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彩教学片段实录素材(26份打包缺第26课)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创设情境,交流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文章最后提到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百发百中),你觉得他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生1:他非常认真刻苦。
生2:他具有恒心。
生3:因为他练好了眼力。
师:文中写了纪昌几次练眼力?(两次)请同学默读这些内容,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师板书:“认真刻苦、有恒心、练眼力。")
师: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说说你的感觉。
生1:从“两年以后……不眨一下”我感觉到纪昌非常刻苦练习,我太佩服他了!
生2:我觉得纪昌能够练到如此程度与他的认真刻苦是分不开的。
师: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能抓住关键句来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板书:抓关键句)纪昌能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神奇,同时从心底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那么他是如何练习的呢?找到相应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纪昌练习刻苦?
生:我从“死死盯住"可以体会到纪昌的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
师:能不能把你要强调的重点读出来?
(生读)
师:让我们换位体验一下,假如你就是纪昌,你明白自己的练习要求了吗?
生:明白了,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
师:下面我来织布,你来盯。其他同学要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课件播放织布机踏板频繁运动的视频,指生牢牢地盯住,不能眨眼。)
师:“纪昌”,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生:眼睛很累。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观察到他刚才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生:睁得很大,看上去很认真。(睁大眼睛)
师:是啊,纪昌也是这样练习的。(出示纪昌练习的句子)抓住关键词来品读句子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板书:抓关键词)能不能抓住关键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平时有没有注视过什么?
生1: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曾经很认真地注视过。
生2:看书的时候我认真地注视过书。
生3:魔术师变魔术的时候我认真地注视过。
师:那你觉得你平时的注视和纪昌的注视有何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1:我们的注视时间很短,而纪昌一注视就是两年,我感受到他的坚持不懈。
生2: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注视,而纪昌是为了练眼力,从中我能感受到他很刻苦。
师:刚才我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板书: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的理解,体会到纪昌这种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赏析:文中纪昌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把重点放在第一次练眼力上。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并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蕴含的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让学生在品词读句中走进文本,实现了与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
语言来源于生活,用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使课堂教学生动。本课是两则寓言故事,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用激发想象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力求把联想和想象内化成学生的一种能力,向孩子们渗透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理解文章内容,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突破教学难点。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对比阅读,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教学重点)
师: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
(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古诗。)
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
生:我看见庐山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
师:你真是个有想象力的孩子。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你能把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题西林壁》的前两句。)
师: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连绵起伏的“岭"可以把语音延长,读出连绵的感觉;高耸入云的“峰”则要语调上扬,读出山峰之高的感觉。请看到这些画面或喜欢这些画面的同学都来读读。
(生齐声诵读前两句。)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山壁上凸出来的石头快撞到我的头了,还有很多树长在悬崖上,还有草。
生2:我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3:我想往远处看,可是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了。
师:看来你们真的是身临其境了,请读出你们的感受。
(生齐声诵读前两句,感情比上一次充沛。)
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就不相同,当苏轼看到如此迥然不同的美景时,他不禁感叹道——
(生齐声诵读前两句,声情并茂,节奏鲜明。)
师:作者看到了庐山的美景,此刻,假如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请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横着看庐山,山岭起伏,连绵不断;侧着看,山峰高耸,直插云天;远远地看,云雾缭绕;挨近了看,悬崖峭壁;抬头仰望,飞流直下;低头俯视,深谷幽潭。庐山美,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们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看到的或感受到的用诗句表现出来吧!
(生齐声诵读前两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赏析:一直都认为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如果能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从朗读入手去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意思,那也许学习古诗就不是那么乏味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本环节设计中,教师充分发挥想象的妙用,引导学生承借想象的翅膀,亲近文字,体会文字中蕴含的画面,当这些画面形象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同时,教师一次次的引导,使学生的情感在画面中一次次被激发,“情动方能辞发”,声情并茂的诵读就是最好的结果。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掌握提问题的方法,学习多角度提问(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飞机在漆黑的夜里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生: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还有谁想提问?
生1:蝙蝠能在夜间活动,那么,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呢?
生2: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生3: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是不是就能知道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了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大家打开书,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在版面设计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1:课文的右侧或左侧空出了一部分。
生2:空白部分呈现出来的是一些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把它们写到空白处,和同学交流交流。
(生独立默读,记录问题)
师:(课件出示小组问题清单)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小组的问题清单,看看他们都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的。
生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我也提出了,我是在阅读过程中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师:你不仅善于提问,还知道自己提问的角度,很棒哟!
生2:我对“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个问题启发了我进行思考。
师:是啊!这个问题正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出的。其实,提问题也可以针对写法来提。
生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这个问题也很有趣,激发了我的兴趣。这个问题是我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师:将阅读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提出的问题也会促使我们深入思考。
…………
师:原来提问的角度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不仅能理解文章内容、发现作者精巧的构思与表达,还能从课文中得到启示,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科普文的乐趣。
赏析: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针对主要内容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怀着好奇心,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迫切地去阅读文本。同时,通过分析课后小组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体会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为学生掌握提问方法进行了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以读促讲,感悟诗意(教学重点)
(师朗诵诗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从同学们的眼睛里,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这首诗的喜爱。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朗朗上口?这首诗中,诗人在追寻什么?
(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后分组讨论)
师: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朗朗上口?
生:因为它押韵。
师: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呢?
生:它押的是ɑnɡ韵。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诗的韵脚?诗的什么地方需要用韵脚呢?
生: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
师:请你把这首诗的韵脚用“·"标记出来。
师: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会声韵铿锵。谁能突出韵脚,读出诗的声韵美?
(指名有感情地读诗)
师:你读得真好!那你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生: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
(师板书:追寻什么)
生: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
(师板书:为什么追寻)
师: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呢?请找出诗中有关的词语。
生: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师板书。)
师:同学们对延安的这些地方一定比较陌生,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师播放视频)
师: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生1:诗人在追寻那段艰苦而美好的岁月。
生2:诗人在追寻伟人的革命足迹。
生3:诗人在追寻延安精神。
(师板书:延安精神)
师:请同学们联系刚才所看的录像,以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说说“延安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生1:“延安精神"是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生2:“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3:“延安精神"是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但“延安精神”并不只包括这些,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让我们怀着对延安的一片深情,朗读第2节诗歌。
(生齐读)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诗歌阅读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此设计注重对学生的朗读细节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知延安精神的内涵。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互动交流,构建人物形象(教学关键)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和课前预习,你们知道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了吗?
生1:我在书下注释中看到王戎自幼聪慧,为“竹林七贤"之一。
师:真好,我们的语文书是我们认识人物的最佳伙伴。
生2:我来补充,晋文公时,在琅琊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县侯。
师:补充得好,这位同学的发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物。
生3:老师,我知道,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戎为晋建威将军,在灭吴之战中领一路兵马出兵武昌。
师:(一脸惊讶)如此博学的孩子,令我赞叹。是的,阅读课外名著能够让我们对人物的理解更充分,更全面。
生4:老师,我在电脑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资料:据说王戎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栏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了,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的确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物。
生5:我读了这篇课文,知道王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和这位同学一起到文中找一找相关的依据。
生6:书上说,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知道果实是苦的。这说明他聪明。
生7:老师,我有补充,王戎看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李子在路旁都没有人摘,就能知道那李子是苦的,这不光能证明王戎聪明,还说明他很爱观察!
生8:(迫不及待地张口补充)他还爱动脑筋思考!
师:同学们,你们善于品析课文,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这就是最高明的方法。
(生齐读课题)
赏析:1.注重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应该是多元的,学生获取人物信息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本环节设计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书下注释、课外阅读、资料搜集、文本理解等方式,获得了对王戎这个人物形象的全面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多元化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2.注重大语文观念的形成。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凭借,我们在教材中习得方法,就应该在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运用,去丰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思想。本环节设计,正是这种大语文观念的典型范例。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女娲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
师:女娲为了拯救人类真是不怕危险,不怕困难。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段,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女娲不怕艰辛补天的情景,好吗?
(生听读、想象)
课件出示:
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
生:老师,我找的词是“各地、拣、熔炼、修补”,通过这几个词我能体会到女娲为了补天做了很多事情,很辛苦。
师:嗯,你找得不错,请你朗读一下这部分内容,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动词。
(生朗读)
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动作来读一下这部分内容吗?
(生做动作读)
师:加上动作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我一做动作就觉得要挖很大的一个坑,才能把那么多的五彩石放进去,炼成黏稠的石浆。这得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长时间,真是太累了呀!
师:哎呀,没想到边做动作边朗读给你这么深的体会,你说得可真好!那我还想让你再累一次,你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遍好吗?其他同学注意听。
(生再次加上动作读)
师:老师还想问问你,你累吗?
生:累。
师:那你说女娲是不是更累呢?
生:是。
师:女娲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呢?
生1:是为了老百姓。
生2:老师,“从各地拣来石头”是不是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啊?我觉得女娲为了救人不怕路途遥远,真辛苦!
师:嗯,你说得真好!你能想象一下女娲要走多远吗?她走那么远的路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1:可能要东到大海,西到沙漠。
生2:路上也许会遇到山洪暴发,也有可能会遇到野兽。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假如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为了救人,你怕不怕?你能带着自豪、勇敢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吗?
(生尝试读,其他同学评价后再读)
师:看着女娲这么辛苦,如果你是老百姓,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1:我要好好感谢女娲。
生2:我希望她能歇一会儿。
师:嗯,你还真是挺会为别人着想呢!假如,现在你是老百姓,请你带着感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尝试读)
(师生共同做动作读)
赏析:教育学家叶澜先生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画,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而要独具慧眼,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巧妙捕捉孩子的变化,并即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教者巧妙地将“话"变成“画”,让学生听的同时想象、感受,之后自然而然地又将画面延伸,让学生“动”,即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感受女娲补天的艰辛,当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时,抓住时机指导朗读,自然水到渠成。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生展开小组学习,并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展示一下学习成果。
生1:(小组一)我来汇报一下第一个问题,这首诗写的是秋季傍晚江上的景色,可以从题目中知道。
师:你为什么认为题目中的这个“晚”是“傍晚"而不是“夜晚”呢?
生1:(小组一)因为诗中讲到“斜阳”,如果是夜晚的话,就没有“斜阳”了。
师:你能抓住诗中的关键信息来理解,真好!
生2:(小组一)这首诗写到了鸟儿、斜阳、芦苇。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浮现了一群鸟儿正在往回飞,斜阳照在它们身上的画面,非常美丽。
生3:(小组一)我来补充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话,这一群鸟儿扇动着翅膀,夕阳的余晖照在它们身上,就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披风。
师:是啊,归巢的鸟儿就这样披着夕阳的余晖往回飞,当它们飞过江面,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借助插图展开想象。
生4:(小组一)江面辽阔,波光粼粼,就像铺了一地的碎金。
师:多美的画面哪!斜阳照在江面上,江面上波光粼粼,就像满地的碎金,作者把这一切说成是什么造成的?
生4:(小组一)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师:多么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下面请其他小组来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1:(小组二)我想象到的画面是秋天的傍晚,一群疲倦的鸟儿正往回飞,它们边飞边叫,那叫声就像是一首快乐的归巢曲,又像是在呼唤后面的鸟儿快跟上。夕阳照在它们身上,它们简直成了一只只金鸟儿,就像是要把这夕阳驮回去一样。它们飞过江面,抖落下身上的夕阳,夕阳落在江面上,江面上一片金色。它们还把夕阳抖落到江边的芦苇上,芦苇也变成金色的了。
师:你把整首诗的画面都想象出来了,听了你的描述,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这样一幅迷人的画面。为你鼓掌!
生2:(小组二)我也想来交流一下,我跟她想象的画面差不多,不过我建议有些地方还可以更加具体一下,比如“芦苇也变成金色的了"可以再想象一下它们在风中摇晃的样子:江边的芦苇也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就像化了妆一样,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欢迎归来的鸟儿。
师:只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想象下去,这幅画面可以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
生3:(小组二)我也来补充一下吧!鸟儿扇动着金色的翅膀飞过江面,抖落下身上的彩衣,彩衣飘到江面上,江面立即变成了金色,还泛起粼粼波光,像闪耀的金子。
生4:(小组二)我想象的画面是:秋晚的江上一派迷人的景色!太阳渐渐地接近西山了,晚霞布满天空,似一匹匹五彩斑斓的绸缎。在外玩了一天的鸟儿们正抓紧时间往回飞,它们披着晚霞赠送的衣服,边飞边歌唱。它们飞过江面,江面上闪着金光,就像是闪耀的金子。它们飞到江岸,江岸边的白色芦苇也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鸟儿们归来。秋晚的江上真迷人哪!
师:你运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秋晚江上图,画面很美,语言也很美。同学们,每一首诗歌都蕴藏着丰富的画面和深远的意境,阅读诗歌,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美。
赏析:学习诗歌,重点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想要体会到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那份情味和意蕴,就要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慢慢开启学生想象的大幕,将短短的一首诗转化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归巢的鸟儿、金色的江面、摇动的芦苇……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出。在引导学生“诗配画"的过程中,把对诗境的感受和诗意的理解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可谓匠心独运。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抓重点词语,体会爬山虎爬的过程(教学重点)
师:爬山虎有一种独特的本领,到底是什么本领呢?请你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寻找答案吧。
生:我找到了,爬山虎的本领是爬。
(生读相关句子)
师:请你用“△”标出关于“爬"的动词。你能在读课文时,把这些动词突出地读出来吗?
生:能!
(生读,教师适当指导)
师:(放录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爬山虎爬的样子。
师:谁能用自己的办法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吗?
生:我来试一试。把我的身体看作爬山虎的茎,胳膊看作细丝,手指看作小圆片,请大家读文中的句子,我来演示给大家看。
(其他生读,该生演示)
师:你演示得真棒!大家给他点掌声吧!
师: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这里可不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呢?
生:不可以。
师:那你们知道动物的爬和爬山虎的爬有什么不同吗?
生:动物爬过去,它的脚是不能留在原地的,而爬山虎的脚却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的。
师:说得真好。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这里用词多么准确啊!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准确用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生齐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传说中的蛟龙的爪子?
生:因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蛟龙的爪子相似。
师:你是说样子相似。除了样子相似,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蛟龙的爪子很有力量,也能抓住墙。
师: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感受一下。(生读)
师:事物的美,事物的奥妙,事物的特征,是不容易一下子被发现的,需要我们进行长期观察。你看,叶圣陶爷爷观察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可见长期观察、反复观察多么重要啊!你们也要学习这样的观察方法,争取写出好文章来。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理解。
学生不易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因此,教师通过采用读中想象,让学生表演爬山虎爬的过程等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同时,教师又将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把爬山虎的样子描述了出来,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掌握提问方法,练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把你的问题记录下来。
(生默读课文,尝试提问)
师:(出示问题清单)同学们,提问的方法有很多。看看下面问题清单中的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读到“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时,我也有这样的疑惑。所以,我们可以围绕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师:抓住课文的一处关键句进行提问,会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课文。
生2:我边读课文边想,这五粒豌豆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它们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师:你关心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命运,能够针对人物的命运进行提问。这会帮助我们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生3:“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是对童话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提问。我觉得我也可以仿照这个方法进行提问。例如:“五粒豌豆中谁的生命最有价值?”
师:你也掌握了一种提问方法。你很会学习。
生4:我想提的问题是,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师:你是针对全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的。
师:(小结)提问的角度有很多,可以针对课文的一处关键语句进行提问,可以针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人物的命运、人物的评价进行提问。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尝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仿照书中课后第2题的“小组问题清单”,小组合作,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你们准备怎样整理所提的问题。
生1:同样内容的问题只保留一个。
生2:删除没有价值的、浅显的问题。
生3:把针对同一段内容的问题进行归类,方便大家针对这一段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集中智慧整理大家的问题清单,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体会提问的快乐。带着问题去阅读,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赏析: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同时,引导学生对课后的“小组问题清单”进行观察交流,从而发现提问可以是针对课文一段内容的,也可以是针对全文的。令人欣喜的是,学生提问的角度更加广泛,有的同学关注了对人物命运的提问,有的同学对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提问,有的同学对描写的细节进行提问。教师调动起学生提问的兴趣,拓宽了提问的角度。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抓关键词,感悟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教学重点)
师:老师看见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对于我们刚才提出的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一定有很多收获,下面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这让我觉得很奇怪。
师:请其他同学也读读这一句,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生读文)
生:我知道骤雨是又急又大的雨。
师:下又急又大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这里排水优良。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排水优良的?
生:隧道向下倾斜,利于排水。
师:你是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安全。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
师:这是真的门吗?
生:不是,是草。
师:蟋蟀可真聪明啊!
生:我觉得蟋蟀很会生活,还在平台上弹琴。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生读)
生:我觉得蟋蟀的住宅很简朴,还很卫生。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第6自然段“屋子的内部……很卫生"。
师:刚才同学们从蟋蟀住宅的选址、外部、内部等方面交流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的住宅这么精致,难道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那蟋蟀是靠什么来修建住宅的呢?
生: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师:原来它修建住宅的工具如此柔弱。让我们再来读一遍第7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描写蟋蟀修建住宅的动词。
生:蟋蟀用前足扒,用钳子似的大颚搬,用后足踏,用后腿推、铺。
师:蟋蟀盖好了房子就没事了吗?
生:不是,它还要不断地整修。
师: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第9自然段)
师: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啊!让我们像法布尔一样带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吧!
赏析: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文本。本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能够做出恰当的评价,而且能够抓住学生回答的要点,引导学生回到文中找重点语句读一读,在读中体会、感悟,做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在不断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也水到渠成,而不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这是“伟大的工程"。这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抓住心情变化,体会情感(教学重点)
师:课文写了关于陀螺的哪些内容?
生1:介绍了“陀螺”的制作与玩法;“我"削陀螺的经历。
师:还有补充吗?
生2:“我”过生日时,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获得胜利的陀螺让“我”自豪;“我"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师: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情也在发生着变化。最初,“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喜欢玩陀螺,并热衷于削陀螺。
师:“我”产生这样的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
师:“我”制作陀螺的经历是怎样的?
生:“我"四处寻找木头,就差拿椅子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仍不肯住手。
师:“我"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了吗?
生:没有。
师:“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郁闷,懊恼,不开心。
生2: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师: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年轻的当民警的叔叔答应在“我”生日时送“我"一只陀螺。“我”的心情又变得怎样?
生:“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我”对陀螺的万分渴望。
师:当“我"如愿以偿得到陀螺时,“我”——
生1:极高兴。
生2:十分兴奋。
师:表现在哪儿?
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师:你能读出这种极高兴的心情吗?
(生读文)
师:还没等到这只陀螺一展英姿,它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这带给“我"怎样的影响?
生1:“我”的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生2:“我"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受到挫折。
生3:“我”特别尴尬,特别难过。
师:世间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傲慢地向“我"挑衅,“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可结果却出乎意料。
生:结果大陀螺彻底溃败了。
师:对于“我”来说,这是个——
生: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师:这无意中得到的“荣誉”,足以让“我"自豪。请你读出这种自豪。
(生朗读)
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随着事情发展的过程,抓住相关词句体会了“我”心情的变化,让我们跟随作者由最初的“懊恼、渴望、尴尬"到后来“欢乐、自豪”的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课件展示: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师:同学们,这本是作者童年时期发生的一件小事,可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
生:虽然这个胜利小如微尘,但是对于作者这样好胜心强的孩子来说,是足以陶醉许久的一件事情。
师:陀螺,童年的玩具,童年的回忆,带给“我"无尽的快乐,“我”的心情也随着它而起伏变化。从中“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
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师:你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吗?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生1: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生2:不能只根据外貌来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生3:对于一个人,有时仅凭外貌是看不出他的实力的,也许他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就像作者的“鸭蛋”一样,出其不意地打败了大陀螺。
生4:我们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提升自身能力,用实力说话。
赏析:围绕着“陀螺"作者展开了一系列的讲述,在“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也在发生着变化,抓住“我”的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找出相关语句,分析、诵读、体会作者的心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同回忆童年的欢乐与悲伤,感受童真童趣。在亲历之后,对作者悟出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提升阅读实效,注重阅读体验。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以读促讲,感悟人物情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梅兰芳先生隐居罢演以表明自己的抵抗态度,此时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就这样放过他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那个可恶的日本司令官了吗?哪些词语让你感到日本侵略者的无耻蛮横的嘴脸?把你找到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生:多次逼迫、随时随地、骚扰。
师:在中国,这三个词可以形容一类人,那就是地痞、流氓、无赖!可见日本侵略者与这类人一般无二!面对这样的情境,梅兰芳最后只能——
生:蓄须明志!
师:梅兰芳蓄须要明什么志?
生: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师:是的!这就是一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
师:以演戏为生的梅兰芳先生,长期罢演,生活入不敷出,为了养家他只能卖房糊口。梅兰芳眼前出现了种种诱惑,快速浏览第4自然段,找出这些“诱惑"。
生:戏园子老板的劝说、金钱的诱惑。
师:戏园子老板是怎么劝说他的?
生:“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生:梅先生,您不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师:对比这两句话,哪句话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生: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戏园子老板的话。
生:……
师:劝说不动,有人甚至开出预支二十两黄金的条件,以求打动梅兰芳的心,他们成功了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生:梅兰芳没有动摇。“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梅兰芳的坚决?
生:宁可……也决不……
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语说句话吗?
生:……
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语气坚定)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这就是他的崇高的爱国情怀!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年段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本片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边读边抓住关键词理清梅兰芳先生经历的困难与危险,体会梅兰芳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边读边思考,体会“蓄须明志”背后的爱国情怀,落实了课标要求。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教学重点)
师:盘古用他的大斧子把这个世界给劈开了,从此世界有了天和地,接下来,盘古又做了什么呢?
生: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一直头顶天,脚踏地,未曾停息。
师: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第3、4自然段,把你觉得神奇的地方多读几遍,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师:这多么神奇呀!这就是顶天立地的盘古哇!现在你们就是盘古了,请大家来做做这个动作,头顶着天,脚踏着地,你们感觉怎样?
生1:很累。
生2:很费力。
生3:手特别酸。
师:别放弃!天地似乎又要合在一起了!加油!
师:体会之后,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师:我感觉到盘古的脖子很酸了。
生: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师:我感觉到盘古的脚很痛了,快要撑不住了……
师:此时此刻的盘古会想些什么呢?
生1:为了后代我不能放弃。
生2:如果放弃了,天地又会混沌一片了。
师:一千年过去了,盘古怎么样了?
生:盘古仍然头顶天,脚踏地。
师:一万年呢?
生:盘古还是头顶天,脚踏地。
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了,盘古也(),累得()。
生:(随师说)成形精疲力竭倒下了
师:这么多年,这么多个日日夜夜,盘古一直头顶着天,脚踏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多么了不起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赏析:《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用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伟岸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所能体会到的神奇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由“你觉得神奇的地方"导读,交流时抓住了“顶天”“踏地"这两个动词帮助学生体会盘古在开天辟地时动作上的艰辛,紧接着通过“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让学生感受漫长的时间会使如此简单的动作变得艰辛百倍。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文字,回归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在教学第3、4自然段时,教师重点创设了让学生当盘古感受顶天立地的情境,体验盘古顶天立地的辛苦,学生随着教师语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通过一次次读的情境创设,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盘古那顶天立地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教学重点)
师:谁来说说,到底为什么鹅不怕“我"?
生:因为“我”当时太怕鹅了,所以鹅才不怕“我”,欺负“我”。
师:同学们都同意吗?那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我"怕鹅呢?
生:我从“又哭又叫”看出文中的“我"怕鹅,如果不怕鹅,就不会哭叫。
师:是啊,你找得很准确,但我们能按照顺序去找吗?
生:请大家看看第5自然段,“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从这两句话中我找到一个词“马上”,“马上”是立刻的意思。放学后,同学们本来都兴高采烈地往家走。但见到鹅马上就蹑手蹑脚,连话都不敢说了,这得多害怕呀!
师:真好,行动真快!你们还能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我"怕鹅?
生1:从“悄悄”可以看出“我"希望自己的脚步声不要被鹅听到,惊动鹅。这也太害怕了!
生2:我从“贴”这个字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我"很害怕鹅。为什么要“贴着墙壁”呀?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同学们一起模拟“我们"见到鹅时的动作,“贴着墙壁,悄悄地走”,体会“我们"见到鹅时恐惧的心情。如果把“贴着”换成“挨着"靠着”,我们再试试。现在谁能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写“贴着墙壁"?
生:老师,我知道了。因为“贴着墙壁”说明文中的“我"想尽可能离鹅远一点儿。
师:对,如果没有这堵墙,他可能离鹅更远了。也正是“贴着墙壁”才更能表现出“我"见到鹅时恐惧的心情。我们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我”的恐惧。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还有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我"怕鹅?
生1:请大家看看第6自然段,“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从“急急"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我们”非常怕鹅,见到鹅追过来非常慌张,撒腿就跑。
生2:“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我”吓得脚都软了,能不怕鹅吗?
师:可见“我"怕到一定程度了。
生1:我从“又哭又叫”这个词语,感受到文中的“我"怕鹅。
生2:从文中“我”的叫声——“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中,能体会到“我”真是太怕鹅了。
师:是啊,此时的“我"把鹅当成什么了?(老虎、狮子)“我”认为鹅都要吃人了,真是太胆怯了!同学们能够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词句,让老师感受到了“我"非常怕鹅。下面老师来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大家能不能通过朗读将“我”的害怕表现出来。
赏析:本环节的教学能够在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让其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词句重点品读,把“我们"怕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所有感悟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润物细无声般地完成的,达到了学生与文本的共鸣,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目的。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教学重点)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一个同学交流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产生的想象。另外三个学生分别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小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生1:(小组一)我来汇报一下第一个问题,描写作者看到的句子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描写作者想到的句子是:“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师:作者不仅写了看到的,还写了自己由此产生的想象。那么,读了课文中的描写,你的脑海中又浮现了哪些画面呢?其他小组成员能来交流一下吗?
生2:(小组一)巨大的天空就像是一块蓝色的绸布,上面缀满了闪亮的珍珠,这些珍珠还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师:把“天空”比作“蓝色的绸布”,把“星星”比作“闪亮的珍珠”,很有想象力。
生3:(小组一)无数颗星星就像是无数个孩子,调皮地眨着眼,朝我挤眉弄眼。它们又好像在对我说:“小朋友,夜已经深了,快快入睡吧!”
师:“挤眉弄眼"这个词语用得好,写出了星星闪烁的样子,赋予了星星可爱的情态。
生4:(小组一)天空中满天繁星,像一粒粒珍珠,似一把把碎银,撒落在无边无际的天幕上。星星闪烁不定,又像无数双眼睛在不停地眨着。多么迷人的星空啊!
师:在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下,那星空变得更加美丽迷人了!
生1:(小组二)星星闪烁不定,就像一双双淘气、幼稚,又充满神秘智慧的眼睛,它们安静地凝视着大地。
生2:(小组二)我也想来交流一下。天上的星星组成了不同的形状,你看,那几颗星星,组成了一只蝎子的样子,它高举双螯,翘着尾巴,慢慢爬行,它大概就是有名的“天蝎座”吧。再看,那几颗星星聚在一起,多像一只在银河中展翅飞翔的天鹅,那就是“天鹅座"吧……
生3:(小组二)我想接着你的来补充。你再看那几颗星星,弯弯曲曲地组成了一把勺子的形状,它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
师:想象星星组成的图案,天空又多了一丝神秘和迷人!
生4:(小组二)天上的星星忽明忽暗,像耀眼的珍珠在黑幕上舞蹈,又像一盏盏忽开忽关的电灯,那一定是有人关灯睡了,有人刚刚回来呢!
师:你的想象也很独特,把星星的忽明忽暗,想象成开灯关灯,有意思!
…………
赏析: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领悟满天星空迷人的意境。这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散文类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因此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在广泛的交流中促进学生对文本意境的感受,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变语言的感知为对形象意境的感受,由言生象,由象起意,实现阅读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协同发展。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理清人物关系,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人物比较多,归纳主要内容有难度,老师和你们一起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神。把他们的名字圈画起来,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浏览课文)
生1: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天神,众神领袖是宙斯。
生2: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生3:火神——赫淮斯托斯。
(师板书:众神领袖宙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火神赫淮斯托斯。)
师:这些神和普罗米修斯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生:很久很久以前,普罗米修斯为造福人类从天上“盗"取了火种。这件事被宙斯发现了,他很不喜欢人类,所以严厉惩罚普罗米修斯,吩咐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山上。
师:火神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生:敬佩他。
(师板书:“盗”火惩罚敬佩)
师:普罗米修斯遭受了什么惩罚?结果怎样?
生: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可怕的悬崖上,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宙斯又派一只鹫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愤愤不平,救出了普罗米修斯。
(师板书:拯救)
师:你回答得真好!用上了文中的词。谁再来用这样的人物关系,把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从天上“盗"取了火种,结果被宙斯发现,宙斯就派火神惩罚普罗米修斯。火神非常敬佩普罗米修斯,但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遭受酷刑。后来,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发现了普罗米修斯,把他拯救出来了。
师:从此,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故事,就可以运用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赏析:“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终生受用。”以上教学片段突显了这一理念。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人物较多,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先弄清楚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个神,再弄清他们的名字及各自的特点,然后抓住这几个神与普罗米修斯的关系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借助课文训练了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更教给了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角色体验,体会精神(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加上了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象,把大海和精卫鸟的对话表演得非常精彩。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精彩表演展示给大家?(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大海和精卫的头饰,课件配以背景音乐——大海的波涛声,鸟叫声。)
生1:(饰大海)你这只可恶的小鸟,每天往我的身体里扔石头、树枝干什么?
生2:(饰精卫)我要填平你!
生1:填平我?休想!我这么大,你填得平吗?
生2:我就是填一百年、一万年,也要把你填平!
生1:我跟你有什么仇?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2:因为你淹死了我,为了不让你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所以我要填平你!
生1:你就别白费力气了!就凭你,怎么可能填平我?
生2: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一定会填平你的!
师:表演得真精彩。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精卫鸟?
生1:这是一只不畏困难的精卫鸟。
生2:这是一只坚韧不拔的精卫鸟。
生3:这是一只顽强执着的精卫鸟。
师:它的不畏困难体现在哪儿?
生1:大海汹涌澎湃,凶险无比。
生2:大海广阔无边,它又那么小。
师:它的坚韧不拔又体现在哪儿?
生1:常衔西山之木石。
生2:“常衔"就是一直这样做。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对精卫的坚韧与执着理解得真透彻。
…………
赏析:本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如何透过简单的内容领悟深刻的内涵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此环节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大海和精卫鸟对话的角色体验情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精卫的坚定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以读促讲,体会人物情感变化(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从图片和文章提供的信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那一幕读给大家听。
(画面一:女人在巡警局门前悲痛无助。)
生: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
生:谁知中国巡警……
师:亲人的死,巡警的训斥,你能体会到这位妇女此时的心情吗?
生:无助、悲伤、愤慨!
师: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生:谁知中国巡警……
师:我听得出来,你对这个女人很同情,我也要为这个妇女抱不平。(师范读)
师引读:是啊!这个女人的亲人——
生: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
师:她原本指望巡警局——
生: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
师:谁知——
生: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
师:反而——
生:训斥她。
师:中国巡警不但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与外国人狼狈为奸,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中华不振!
(画面二:巡警训斥女人,围观者敢怒不敢言。)
生: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师:除了可怜的妇女和可恨的巡警,你还看到了哪些人?
生:围观的中国人。
师: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
生:愤怒!
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紧握拳头,再读)
师:同学们,此时你紧握着拳头最想干什么?
生:惩处那个外国人!
师: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
生:该惩处,想惩处,但是,不敢惩处。(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惩”字。)
师: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生: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去。
师:是啊,正像伯父所说的,那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师: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女人被欺负呢?
生:中华不振!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生: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地欺负中国人。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生:中国巡警帮着外国人欺负中国人。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生:那个女人受外国人的欺负。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
生:围观的中国人看见同胞受欺,却敢怒不敢言。
师:是的!中华不振哪!身为中国人,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
赏析:语文课在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底子,要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在本片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进入文中事件的画面,再抓住几个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边读边思考,把握了事件的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中华不振”,让学生产生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达到让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同时升华情感这一教学目标。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教学重点)
师:从哪些文字中你看到了老麻雀的“奋不顾身”?
生:我是从这儿看出来的:“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生读的时候,很动情,语音强调了两个“自己的”)
师:“自己的……自己的……"读得好。来,请你上来(教师握着学生的手,把他带到讲台前),你现在站的就是老麻雀站的位置,看,你的前面是猎狗,你的身后是小麻雀,把你现在急于想说的话告诉大家。
生:我看到大猎狗正一步步逼近我的孩子,我不能让它吃了我的孩子,我要保护我的孩子。
师:你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请你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你现在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就把你现在的感觉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师:谢谢你和我们分享了你的感受。还有哪位同学想说一说吗?
生1:我觉得老麻雀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它心中充满了对孩子的爱。
生2:我从这两段话中也感受到老麻雀的母爱。
师:(若有所思)伟大……母爱……的确如此,那这“伟大的母爱”你是从哪些地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呢?
生:“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鸟是会飞的,可这儿却说,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你看到这儿,觉得老麻雀会想些什么?
生:我觉得它当时飞下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想,一下就飞下来了。
师:你感受到它的速度之快了吗?请你读一读。(生读句子)
生:我认为老麻雀的心里一定很着急,它想赶快飞下去救自己的孩子。
师:你感受到了它心中的急切。请你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老麻雀心里为何这么急,它飞下来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当时情况如何?
生: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师:我们读的时候,都感觉好紧张,更何况老麻雀当时正面对着这一切。来,咱们合作读一读这段话。(教师读描写猎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师:我刚才见你读到“挓挲起全身的羽毛”时是这样的表情。(教师模仿学生的表情)你为什么这样?“挓挲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
生:老麻雀太紧张了,它把全身的羽毛都竖了起来。它张开翅膀,挡在小麻雀的前面。
师:(指着板书)看,猎狗是如此庞大,老麻雀是这么弱小,可是老麻雀落在了猎狗的面前,落在孩子的前面,张开翅膀保护着孩子。谁想再读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师:从这两段话中,你还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
生:我觉得老麻雀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救自己的孩子。
师:你说得太好了!从哪里可以看到它从未放弃?
生: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师:搏斗?(指板书)老麻雀用什么和如此庞大的猎狗搏斗?
生:老麻雀用自己锋利的爪子和猎狗斗。
师:××,你坐在第一排,你看,(指着猎狗的牙齿)这是什么?
生:锋利的牙齿。
师:(指着老麻雀的爪子)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是啊,搏斗就将在它们之间展开。假如这场搏斗会进行,结果会如何?
生:老麻雀可能会被猎狗吃掉。
师:是啊,它既没有庞大的身躯,也没有锋利的牙齿,它只能“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尽管“紧张,浑身发抖”,但它仍“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为什么?老麻雀呀老麻雀,你是如此弱小,可你哪儿来这么大的勇气?
生1:因为它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被猎狗吃掉。
生2:因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读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课件出示)
生: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这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生1:指它心中对孩子的一种深深的爱。
生2:指母爱。
师:是的(板书:爱),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最深又是最浅,最复杂又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他的父母会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
师: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的过程写清楚的,作者抓住了哪些细节进行描写?结合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生:作者抓住了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的样子进行描写。“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表现了老麻雀的奋不顾身。
师:这是把看到的写下来——抓住了老麻雀的动作和姿态进行描写。
生:作者还对老麻雀的声音进行了描写。如“绝望地尖叫着"发出嘶哑的声音”。
师:这是把听到的写下来——通过嘶哑的声音传递老麻雀的愤怒与呐喊。
生:还有作者自己的想象。“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两句话是作者看到这个场景所想到的。
师:把想到的写下来——揣摩老麻雀当时的想法。
师:我们总结一下,作者在塑造老麻雀的形象时,不只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和想到的,这样就把当时的情景清楚地展现了出来。
赏析:《麻雀》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此环节的教学,教师能够机智地抓住“奋不顾身”一词引导学生读文,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学生的感悟,在情境模拟中加深学生对老麻雀形象的感知,在多种形式的恰当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老麻雀伟岸的形象呼之欲出。最可贵之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突出了习作单元的学习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提升了习作能力。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教学重点)
师:我们来看课后的问题清单以及小组同学的讨论,看看哪个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帮助更大,请说出理由。
生1:有些问题是针对一些科技事物的,如:“什么是‘程控电话’?"这个问题不影响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这样的问题可以不去解决。
生2:清单中的第二个问题,提得特别好。这是针对课文写法的提问,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生3:第三个问题提得也好,引发了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引导我们更全面地深入探究科学技术。
师:我们在阅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有的问题能引发深入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提问要注意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筛选问题。
(生小组合作,筛选问题)
师:请小组同学派出代表,结合问题清单,说一说你们是如何筛选问题的。
生1: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保留下来了。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这个问题有些浅显,所以我们去掉了。
“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有哪些?"这个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这个奥秘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明白的,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去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也去掉了。
“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值得去探究。所以,这个问题保留下来了。
师:你们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去筛选,很会学习。哪个小组还愿意汇报?
生2:我们组有针对词语提出的问题,如:“‘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技带来的变化,科技将人们的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我们保留了这个问题。
生3:我在读完课文后,想到“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在想象中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生4:“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这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的。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更能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
…………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
赏析:本单元的学习要素就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而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则是引导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教学中,教师用课后问题清单进行引领,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如何筛选问题。接着让学生放手实践,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整理问题,筛选问题。同时,教师注意对筛选问题的过程指导,请学生汇报是如何筛选问题的,这样又一次进行了指导。通过层层深入的环节,由教到扶到放到评,逐步培养学生筛选问题的能力。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合作探究,进行小练笔(教学拓展点)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出示句子: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师:谁来有感请地读一读?
生1:(大声读)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
师:读得好!声音洪亮。谁还能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生2:……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师:读得不错!大家看看,这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3:这句话是写蝴蝶的身体特点,轻盈、斑斓、柔弱。
生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蝴蝶当作人来写。
师:回答得真好。大家再细读读,这句话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5:在写蝴蝶身体“轻盈、斑斓、柔弱”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
师:你真是聪明,说得太好了!这里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喜爱、怜惜之情,是为后面“强烈的担忧"做铺垫的。这里“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的焦急。“怎么禁得起"其实就是“禁不起”,体现了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心。这样的文字多么生动风趣啊!你想让你的文章也这样生动吗?
生:想!
师:请你仿照这段话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再写一段话吧。
(生练习仿写五分钟后汇报。)
生1:我写的是风中的柳树。
它的腰身是那样柔软,擎不动一丝春风;它身上的色彩是那样淡雅,一点儿灰尘都不能沾上;它的枝条是那样细长,如少女的秀发随风飘舞。它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生2:我写的是雨中的小燕子。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在水面上一掠而过;它们的羽毛是那样光滑,像柔软的丝绸;它们的动作是那样敏捷,怎么不惹人喜爱呢?
…………
赏析:教学中,恰当地讲解修辞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焊接生产与管理》教学大纲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会学习部2012年辩响青春辩论赛策划案
- 基础业务素质真题
- 教案模板-数据库原理
- 建筑装饰施工电子教案
- 玉溪师范学院《社区工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二课时(教案)
- 眼镜片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国标苏教版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6 现代媒体艺术《第一单元 认识现代媒体艺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机电仪运维中心巡检工作提升方案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校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学情分析
- 2024入团积极分子入团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心得8篇
- 粪污处理产业发展政策与法规
- 校园禁烟承诺书(12篇)
-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
-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计划方案
- 售后服务方案及运维方案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