)各种微生物参加了腐乳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蛋白酶

可将豆腐中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腌制时加盐目标除了有利于豆腐中水

分析出,还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2)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固体培养

基中加入碳酸钙而不透明,加碳酸钙作用是判别乳酸菌和中和产生乳酸。长久保留菌种

采取甘油管藏法,所以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甘油。(3)橘皮精油无色透明,含有诱人橘

香味,主要成份为柠檬烯,普通采取压榨法提取。提取橘皮精油普通不会采取水中蒸馏法,因为

水中蒸馏法会造成原料焦糊和有效成份发生部分水解。知识拓展菌种保留

暂时保藏法甘油管藏法适用对象频繁使用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