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8视觉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8视觉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8视觉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8视觉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8视觉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4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7视觉传播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5视觉传播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5视觉传播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3视觉传播学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2视觉传播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7视觉传

播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5视觉传

播学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45

科目名称:视觉传播学

考试时间:1月6日上午

思考题(6道题中选答5题):

一、请描述静止影像与活动影像的区别?这一区别对各自的表达产

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0分)

二、请谈一下你对“视觉性”的理解,“视觉性”为什么是“视觉文

化”研究的主题?(30分)

三、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可视化”以什么为其主要传播载体?为什

么?(30分)

四、拍纪录片时,你觉得你是在做纪录,还是在做观察?为什么?

(30分)

五、有人说,“阅读”是思考,“观看”是娱乐,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请写出你的意见。(30分)

六、从知识社会史角度看,知识形态一般会受制于传播技术的发

展。请你用这一观点描述新媒体时代的知识形态,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0分)

2013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645视觉传

播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45

科目名称:视觉传播学

考试时间:1月6日上午

思考题(6道题中选答5题):

一、请描述静止影像与活动影像的区别?这一区别对各自的表达产

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0分)

答:静止影像是指相对静止的物体,如拍摄人物证件照片,拍摄器

皿静物等。动态影像是指本身处于运动中的事物。动态图像是基于静态

图片的记录载体,但又是高于静态图片的一种表达。静止影像和动态影

像的区别及影响:

(1)运动性。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

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

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

(2)整体性。电视节目的完整内容通常都是由几个乃至几十、上百

个画面来共同完成的,某一电视画面所传达的内容往往从上一个画面延

续而来,或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因此,单个电视画面的构图可能并

不完整,但在一系列画面组接之后会形成构图结构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

的规律性。

(3)时限性。电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附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

多寡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性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

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因此,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

电视画面的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

(4)角度变视点。与绘画和照片不同,电视画面构图不是只在某一

个视点上进行表现,而是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视点、角度和景

别,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连续的、多视点、多角度的拍摄。

(5)构图一次性。电视画面的画幅是固定的,不像图片在事后进行

剪裁和修饰;拍摄只能在现场的镜头前一次完成,虽然拍摄可以进行安

排和组织,但拍摄完成后的电视画面的构图关系及画面结构不能像图片

那样进行后期加工。

二、请谈一下你对“视觉性”的理解,“视觉性”为什么是“视觉文

化”研究的主题?(30分)

答:“视觉性”是指通过眼睛进行的性信息的表达与接受的一种属

性。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视觉

文化研究的是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为何如此强调视觉形式表现经

验。“视觉性”是“视觉文化”的研究主题,是因为:

①“视觉文化研究”的主导叙事就是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它从人类

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把文化理解为是某一民族、社区、国家或社会集团

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或“共享价值”,把文化理解为是一种“实践”,因

而强调要在社会的总体关系中来把握文化的运作。视觉文化研究承袭了

这样一种“实践”的文化观,强调视觉表征的运作过程,但它放弃了“文

化与社会”的叙事框架,拒绝以此去建构表征实践的运作机制,而是要

求把表征看作一种非指涉社会现实的语言或符号系统,要求在看与被看

的辩证法中来把握表征的意义生产。

②“视觉文化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原则即理论不仅要认识世界

而且要改造世界似乎深信不疑,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化运作也情有独

钟。尽管在80年代之后具有“反中心化主体”倾向的“结构主义”范式居于

主导地位,但其批评旨趣仍不时地投射出一种人道主义和主体性的关

怀。视觉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色彩要大为淡化,人道主义和主体性的

话语,被看作一种总体性的话语全被交付于解构之刀,被一种后现代的

差异性逻辑所取代。

③“视觉文化研究”对战后主导着西方批评界的形式主义潮流大加

攻击,力图运用民族志、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对文化实践做跨学科的研

究。视觉文化研究主要运用的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

析等批评原则在视觉文化研究者那里都被看作是形式主义的变种,认为

它们是抽象的、拜物教的、非历史的。

④“视觉文化研究”强调的是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它反对传统文

化批评对“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价值二分,为此它对下层社会或边

缘群体的“属下”文化或大众文化给以了充分的关注,大众视觉文化研究

可以说是“视觉文化研究”最具特色也最富成效的一个领域。

三、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可视化”以什么为其主要传播载体?为什

么?(30分)

答:(1)信息可视化囊括了数据可视化、信息图形、知识可视

化、科学可视化以及视觉设计方面的所有发展与进步。如果加以充分适

当的组织整理,任何事物都是一类信息:表格、图形、地图,甚至包括

文本在内,无论其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将为我们提供某种方式或手

段,从而让我们能够洞察其中的究竟,找出问题的答案,发现形形色色

的关系,或许还能让我们理解在其他形式的情况下不易发觉的事情。

(2)视觉体系的流程化是实现支持视觉传播的重要因素。采编整体

对报纸视觉理念的转变,惯性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报纸平庸

版面占百分之七十,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就已经很差了。考核体系对于文

字的要求更加明确和严格,而对于视觉呈现的却少有具体的要求和标

准。

(3)视觉流程的改进探索包括:美编的编辑流程、信息制图漫画流

程、考评流程。评报是每天必要的一个环节,视觉理念的转变需要日常

点滴的渗透和思考。视觉编辑和文字编辑必备的技能点需要交叉和提

升。过度设计——张革都市快报视觉总监张革都市快报视觉总监过度设

计阅读是第一位的,只要是妨碍阅读的设计,那怕是非常有创意的都是

失败的。过度设计的社会学基础——浮华浮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造成的

人为破坏是对报纸的非常大的伤害。

(4)视觉是为新闻服务,但很多时候是新闻为视觉服务,反而忽略

了更加值得传播的新闻。设计的简单直白是视觉呈现的低层次体现,比

如照片撕碎、标题变色等惯用的手段。媒体在报道情感冲击上的体现是

新闻设计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报道的延续性要从开始就有所考虑,

从而体现报道的整体规划。视觉化的图形体现的内核是文字的逻辑所想

表达的内容。视觉呈现更多体现的不再是单一文字,而是图片图形等等

手段融合式的表达。

四、拍纪录片时,你觉得你是在做纪录,还是在做观察?为什么?

(30分)

答:(1)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既是在做记录又是在做观察。纪录片

是“等”来的真实、发现的艺术,是作者对被记录者人生的感悟,是最主

观的客观记录,它记录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人对生活的态度,纪录片是

原生态的记录、创意性的编辑,是用世界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纪

录片创作者不能赋予纪录片太多的功利色彩。

(2)由于纪录片是以画面语言为主的片体,而画面本身是多义的,

所以纪录片的主题是多元的。纪录片的创作要有开放式的结尾,画面语

言的故事化要做到“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

化,细节画面化。”纪录片创作中做到有“中南海的思想,老百姓的心态

和记者的敬业精神。”

(3)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观察和不断思考的过程。纪录

片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记录的过程。纪录片通过对文

本的运用和解读以及对当事人的影像、声音、画面的记录,经过后期的

剪辑处理得到最终的纪录片成果。所以所,拍纪录片的时候是一种记录

也是一种观察。

五、有人说,“阅读”是思考,“观看”是娱乐,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请写出你的意见。(30分)

答:(1)我不同意上述观点。首先阅读与思考的之间不是相等的

关系。如果说具有思考能力的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的主要原因,那么思

考习惯的普遍式微没落,不能说不是人的堕落。这是现代人的一大隐

忧。

(2)思考远离了观察。打开电视,我们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声光;翻

开报纸,我们把思考的权利交给记者;走进书店,我们又把思考的权利

交给排行榜;逛进百货公司,我们再度将思考的权利交给橱窗和流行。

即使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们已如此懒于用心,更别说对抽象问题的纯

粹思考。

(3)观察不需要思考。思考习惯的没落,使我们凡事习惯于看看别

人怎么想,然后照做就是了。当大部分人都是这种心态时,少数人的意

见就成了全部人的意见,亦即所谓的“舆论”。以文化的发展而言,这是

一个重大的危机。当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自己如何想、如何言行,弄不

清楚想法和言行背后的真正原因及过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绝不是

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社会。

(4)思考无处不在。只要肯用心,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深入思

考的余地。苏格拉底说:“不经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思考的能力是上

帝赐给人类的最宝的财富。

六、从知识社会史角度看,知识形态一般会受制于传播技术的发

展。请你用这一观点描述新媒体时代的知识形态,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0分)

答:(1)知识形态一般会受制于传播技术的发展。

对传播现象的研究还没有上升为一门学科以前,人们往往关注知识

的内容及其概念演变的历史,而少有人认识到,知识形态其实还受制于

传播技术的发展。直到传播学创立起来并日渐成熟以后,人们才开始了

解知识形态与传播技术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形成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

描述,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识形态本身就有一部历史,而支撑这部历史

的,就是传播技术的历史性变化。对知识形态与传播技术的历史研究,

就归入到“知识传播史”或“传播社会史”的范畴。

(2)新媒体时代的知识形态。

从知识传播来看,人类知识的历史大致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前文字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传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在这

个时代,诸多重要发明之一是电视。电视不仅极大改变了我们的视域,

而且还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最后改变知识形态本身。一种新的文

化,研究学者称之为的视觉文化由此产生了,这促使人们认真面对由电

视而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在印刷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是阅

读,但在电子传输时代,观看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现象。这导致了阅读方

式的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贬低了阅读的意义。

(3)新媒体时代的知识形态的主要特征。

①视觉成像也由原来的模拟方式转向数码方式。越来越大的储存空

间和越来越快的传输速度,正在使地球村成为那些拥有个人计算机的人

们的桌面事实,以至有学者指出,今天的世界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个屏幕

世界。过去,人们为获取知识而努力,为收集资料而耗尽生命。

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