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教师培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考科学教师培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考科学教师培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考科学教师培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考科学教师培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中学科学

第1页绪论1、教学设计学科性质2、教学设计意义3、教学设计者应具备基本素质4、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第2页二、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介绍1、教学设计含义

以取得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以系统理论、传输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处理教学问题策略方案、试行处理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过程。第3页2、教学设计特征系统性理论性详细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4页3、教学设计与备课联络与区分(1)概念(2)性质(3)内容学习任务分析与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与教法、教具和组织策略考虑在学习背景分析方面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是综合设计、通盘考虑,是高度一致,从而使教学质量建立在相对稳定可靠基础之上。以上五方面二者存在着本质区分第5页4、教学设计层次和应用范围(1)教学设计不一样层次(2)教学设计应用范围第6页(二)教学设计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3、系统科学4、传输理论第7页(三)教学设计过程模式1、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概述(1)过程模式特点①以特定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形成,是教学设计实践简化形成;②能够用来指导不一样背景下项目设计,并为实现特定目标服务;③以文字或图表形式进行描述,或者二者结合进行描述;④就教学设计过程方面而言,它与工业化生产模式不一样,而与艺术制造模式相关第8页(2)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要素分析实施设计开发修改修改修改修改评价ADDIE模式第9页1.分析(analysis)(1)首先确定需要,即要利用教学来处理问题。(2)进行教学分析以确定教程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方面目标。(3)确定时望初学者需要具备技能以及哪些技能会影响对教程学习。(4)分析可利用时间以及在这段时间内能够实现多少目标。有些学者提议进行情境或资源分析。2.设计(design)(1)把教程目标转换成表现性结果与主要教程目标(单元目标)。(2)确定所涵盖教学主题或单元以及用于每一个主题或单元上时间。(3)依据教程目标安排单元次序。(4)充实教学单元,确定每一个单元所要抵达主要目标。(5)确定每一个单元课与学习活动。(6)开发出评价学生已习得内容详细标准。3.开发(development)(1)确定学习活动与材料类型。(2)起草学习材料或者学习活动。(3)在目标受众中进行材料与活动试用。(4)修改、精练、生产材料与活动。(5)开发教师培训或附加材料。4.实施(implenmentation)(1)购置材料方便为教师或学生采取。(2)在必要时候提供帮助与支持。5.评价(evaluation)(1)实施学生评价计划。(2)实施教学评价计划。(3)实施教程维护与修改计划。第10页2、迪克—凯瑞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评价需要以确定目标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背景编写绩效目标开发评价工具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修改教学第11页3、史密斯-瑞根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分析情境学习者学习任务

编写测验项目策略评价进行形成性评价编写与制作教学修改教学分析决定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第12页4、教学设计普通模式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情境分析教学目标说明教学次序确定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媒体和资源设计课堂管理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编制和实施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可接收否总结性评价前期分析是教学策略设计否修改修改修改学习环境设计修改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第13页二、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到“为何教”问题,是以系统方式找出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当前状态与所期望到达状态之间差距。方法:内部需要分析法和外部需要分析法。步骤:

①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期望状态)并按主要程度进行排序;②确定上述目标现实状况;③分析和确定当前现实状况和目标之间差距,确定差距类型(即学习需要类型);④依据差距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存在原因;⑤依据分析结果确定问题处理优先次序,并制订设计对象目标。第14页结果:(1)确定从设计对象中反应出来各种问题是否都是能够经过教学设计处理,假如不是,那么应经过其它路径处理。(2)提出关于设计对象总目标。第15页搜集数据方法:①原来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能满足学习者学习目标?②教学结束后,学习者是否显著地表现出没有到达教学目标?③课程中是否增加了新教学目标?④学习者组成有改变吗?⑤已采取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传送方式和教学媒体使用方式有效吗?是否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年纪特征和学习格调等?⑥教学是否吸引人?能否提升学习者学习动机、兴趣和耐力?⑦已经有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可行吗?第16页例:学习科目、内容: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五节现实状况目标差距原因分析定性研究力性质定量运算力大小掌握力矢量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代数运算,对矢量这一概念还处于初识阶段,对矢量运算还不习惯,用数学方法进行物理运算能力还比较差表2-2-1学习需要评价表第17页学习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是指对学习者所必须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分析程序或过程,意在揭示学习者从起点行为到终点行为之间必须掌握任务及其任务间关系。第18页

过程:依据学习需要分析确定关于设计对象目标,确定任务分析目标;依据学习任务分析理论依据,初步分析任务类型并评价;依据任务类型或不一样类型组合,选择任务分析方法;确定任务分析程序;依据详细执行情况,适当地调整分析过程;将任务分析搜集到数据进行详细描述,为说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等提供依据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第19页方法:第20页方法:第21页方法:第22页例:“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三节知识,是电学内容关键,它所揭示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间内在联络,是电路计算基础定律。并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作了铺垫。本节课中分析试验数据两种基本方法,设计试验思想、规范接线,科学读数等,将在后续电学试验中屡次应用.所以也能够说,不论是知识还是方法,本节课都是后续课程学习准备。教学重点(1)电阻定义;(2)欧姆定律试验设计、试验过程及学生对试验数据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3)利用欧姆定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电阻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数据处理曲线拟合;(3)伏安特征曲线物理意义。第23页学习者分析:对教学设计有主要影响学习者原因除了年纪、性别、年级、物理学学习等基本信息之外,更主要是学习准备状态、学习格调、学习动机、焦虑等心理原因。第24页文本形式:

①知识和技能。对即将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当前状态怎样?已经有经验怎样?可能存在哪些误解?已经掌握了多少术语?学习者学习技能水平怎样,需要多少外部指导和反馈?学习者能否使用相关教学媒体,能否利用新学习方式进行学习?②过程与方法。对即将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者当前状态怎样?已经有经验怎样?可能存在哪些误解?已经掌握了多少术语?学习者已具备过程和方法怎样,需要多少外部指导和反馈?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者对学习任务普通态度怎样?对哪些任务可能存有喜好或反感情绪?学习者喜欢什么学习格调?学习者喜欢什么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学习者喜欢什么样评价方式?④其它。学习者焦虑水平怎样?学习者普通认知发展水平怎样?第25页表格形式:内容搜集数据方法学习者特征描述已经有知识和技能访谈、行为背景中观察、前测过程与方法访谈、调查问卷、观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访谈、调查问卷、观察焦虑水平访谈、观察、问卷普通认知发展水平查阅文件或学习者档案、观察第26页例:“力合成”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①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摩擦力、拉力、支持力等,并能计算二力在一条直线上协力;对多力作用于物体生活实例也接触较多;有学生在初中也学习了多力合成定则,所以,对“力”已经有较多感性认识。在前几节内容中,学生在初中原有基础上又深化学习了几个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从而具备了学习力合成所需要基本物理知识。另外,学生在数学中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识,为学习做好了相关知识准备。但对于力矢量合成过程和方法,作为刚接触高中物理绝大部分高一学生有一定难度。②认知能力:学生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很好;含有较强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③学习动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含有较强求知欲;对于以教育技术支持物理问题处理含有浓厚学习兴趣。④学习格调:喜欢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持学习环境;含有良好独立思索能力,自控能力很好,不易受外界影响,焦虑水平适中。第27页学习背景分析:学习背景是指连续影响学习者学习、由多原因组成复杂系统。学习背景分析是指对这一复杂原因系统考查。原因:时间角度空间角度综合角度第28页三、教学目标说明(一)教学目标概述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经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生预期改变。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标关系与区分2、教学目标特点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第29页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Bloom)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个领域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加涅(R.Gagné)五类学习结果分类;梅瑞尔(M.Merrill)二维矩阵分类;奥苏贝尔(D.Ausubel)学习分类;安德森(Anderson)两种知识(陈说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豪恩斯坦(A.Hauenstein)教学目标整合新分类;梅耶(R.E.Mayer)广义知识观;罗米斯佐斯基(A.J.Romiszowski)知识与技能两大类目标观等。第30页(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布卢姆教学目标二维分类理论知识维认知过程维记忆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第31页知识维:

(1)事实性知识:术语知识,详细细节和要素知识(2)概念性知识:类别和分类知识;原理与概括知识;理论、模式与结构知识(3)程序性知识:详细学科技能和算法知识;详细学科技巧和方法知识;确定何时利用适当程序知识(4)元认知知识:策略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知识;自我知识第32页认知维:记忆:识别、回想了解: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应用:执行、实施分析:区分、组织、归属评价:核查、评判创造:生成、计划、落实第33页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目标分类(1)教学目标分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表现性目标(2)三维目标内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34页(3)教学目标编写存在问题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目标表述语主语混乱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两方面目标表述多数比较准确,但不够详细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利用不够准确和没有详细表现程度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目标表述不少是“正确废话”,似有实无,无法监测评定。教学目标表述内容不全方面,存在重“知识和能力”,轻“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象。第35页(4)教学目标编写

①行为术语法(ABCD,audience,behavior,condition,degree)

学习水平可供选择行为动词了解如说出、知道、背诵、识别、回想、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了解如解释、说明、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分、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预计、推断、检索、搜集、整理等。应用如使用、质疑、辩护、设计、处理、撰写、拟订、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实、评价等。知识与技能领域行为动词第36页学习水平可供选择行为动词模仿如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独立操作如完成、表现、制订、处理、拟订、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迁移如联络、转换、灵活利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技能领域行为动词表第37页②表现性目标表述法指是不需要准确陈说学习者学习结束后结果方法,主要针对属于内部心理过程或体验等目标而言。学习水平可供选择行为动词经历如感受、参加、参加、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查、接触、体验等。反应如恪守、拒绝、认可、认同、认可、接收、同意、反对、愿意、观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取、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领悟如形成、养成、含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表现性目标行为动词第38页③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方法课堂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水平:总体目标;详细行为比如:1了解光全反射现象。1.1说出临界角概念。1.2描述发生全反射条件。1.3举例阐述全反射现象应用。第39页四、教学过程确实定(一)教学过程含义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课程和计划和课程标准要求,主动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过程。(二)教学过程本质①教学过程是师生个体认识过程与人类普通认识过程统一;②教学过程是师生课堂教学交往过程统一;③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过程统一第40页(三)教学过程阶段论探究发觉范型及其变式情意型教学过程阶段范型系统优化观教学过程阶段范型第41页(四)教学过程理论发展1、交互主体论克林伯格认为:①教学是由教师指导过程,这就是教师指导作用原理;②学生必须处于能动,愈益自觉地学习主体地位,这是学生自主性原理;③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自主活动地位是一个教学现象两个侧面,它能够作为教学现象矛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2、复杂性思维视阈下教学过程(1)是一个复杂系统,是一个多维、多层次、多目标系统(2)是一个互动、开放循环系统(3)混沌性(4)不可逆性与自组织性(5)不确定性(6)非线性(7)涌现思维第42页五、教学次序确实定(一)言语信息教学次序(二)智慧技能教学次序(三)态度教学次序(四)动作技能教学次序第43页六、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一)教学组织形式含义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围绕一定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经过一定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方式、结构与程序。1、课堂教学详细组织形式:全班上课;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第44页2、国外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分组教学特朗普制不分级制开放课堂协同教学第45页3、辅助教学组织形式课外教学现场教学4、特殊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第46页七、学习方式设计(一)学习方式定义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或偏爱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是关于学生“怎样学”问题。(二)学习方式转变1、学习方式转变背景知识观新发展要求课程范式转换要求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第47页2、新学习方式特征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参加性第48页(三)自主学习1、定义横向:假如学生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学习策略是自主调整,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学生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纵向:假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详细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整;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学习就是自主。第49页2、特征能动性;独立性;相对性;有效性3、必要条件①必须以一定心剪发展水平为基础,即“能学”;②必须以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即“想学”;③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做保障,即“会学”;④必须以学生意志控制为条件,即能“坚持学”;⑤必须有社会性物质条件作支持,即“能够学”

第50页4、促进自主学习方法(1)激发学生内在动机(2)重视学习策略教学(3)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4)教会学生利用社会性和物质性资源第51页(四)探究学习1、定义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情境,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觉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示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取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习方式。2、特征(1)问题性:起源于或围绕着一个对于探究者来说“新奇”问题、情境或材料(2)过程性:探究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取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可能其它解释及提出有待深入探究问题,将上述探究过程与结果以一定方式陈说或表示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第52页3、探究过程实施(1)提出问题(2)形成假设(3)检验求证(4)得出和解释结论(5)交流应用第53页4、探究教学模式

(1)学习环教学模式:探索阶段;名词引介阶段;概念应用阶段(2)5E教学模式:投入(Engagement,E1);探讨(Exploration,E2);解释(Explanation,E3);精巧化(Elaboration,E4);评价(Evaluation,E5)

投入(Engagement)评价(Evaluation)探讨(Exploration)精巧化(Elab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第54页(3)萨其曼(R.Suchman)探究训练模式程序:展现疑难情境;提出假设和搜集资料;提出结论(4)施瓦布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程序: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重点;学习构建问题;推测问题症结;处理问题第55页(5)探究—建构模式第56页(五)合作学习1、定义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原因之间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到达教学目标教学活动。2、要素主动互赖;面对面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加工第57页3、合作学习基本方法(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2)小组游戏竞赛法(3)切块拼接法(4)共学式(5)小组调查法第58页4、合作学习共同特征小组目标;个人责任;成功均等机会;小组竞争;任务专门化;适应个人需要。5、合作学习实施流程教学目标展现——集体讲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活动——测验——评价和奖励6、合作学习与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区分7、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区分第59页八、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定义1、乔伊斯:教学模式是组成课程(长时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一个计划和范型2、教学模式是依据教育学理论对教学实践一个提炼、概括,相对于理论是派生而且低于理论,比较形象、详细,轻易认识、掌握;相对于实践是升华而且高于实践,比较概括、规范,含有一定智慧含量和迁移价值。它是实践、理论之间一个“中介物”,是教学实际工作者用理论指导实践或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媒介,是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和模仿、学习教学桥梁第60页(二)教学模式特征1、原型: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抽象概括,源于教学活动经验。2、模型:教学模式是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构化、简约化表示方式。3、范型:教学模式含有一定代表性和示范性第61页(三)教学模式要素1、理论基础2、教学目标3、实现条件4、教学程序5、教学策略6、教学评价第62页(四)教学模式应用1、要含有符合当代教学理念正确教学指导思想2、要有所发展和创新3、优化组合,变通利用

第63页(五)教学模式表述方式1、模式名称2、模式特点3、模式理论依据4、模式基本结构5、模式操作要领6、模式适用范围第64页九、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方法含义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时所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方法。教学方法含有以下几方面含义:1、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向。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展开。3、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络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收信息路径,它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第65页(二)教学方法特点相对性;针对性;多样性;时代性;历史继承性(三)教学方法选择1、教学方法选择依据(1)依据学习任务分析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学习者分析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教学目标分析来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本身特征选择教学方法(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6)依据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

第66页2、教学方法选择步骤(1)决定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方法。(2)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3)决定是选择归纳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教学法。(4)决定关于选择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教学法。(5)决定关于选择激发学习活动方法问题。(6)决定关于选择检验和自我检验方法问题。(7)认真考虑所选择各种方法相结合不一样方案。第67页十、学习环境设计(一)学习环境含义(1)学习环境是为促进学习者发展,尤其是高阶能力发展而创设学习空间,包含物质空间、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2)学习环境是各种支持性力量结合,这些力量可能来自于各种资源、工具、教师支持、心理环境等要素。不过各种要素自然堆砌不可能自然组成整体、主动支持性力量,它们需要设计。(3)学习环境所支持学习,通常是以学习为中心学习方式。它对学习者、教师、学习内容展现、学习活动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构主义倾向改变。所以,能够认为,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者发展各种支持性条件统合。第68页(二)学习环境组成要素1、四要素观:情境、资源、工具和支架。2、五要素观:信息库、符号簿、建构工具、任务展现情境和任务管理者。3、六要素观:问题/项目空间、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学习共同体和社会性支持等六个要素组成。4、认知学徒: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5、学习生态观:外部社会文化环境层、学习社群、信息资源、技术、学习活动。6、“7+2”要素观: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七大要素第69页(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基础1、情境认知理论2、活动理论3、分布式认知理论三种理论共性: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调,有共同社会—文化心理学源流②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③重视学习者活动,重视活动过程;④重视学习共同体,强调知识社会性建构;⑤强调各种制品,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⑥是建构主义倾向学习环境设计假设。

第70页(四)高技术型学习环境设计1、高技术型学习环境定义高技术型学习环境是指由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中一个或各种介入学习环境,它经过信息技术为主高技术应用为学习环境中各要素(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等七大要素)提供支持性力量,为学习者发展提支持性条件综合,其发展趋向主要有智能导师系统(ITS)、适应性超媒体系统(AHS)、微世界(Microworld)及分布式学习系统(DLS)等。第71页2、高技术型学习环境特征活动合作化情境真实化资源全球化工具多样化学习自主化评价多元化师生关系交互化第72页(五)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1、教学媒体概念教学媒体就是“向学习者呈递教学信息物质工具”

从更准确,或更概括意义上讲,“一个媒体就是一个符号生产、发送与接收工具系统”

第73页2、教学媒体选择(1)罗米佐斯基教学媒体选择模型第74页(2)问题表选择模式问题表是列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经过对这些问题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觉适合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一定教学情境)媒体。(3)矩阵式种类功能实物演示口头传输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活动图像有声电影教学机器展现刺激YLiLiYYYY引导注意和其它活动NYYNNYY提供所期望行为规范LiYYLiLiYY提供外部刺激LiYYLiLiYY指导思维NYYYY产生迁移LiYLiLiLiLiLi评定成绩NYYNNYY提供反馈LiYYNLiYY第75页(4)算法式算法式是指经过含糊数值计算决定媒体取舍。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价、高功效教学媒体,其计算公式为:备选媒体效益指数=媒体功效/媒体代价。(5)流程图式第76页(6)ASSURE模式分析学习者(AnalyzeLeaners)陈说教学目标(StateObjectives)选择方法、媒体和材料(SelectMethods,Media,andMaterials)利用媒体和材料(UtilizeMediaandMaterials)要求学习者参加(RequireLearnerParticipation)评价和修改(EvaluateandRevise)第77页3、教学媒体选择程序(1)描述对媒体要求(2)采取适当选择模型(3)作出最正确选择(4)说明媒体利用构想

第78页十一、课堂管理设计(一)课堂管理含义课堂教学管理是师生共同参加,彼此交往,有目标、有计划和多维度地协调课堂内外各种原因,生成性地实现教学目标活动。(二)课堂管理目标

1、远景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全方面发展2、基本目标是营造愉悦友好课堂教学气氛3、关键目标是实现课堂教育教学最优化

第79页(三)课堂管理新取向1、课程管理理念新取向:由“确定性思维”转向“生成性思维”

2、课堂管理目标新取向:由“促成程式性问题处理”转向“促进课堂生长”

3、课堂管理方式新取向:由“控制”转为“交流与沟通”

4、课堂管理策略新取向:由“处罚”走向“激励”

第80页(四)维持新课堂秩序普通标准1、事先确定规章和程序2、让学生负担责任3、师生合作4、降低混乱和拖延5、计划独立活动和有组织性课第81页(五)维持新课堂秩序策略与方法1、创建主动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2、利用有效沟通技能,改进交流方式3、坚持健康课堂管理思想,实施健康课堂纪律4、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第82页(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管理策略与方法

1、时间管理策略(1)对教课时间进行有效统筹规划(2)最大程度地扩充教学专用时间(3)把握学生专心学习时间(4)扩展学生课业学习时间2、反思策略(1)对活动反思(2)在活动中反思(3)为活动反思第83页十二、教学设计方案编制(一)教学设计方案编制标准1、规范性与创新性并存2、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结合3、要素分析与整体综合统一4、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协调5、静态设计与动态教学兼顾

第84页(二)教学设计方案编制程序1、前期分析阶段2、说明教学目标阶段3、教学过程分析与设计阶段4、评价与修改阶段第85页(三)教学设计方案形式叙述式、表格式、流程图式、框图式,叙述式和流程图相式结合、叙述式和表格式相结合形式等

设计者:

执教者:

课件制作者:

时间:

日所教学校、班级:

一、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简明介绍:二、学生特征分析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1.知识点划分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确实定课题名称知识点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详细描述知识点教学目标描述语句3.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四、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利用表格式第86页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进行逻辑选择媒体利用知识点学习水平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内容、形式、起源使用时间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作用使用方式或教学策略注:五、形成性练习题和开放性思索题设计知识点学习水平题目内容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画出流程图:

对流程图简明说明:修改意见:第87页

第88页十三、教学设计评价与修改(一)教学设计评价含义教学设计评价则是指依据评价目标,利用科学方法,对教学设计进行价值判断。显然,教学设计结果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围。第89页(二)新课程教学评价工具基本类型1、标准测验2、自制测验3、调查问卷4、观察统计第90页5、访谈统计6、作品分析7、事例研究8、档案袋9、个案研究第91页(三)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1、定义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对利用教学设计原理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过程。2、方法(1)一对一评价(2)小组评价(3)实地试验第92页3、形成性评价实施(1)制订形成性评价计划①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②设计评价指标体系③研究搜集数据类型④确定搜集上述数据方法⑤确定上述数据评价标准⑥选择数据搜集对象⑦说明结果应用条件⑧确定日程安排(2)实施形成性评价计划①试用设计结果和搜集资料②整理、分析和归纳数据③形成评价结果第93页4、教学设计修改修改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①教学内容是否过于陈旧?②所设计教学活动是不是无法引发学习者学习兴趣?③是不是较差展现方式无法被接收?④是不是教学质和量都无法促进学习?第94页(四)教学设计总结性评价从根本上说,终止性评价着眼于教学设计结果,并力图回答两个问题:教学设计是否真正处理了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是否优化了教学?取得了比较理想教学效果?第95页十四、教学设计案例

——溶液酸碱度和pH一、教学设计思绪依据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原理,按照新课改理念和科学课程标准,制订了“溶液酸碱度和pH”教学设计方案。对于“pH概念和pH试纸”内容,主要采取探究学习方式,详细设计思绪是:经过试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出pH概念,提出问题“怎样测定pH”,利用探究型合作学习方式,学习pH试纸使用,归纳pH试纸使用正确方法;对于“测定溶液pH”内容,主要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详细设计思绪是:各异质小组先测定四种溶液pH,讨论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原因;对于“pH应用和意义”内容,主要采取接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共存方式,详细设计思绪是:教师在说明鱼类和水pH关系基础上,请学生展示和交流课前完成、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pH探究资料,最终师生一起总结“pH应用和意义”内容。第96页二、前期分析“溶液酸碱度和pH”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科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中和反应与pH》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包含溶液酸碱度概念,pH试纸正确使用以及pH应用与意义。该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和反应和溶液酸碱性测定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溶液酸碱性在工农业、科学研究等方面应用”。其主要特点是理论联络实际,如探讨pH对鱼、农作物和人生命活动影响等。为后续酸、碱和盐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学习该内容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已学习了常见酸和碱,溶液酸碱度测定等内容;②学生对化学试验含有较浓厚兴趣,但对试验操作严谨性、规范性缺乏足够重视,对试验中出现问题或应该注意问题缺乏深层次思索;③平时对书本知识学习比较重视,但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较弱;④学生学习兴趣易被调动,学习动机易被激发。本节课内容含有丰富课程资源和完备学校设施、试验条件,也有便利社会环境。1、教学重点①pH概念形成②pH试纸正确使用2、教学难点①溶液pH测定第97页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pH概念②完成pH试纸正确使用③能测量溶液pH,分析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原因④经过“pH应用与意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说明pH应用及其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科学观察,正确进行试验操作,获取必要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注环境保护,初步建立生态意识②初步养成理论联络实际以及STS意识第98页四、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pH应用PowerPoint;烧杯、水、金鱼(二条)、盐酸;4人一小组,每组一套以下器材:pH试纸、试管、试管架、玻璃棒、标准比色卡、滤纸、清水、果汁、食醋、肥皂水、苏打水(Na2CO3);学校操场旁小河里水,学校中央花圃里土壤。第99页六、教学过程设计【利用试验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导入新课——“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假如改变金鱼生存水环境,比如往水里滴加盐酸,那么金鱼将会出现怎样反应呢?”,以此激疑,引发学生探究意识。演示试验:为了使试验含有可比性,取两只装有等量水烧杯,水来自同一水体,即这两杯水各项指标都相同,然后取两条一样金鱼。[经过实物投影,展示试验现象,以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试验现象]师生交流试验现象,讨论引发试验现象不一样原因。

第100页【新课教学】①阐释pH概念由上述讨论可知,溶液除了存在酸碱性问题之外,还存在酸碱性强弱程度问题。我们把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叫做酸碱度,它惯用pH表示。pH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课件演示:沿着这个方向,伴随pH减小,酸性是逐步增强;沿着这个方向,伴随PH增大,碱性是逐步增强。那么,pH是怎样测出来呢?第101页②pH试纸使用师:测定pH最简便、最惯用是利用pH试纸。出示pH试纸。pH试纸碰到酸碱度(pH)不一样溶液能够展现不一样颜色,那么,怎样正确使用pH试纸呢?学生阅读书本上关于pH试纸使用内容。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pH试纸使用,(利用课前准备好仪器:pH试纸、试管、玻璃棒、标准比色卡)把玻璃棒直接伸入试剂瓶中蘸取待测溶液,然后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看到颜色改变,再与标准比色卡,作比较,与哪一个颜色相近,读出对应pH。师:这位同学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不妥当地方?师生讨论怎样正确使用pH试纸。归纳:(课件演示)pH试纸正确使用。先用试管取少许待测溶液,用一根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沾湿pH试纸,观察pH试纸颜色,然后把pH试纸颜色和标准比色卡作对照,依据颜色靠近程度,读出待测溶液pH。第102页③测定溶液pH师:同学们都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不一样溶液,它们酸碱度是不一样。各小组用本组试验器材(两支试管、试管架、一根玻璃棒、一杯清水、几张滤纸、pH试纸),测量日常生活中常见四种溶液——果汁、食醋、肥皂水、苏打水(Na2CO3溶液)pH,将测得pH填入表格。在学生测量溶液pH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试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投影:随机抽取一组数据,比较四种溶液pH,并提出问题:哪些溶液呈酸性?哪种溶液酸性最强?哪些溶液呈碱性?哪种溶液碱性最强?投影:两组pH有所不一样数据。提出问题:引发pH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呢?师生讨论后,引发数据不一样原因之一可能是,pH试纸使用尽管比较方便,但准确度不高。假如在工农业生产、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