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热点主题:道德+_第1页
高考写作热点主题:道德+_第2页
高考写作热点主题:道德+_第3页
高考写作热点主题:道德+_第4页
高考写作热点主题:道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作文热点主题丨道德(主题阐释+观点发散+名人名言+素材集锦+考题练手+范文示例)主题阐释道德,作为衡量行为的观念标准,是在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错标准,而是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道”是万物万法的起源,是创造一切的源泉;而“德”则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求的行为准则,是发展自然、社会和提升自我的方式。“道”虽无形无状,却无处不在,它承载了宇宙间的一切;而“德”则是道的具体展现,是我们能够感知并实践的行为准则。道德是个人行为的准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涉及到道德问题。例如,在面对他人的困难和需要帮助时,我们是否应该伸出援手?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我们是否应该损害他人的权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根据道德准则进行判断和决策。一个有道德的人,会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尊重他人的权益,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道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一个缺乏道德的社会,必然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变得脆弱不堪。而一个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则能够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凝聚力。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无处不在,始终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珍视并遵循道德规范,用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提升我们的品质,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观点发散1.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2.守护公德,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3.遵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使者4.以德立身,立德树人5.撑起一片道德的晴空6.人品教育是最好的教育7.论道德的价值8.国无德不光,人无德不立名人名言1.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2.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管仲3.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修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刘备6.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7.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8.无论道德的观念如何变化,却从没有把说谎当作道德的信条的。——刘半农9.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费孝通10.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蔡元培11.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鲁迅1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13.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14.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15.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16.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17.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查尔斯·达尔文18.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斯的性格,在无论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在巴黎,真正的道德,跟一颗大钻石或珍奇的宝物一样受人欣赏。——巴尔扎克19.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20.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素材集锦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道德教育的倡导者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通过修养品德来实现自身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他提出的“仁爱”、“忠诚”、“礼义”等道德观念,至今仍然对中国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2.雷锋:道德楷模,无私奉献雷锋以其一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在军营中还是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他都积极伸出援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情操,树立了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在工作中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人民,把最苦的东西留给自己;在节假日里,他主动到车站为旅客服务,帮助老人和孩子上车;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抢救物资和战友的生命安全。他深知,道德的力量能够温暖人心、凝聚力量,因此他始终坚守着道德底线,用自己的善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3.高中生陈奕帆:以诚信担责,谱美德赞歌在寒冷的冬日里,高中生陈奕帆的身影忙碌地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他利用寒假期间,选择到一家外卖店打工,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家庭分担一份经济压力。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一次不小心的刮擦,让陈奕帆与一辆停放在路边的宝马汽车不期而遇。事发时,车主并不在现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陈奕帆并没有选择逃避。他深知诚信是为人之本,即使面对可能的经济赔偿,他也坚决不肯“一走了之”。于是,在送完手中的外卖后,他毅然返回车边,留下了一张写满歉意和诚恳的纸条,并附上了自己身上仅有的311元钱。这张纸条如同一缕春风,温暖了车主的心。在警方的帮助下,车主找到了这位诚实守信的高中生。得知陈奕帆家境贫困,却依然坚守诚信底线,车主深受感动。他不仅拒绝了陈奕帆的赔偿金,还主动捐款资助他的学业,希望这份善举能够激励更多的人践行诚信美德。4.一位医生的道德彼路易·切奇博士,作为意大利的杰出儿科专家,两年前受政府委派,担任中意两国卫生合作项目的意方负责人,在北京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深入阐述了医生应具备的核心品质。他强调,一个优秀的医生,首先必须保持诚实与谦虚的态度,始终尊重每一位患者。其次,医生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当面对无法治愈的疾病时,应坦诚地告知患者家属,避免他们继续投入无谓的医疗费用。5.富兰克林的道德准则一、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二、静默:与人无益者不言,禁琐屑之谈。三、秩序:置物有定位,作事有定时。四、决断:决定做需要做之事,不屈不挠。五、俭朴:不费钱,钱应用在与自己和他人有益事上。六、勤劳:爱惜光阴,应做有益之事,不为无益之举。七、诚挚:不作伤人之举,思想公正,说话时心出诚意。八、正直: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九、涵养:不走极端,禁绝怒念。十、整洁:起居服饰,务求整洁。十一、宁静:不为物喜,不为物悲。十二、贞洁:节欲,保健康。不损己或他人名誉。十三、谦逊:学习别人长处,尤其学习伟大人物的优点。考题练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群德”即乐群为公,梁启超曾指出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叶嘉莹却感叹,在当今社会,“弱”才是品德,“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以退为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你对“群德”与“弱德”有何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考题分析:这道作文题目以“群德”与“弱德”为议题,通过梁启超和叶嘉莹的不同观点,引导考生对这两种品德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题目要求考生对“群德”与“弱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以议论文的形式进行写作。这不仅要求考生对两种品德有清晰的认识,还需要能够运用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以支持自己的观点。“群德”强调的是集体意识和公共责任感,它倡导个体为群体的利益而付出,强调群体的和谐与繁荣。梁启超的观点体现了对“群德”的推崇,他认为国家衰落的根源在于缺乏“群德”,即个体过于注重自我修养,而忽视了对集体的贡献。而“弱德”则更多地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质,它倡导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尽到自己的责任。叶嘉莹的观点则体现了对“弱德”的认同,她认为即使不去争抢,只要能够坚守自我,尽到责任,便是一种进步。这两种品德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深入剖析两者的内涵,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以展示自己对这一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立意角度:1.群德与弱德的互补性考生可以从群德与弱德的互补关系入手,论述两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指出,群德强调集体意识和公共责任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弱德则注重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质,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道德体系。2.群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考生可以着重强调群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集体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群德,个体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3.弱德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考生可以从弱德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入手,论述弱德对于塑造个体品质、提升个体精神境界的重要性。可以举出历史上的伟人或者现实中的优秀人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尽职尽责的态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4.群德与弱德的平衡发展考生可以提出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应追求群德与弱德的平衡发展。既要注重培养个体的群德意识,使之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服务社会;又要注重培养个体的弱德品质,使之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个体和社会才能共同实现和谐与进步。范文示例一:群德与弱德:社会进步的双重奏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群德与弱德犹如两条并行的溪流,各自承载着不同的道德内涵,却共同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群德,强调集体意识和公共责任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弱德,则注重个体修养和内在品质,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风貌。群德,即乐群为公,强调的是个体对集体的奉献与付出。在梁启超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他批评那些只关注个人修养、忽视集体利益的“善士”,认为他们视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如无物。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只有具备群德,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群德并非要求个体完全牺牲自我,而是在追求集体利益的同时,也注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这正是弱德所强调的。弱德,并非真正的弱小,而是一种内敛、坚韧的品质。叶嘉莹先生所言的“弱”品德,实则是一种深沉的力量,它不求从外界争夺什么,而是坚守自我,尽己所能地承担责任。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弱德与群德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弱德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责任感,使得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群德则强调集体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力量。两者相结合,既能够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又能够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群德与弱德在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在追求集体利益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忽视个体的需求和权益;而在强调个体修养和责任感时,也可能导致个体过于封闭和自私。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平衡这两种品德的关系,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群德与弱德是中华民族道德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我们独特的道德风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弘扬这两种品德,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让群德与弱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作文点评:1.论点鲜明,论证深入作者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对“群德”与“弱德”的看法,认为二者在中华民族道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不仅引用了梁启超和叶嘉莹的观点作为论据,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使得论点更具说服力。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展现了作者扎实的议论文写作功底。2.语言流畅,表达有力作者能够准确运用词汇和句式,使得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得文章更具文采和感染力。在阐述观点时,作者能够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范文示例二:新时代青年当以德为本,砥砺前行梁启超曾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若缺乏“群德”,便是走向衰落的起点。群德,即乐群为公,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它源自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精神自觉与担当。而叶嘉莹女士则感慨,“弱德”是人在世间应秉持的一种态度,它要求我们守住心中的正道,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能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群德与弱德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我们民族的精神高地。群德之精髓,在于奉献与担当。它要求我们“舍小家而为大家”,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与挑战。回首百年风云,我们不难发现,正是那些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的英雄们,用他们的热血与汗水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从林则徐临危受命、销毁鸦片,守护国民健康;到瞿秋白以羸弱之躯扛起革命大旗,用生命为中国革命事业奠基;再到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直刺时代弊病,他们无不是群德的典范。正是有了这些伟大人物的引领与示范,中华民族才能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奏响民族复兴的雄浑乐章。弱德之根基,则在于守正与修身。它强调个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名利所累。一个人只有拥有强大的人格和崇高的品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弱德并非软弱无力,而是一种内敛而坚韧的力量。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守住本心、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无论是程开甲院士默默奉献于核武器事业、居里夫人将荣誉视为过眼云烟、还是特蕾莎修女用爱心温暖世界,他们都是弱德的典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弱德的真谛:在平凡中坚守伟大、在喧嚣中保持宁静、在困境中展现坚韧。群德与弱德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却是相通的。群德是弱德在集体层面的体现,它要求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