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观与高中复习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生态史观文化形态史观新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传统史观
英雄史观一、基本内涵:从1500年开始,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现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核心。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二、主要线索: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三、现代化模式:指各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1)从现代化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刺激下开始。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2)从经济体制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现代化。(3)从社会经济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现代化评价: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环境问题等。4、启示借鉴:现代化不等于完全西化,应该既保留民族特色又学习西方
现代化是动态的历史进程;
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基本内涵1、过程:指1500年地理大发现后,人类历史发展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1)开始: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
(2)完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3)深入: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2、横向发展的两条主线:
(1)生产力的发展;(2)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
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3、视角:
(1)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
(2)注重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4、研究内容: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二、基本特点: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指出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三、启示借鉴:
①树立全球意识,解决共同的全球性问题;②承认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文明应相互理解和尊重;③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求同存异”;④从微观角度把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一、基本内涵:
(1)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文明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人类由低级走向高级发展,文明史观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纵向转变就是现代化;工业文明从原发内生型国家向后发外生型国家横向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文明史观注重从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从长时段的历史去观察,从文明传承的现实去追溯。
(2)横向方面:人类历史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
(3)纵向方面:人类历史经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4)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二、基本特点:
(1)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2)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突出历史的时代特征。(3)以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为标准评价历史,辩证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精力,或所作出的牺牲
)的关系。(4)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5)文明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但没有优劣之分,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三、启示借鉴:
(1)政治文明突出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代议制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以及“一国两制”等。
(2)经济文明应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即农业革命和三次工业革命。可分解为:物质生产的技术技巧,管理经营方式(如作坊、工场、工厂和农场等),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物质生活文明(如衣、食、住、行、用的改善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3)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科学技术等。应突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西方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科技,中国近现代科技、文艺、教育等。(4)重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交流重点即中外交流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流途径即交通路线等,如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现代欧亚大陆桥等;交流主要内容如书籍、器物等;交流方式包括商贸活动、人员往来、文化技术传播、通婚联姻等;交流影响突出“双向交流”重要事件,如“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扬弃。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种文明相互影响。
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文明史学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过程。一、基本内涵:指从社会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社会史观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社会问题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相关问题;特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
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梳理和掌历史上的社会问题包括:(1)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的社会问题。如历史上的水灾、旱灾等引发的社会问题。(2)动乱或战乱时期的社会问题。如在中国古代史上“安史之乱”、“靖康之变”,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鸦片烟毒”,日占区的殖民地化或“奴化”等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问题等。(3)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如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促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深刻最重要的一次转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诸如城市化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二、启示借鉴
(1)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粮食危机、水资源危机以及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等。
(2)历史上重要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社会问题,如历史上水灾、旱灾等引发的社会问题,动乱或战乱时期社会问题,日占区殖民地化或“奴化”等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如工业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3)解决社会问题主要措施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实施一系列减免田租、救济穷困、治理自然灾害等政策;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措施,如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政策;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保障问题等。关注民生保障问题,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1.古代涉及“民生”的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强调统治者爱惜民力。(2)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3)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2.中国近现代民生问题:(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3)新中国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的探索:知识梳理举例①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②成功的探索:建国初,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十年探索与“文革”期间:中共八大上提出的正确方针,1960年“八字”方针的实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共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的目标是要全面实现小康;十七大则把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建设提到一定的高度。3.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变化与教育的发展:(1)物质生活——衣食住行。(2)近现代教育。4.其他国家的民生问题的事例:(1)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救济工作,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3)苏俄(联)①重视民生: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与自由贸易;进行工业化建设等。②忽视民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与取消自由贸易;斯大林时代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与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一、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二、基本特点(1)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例如:那些不承认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一心要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人不就是典型忘祖吗?日本国的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承认历史上的侵略、篡改历史的行为不就是不承认历史吗?还有现实中有的人达到一定的地位后,就羞于提及原来的穷困状况,甚至在众人面前和自己老实朴素的亲人不敢相认,这也是不敢面对历史的一种表现。看来承认历史有时还是需要勇气、正气和骨气的。
(2)联系历史条件来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磨床操作知识》课件
- 工业机器人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娱乐活动组织人员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家属沟通联系制度
- 《离散PID控制器》课件
- 2024年水电工程绿化养护合同范本3篇
- 授权委托书保证协议书(2篇)
- 《人力资源考核手册》课件
- 2025年齐齐哈尔货运从业资格仿真考题
- 2025年宣城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完整
- 金属冶炼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 设备部常用维修工具使用课件
- 重大事故隐患检查表
- 公路工程资料整理
- 顶管工程施工中的施工质量控制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牛仔裤项目商业计划书
- 《美术的主要分类》课件
- 建立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 《晶体缺陷》课件
- 国开电大本科《理工英语4》机考总题库2023年秋期考试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