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8篇)_第1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8篇)_第2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8篇)_第3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8篇)_第4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调节天平,会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正确地记录测量值.2.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会正确地观察和读数.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天平的构造、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以及盒内砝码组成)对比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区别,观察量筒和量杯上标有的单位,它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表示的体积是多少?2.培养实验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通过天平的使用,使学生提高对平衡美、对称美的欣赏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主要目的是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同时,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对于称固体的质量.教材中之所以选择三个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让学生称量,是为了与下一节内容衔接,为学习密度知识作准备.教法建议本节是实验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实验法为主.教学设计示例一、本节重点、难点分析1.天平的使用上节课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而且又较难掌握,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上.在天平调节前,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未经调节的天平是不平衡的,称出的质量也不准确,因此必须事先将天平调平衡,在天平调节环节中,边讲解、边示范、边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调节天平中应要求学生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观察游码和标尺,认识最小称量值,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3)观察天平初始状态,确定调节螺母的移动方向;(4)进行调节,判断是否平衡,再调节,直至平衡.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应重新调节,这个问题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使用前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量筒,观察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弄清量筒(杯)的单位,并找到它标在仪器上的位置.(2)弄清量筒(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3)测量时应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面上.(4)观察时,液面如果是凹形的应以凹形液面底部为准,若是凸形的,要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墨水瓶、木块、铁块、铝块、幻灯片、投影仪、视频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认真观察天平复习,认真观察量筒和量杯,首先是整体观察,观察它们的构造,然后对比观察,观察它们构造的不同点,最后细致观察,观察它们上面标有的单位,观察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2.实验:测量固体的质量.3.实验: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4.讨论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5.讨论测一张邮票质量的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示例(一)引入新课方案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什么叫物体的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2.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仪器是什么?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最后落实到实验课主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方案二:教师将一些邮票、丝线、大头针、食用油实物展示给学生(也可展示图片),提问“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一卷丝线的质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勺食用油的质量是多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练习天平的调节(教师可将幻灯片投影到屏幕上,或使用视频,演示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向学生指明:放天平时,要合理安排实验中各种仪器在桌面上的合理布局,仪器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实验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天平,否则需要重新调节.指导学生观察游码、标尺,认识最小刻度值,并把游码拨到零刻线的位置.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观察一下指针偏向哪边,确定螺母的调节方向,再调节.学生练习调节天平,教师巡视指导.调节天平的操作结束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在调节天平过程中,若指针偏向标尺右侧,就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端旋动,若指针偏向标尺左侧,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右侧旋动.明确:所谓天平的平衡,就是调节横梁螺母观察天平指针的摆动是否相对分度盘中间位置静止或等幅摆动.2.实验: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提问: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哪个盘里?砝码应放在哪个盘里?用什么方法拿取砝码?明确: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调节天平先让天平平衡,而当在左盘里放入被测物体时又破坏了这个平衡,再通过加减右盘中的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数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注意:放入被测物体后,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只允许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决不允许再旋动平衡螺母.引导学生设计测固体质量的记录表格长方木块(g)长方铝块(g)长方铁块(g)学生测量开始,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实验时,要爱护仪器,小心谨慎地操作,认真进行测量,细心真实地记录测量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实验: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时往往需要称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这时就需要我们测出液体的体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者量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量筒和量杯的构造及使用方法.(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教师利用实物介绍什么是量筒,什么是量杯,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构造,并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同学说一下量筒和量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上边都有刻度,每隔一定数量的小刻度就有一个大刻度,上边标着数值,最上边标有字母ml.老师讲解“ml表示毫升,1毫升是1立方厘米”.由学生归纳总结量筒和量杯的不同点.这时教师用投影仪打出量筒和量杯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应做成复合片,可以复合不同的液面,复合人观察时的视线),以强化学生对量筒(杯)的认识.并请学生说出投影幕布上所显示的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值.请同学们往量筒中倒一些水,观察液面形状,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应注意:①液面的形状是凹形的.②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要以凹形水面底部为准,视线要与凹形水面底部相平.③要把量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如果量筒中装入水银,则液面是凸起的,观察时应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教师打开投影仪,用复合片显示几个不同位置的液面,让学生练习读数(包括凸形)(2)测量液体的质量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认识用减液法测一定体积的液体质量的方法.具体步骤是①在烧杯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体积数应大于要求测的液体体积),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达到要求的体积值,比如100ml.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烧杯内剩下的液体的质量,设它为④100ml液体的质量就等于减(3)引导学生设计用天平测液体质量的记录表格空烧杯的质量(g)烧杯和水的质量(g)水的质量(g)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桌子上的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并摆放整齐.(三)总结、扩展请同学们回答“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指出我们无法直接用天平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但我们可以称出若干张相同邮票的总质量,用质量数除以张数就是一张邮票的质量.介绍“累积法”.学习长度测量时,测一张纸的厚度使用的方法和测一张邮票的质量的方法是相同的.虽然一个是测物体质量,一个是测长度,但思路一样,都是用累积的方法.提问“今天的实验中称的木块、铁块、铝块,体积大小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水、酒精的体积都是100ml,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从测量值可以看出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回去考虑.”为下一节课“密度”的教学打下伏笔.探究活动质量测量精确度【课题】调查质量测量的精确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各种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不同场合下使用其精确度,例如托盘天平测量中药的质量、物理天平测量金的质量等.【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自制测量工具——天平【课题】自制测量工具【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可选择各种方便易找的材料制作天平,与实际天平对照,努力改进,提高精确度.【备注】1、写出制作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初二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能力目标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德育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新课教学(一)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师生共同活动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光线(板书)(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①影子的形成②日食、月食的成因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I、原理;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四)光速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m/s.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s=3108m/s3600s/天365天/年16年=6.30721015m=6.30721012km)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四、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3、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三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自界的物质以三种状态存在,以及他们的不同特征。2、学会使用酒精灯。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温度计的测量。重点难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教学过程:一、揭示教学目标,导入新课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学情况。1、自然界的物质的三种状态为:2、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和;处于液态时,有一定的没有一定的;处于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和。3、酒精灯使用:(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应该用加热;(2)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应该用去点燃;(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能;(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扑盖。4、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那么物质处于那种状态与有关。5、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6、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温标,该温标是由国物理学家首先规定,标度的单位是,符号是。7、0度的规定:。8、100度的规定:。三、探究新知:1、云、雨、雾、露、霜、雪都是水的化身,其中只含固态成分的有,只含液态成分的有,含固态、液态等多种成分的是。2、一块冰的温度有—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另一块冰原来的温度为—2℃,降低了10℃后,冰的温度变为。3、物体的冷热程度用表示,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是,它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4、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种类有:、、。5、—20℃的正确读法是()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20摄氏度D、零下20摄氏度6、0℃的冰河0℃的水,两者温度相比较()A、0℃的水的温度低一些B、相同C、0℃的冰的温度低一些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7、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但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A、上升的示数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高的多,示数也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D、内径粗的升高的高,示数也大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移动;(填左或右)(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C;(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填会或不会)八年级物理教案篇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先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三、进行新课[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我们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演示]课本图0.1-1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2、乓球会落下吗?[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物理是有趣的[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还非常有用:[板书]怎样学习物理。[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五、布置作业(略)八年级物理质量课件篇五八年级物理质量课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三)重点和难点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2、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三、教法分析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四、学法分析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五、教学过程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分类比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突破难点巧记妙学掌握重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随后小组交流: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502、一枚硬币的质量为10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一头大象的质量约5使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教师总结天平使用的步骤:放、拨、调、测、读、收。(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4、巧记妙学掌握重点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砝读准质量收完备,三点注意要记清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例1:(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盘内。例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_________盘,测得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如图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初二物理教学设计篇六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初中物理教案篇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这样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措施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对于弹力只要求初步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而不要求分析它的三要素。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说明物体在发生形变时要产生弹力。为了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除了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压桌子,观察拇指的确发生了形变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微小形变的实验,例如本课最后给学生留的课外拓展实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重点在它的正确使用而不在它的测量原理,课本只用一句话“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对其原理作简单交代。教学中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边探索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探索遇到的新器材的使用方法而打好基础。让学生领会间接测量原理,即用可直接度量的量去间接表现那些不便直接测量的量。【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弹簧、钢直尺、弹簧测力计、拉力器、气球、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只等。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橡皮泥、面团、乒乓球、弹簧、长木板,钢直尺、钩码一组、弹簧测力计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分别请同学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松手后,观察他们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弹簧和橡皮筋松手后又恢复了原状;橡皮泥和铜丝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学生甲:射箭时箭射出后弓会恢复原状;学生乙:跳水运动运在跳板上起跳后跳板会恢复原状;学生丙:面粉团可以捏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不能够恢复原状。教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造成这些不同现象的原因吗?学了这节课之后你们就能够明白了。【设计意图】从力的效果着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发现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物体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从而引入对新课的教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弹力(一)弹性与塑性学生活动一:探究物体的形变(1)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哪些物品与撑杆的特性相类似呢?活动要求:用手对你实验桌上的橡皮筋、弹簧、气球、橡皮泥等施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请几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请各小组讨论:类似橡皮筋、弹簧、尺子、橡皮擦、钢锯条、皮肤等,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了吗?除了这些物品还有其他的物品还有什么共同的特性呢?(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自身的感受。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感悟到弹性与塑性的区别。实验现象分析:生1: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松手后恢复原状。生2: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生3:用力拉弹弓伸长,撤去力恢复原状。生4:用力扭动橡皮,撤去力后恢复原状。生5:用力弯钢锯条,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学生交流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如:橡皮筋、气球、海绵、弹簧、钢锯条、格尺、橡皮擦、皮肤等。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面团等。【设计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学生活动二:弹力的产生[学生实验]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或压弹簧,你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将直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压弯(几次尺弯的程度不一样),手的感觉如何?[教师演示实验]将一小车放在水平台上,让弹簧处于原长观察小车将会静止,然后压缩弹簧变形后小车将会在弹簧的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或者将弹簧拉在小车的前面通过拉长弹簧也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弹力及弹力的产生条件。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2)物体互相接触。[学生实验]用手指按压桌面,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的作用(即压力),同时,桌面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即支持力)。这时同学们能否看到桌面发生形变呢?是不是这个时候桌面没有发生形变呢?讨论与交流:坚硬的物体在很小的力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形变吗?如用力压讲台桌或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瓶等,讲台桌或地板、玻璃瓶发生形变了吗?又属于什么类型的形变?【学生猜想】没有,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我们怎样来体现微小的形变量?总结: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总结弹力的类型: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弹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生讨论交流:蹦极、跳水跳板、弹弓、弓箭、篮球……。学生活动三:拉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学生利用试验台上老师准备的:带钉子的长木版、弹簧、钩码、直尺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的伸长量,分析得到的数据并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分小组进行实验,然后让小组的一学生代表,演示实验过程得出试验结论并画出相关的函数图像。实验结论:弹簧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强调:弹性限度【教师演示】取一根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它,再使劲拉。两次都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吗?教师点拨: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不能完全复原。【设计说明:此环节教师应强调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设计实验及归纳总结等的能力。最后由组内的汇报得出结论,弹簧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从数据中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及赞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力的大小,根据这个原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学生学生活动四: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介绍]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出示演示测力计):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外壳、挂环构成。2、单位:标识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上方,是“N”。3、量程: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最大示数。最小刻度:从O到1N之间有十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O.lN。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及体验力的大小。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看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否则要调零。2、体验,学生用手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的变化,感受1N、5N、10N的力。3、交流,。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1)测量文具盒等F1=F2=F3=(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物体,测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F3=让学生分别演示自己所测量的力:生1:演示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过程。生2:演示测量水平桌面上拉力的实验过程。生3;演示不同方向上,不同力的大小的感受。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