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学案_第1页
新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学案_第2页
新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学案_第3页
新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学案_第4页
新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发觉第1节感觉世界〔1〕【学习目标】了解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功能。了解人体皮肤中的四种感受器。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各种感觉的特点。【课前预习】1、读图〔P43图2-1〕人有、、、和等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传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2、皮肤有、和等感觉功能。【学习过程】1.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1)像人的眼、耳、鼻能对周围世界产生感觉的器官叫人的。(2)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产生不同的感觉。(3)人有、、、、等感觉,分别由感官、、、及感受。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2.皮肤的感觉功能。(1)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和等多种感觉功能。(2)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人的手指的触觉最敏感。(3)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响,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4)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人的手背对冷热感觉最敏感。3.所有的感觉都在人的中形成。【目标检测】1.痛觉形成于〔〕A.皮肤B.大脑皮层C.痛觉感受器D.小脑2.能感受空气中有气味的分子或微粒的感受器是()A.味觉感受器B.嗅觉感受器C.温觉感受器D.痛觉感受器3.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小孩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A.触觉感受器B.热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冷觉感受器4.“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5.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犭缉毒,这是利用了狗的()A.目光敏锐B.动作敏捷C.兴旺的味觉D.兴旺的嗅觉6.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具有最大保护意义的是()A.冷觉B.热觉C.触觉D.痛觉7.50年前在法国有一个人的鼻子在保险公司保了100万美元,须知当时的“百万富翁”就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这个人可能是〔〕A.警察B.法官C.调酒师D.调香师8.“今天可真冷啊!”李小华对同桌卓刚说。李小华感受到气温低主要是靠〔〕A.冷热觉B.视觉C.触觉D.听觉9.当机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有报警作用的感觉是〔〕A.触觉B.痛觉C.冷觉D.热觉10.古代有“十指连”的说法,是因为〔〕A.指尖神经末梢比拟集中B.手指比拟灵活C.心灵手巧D.手指上的皮肤特别薄第1节感觉世界〔2〕【学习目标】了解人体的嗅觉、味觉感受器以及嗅觉、味觉的特点。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味觉的特点。【课前预习】1、环境中物质的进入,接受刺激,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信息后形成嗅觉。2、嗅觉有哪些特点?3、舌的外表布有许多小凸点,内藏,内有许多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中,刺激,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传到脑部,经脑局部析我们就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了。【学习过程】1.嗅觉的形成过程。〔1〕环境中物质的进入,接受刺激,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信息后形成嗅觉。〔2〕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2.舌和味觉。(1)舌具有功能,可以感知、、、等各种味道。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中,刺激,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传到脑部,经脑局部析我们就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了。(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甜味是,咸味、酸味最敏感的是在。(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目标检测】1.人具有的四种根本味觉是〔〕A、酸、甜、苦、咸B、酸、甜、苦、辣C.酸、甜、咸、涩D、酸、甜、辣、涩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A、味觉感受器B、热觉感受器C、冷觉感受器D、痛觉感受器3.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最敏感的区域是〔〕A、舌根B、舌尖C、舌两侧D、舌的全部区域4.当你闭上眼,嗅柠檬同时吃苹果,会产生〔〕A、苹果味B柠檬味C、无味D、苹果与柠檬混合的味道5.人最后形成视觉的结构是〔〕A、视网膜B、眼C、视神经D、大脑内的视觉中枢6.味觉感受器味蕾主要感受〔〕A.不溶于水的固态物质的刺激B.有气味气体的刺激C.溶于水的液态物质的刺激D.枯燥化学物质的刺激7.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都于不了这个职业.这是因为()A.减少刺激,要保护味觉灵敏B.酒鬼误事C.酒鬼贪吃D.酒鬼品行不端正8.俗话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说明〔〕A.人的嗅觉中枢不兴旺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不敏感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8.人在感冒的时候,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_〔填“正常”或“不正常”〕,这说明。9.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的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这是为了。10.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比拟敏感。(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这说明了。21世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发生条件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课前准备】: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到哪里,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请根据书本P49上的活动〔声音的产生〕自行在家完成。〔并将结果记录在书本上〕通过上面的活动,你知道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你还能举出更多能够发声的物体吗?二.那么声音产生之后是怎么样传入我们的耳朵的呢?请根据书本P50上的活动内容〔声音传播的实验〕和你的同学或父母一起来探索吧!〔结果记录在书本上〕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通过,,来传播。思考:是不是声音产生了,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呢?你能举例来说明吗?三.动手来做一做,根据书本P51中的活动,自己在家里做一个土吧!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创意的修改,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得最棒,通话效果最好。四.查阅资料,试答复以下问题:1〕光每秒的传播距离是km,那么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变的吗?。声音在15℃的空气中每秒的传播距离是2〕当我们在山崖间高声呼喊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解释下这是为什么呢?3〕根据2〕中的有趣现象,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可以估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吗?4〕你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声音还有哪些用途吗?◆课中助学:一.书本P50下方的活动〔声音的传播〕。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的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称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思考:1〕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否像我们在地球上那样交流?为什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交流的?2〕许多科幻片都有在太空中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二.书本P51下方的活动〔声音传播的形式〕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在空气中是以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目标检测】1.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2.关于声音,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B气体传播声音比液体传播要慢C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即消失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4.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声音在以下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A.空气B.水C.松木D.铁5.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A.温度越高,声速越快B.温度越低,声速越快C.温度与声速快慢无关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如上图所示,把一敲响的音叉与一悬挂的泡沫小球接触时,发现小球被屡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______________,大量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7.实验说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梅苗苗速度距离为340米〕那么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离人至少为〔〕A、340米B、170米C、348.小华把耳朵贴在50米长的铁管的一端,另一名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次铁管,小华先后听到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相差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为5200第3节耳和听觉〔1〕【学习目标】⑴知道人的听觉器官是耳,并知道耳的结构。⑵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并了解耳的各个结构在其中的作用。⑶知道听觉与年龄的关系,了解听觉障碍〔失聪〕的几种情况。⑷知道耳除了听觉外,还可以感知平衡,晕车、晕船的原因和涉及到的耳的结构⑸知道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区分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耳的结构和两个作用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根底知识】★人的听觉器官是2、耳的结构:外耳包括、;中耳包括、、、;内耳包括、、。★请说出耳的各个结构的功能和作用名称功能和作用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半规管前庭耳蜗(1)、飞机起降落时,口中咀嚼口香糖,能防止耳感到胀痛。这是因为咀嚼吞咽时会使________张开,使内外气压平衡。(2)、鼓膜的作用是〔〕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D、接受振动转化成神经冲动(3)、得了咽喉炎会引发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A、细菌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B、咽鼓管联通于咽和鼓室之间C、外耳道与咽喉相通D、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4)、把手窝做成弧形罩在耳后,会比原来听到的声音更响,这个现象可以说明什么?3、★人听觉的产生过程是:声波形成听觉4、★听觉常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我们把借助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这种情况称为。造成耳聋的情况主要分成两类,一类为传导性耳聋,主要指声波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你觉得主要涉及到耳的结构可能会有,还有一类称为神经性耳聋,指的是由于在内耳中与听力有关的神经组织受到损伤造成的,你觉得主要涉及到的耳的结构可能会有。5、★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6、★人耳的作用除了听声音外,还有的作用。因为人耳中有的感受器,涉及到的结构是、,晕车晕船和航空病产生的原因是。7、耳朵的作用是觉和觉8、★人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有什么好处?请选择你的一个想法设计实验证明。【目标检测】1、听觉的形成是在〔〕A、鼓室B、耳蜗C、前庭和半规管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2、听觉神经接受的刺激来源于〔〕A、大脑皮层听觉中枢B、鼓室C、耳蜗D、前庭和半规管3、我们坐着睡觉时,头部垂下后会立即醒来,接受这个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鼓室B、耳蜗C、半规管和前庭D、听小骨4、某人丧失听觉后,医生经过检查发现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A、听神经或大脑B、鼓膜C、中耳D、内耳5、用耳也要讲究科学,特别是挖耳屎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损坏耳的结构。挖耳屎很容易造成传导性耳聋,最有可能被损坏的结构是〔〕A、鼓室B、耳蜗C、鼓膜D、听小骨6、以下各组中,能依次表示听觉形成过程的正常途径的是〔〕1声波2听神经3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4鼓膜5听小骨6大脑皮层听觉中枢A、145326B、124536C、145236D、1345267、请你当一回五官科医生,答复病人的提问:一位病人说,我的耳朵听不清声音了,会是什么原因呢?请你给出三个可能的原因。〔1〕〔2〕〔3〕【课后练习】1、以下选项不属于产生传导性耳聋的原因是〔〕A、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B、巨大的响声或者打耳光形成鼓膜内外压力差。C、潜水过深D、药物引起听神经损伤2、关于耳的各个局部功能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C、鼓膜的振动时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4、教师在教室里讲课的时候,听不到回声,原因是〔〕A、教室的窗户翻开着,不存在回声。B、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C、教师发出的声音被同学们的衣服吸收了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很难区别出来。5、某人坐车会晕车,主要原因是〔〕A、汽油味太重B、车速太快C、汽车的振动D、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6、人失去听觉的原因是〔〕A、鼓膜破了B、听小骨损坏了C、听神经失去功能D以上都有可能7、武侠电视剧里经常看到某位大侠虽然双目失明,但却可以准确判断别人的攻击部位,这是〔〕A、他的眼睛是假装失明的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这是巧合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8、在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A、缓解紧张情绪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防止鼓膜受伤C、防止晕机和呕吐的发生D、进行深呼吸,适应气压变化9、听小骨的作用〔〕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C、将振动转化成刺激向内传导D、传导振动并将振动放大。10、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外耳道11、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A、外耳道内B、耳蜗内C、鼓膜内D、鼓室内12、某人坐汽车会晕车,主要原因是〔〕A、汽油味太重B、车速过快C.汽车的震动D、内耳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第3节耳和听觉〔2〕【学习目标】1、声音根据人的感觉可以分成乐音和噪声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及相应的影响因素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4、通过认识噪声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学习重难点】1、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2、防止噪声的方法【课前预习】1、声音根据人的感觉分成和,但不是绝对的。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是,使人烦躁不安的是。乐音的三个特征:a、是指声音的上下,与声源的振动有关。物体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单位是,符号是,50赫兹的意思是,物体越快,越大,越高。b、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和有关,声源的越大,距离声源,声音的响度越小。响度大小的单位,符号。汽车喇叭的响度是c、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3、“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不同。4、比拟牛和蚊子的叫声,蚊子的叫声高,牛的叫声大。5、有一男高音在高声歌唱,前后两个“高”字各指什么?前一个“高”指高,后一个“高”指的是大。6、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到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到赫兹之间。高于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7、控制噪声的途径〔1〕;〔2〕;〔3〕。【目标检测】1、“无声手枪”是在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减弱噪声的。2、以下不是保护听觉的方法是〔〕A、不到分贝很高的舞厅去B、使用耳机时调低音量C、经常用硬物探入外耳道清理耳垢D、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3、会场里的扩音设备是用来〔〕A、增大声音的响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变声音的音色D、加快声音的速度4、你认为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打桩声B、飞机经过的声音C、街道上交通繁忙的汽车声D、郊外的鸟鸣声。5、以下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措施是;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的是。A、城市禁鸣喇叭。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屏。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E、将飞机场建立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F、开作战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G、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捂住耳朵。6、乐音的三个根本特性是〔〕A.音调、频率和音色B.响度、振幅和音色C.音调、响度和音色D.响度、频率和音调7、用小提琴和钢琴同奏一支曲子,人们一听便能区分哪是小提琴声,哪是钢琴声,这是因为()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振幅不同8、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第4节光和颜色〔1〕【学习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学习过程】一、光源和光的传播1、光源:的物体叫做光源。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荣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2、光的传播课本P62活动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思考:〔1〕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影子的长度为什么会改变?〔2〕小孔成像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解释?二、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的,2、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是最,为。3、光在空气中比真空中略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在玻璃中是真空的2/3。〔真空>空气>水>玻璃〕思考:在雷雨交加的天气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闪电、听到雷声,你记得是行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吗?为什么呢?【目标检测】:1、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2、白炽灯光下,物体的影子比拟清楚;日光灯下,物体的影子比拟模糊。这是因为A、白炽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日光灯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白炽灯亮,日光灯暗C、白炽灯发光面积小,日光灯发光面积大D、白炽灯光是热光,日光灯光是冷光3、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A.小孔成像B.影子C..月食D.筷子放到水里会“变弯”4、以下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电池和萤火虫B.电池和烛焰C.萤火虫和月亮D.萤火虫和烛焰5、为了测得某个星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科学家从地球向该星球发送一束激光信号,经过8秒后,收到了从星球外表返回地面的信号,那么该星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第4节光和颜色〔2〕【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学习过程】:思考:〔1〕外面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2〕用肥皂水吹泡泡时,泡泡是什么颜色的?〔3〕在阳光下喷水时会看到什么现象?一、光的色散思考:〔1〕哪种颜色的光是最单纯的光?是白光吗?〔2〕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光?1、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变成了。2、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发现的。还能举例出哪些是色散现象?二、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在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效应。生活中有哪些是应用了红外线?2、紫外线:在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三、物体的颜色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思考:〔1〕红色的花为什么会呈红色?白色的衣服为什么呈白色?黑色的布为什么呈黑色?〔2〕如果红光照射在绿叶上,那么叶子会呈现什么颜色?为什么?2、透明物体的颜色:〔1〕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2〕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思考:〔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目标检测】: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2、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透过红玻璃,你在光屏上将看到的颜色是〔〕A.白色B.红色C.黑色D.绿色3、舞台上有一身着黄色上衣和绿色裙子的姑娘在跳舞,当用黄光照射时,她的上衣的颜色是〔〕,裙子的颜色将会是〔〕A.黄色B.黑色C.绿色D.白色4、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为什么呈白色?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红,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让红光照射到绿纸上,绿纸会呈什么颜色?为什么?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学习目标】会描述光的反射现象,能说出反射现象中的各个名称:反射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2、能说出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会区别漫反射、镜面反射。确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学习重点难点】1、

光的反射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学习过程】1.如图:AO是线,OB是线,O是,ON是,角AON是,角BON是角AON与角BON的关系是。2.光的反射现象: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的改变,从而有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3.光射到平面镜外表产生的反射是,光射到粗糙的木板外表产生的反射是。4.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反射角入射角,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反射和反射。镜面反射将平行光反射后射出,而漫反射将平行光线反射后方向。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目标检测】1.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内有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巨碗”,内装6吨“水”。在灯光下,青瓷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假设置身如画江南。游客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是因为“水”面对灯光的;2.、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照射,如下图,人从侧面看去()3.小明利用右图所示的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屡次改变光的入射方向,测得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20°30°40°50°反射角20°30°40°50°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在研究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以下图所示,第一步〔图甲〕,需要改变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第二步〔图乙〕,需要把纸板的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那么不能看到。5.完成光的反射光路图〔教师手绘出题〕拓展与提高1.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入射光线如下图,请依次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3.如下图,在图中的方框内画上适宜的光学组件,并将光路图补充完整。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学习目标】1、了解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3、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虚像概念的建立【复习检测】1.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外表上时发生了的缘故,其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定律.在光反射时光路是。2.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度.【学习过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体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大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平面镜的应用:一是,二是改变。3.凸面镜对光具有作用,可以视野,如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凹面镜对光具有作用,制成。是非判断题1.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人站在穿衣镜前,假设人靠近些镜,那么镜里面的像会变大些。〔〕3.夜间行车,车内一般不开灯是为了省电。〔〕【拓展与提高】1.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假设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那么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间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目标检测】1.〔08湖州中考〕如下图,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以下图中的〔〕ABCDABCD2.如下图,落地平而镜高米。身高1.5米的姚安美同学站在镜前却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科学课上所学知识就(选填“适当后退一段距离”或“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当她看到了自己全身像时,此像的大小与她本人相比应该是(选填“大”、“小”或“一样大”)3.(2008柳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假设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实验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3〕【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它介质中及光从水、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成像。【学习过程】1.分组观察潜望镜,据投影出示的思考题讨论平面镜的作用。

①最简单的潜望镜需要几块平面镜?它们放在何处?怎样放置?〔绘图说明〕为什么利用潜望镜能看见被掩蔽物挡住的物体?

②从潜望镜中看见被掩蔽物挡住的物体。“物体”两字的含义是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平面镜的作用。2.如图是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屏上,称为像。【拓展与提高】1.(2008山东)如下图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简图。由固定激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AO以60°的入射角射向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屏上的B点,再通过光屏上的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请通过作图找出B点的准确位置。2.(2008常州)如下图,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上,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光的折射定律1.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中时,它的发生改变,即称为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在折射时,光路是的〕。【目标检测】1.在以下图中能够正确地表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的图是ABCD2.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3.如下图,入射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反射线与折射线恰成直角,那么入射角为__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__。4.小明从河边走过,看到河水中有白云、树木、房屋、鱼、水草等。其中属于虚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有__________。拓展与提高如右图是光在空气和某介质之间传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图。∠2=∠4=∠5=30°,那么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度。2.潜水员看斜插入水中的一根木桩的水上局部,正确的选项是().3.请你阅读下面材料:UFO可能是大气现象据报道:在武汉、重庆、江苏等城市的天空相继发现不明飞行物UFO,有不少的人认为是“不明飞行物”或者“空间飞行器”。究竟是什么呢?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大气透镜”现象的再现。“大气透镜”的原理是:在离地面大约42千米根据你的阅读和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由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大气层并不均匀,光线穿过大气层会发生。(2)关于不明飞行物UFO,世界上没有定论,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A.完全赞同B.有些赞同,有些疑心C.完全反对第6节透镜和视觉〔1〕【学习目标】1、透镜的分类2、3、凹透镜的作用(三条特殊光线)4、焦点、焦距、光心、主光轴的概念【学习重点难点】1、透镜的作用(三条特殊光线)2、凹透镜的作用(三条特殊光线)【学习过程】1.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2.如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度;折射角是度。3.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①岸上的树;②水中畅游的鱼;③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④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到以上的景物中,属于:〔1〕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__;〔2〕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透镜1.透镜可分为两类:〔中间边缘〕和〔中间边缘〕。3.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具有作用。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会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方向延长线交于,这一点称为。凹透镜有一对焦点。【目标检测】1.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拓展与提高1.暑假里,你来到光学仪器厂勤工俭学。镜片车间的主任安排给你的工作是将一大堆混杂在一起的老花眼镜片和近视眼镜片分开来,车间主任说完就走了。请你至少想出两种方法来区分老花眼镜片和近视眼睛片。方法一:;方法二:。第6节透镜和视觉〔2〕【学习目标】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检测】1.叫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表示。2.叫物距,用符号表示。3.叫像距,用符号表示。4.如何测量凸透镜焦距:。5.实像是指;虚像是指;。【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课题教师演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在白墙上成像,观察现象。答复以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改变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凸透镜到墙的距离看到墙上的像有什么变化?二、提出问题:通过上述现象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猜测呢?三、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1.讨论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如何组装器材呢?组装器材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2.将实验过程分为三区两点:a..物体放在2f之外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看到最清晰的像,测出物距并观察像的性质,做三次并计录数据.物距像的性质物、像与透镜的位置像距光屏能否接收到备注u正立还是倒立放大还是缩小实像还是虚像v结论1:物距u两倍焦距(2f)时在透镜的(同、异)侧(什么位置2f>v>f还是v>2f)光屏上成(倒立还是正立)(放大、缩小)(实、虚)像b..物体放在1f到2f之外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看到最清晰的像,测出物距并观察像的性质,做三次并计录数据.物距像的性质物、像与透镜的位置像距光屏能否接收到备注u正立还是倒立放大还是缩小实像还是虚像v结论2:物距u(什么位置2f>u>f还是u>2f)时在透镜的(同、异)(2f>v>f还是v>2f)光屏上成(倒立还是正立)〔放大、缩小〕(实、虚)像。c..物体放在2f上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看到最清晰的像,测出物距并观察像的性质.结论3:d.物体放在1f上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看能否看最清晰的像,说明什么问题?结论4e.物体放到1f以内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看能否看最清晰的像,如光屏上看不到像移去光屏通过透镜看到了什么?逐渐靠近凸透镜看到像如何变化?结论5四、小结与交流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同学们注意看多媒体课件连续实验的过程:1.〔教师将课件中烛焰放在2F左右看所成的像〕将发现什么特点?2.〔教师将课件中烛焰放在F左右看所成的像〕将发现什么特点呢?。3.〔教师将课件中烛焰放从很远逐渐靠近f时看所成的像〕将看到什么规律?物像像变.靠近1f像最大。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分两侧,虚像站一旁。物近像远像变大,一焦附近都最大【课堂稳固】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测定所选凸透镜的__________;再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的两侧,调整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____大致在同一高度。2.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焦点是凸透镜成__________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__________的分界点。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表示。像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表示。4.当课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能看到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